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恢复40周年,恢复高考40周年作文800

tamoadmin 2024-07-24 人已围观

简介1.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2.四川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3.我看高考为副标题作文怎么写据了解,2020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为: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1.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2.四川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3.我看高考为副标题作文怎么写

高考恢复40周年,恢复高考40周年作文800

据了解,2020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为: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各省份的高考作文题也相继公布:

2020年高考各省份作文题出炉!来看看你都会写吗?

近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9年 围绕一幅自拟题目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小林”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8年 围绕三个时代的标语写材料作文

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 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2016年 小羽的创业故事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5年 老实与聪明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诚实、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 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年 平衡的生活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 关于“水”的讨论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2011年 总有一种期待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0年 人生的几何体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 ,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

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结构非常扁平,笼统来说只分为两类人:能做官的士,和做不了官的民。一个人的身份想要有所跃升,可以说基本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科举的诞生和演变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用分科学习、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科举在创立之初设立了很多的考试科目,目的是选拔出不同专业的人才。

然而,从唐代后期开始,科举中的一个分科,考察思辨能力的进士科,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最重要的一科。到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干脆废除了其他科目,只保留进士科一科,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科举。

进士科对考生的要求,不仅是熟读儒家经典,还要能灵活运用儒家智慧,解决国家行政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科举制度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也就将人才的定义变得狭窄又精准了。

科举成为社会流动的指挥棒

科举功名直接对接国家的官僚体系,而当官之后,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获得举人功名就可以被授予下层官职,即八至九品的地方官吏。而获得进士功名则会自动成为中层官员的一分子,也就是四至七品的中央和地方机构要员。

明清时期,对于出身贫寒的人来说,科举可以说是他们实现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据统计,通过进士功名进入仕途的官员中,出身于贫寒家庭的比例,在明朝前期占到一半以上。清朝中期,则平均维持在30%-40%之间。

无论是贵族的后代,还是高级文官的后人,荣耀和特权都不能无条件的永远承袭下去。所以,要想不让自己的阶层下沉,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读书考试。科举绝对是一条时刻抽打人的“鞭子”。稍有懈怠,就算是书香门第,也可能万劫不复。

一些官宦家族的后代,往往注重享受权贵阶级的生活方式,消磨了在科举事业上的进取心。整个明清时期,出身名门望族的进士,平均只占进士总数的5.7%。名门望族普遍向下流动的情况,使得整个社会存在着悲观的情绪,感叹“富不过三代”。

科举的最终衰落

从清代康乾盛世开始,人口急剧膨胀,科举的压力陡然增加,科举录取率的增长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率,既然科举是当时社会流动的指挥棒,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社会流动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失意的文人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大开捐纳之门,有钱人为输送军饷,换取未来出任官员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家因为,财政吃紧,所以鼓励有钱人花钱买官,以至于当时即便是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如果不捐纳一定数目的钱财,也没有当官的机会,财富逐渐超越科举,成为决定人们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

科举在乱局中失去了优越性,对出身贫寒的下层人士,社会表现出越来越不友好的一面。到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科举作为社会晋升指挥棒的作用大为削弱。

由于整体的发展停滞不前,农业经济被巨大的人口体量吞噬,中国实际上出现了社会整体向下流动的趋势,这是科举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

在深刻的社会危机下,科举被西方新式教育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1905年,清宣布停废科举,中国社会对于新式教育,以及社会流动的构想和实施,由此转入了全新的局面。

四川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语文:着眼阅读素养,突出考察传统文化

  三类阅读题成必考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是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直言:“其实,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个变化就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学校和老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几年文学类教学有淡化倾向。现在三类题都要考,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全国卷Ⅱ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这些题目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有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天嚣》,全国卷Ⅲ中有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命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Ⅱ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全国卷Ⅲ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

  客观题增加14分,书写总量下降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为了进一步拉开试题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客观题分值增加了14分,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

  2018高考语文备考方向启示

  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8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考察理性思维、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分步骤得分,着重区分考生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7年高考数学卷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命题考查的首要任务。

  最明显的就是命题时取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试题层次感强,便于对考生能力进行区分。

  如全国卷Ⅰ第21题第(1)问要求考生求出导函数的零点,进而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

  在此基础上,第(2)问要求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层层深入,为考生解答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加强了社会实际的应用

  “2017年数学科高考加强了应用性,密切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如全国卷Ⅰ文科第2题以农作物种植效果为背景,考查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方法;理科第12题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考查数列的相关知识;

  文理科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中档题较多

  在上海和浙江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必备的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浙江的数学卷,首先在试卷结构上有所改进,2016年整卷只有20题,今年变成22题,增加了2道选择题。在整体难度上,较好地贯彻了文科起点、理科终点的命题策略。

  最容易的题以文科生为起点,最难的题以北大清华理科生为终点。起点低,坡度缓,中档题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突出考试的选拔性。

