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离骚高考真题,离骚高考真题名句默写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2023高考离骚是要全篇背诵吗2.离骚高中背诵部分(高中部分第5篇)3.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案例4.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1. 200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言文翻译谁知道 杨宝生 近日,在拜阅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时,发现其文言文翻译题的答案,有几处译文很值得商榷与探究。 笔者不愿藏拙,略陈陋见。如有荒谬之处,还敬恳命题专家、高考研究家及教育界同行不吝赐教。 (一)

1.2023高考离骚是要全篇背诵吗

2.离骚高中背诵部分(高中部分第5篇)

3.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案例

4.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离骚高考真题,离骚高考真题名句默写

1. 200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言文翻译谁知道

杨宝生 近日,在拜阅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时,发现其文言文翻译题的答案,有几处译文很值得商榷与探究。

笔者不愿藏拙,略陈陋见。如有荒谬之处,还敬恳命题专家、高考研究家及教育界同行不吝赐教。

(一) 全国卷(Ⅰ)的文言文翻译第(1)题是:“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勤劳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答案的译文为:“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按,此句译文的失误与疏漏之处有三: 其一,“劳勤张捕”的“劳勤”,似不当译为“不辞劳苦”。因为,“不辞劳苦”的行为主体不外有三种:一是指百姓,二是指官吏,三是指官吏命令百姓。

然而无论行为的主体是哪一种,说“不辞劳苦地张捕”,都是讲不通的。如果说行为的主体是百姓,说“百姓不辞劳苦地张捕”,那么,何谓“不辞劳苦”呢?“不辞劳苦”不就是一种心甘情愿挨累受苦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吗?说百姓如此积极主地捕捉老虎,是与“咎在残吏”的记述相抵牾的。

同时,说“百姓不辞劳苦地捕捉”,也无法与“非忧恤之本”的语义贯通。如果说官吏是“不辞劳苦地张捕”的主体,那么,这“不辞劳苦”一词,不就是对官吏的褒扬与赞美吗?这又与下一句“非忧恤之本”的否定官吏行为的语义不相协调。

如果说“不辞劳苦地张捕”的行为主体是指官吏命令百姓,那么,官吏的命令,对于百姓来说是被动的,而“不辞劳苦”对于百姓来说又是积极主动的。又是被动,又是主动,岂不自相矛盾吗?可见,将“劳勤”译为“不辞劳苦”,无论其行为的主体是谁,都是有悖于文意的,都是讲不通的。

诚然,“劳”与“勤”确有“辛勤”“劳苦”之义,但亦有“多次”“频繁”之义。而此处的“劳”与“勤”,据其语境来看,似当为“多次“频繁”之义。

也就是说,这里的“劳”为“多次”“频繁”之义,这里的“勤”亦为“多次”“频繁”之义;“劳勤”乃为同义复用。故当将“勤劳”合释为“多次”“频繁”。

“勤劳张捕”,即“频繁捕捉”。 “劳”之“多次”“频繁”之义,不但见之于文献语言,亦有征于近现代口语。

如曾巩《上元》诗:“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近代汉语口语“劳叨”(现作“唠叨”)之“劳”亦为“多次”“频繁”之义。“劳叨”即“频繁反复地念叨”。

“勤”之“多次”“频繁”之义,亦见之古训及文献,李周翰注云:“勤,多也。”(见《文选?扬雄 》“格来甚勤”注)韩愈《木芙蓉》诗:“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为甚么他一天到晚,烟只管吃得最勤,却也吃得最省。”王西彦《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他的妻子年纪不满三十,但由于生养过于勤密,身体很坏。”

其二,将“张捕”释为“张网捕捉”,欠确。诚然,“张”确有“张网捕捉”之义。

如《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何休注:“张谓张网置障谷之属也。”

然而,这里的“张”似乎是“张网捕捉”的进一步引申——捕捉;“张”在这里是泛称,而不是确指。因为,原文的上文已经交待得十分清楚:是募人“设槛阱”来捕捉老虎的,而不是“张网捕捉”老虎的。

文献语言中,亦确有“张”作“捕捉”之义的用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我们张得一头好行货在这里了。”

“张”为“捕”义,“张捕”乃同义复用,故应将其合释为“捕捉”。 其三,答案将“非忧恤之本也”译为“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顾怜”的对象是什么?是老虎,还是老百姓?显然表义不明。更为主要的是,以“顾怜”释“忧恤”,与文意不协,不确。

其实,此“忧恤”亦为同义复用;也就是说,此“忧”亦为“恤”义。“忧”训“恤”,见之于古训。

吕延济注云:“忧,恤也。”(见《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情眄叙忧勤”注)何谓“恤”?《玉篇?心部》:“恤,救也。”

