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江苏高考坑人,江苏高考弊端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2021年江苏高考告别480分时代,统一使用全国卷,学生家长为何沸腾?2.江苏高考,全国最难,是这样的吗3.重庆和江苏高考有啥利弊4.江苏的高考改革是加重还是减轻了学生负担?因为江苏在实验高考改革。作为高考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08年。然而,这一次次改革备受争议与诟病。近日,江苏省再次对高考进行重大调整,新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审核,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江
1.2021年江苏高考告别480分时代,统一使用全国卷,学生家长为何沸腾?
2.江苏高考,全国最难,是这样的吗
3.重庆和江苏高考有啥利弊
4.江苏的高考改革是加重还是减轻了学生负担?
因为江苏在实验高考改革。
作为高考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08年。然而,这一次次改革备受争议与诟病。近日,江苏省再次对高考进行重大调整,新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审核,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
“江苏的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有能力自己命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军说。
据介绍,教育部扩大高考(课程)统一命题省份的初衷是提高命题质量。由于各省命题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省命题水平也不同,而江苏近年来的命题质量是得到认可的。
江苏高考试卷有自己的特色,且难度比全国卷要高出一截。并非江苏的命题专家有意为难学生,而是题目难度降低,区分度不明显,高校就选不出想要的学生了。
也有专家持不同的看法。南京一位教研专家认为,全国卷近年来一直四平八稳,求新、求变却成了江苏卷的特点,“把学生和老师都搞晕了,压力大得不得了。”
扩展资料:
自主命题存在的问题:
1、命题质量
在命题质量上,每个省份都实行自己的命题,只能从自己的省份挑选命题人员,在命题水平和管理经验上都不如国家统一命题。因此,命题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2、主张成本
据了解,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统一系统每年试题的总费用约为150万元。而参与独立命题的省市,其直接支出超过150万元,有的省份甚至高达600万元。
3、主张安全
中国这样的国家重人际关系在一个国家,各省自主命题支持请求他人的帮助,特权干扰阻力,明显低于全国统一命题,排水问题的可能性也比后者更大的泄漏问题,损害测试公平更自然。
4、 命题的权威
这种逐省命题挑战了高考的权威,不符合国际高考制度的发展趋势。
5、掩盖教育的不公正
近年来,高考分数的“倾斜”以及由此造成的各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均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关注。当人们开始正视并试图解决这一不公平现象时,各省实施了独立命题,使省际录取分值不再具有可比性,从而“巧妙地”掩盖了高考中地域不公平的矛盾。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2021年江苏高考告别480分时代,统一使用全国卷,学生家长为何沸腾?
高考复读风险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本身。高复的动机往往决定了复读的成败。很多人是面对高考失败之后的人生道路太艰难了心中畏惧了,不得不选择复读,让学习生活继续下去。这样除非遇到非常负责任的高复学校,否则是很难坚持到高复成功的。另外高考失利的学生在大多数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如果学校和家长不能将这些问题挖出并解决,在复读中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大。从而增加了高复失败的风险。但如果家长和学校能挖出原因并解决。那么孩子的成绩就能大跨度的提高,这样成功的例子屡见不鲜。
高复风险的第二点因素是学校方面,目前所有高复学校是民办学校。其师资建设、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要么陈腐要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存在的潜在性问题不能有针对性解决方案。学生学习一年后往往进步不大,甚至有倒退现象。周校长建议家长在选择高复学校时要考察该校老师是否全职、是否有带家教的现象。该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能否做到责任到人。该校教学模式是否有组织性与科学性。该校硬件条件能否让孩子安心读书。所谓风险所在便是机遇所在。南京鹏举高考复读拥有一套南京高复学校中最强师资队伍。学校推动“先管老师、再管学生”,拥有南京高复最严格老师管理考核制度。确保了老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学校推动“签约教学,风险共担”模式与家长们共同承担高复风险让风险转化为机遇。