  总体来讲,只要教学中坚持课标,基于标准教学,重视核心素养,学生就一定能考好。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元济高级中学校长卢明

  2018年高考数学备考方向启示

  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2018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强调传统文化,考察语言应用

  “稳中有进”“稳得踏实”“进得鲜明”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对今年英语高考题的评价。

  注重考查特定语境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表示: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自主命题省份试卷中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建议在2018年的备考中多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对语篇的逻辑关系予以分析,注意理解语篇在意义构成上的各种关系,强调把语法教学放在语境当中。

  2018高考英语备考方向启示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8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综:考察学科思维,强调实践导向

  地理:着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对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优选考试内容,突出地理思维考查,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

  试题在取材上放眼时代大潮,贴近社会现实和考生实际,展示了宽广的命题视野。在设计上,着力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测试考生的学科观念。

  今年地理试题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

  全国Ⅲ卷1—3题、北京卷3—5题、天津卷6—7题,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

  思想政治:强调实践导向,将学科概念具象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思政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学科特色,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历史: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选取经典素材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例如全国Ⅲ卷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

  全国Ⅰ卷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2018高考文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18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激发实践研究,强调“学以致用”

  化学:呈现真实问题,强调“学以致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化学命题专家介绍: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运用的实际情境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生物:淡化知识考察,重视实践操作

  2017年的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不但有利于高考区分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较多关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

  题目命制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生物试题与即将实施的修订后的新课标接轨。尤其重视理性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靠背书与题海战术来进行高三的复习。

  物理:增加考核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大纲修订的初衷,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2018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2018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设、制定和实施、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2017年高考命题具有“四性”

  增强基础性——不是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例如,2017高考语文学科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为必做题,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构成进行考查,全面覆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

  增强综合性——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比如,2017高考全国Ⅰ卷25题物理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带电油滴实验为背景,构造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经过分析并对相关情形进行讨论,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全国Ⅰ卷27题化学试题,呈现由钛铁矿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工艺框图,提供必要数据,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化合物以及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分析选择物质提取和转化的最佳条件,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应用性——不是理论“空对空”,而是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例如,全国Ⅱ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生产效益的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物综合利用、新药物合成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情境。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全国Ⅰ卷12题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学生熟知的源于生活的“软件激活码”为切入点,借助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全国Ⅱ卷35题化学试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五氮阴离子化合物”科研论文为背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释新颖化合物稳定存在的结构因素,体现题材新颖、形式独特、设问创新的特点。全国Ⅲ卷36题地理试题要求学生选择并回答是否赞同在某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创新思维。

  2018年高考各科将着重考查这些能力

  语文: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关键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考察学生理性思维,创新能力

  高考数学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 维、严格推理的能力。

  高考数学除体现出较强的选拔功能外,还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英语: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英语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文综:着重考察学科素养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 理

  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

  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

  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着重考查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理科综合坚持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

  化学

  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

  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

  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

  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设、制定和实施、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作文怎么写

一、202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中国***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历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四川2020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作文题目

2018年四川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Www.CreDitSaiLing.Com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我的高考

就像一场战役,终于在烽烟中飘走,横尸遍野,但军歌嘹亮。

从结果来看,我是个失败者,分数像一把无形的剑,彻底摧毁了我的好梦,可我从来不是轻易屈服的人,我相信我的明天在明年的六月!

也许是步入高三教室的那一瞬间,我感到我不属于高三,尽管很用心的学习,很努力的付出,但我的状态告诉我,我不是在高三。那时,我很明白我肩负的责任,我要取得进步,要不负众望,要对得起自己,要但我从未为真正体会高考所能赋予人生的重要意义,所谓的压力,所谓的成长,所谓的磨练,仿佛天方夜谭一般遥不可及。我在班会上公然把自己的高三生活称为小日子,那么紧张的高三,那么望而生畏的高三,那么炼狱般的高三,竟被我叫做小日子!我想我的潜意识里是做好补习准备的,要不然怎么会说混日子的话呢?

在没有体验到高考对我一生有多重大的意义前,我不想走。在高中,我几乎没有体会过成功的乐趣,它完全不同于我的初中,我完全失去了所向披靡的气势,一败到底,我不甘心。如果我的未来要光鲜,我的一生要光鲜,那么我不能容忍我走出败笔。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他们拼命奋斗,而我在承认高考的重要性的同时,放弃了拼杀,很无所谓的的走完了高三,我原谅了自己的一切不足,就是因为,我相信,我的高考不在09年,而是10年。

其实,回首高考,我有一种错误的态度,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考场上。我认为你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不起普通班的,看不起元培班的,甚至看不起补习班的,以至于轻松应战,就像平时考试一样,对成绩的关注也可有可无。

感谢老天,我能重新认识自己,能有新的目标,能在横尸遍野的疆场上,吹响明年的军号!

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作文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文章标签: # 高考 # 学生 #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