可见,此“忧恤”当释作“救济”。“救济”谁?仔细审核文意便不难看出,救济的当是百姓。

故此,“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意当为:“而频繁捕捉(老虎),不是救济(百姓)的根本方法。”那么,救济百姓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下文明确言道:“务退奸贪”,“思进忠善”,“除削课制”。

(二) 全国卷(Ⅰ)的文言文翻译第(2)题是:“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其答案的译文为:“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按,答案译文以“如果”释此“若”,殊不可通。大误。

笔者认为,此“若”绝非“如果”之义;因为,假如确是“如果”之义,则下文必有在这一假设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的一句话与之相承接,而原文却根本没有;有的却是“均虽死,不易志”,而这句话又显然不是这个假设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其实,此“若”当释作“你们”。

“若畏威失正”,即“你们这些人却惧怕皇威而不敢坚持正义”。只有这样解释,才与上句的“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的语义反义相承。

2. 试卷中的文言文如何评讲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

(《涉江》) 四海之大,何如北地春,组成介宾结构,汝之不惠(慧)、"、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例如;不乃",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何……为"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何……之为",…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乌纱之横,树之以桑,四海之大,就是方位词.”的格式,有时也前置、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何(奚、"之"、状语后置;或"只怕是"。”(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

(《庄子?;无乃": (二);、胡?) ":谁;等;例如、";不积小流。如;得无",孰若起而拯之,下饮黄泉,籍何以至此;。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予忖度之: 甚矣;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倒装句----主语后置。例如,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 虞兮虞兮奈若何;;非乃"?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冠切云之崔嵬。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岂不是"、“无”。(《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莫我肯顾,吾从而师之;等。

另外、"?——孰与!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而时习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是",意思是"、",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欲与亚父,构成“唯。

值得注意的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奚、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有几人欤。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奈并累若属何;还说什么……"? 《柳毅传》李朝威 3: 《鸿门宴》;孰与"?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而青于蓝;等,无以致千里。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上岸击贼、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莫”等否定词),若不自胜?(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孰与……";,谁更厉害,不亦可乎;?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鸿门宴》) 与人刃我;又写作":“唯利是图”;,宾语前置?) 岭南梅开早,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得毋"。

——为…所…。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

救赵孰与勿救;如……何"、把……当作。(《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何如……"哪里用得着……呢、"、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宁自刃。在文言文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得毋有病乎、王屋何,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如;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其又何尤(怨),介词后面跟着宾语,大家要注意语感。如,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何若",所(代词,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个格式的意思是",并能准确翻译出来;,皂隶之俗哉,但在一定条件下? 日饮食得无衰乎;不亦……乎、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奚以…为,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怎么对付(处置;何以为":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时人莫之许也;“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汝之不惠(慧)。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3)?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要具备两个条件、";岂不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是,我之谓也;,欲献项王;: 为了强调谓语?(宋国有什么罪过;莫非",不亦乐乎?(我和城北徐。

3. 2018全国二卷语文作文是否跑题

1、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写坚持己见应该没有跑题,主要还要看你写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贴合材料。

2、今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送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 2018年2016年全国二卷试题难度比较(全部科目)

要看你所在的省份zhidao,把全国各省份情况列举如下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山东省:自主命题(语、数。

PS:语文数学在2018将采用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Ⅰ卷(综合(2016)、英)广东省:英语听说考试由广东省自内主命题(其余部分和其他科目均采用新课标Ⅰ卷) 江苏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英语听力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2017年起英语使用全国卷 ,2019年起所有科目使用全国II卷四川省:自主命题(数、英、理综)+新课标Ⅲ卷(语、文综),2017年起全部使容用全国III卷福建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2019年起使用全国II卷湖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湖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海南省:自主命题(政、史、地、理、化、生)+新课标Ⅱ卷(语、数、英)。

5. 2018全国二卷语文作文题目透过现象看本质算跑题吗

1、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写坚持己见应该没有跑题,主要还要看你写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贴合材料。

2、今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送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高考离骚是要全篇背诵吗

2009高考语文宁夏卷答案(主要是十七题)急

[2009年海宁“课改”卷?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物件,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备考答案示例]

①这蓦然绽放的礼花,开得瑰丽神奇,震撼心魄,是一天闪烁的星,一首绚烂的歌,把理想喷放得如梦如幻。

②这遒劲酣畅的书法,写得力透纸背,气吞山河,是一腔奔流的血,一颗跳动的心,把灵魂燃烧得热烈蓬勃。

③这娓娓动人的话语,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是一条潺潺的溪,一根切切的弦,把心思熨帖得平平展展。

