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老林中学校长_老林中学高考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温暖的爱》 的相关作文 !!!!!!!!!!!!!!2.作文中的两个感人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必看纪录片《时间的风景》、《舌尖上的中国》、《帝企鹅日记》、《 生 命 》、《 海 豚 湾 》、《人生七年》、《 美 丽 中 国 》、《 第 三 极 》、《 森 林 之 歌 》、《 河 西 走 廊 》。通过纪录片看着渺茫的宇宙、庞大的自然界,看着真实人生,获得一份感悟,找到一些方向。

1.《温暖的爱》 的相关作文 !!!!!!!!!!!!!!

2.作文中的两个感人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老林中学校长_老林中学高考

必看纪录片《时间的风景》、《舌尖上的中国》、《帝企鹅日记》、《 生 命 》、《 海 豚 湾 》、《人生七年》、《 美 丽 中 国 》、《 第 三 极 》、《 森 林 之 歌 》、《 河 西 走 廊 》。通过纪录片看着渺茫的宇宙、庞大的自然界,看着真实人生,获得一份感悟,找到一些方向。

1、《时间的风景》

拍摄历时两年,雄伟壮观的延时摄影,可以让你亲临体验着令人窒息的雄伟壮观的美洲国家公园,其中包括阿拉斯加、优胜美地、大峡谷、冰川、大提顿、锡安、布莱斯峡谷、拱桥等。本片画质极佳,得益于高端的拍摄器材,画面干净细腻,随手截图,绝对可以做电脑桌面!

2、《帝企鹅日记》

在一片冰川、荒凉孤寂的南极洲上,生存着一群不畏寒冷的族类:皇帝企鹅。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环境,以便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生存,企鹅们不得不放弃海里的悠然生活,冒着昏天黑地的冰风暴,踉踉跄跄、如婴儿学步一般地开始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3、《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是记录中国各地的美食,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示中国人生活上的变化。中国各地的风土习俗,构成中国各地美食的特色。让中国观众更加了解中国饮食的源远流长。

《温暖的爱》 的相关作文 !!!!!!!!!!!!!!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部直属本科院校)

今天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1998年2月24日由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公安系统建校时间最长、学科专业最为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为完备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东北公安技术训练队和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后改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扩建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并由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同志题写校名。

3、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司法部直属本科院校)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直属的惟一普通高校,是我国部属高校之一。 坐落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距首都北京130公里。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

4、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警察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位于美丽的泉城——山东省济南市,其前身山东省警官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60多年来,三迁校址、十易其名,为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山东公安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山东警察学院。

5、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位于广州市,其前身是建立于1949年11月的广东省公安干部学校,建校以来,学院经历了政法干部培训,政法中专、大专,公安专科、本科教育的历程,学校系省属本科层次院校,是华南地区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学校现有滨江和嘉禾两个校区。学校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首批全国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单位,承担广东省公安机关民警研修和全国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工作。

6、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是湖北省唯一的一所省属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也是全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之一。学院历经了在职民警培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等发展阶段。其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7月成立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干部训练班”,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湖北警官学院,开展公安本科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以法学(公安学)为主体,理、工、管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体系。

7、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警察学院坐落于杭州钱塘江南岸滨江高教园区,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所培养公安高等应用人才、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5月的浙江省公安干校,历经浙江省公安学校、浙江公安专科学校、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时期,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2011年3月,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等3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

8、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警官学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6月创办的南京市公安学校。学院本部位于南京市安德门,另有龙潭、浦口两个校区。学院现设公安管理系、治安管理系、侦查系、公安科技系、法律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警察体育教研部等7个教学系(部)。学院现已成为江苏公安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在职民警培训的主阵地。

9、云南警官学院

云南警官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教育厅与云南省公安厅共建、以公安厅管理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10月的昆明市军管会公安部公安学校,2003年5月,经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云南警官学院。

10、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警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公安本科院校。湖南警察学院学院前身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自1949年建校以来,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共为全省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人才,被誉为“三湘警官的摇篮”。 学院实行公安类特殊专业学历教育与非公安类普通专业学历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之一。

11、北京人民警察学院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是一所集普通公安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党校函授教育、在职民警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训练基地。

作文中的两个感人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那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回眸过往,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不断上演,让我们感动。

感动一:“送水哥”李老发

李老发是中牟县刘集镇徐庄村人,自2009年春起,他在中州大道与郑汴路、农业路、东风路交叉口的立交桥下设立了免费饮水站,为在桥下等活儿的农民工和过往路人送水。

每天早上6点打开净水机接水,中午把18桶水运到立交桥下,3年来他为农民工兄弟和过往路人免费送水近两万桶,风雨无阻。他家境一般,却舍得为送水自掏腰包10多万元,无怨无悔。义务送水3年,他默默奉献,不留名、不留姓,只为行善。他,是农民工出身的创业者李老发,网友心中的“送水哥”。

