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向量难吗_高考向量难题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问题2.2012高考湖北文13已知向量a=(1,0),b=(1,1),则向量b-3a与向量a夹角的余弦值为?3.高考立体几何题向量法的法向量的求法是什么4.高考对于“空间向量”这一内容是怎样要求的?设e1与e2的夹角为a,则-1cosa1,且由于 e1^2=1,e2^2=1,e1*e2=cosa,所以 |e1+e2|=(2+2cosa),|e1-e2|=(2-2cosa),因为 (|e

1.高考数学问题

2.2012高考湖北文13已知向量a=(1,0),b=(1,1),则向量b-3a与向量a夹角的余弦值为?

3.高考立体几何题向量法的法向量的求法是什么

4.高考对于“空间向量”这一内容是怎样要求的?

高考向量难吗_高考向量难题

设e1与e2的夹角为a,则-1≤cosa≤1,

且由于 e1^2=1,e2^2=1,e1*e2=cosa,

所以 |e1+e2|=√(2+2cosa),|e1-e2|=√(2-2cosa),

因为 (|e1+e2|+|e1-e2|)^2=2+2cosa+2√[(2+2cosa)(2-2cosa)]+2-cosa

=4+2√[(4-4(cosa)^2]

所以,由 0≤(cosa)^2≤1 得

4+2√(4-4)≤(|e1+e2|+|e1-e2|)^2 ≤4+2√4,

也即 4≤(|e1+e2|+|e1-e2|)^2≤8,

所以,2≤|e1+e2|+|e1-e2|≤2√2。

高考数学问题

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锐角 <=> 向量a与向量b数量积>0 且 向量a与向量b不共线

即 向量a·向量b = 3m^2 + 6m > 0 解得m<-2 或 m>0

m/(3m)≠3m/2 解得 m≠2/9

综上所述 m的取值范围是 (-∞,-2)U(0,2/9)U(2/9,+∞)

2012高考湖北文13已知向量a=(1,0),b=(1,1),则向量b-3a与向量a夹角的余弦值为?

向量AD等于向量AC与向量AB和的一半,向量BC等于向量AC减去向量AB。所以,向量AD与向量BC的数量积(因为高考不会出现向量积)等于向量AC与向量AB模的平方差的一半(即“9-16”的一半)-3.5。

高考立体几何题向量法的法向量的求法是什么

b-3a=(-2,1)

a=(1,0)

设向量b-3a与向量a夹角为θ

cosθ=(b-3a)*a/|b-3a|*|a|

=(-2)/√5

=-2√5/5

高考对于“空间向量”这一内容是怎样要求的?

所谓的法向量即为垂直于平面的一个向量。(即以任意平面内都存在无数条法向量。)

法向量与其长度无关但其模不能为0。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用斜线所在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二面角求解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则两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或互补此时应观察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还是顿角

3、点到面的距离:

为过此点的斜线所在向量与平面的单位法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与法向量模的比值

如点b到平面α的距离d=|cd·n|/|n|(等式右边全为向量)

其中,向量n为平面α的法向量,a∈α,ab是α的一条斜线段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断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因此,只需要用垂直的条件构造两个方程,为了确定一个面的法向量,经常固定z=1(也可以固定x=1或y=1),但具体固定哪个,要注意所构造的方程组来确定.

自2000年至2002年,文科、理科高考试题(新课程卷)中有关“空间向量”的试题内容、要求、形式和得分都是一致的。为了鼓励和支持课程、教材的改革,试卷中用一道解答题来考查“空间向量”。这道解答题是试卷中某一道解答题(甲)、(乙)两题中的(甲)题。在题号后明确指出:考生在(甲)、(乙)两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以(甲)计分。对比2000年至2002年的(甲)、(乙)两题,(甲)题都可以用“空间向量”来解决;(乙)题一般是用传统方法来解决,难度稍大,耗时增多。

2000年理科、文科试卷第18题的(甲)题(本题满分12分)是:如图1,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ABC中,CA=CB=1,∠BCA=90°,棱AA1=2,M、N分别是A1B1、A1A的中点。

(图1)

(1)求N的长;

(2)求cos〈A1,B1〉的值;

(3)求证A1B⊥C1M。

解第(1)小题,可如下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计算得|N|=。

(本小题2分)。

(图2)

再解第(2)小题,cos〈BA1,CB1〉=11030。

(本小题7分)。

第(3)小题证略。

(本小题3分)。

2001年理科、文科试卷第20题的(甲)题(本题满图3分12分)是:如图3,以正四棱锥V-ABCD底面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Ox∥BC,Oy∥AB。E为VC中点,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a,高为h。

(图3)

(1)求cos〈E,E〉;

(2)记面BCV为α,面DCV为β,若BED是二面角α-VC-β的平面角,求∠BED的值。

解第(1)小题,cos〈E,E〉=-6a2+h2/10a2+h2。

(本小题6分)。

解第(2)小题,∠BED=π-arccos1/3。

(本小题6分)。

2002年理科试卷第18题(文科试卷第19题)的图4(甲)题(本题满分12分)是:如图4,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a。

(图4)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A、B、A1、C1的坐标;

(2)求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

解第(1)小题,可如下图5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5O-xyz,得

(图5)

A(0,0,0),B(0,a,0),

A1(0,0,a),C1(-/2a,12a,a)(本小题4分)。

解第(2)小题,在图5中,取A1B1的中点M,有M(0,1/2a,a)。连结AM、MC1,可证AC1与AM所成的角就是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

计算得cos〈C1,M〉=/2。(本小题8分)。

由上面三道试题可见,解题的关键都在于建立空间坐标系,从而把立体几何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代数化。坐标系建立得适当,可以便于计算,从而也使证明简捷,充分体现出向量工具的优越性。三年里这类试题的难度都属于中等,比做同一解答题的(乙)题“优惠”一些。积极支持课程、教材改革的一线教研员、教师都已经对这些特点表示关注,试用“第二册(下B)”教科书的省、市和学校越来越多。

有鉴于此,在2003年高考新课程卷的理科、文科试题中,为了将空间向量更自然地视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不再采用(甲)(乙)两道试题的形式,而是与其他解答题类似,根据一种模型设计出难度不同的两道题目,分别放在理、文两份试卷中。这两道题目既可用传统方法解决,也可用空间向量解决,但使用后者明显有思路清晰易找的优点。请读者查阅2003年新课程卷的数学试题并加以比较。

以上笔者简单地介绍了空间向量在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发展中的定位及与目前高考(新课程版)的关联。可以看出,只要有条件将这一工具教会学生使用,对他们学习高中数学和参加高考都是有好处的。

不仅如此,学习了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学生,到大学理工科专业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线性空间、向量分析、微分几何,以及张量分析等,都会打下一个基础。所以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安排空间向量内容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文章标签: # 向量 # 10px # 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