江苏高考,全国最难,是这样的吗
高考是很多孩子要经历的一场磨练,不过从高考制度确立一来,一直有一些小争议,因为高考试卷长期无法统一,有些省份有高考自主命题权,还有一些省份用全国1卷,有的省份用全国2卷,这不免让一些高考大省的家长感到不满。
每个省的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高考使用的试卷难,别的省使用的试卷简单,因此,参加高考的孩子甚至衍生出了一条鄙视链,一些使用全国卷的孩子可能会鄙视北京上海自主命题的高考生。
尤其是高考大省江苏和浙江,江苏和浙江两个省份经济都比较发达,在高考改革中更是被称之为先行官,不仅高考考核方式不同(满分为480),而且浙江还有小高考和七选三模式,2020还会实行赋分制,这样的新颖的考核方式也是根据浙江的教育政策制定的。
但是江苏省和浙江省的985名校录取率却非常低,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就是这两省试卷难度高,学霸多竞争又激烈,尤其是江苏省,985录取率仅为1.14%。但是,2021年江苏将放弃自主命题权,统一使用全国卷,告别480分时代,
和使用全国卷的孩子并肩作战。所以明年全国卷阵营又多一员大将,而浙江2023年也会使用全国卷。
了解到这个消息,不少家长沸腾了。毕竟江苏的高考试卷难度可以说是炼狱级别的,统一使用全国卷,也就意味着孩子们的考上名校的几率越来越大。但是,江苏和浙江两个省的高考模式和全国卷几乎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如果推行新高考,重回满分750分的全国卷,一些孩子可能会难适应。
另外自命题也有一些自己的好处,因此重回统一卷这件事,江苏家长也要理性看待。
高考自命题利弊有哪些?
一利:符合本省的教育现状
无论是北京,上海,天津,还是江浙两省,这些自命题的地区,高考卷面设计都是根据自己当地的教育形势制定的,所以很多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家长还是非常支持自命题的。但是其他省份的家长却觉得高考自命题是对自家孩子的磨难,这就牵扯到自命题的弊端。
二弊:自命题试卷难度和质量难保证
自命题权下发,本来是为了促进一些地方教育的积极性,但是因为自命题试卷难度不一,反而加深了各省的矛盾,同为自命题试卷,明显北京,上海,天津的自命题难度低于江浙,这也让很多家长都觉得不公平。
再者,高考试卷的保密工作,各个省的考量标准也不一样,甚至自命题考试成本都不同。所以高考推行自命题本来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因地制宜的一种教育方针,却遭受了很多的质疑,以至于很多省为了维护公平,减少都放弃了自主命题权,现在有自主命题权的省份,只有5个省份。
教育寄语:
无论是新高考还是自命题,高考都是最相对平等的竞争方式,所以父母一定要理性看待。
今日话题讨论:
在座的宝妈,你又是如何看待2021年,江苏将统一使用全国卷这件事?欢迎屏幕下方留言讨论。
重庆和江苏高考有啥利弊
由于江苏省属于自主命题,这些年来部分科目试卷的难度确实相对较难。全国卷注重学生对基础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而江苏卷则重在引导学生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试题更灵活。
2019年4月23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做综合发布,介绍了《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江苏省《实施方案》的主要框架与内容。
葛道凯在会上宣布: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定为“3+1+2”。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数外采用全国卷。
总分升为750分,采用“3+1+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1+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高考总分。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江苏的高考改革是加重还是减轻了学生负担?
重庆也新课改了吧 其实相对来说知识点应该差不多 高三的时候我们班也转来一个河南的 你们省考生多其实高考更不容易 相对南方城市的话 你过来考试是比较占优势的 比在河南考试轻松多了 只要户口转过去了 就差不多了 不过 语言交流可能会有差别。。。不是所有人都说普通话的 哈哈 祝你顺利 而且 你是高一 知识点什么的这些学习都还来得及 祝你顺利
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的一个出发点。
那么,当学业水平测试变成小高考,学生的负担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呢?
金陵中学考生家长黄先生说,“小高考”的确给孩子减了负,理由是:原先的高中会考要到高三第一学期末才举行,而“小高考”提前了一学期,通过了,学生对这4门必修课就不用“牵肠挂肚”了,能腾出更多精力,学好3门主课及两门选修课,高三负担减轻了。
而孙先生等考生家长的看法则相反:“小高考”明显加重了学生负担!因为原先的会考,几门课一张卷子,一门“不行”,其它门还能“带带”,而现在4门课,门门都要过关,每门至少要看厚厚3本书,压力太大!