李老发的事迹经《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2011年9月,“中国好人榜”公布候选人名单,我市5人上榜,其中就有“送水哥”李老发。

感动二:“最牛嵩山护林员”李国典

在登封市,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国典老人被誉为“史上最牛嵩山护林员”。

李国典1929年生于登封卢店崔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随父母逃荒要饭,少年随大人下煤窑做苦力。新中国成立后,李国典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前后三年,他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1965年,李国典从部队转业到登封林场工作后,服从分配,到远离登封城区的国有登封林场总部会善寺上班,专门负责看护会善寺周围万亩丛林,这一看就是40余载。在深山老林里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李国典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从未向组织谈过条件、要过待遇。退休后,他继续坚持深居山中,看护山林。李国典说,在部队10多年,已使他养成以平淡心看待生活的习惯,“我是一个战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感动三:“天下最好的岳父”朱风奇

3年前,一对小夫妻在古巴遭遇车祸,丈夫方计委成了植物人,妻子朱晓瑞失去了记忆。3年多过去了,曾被医生宣告进入“死亡倒计时”的方计委会唱歌了,朱晓瑞的记忆也在一点点恢复中。奇迹的发生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朱晓瑞的父亲、方计委的岳父朱风奇。

每天,康复运动室里都有一对熟悉的背影:90多公斤重的方计委,蹒跚向前两步,险些歪倒,瘦小的朱风奇一把抱起,向后踉跄几步……康复训练后,朱风奇用纸巾拭去方计委头上的汗滴,用轮椅将他缓缓推回病房。病房空间小,为了方便照顾女婿,朱风奇就在女婿床边铺一张席子,这一住,就是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医院里,每天操劳在女婿病床前的朱风奇感动了每个人,很多病友称他是“天底下最好的岳父”。

感动四:用嘴写字考上大学的吴建平

生活写照,一个属于无臂青年的精彩人生。

家住中牟三官庙乡秦家村的吴建平是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一名学生,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吴建平5岁那年在麦田里玩,不小心碰到了变压器,从此失去了双臂。生活的磨难没能阻挡吴建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靠着坚强的毅力,他学会了用嘴写字,学会了用脚夹住牙刷刷牙,同时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中牟二高学习期间,吴建平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奋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还被评为郑州市“三好学生”。2011年高考,由于用嘴衔笔写字,书写速度慢,两门试卷没有做完,但他依然以高出二本线33分的优异成绩被郑州轻工业学院录取,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用嘴握笔,用脚上网,会骑自行车,衣食能自理。这是吴建平的愿望。

感动五:无偿献血9万毫升的冯会军

冯会军是郑煤集团超化矿运销科一名铲车司机,自2001年开始献血, 共献血190多次,总血量近9万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多倍,成为我省也是我国献血总量最多的在职职工。

冯会军说:“我献血不是为了得到金钱和荣誉,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他甘当国家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献血知识传播到哪里。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他所在单位已有400多人参加了无偿献血行动。当冯会军听说我国目前每年有400万名白血病患者需要骨髓移植时,又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骨髓库,并和医院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

汶川发生大地震时,远在外地的他连夜赶往郑州,在市骨科医院当了一名志愿者,自费护理一名广元农民,用自己的爱温暖灾区人民的心。

感动六: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破百人

2011年12月14日,28岁的郑州市民宋彦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至此,郑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达到了100位,成为全国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达百位的省会城市,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2003年1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南省分库成立。2003年9月,新郑的刘新伟捐献造血干细胞,河南省分库捐献有了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采集血样30959份,占全省血样采集数的40%以上,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感动七:好儿媳不离不弃伺候婆婆40年

33岁守寡,40余年不离不弃伺候卧床不起的婆婆和全家人,刘金镏,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用不平凡的人间大爱,为身边人树起了好儿媳的榜样。

刘金镏193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母亲患病去世,她跟随父亲艰难度日。1958年,20岁的刘金镏出嫁到新郑市龙湖镇魏庄村,先后生下4儿1女。1971年,小儿子李宝建刚出生3天,丈夫因患尿毒症撒手人寰,把奶奶、父母和堂叔等四位老人以及5个孩子留给了刘金镏。

40年来,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老爱亲,无怨无悔地承担起奶奶、堂叔和公公养老送终的重担。现在,她已经74岁,还在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3岁婆婆,十里八村都知道她是一个标准的好儿媳,也都知道她是带着婆婆走亲戚的老人。