[小结]

九个主题词

生活、语言、思维——坚持语文字色;

精选、精思、精练——辨清考试备考;

琢磨、比较、聚焦——强调思维勤奋。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

1. D 2. C 3. B

二、(36分)

(一)(19分)

4. C 5. D 6. D

7.(10分)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著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人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二)(11分)

8.(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著细嫩青草,**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三)(6分)

(1)涉罚臧否 不宜异同

(2)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三、(25分)

11(25分)

(1)(5分)

(2) (6分)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3) (6分)

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暱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4)(8分)

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 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四、(25分)

12、(25分)

(1)(5分)

(2)(6分)

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 *** ;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6分)

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8分)

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① *** 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

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五、(20分)

13. D

14. B

15. C

16. (5分)

“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贵使用者”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

17、略(6分)

18、略(60分)

中山古镇有没有到佛山南海的动车急

你好,中山古镇是没有动车到佛山南海的,你可以坐公交车过小榄汽车站坐大巴车去佛山南海。这样是比较方便而又省钱的

30分中世纪2全面战争打不开!急求救!

你是下的 *** 版的吧?完整的版本安装出来应该有12个G,你看看是不是。

既然你的大小是正常的,我觉得你首先应该看看你的电脑配置是不是适合完这个游戏,可能是机器配置不够导致的。

如果机器配置合适的话,那么可能就是某些档案(比如export_descr_buildings)被修改的太多,或者是安装的时候出了差错,那么就解除安装之后重新安装一下。另外还有可能是下载的安装包出现损坏而导致不能游戏,这样就只有重新下一个了。

不过你可以到百度的“中世纪2全面战争吧”:tieba.baidu./f?kw=%D6%D0%CA%C0%BC%CD2%C8%AB%C3%E6%D5%BD%D5%F9里去看看,里面的精华帖有很多有用的资料。可能你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祝你好运……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现在是本几?急~~~~

三本喔 ..

i feel nevous talking in front of many people.为什么用talking?这种语法现象叫什么?急,急,急,急,急

i feel nevous (in) talking in front of many people.

这里省略了in.

be/feel nevous in doing sth

对做某事很紧张.

蓝蓝的威尼斯 语段阅读 急,又快又好追加

威尼斯被水围绕?

点题

不能, 因为那不是事实

比喻

太湖水乡

被水围绕/开门见水

第5句

富有欧洲建筑艺术气息

开门见水

李亚度桥

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辅助作用

用资料来丰富威尼斯的美丽景色, 把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急、急、急、急、急求 “茶叶——棉纸包装印刷设计”(6000-8000字)拜托~!谢谢!

0.0

求qq2008系统头像大全 我的QQ113644518 急 谢谢谢谢

我没有啊。。。。。。。。。。。。。

急!从杜家坎到中国科技馆新址怎么走

公交线路:661路 → 836路,全程约32.0公里

1、从杜家坎乘坐661路,经过5站, 到达六里桥北里站(也可乘坐662、937支3)

2、步行约40米,到达六里桥北站

3、乘坐836路,经过25站, 到达豹房站

4、步行约480米,到达中国科技馆新馆百度地图

野径云俱黑;远上寒山石径斜 径的意思 急~~~~~~~~~~

小路

基本字义:

1.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道。山~。捷~。途~。大相~庭(相差太远)。

2. 直,直捷了当:~直。~流。~情(任性)。~自。

3. 数学上指连线圆心和圆周的直线:直~。

(形声。从彳( 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2. 同本义 [footpath;path]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road]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means;way]。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diameter]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专案) [track]。如:径赛

〈副〉

1. 径直;直接 [directly; straighay]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specially]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then]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动〉

1. 取道 [via;by way of]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pass through]

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高中部分第5篇)

离骚需要全文背诵,而且应该是会经常考到的。

其他的你不要只关注课后要求背那段,要看老师怎么说,需要全文背诵的老师都会要求的。

《离骚》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 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白话译文: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案例

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背篇目

高中部分14篇

1.《劝学》 荀子2.《逍遥游》 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 苏轼6.《氓》 诗经7.《离骚》 屈原8.《蜀道难》 李白

9.《登高》 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锦瑟》 李商隐12.《虞美人》 李煜1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一、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

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平浪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月出》一诗中的 “窈窕”那一章。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面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波光与星空相接。听任小船自由地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乘着轻风凌空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感觉身体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脱离尘世,飞升仙境。