“原来高一打基础,高二提高,高三冲刺迎考,现在压力提前了,高二就像高三了。”南京四中李老师说。
老师的压力则更大,“原来会考3门课捆在一起,现在一门门分开来考,哪个老师教得好坏清清楚楚。”她说,为备战“小高考”,最近老师双休日都没了,有的必修课老师一周要上30节课,忙死了。
南京一所名校刘老师认为,“小高考”的出发点是好,但实际执行中却“变了味”。
“学生负担在高一高二时好像有点重,但整体来看,负担并没有加重。”南京四中庄老师的观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感觉压力大,一方面是压力集中到现在了,考完这4门后相对会轻松一点;另一方面也是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心中没底,今后会好一点。”
“是否增加负担,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学业水平测试,完全把它当成高考,肯定加重负担;要是当成一次学业水平考查,负担就不会那么重。”南京13中校长王军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引导学生淡化“分分计较”,实际是在减轻学生心理负荷。
而且,选修、必修科目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度也加大了。
“因此,学校应把握好分寸,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要有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
“6个A加10分”,激励效应有没有变味
上午10点半。
金陵中学考场外。
南京11中学生赵宇翔神态轻松。
“物理不难!过关没问题!”他父亲听了也高兴。
“能得A吗?”记者这么一问,小伙子口气发软,“拿A不容易哇。”
四门必修课、两门选修课,你能拿到几个A?参加“小高考”的孩子少不了被父母被老师如此追问,甚至被自己追问。
很多教育界人士在反思:“6个A,高考成绩加10分”,这条激励政策为何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被扭曲为激励学生拼A?
还是因为选修课、必修课考试的成绩,与高考录取脱不了钩。
尽管学业水平测试变打分为分四个等级,引导学生不要“分分计较”,实际效果并不然。
过关问题不大,可想上名校,就要多拼几个A。
语数外三门才480分,谁多加10分,那会甩掉多少人?有人测算,往年能甩掉3万人!
南京一所名校校长直言:考必修课、选修课,制度设计是合理的,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可一旦跟“6A加10分”挂起钩,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就从高考的门槛,异化成高考的内容。
大家都把高三提到高二了,有的学校定下目标:“全员达B、抢夺6A、决胜3科”;有的从山东搬来口号:“辛苦三年,幸福三代”,让学生跑步时喊;有的学校考前两周甚至个把月停掉语数外,专攻“小高考”。
校长也很紧张。
教育主管部门会拿得A的比例,评价学校教学质量。
“A、B、C、D,这些字母都是教育GDP的内容。
谁敢马虎?只有一层一级压下去,把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
哪怕6个A就加1分,也是‘小高考’。”
其实,对学生能得多少A,老师心中没底。
南京一所名校高二班主任杨老师说:“第一次,每门怎么考,谁也不晓得,只有叫学生开足马力,多记多背多做题。
我的历史课,原来高二下学期每周两节课,今年临时加了两节。”他感觉,从第一门试卷来看,学生拿A并不容易。
不过,他对取消“6个A加10分”倒不赞成。
在分数定成败的高考语境中,也只有分数,才能调动学校、学生教好学好其他学科,“过去的会考,因成绩对录取没影响,不少县中干脆平时不开课,考前突击一两个月!”
“小高考”,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和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这也是设计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取向。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长期以来,大家都不赞成高中阶段过早地“文理分科”,这是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合理呼声。
然而,前些年尝试过的种种高考方案,均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恰恰相反,倒是加剧了文理分科的势头。
而现在实施的新方案,实际上釜底抽薪,逼着高中教、学双方把每门功课都教好、学好。
如果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真正遏制了分科势头,那确实是功德无量的。
省教科院教研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董林伟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它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一定的基础。
学业水平测试的7门学科考核的是国家课程,是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应该说,新方案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现在,高一、高二的课程比过去开得齐、开得足,这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南京四中高二物理老师贡波也认为,“小高考”很有必要,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
他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学这一块很重要,文科学生要增加自然科学素质,理科的学生也要增加人文科学素质,“小高考”正好可以让学生“文理兼补”。
“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不仅决定能否有参加高考的资格,而且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录取,因此没有学校敢掉以轻心。”南京13中教导处唐主任说。
本学期以来,我省各地中学校园就弥漫起备考气氛。
这样的应对,既是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效应使然,也势必逼着教育界对优化高考制度设计进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