感动八:“萝卜哥”40万斤萝卜送市民

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喜获丰收,但收购商给出的价格每斤仅四五分钱,经过和家人的一番合计,韩洪刚决定,不再销售这些萝卜,而是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不料消息传出后,蜂拥而来的市民数量远超预期,除了40万斤萝卜,韩洪刚还搭进去了数万元的红薯、香菜、辣椒和菠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

不过,韩洪刚的善举也换来了市民的热切回报。在热心市民和媒体的帮助下,志愿者为“萝卜哥”在市内摆起了红薯摊,帮助他卖红薯。上海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也向他发出邀请,给他提供免费摊位不说,还管住宿、负责参会蔬菜的运费。

感动九:“警察闺女”陈艳芳

市公安局商城路派出所政委陈艳芳,自13年前到北下街派出所当一名片警之后,便把辖区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办,从而受到居民的拥护和爱戴。

“警察闺女”这个称呼,是陈艳芳辖区的一位瘫痪老人叫出来的。1998年初春,陈艳芳发现一家住户的门一连数日没开,打听得知,住户是瘫痪在床的高龄老人代学诗。陈艳芳说:“大妈,我是新来的民警,你就把我当做你的女儿,我一定会好好地照顾你。”除了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陈艳芳每月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为老人买生活用品。

陈艳芳帮过的人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天长日久,辖区的父老都觉得离不开这位“警察闺女”。

感动十:巩义三农民舍身救人

如果身边的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帮助他。”这是巩义市东黑石关村农民吴新军在卷子上的答案,也是他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面对一位19岁青年落水的紧急情况,37岁的吴新军和武劲风、刘红钢先后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吴新军不幸被激流吞没,而武劲风、刘红钢两人在成功救出落水者后,悄然离去。

三位普通的农民,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的关头,不计个人安危,毅然跳水救人,这种大义和大爱在当地群众中引起轰动。当地政府向吴新军、武劲风、刘红钢三人授予“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并颁发奖金、证书。巩义市组织公安、消防、海事以及有关村镇群众200多人,沿河进行了近10天的全面搜索,遗憾的是,仍未发现吴新军的踪影。

一个真实的、

全中国最美的女孩!

>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

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

年轻的岁月

本应如诗如画,

如丝如缕,

可是你的面前

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

一个毫无血缘的家,

演绎出一番

轰轰烈烈的真情;

一个小小的你,

虽不惊天地,泣鬼神,

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之动情。

你走了,

走得那么轻,那么轻,

轻得像天边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

又是那么重,那么重,

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2005年1月13日星期四

1998年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祥县后中庄举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 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

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

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

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 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1994年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

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

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

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

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

可是由于父亲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给她上了学。

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

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 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

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

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 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

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

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 她从医生口中得知,

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 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

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

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 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

「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

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下这个家。」

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 从今天起,

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

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

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

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 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

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

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 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 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

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 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春玲一个人。

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

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

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 大伙对她同情不已,

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

,高兴地跳着、喊着。 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劝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 春玲执意不肯,

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 ? 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

你怎么就想不通呢! 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了劝说,也决定复读,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

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

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

她知道,这 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不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卖血的原因。 医生沉默良久,

才叹了口气说: 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

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 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

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

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卖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 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

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 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

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

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 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监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

她说: 「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操办。」

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

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

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到富。 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

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 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八九千元,

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

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

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

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

炙热的太阳晒得棉田像个大蒸笼, 令她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喷洒一行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午,由于药桶漏水,她中纛晕了过去,被村里人发现送了回去。 醒来后,她不顾继父劝阻,

又挣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终于换来了棉花大丰收, 可由于当年棉花收购价太低,

小春玲依然没能把攒到她计划的钱。 聪明的她又动起了脑筋,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

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 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

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

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地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

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 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

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

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

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

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

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 「 哥哥,这是80多元钱,

是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回来。」 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

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

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

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

说:「 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

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党,并被提拔为班长。

1997年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

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人呀!" 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

春玲迟疑着没接。 爷爷说: 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

你就满足了奶奶的心愿吧! 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

他决定放弃。 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

她说:「 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

就在春玲想着法了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 原来,

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

后来去了平阳县, 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

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

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

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 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

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

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悉,劝她道: 「 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

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

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操持着。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 8月的一天,

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 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 300CC血, 原本身体虚弱、

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

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到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

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

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

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 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 至爱小妹,

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____亲情小妹。

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 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

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

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

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

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山东省女作家刘红也赶来参加了葬礼,并为她撰写了祭文: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 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年轻的岁月,本应如诗如画,

如丝如缕,可是你的面前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

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轻,那么轻,轻得像天边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不是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化妆品,也许她一生没见过也没触摸过!但是她是最美的女孩。

顶楼上的啊

文章标签: # 继父 # 学院 # 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