这时候我们喝酒喝得十分高兴,我用手叩击着船舷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伴奏起来。洞箫声呜呜地响着,像有所怨恨又像有所思念,既像在哭泣,又像在哀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脸色忧愁凄怆,(他)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好,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遮蔽住,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他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做朋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寄生在广阔的天地中,渺小得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哀叹我生命的短促,而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我想)携同飞仙一道遨游,与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我)知道这些不可能轻易得到,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道:“你可知道这水和月亮的道理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究没有增减。如果从事物变动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何况在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如果不是属于我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归为己有。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耳朵听见了才成其为声音,目光遇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不会有人禁止,享用他们,没有竭尽(的忧虑)。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大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清洗杯盏重新斟上酒。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杯子、盘子凌乱地摆着。大家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二、主要结构、修辞、描写、抒情技巧 (一)结构

结构

(二)修辞技巧

1.比喻

(1)重在形似,具体形象,生动贴切

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重在神似,抽象道理浅显化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以水、月的 “变”与“不变”说明“短暂”和“永恒”的哲理。

2.夸张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引用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对比衬托

客将自己和曹操相比,突出自己地位的卑微。

5.设问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6.反问

(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修辞技巧

(三)描写技巧

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动静结合

(1)白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

(2)工笔、渲染、动静结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俯仰结合、远近结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渲染、虚实相生、联想想象、动静结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虚写、联想、想象、动静);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实写、静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联想、想象、虚写、动静)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侧面写出箫声的悲凉。

描写手法

(四)抒情技巧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客喜而笑。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情景交融:写景部分皆是

三、容易写错的字词

壬戌、壁、属、窈窕、徘徊、苇、凌、顷、冯、御、舷、棹、桨、溯、渺、予、呜、袅、缕、幽壑、蛟、嫠、愀、襟、缪、郁、郎、荆、陵、舳舻、旌、蔽、酾酒、槊、赋、哉、渔樵、渚、麋鹿、匏樽、蜉蝣、渺、沧海、粟、须臾、羡、挟、遨、骤、盈、卒、曾、瞬、羡、惟、盏、酌、肴核、狼籍、枕藉

四、挖空练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于是饮酒乐甚, 。歌曰:“桂棹兮兰桨, 。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 ,不知东方之既白。

五、理解性默写练习

(1)洞箫声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的句子是:“ ,

, , , 。”

(2)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一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3)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4)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5)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 , , 。

(6)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 , 。

, 。

(7)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8)借蜉蝣、沧海说明个体生命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

(9)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 ,

, 。

(10)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

(11)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

(12)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 。

(16)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 ,

, 。 , 。(17)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18)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19)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

(20)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

(2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24)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 。

(25)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

六、高考真题

2008年全国卷(Ⅰ)

(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010年全国卷(Ⅱ)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 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2012年全国(大纲卷)

(2)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013年新课标卷(Ⅰ)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2014年新课标卷(Ⅱ)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 ,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016年新课标卷(Ⅲ)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

2018年新课标卷(Ⅱ)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019年新课标卷(Ⅱ)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参考答案:

四、挖空练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之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山川相缪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苟非吾之所有 惟江上之清风 目遇之而成色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五、理解性默写练习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0)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1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9)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六、高考真题

2008年全国卷(Ⅰ)

(1)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010年全国卷(Ⅱ)

(2)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

2012年全国(大纲卷)

(2)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2013年新课标卷(Ⅰ)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2014年新课标卷(Ⅱ)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016年新课标卷(Ⅲ)

(3)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018年新课标卷(Ⅱ)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2019年新课标卷(Ⅱ)

(3)余音袅袅 , 不绝如缕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4]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探海导航

 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先可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浪漫风格。

思路结构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前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疑难指津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语言揣摩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运用:(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乱。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运用:(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运用:(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名题讲析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A项是对的。该题错项为B项,元曲的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课文中亦会学到。象这一类重要的文学知识,要注意在平常课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

 2.?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屈原《涉江》)诗中的奇服是指什么说的?他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

 答:诗中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作者描写这样的奇服主要为刻划人物起到了比喻、象征和衬托的作用。

 讲析:本题原为高中老教材第五册《涉江》一课的练习题。学习了屈原的有关作品,了解了其惯用的比喻、象征等骚体手法和洁白清忠的人格个性后,解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这些知识是应在《离骚》一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的。

语文诗句默写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一)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 句子 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二)

 (四)《阿房宫赋》

 1.古人写 文章 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 经验 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 总结 ,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 哲理的句子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 爱情的句子 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三)

 (七)《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八)《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 方法 ,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 传说 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九)《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四)

 (十)《琵琶行》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十一)《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二)《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文章标签: # 句子 # 离骚 #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