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及答案-高考文化常识题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文化常识山东2.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3.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4.用文化常识读懂文言文5.高考题中与课本有关的文化常识有哪些文化常识山东1.山东有哪些传统文化 山东简称 别称齐鲁,东鲁。 简称 鲁 地理位置 经度:东经114度19分 - 122度43分 纬度:北纬34度22分 - 38度23分 戏曲文化 山东是我国较早
1.文化常识山东
2.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
3.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
4.用文化常识读懂文言文
5.高考题中与课本有关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文化常识山东
1.山东有哪些传统文化
山东简称 别称齐鲁,东鲁。
简称 鲁 地理位置 经度:东经114度19分 - 122度43分 纬度:北纬34度22分 - 38度23分 戏曲文化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到了汉代,百戏在山东流行,从山东境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我们可以大概推知汉代百戏的流行状况。沂南县北寨村汉墓画像石及临沂银雀山九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都记述了百戏的演出活动。
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 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播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
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响最大。
在演出方面,职业戏班增多,活动频繁。 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
大致可分为梆子腔剧种、弦索腔剧种、肘鼓子腔剧种等。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10余个市地。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 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
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
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子戏、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节日会展 山东各地的文化及经济节日会展根据山东旅游资讯网及其他网站的资料整理 节日会展活动名称 日期 烟台毓璜顶庙会 2月16日至22日 青岛海云庵糖球节 2月28日至3月3日 济宁梁山国际水浒文化节 4月 泰安东岳会庙会 4月1日至3日 泰安肥城桃花节 4月5日至15日 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 4月16日至22日 烟台昆仑山踏春节 4月16日至28日 烟台龙口国际徐福文化节 4月18日至20日 烟台莱阳梨花节 4月20日 青岛国际马拉松比赛 4月20日 青岛樱花节 4月中下旬 潍坊国际风筝会 4月20日至25日 潍坊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4月20日至5月20日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4月22日至28日 日照“五莲之春”杜鹃花节 4月24日至5月6日 烟台牟氏庄园民俗游 4月28日至5月8日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 4月30日至5月8日 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 4月30日至5月8日 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 5月1日至10日 烟台五彩缤纷美食节 5月4日至8日 烟台长岛“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节 5月5日至7日 烟台莱州月季花节 5月25日 东营垦利黄河口文化旅游节9月2日 济南国际艺术歌会 5月至10月 每月一场 鲁商大会 6月6日至8日 济南明湖荷花节 6月30日至8月20日 青岛海洋节 7月12日至20日 莱芜房干生态旅游节 7月至8月 青岛滩文化旅游节 8月3日至11日 济宁微山湖荷花节 8月10日 青岛国际啤酒节 8月17日至9月1日 烟台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 8月20日至25日 青岛大泽山葡萄节 9月1日至3日 泰山国际登山节 9月6日至10日 青岛时装周 9月6日至10日 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节 9月7日至10日 德州乐陵金丝小枣节 9月中旬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9月26日至10月10日 枣庄石榴节 9月末 日照刘家湾赶海节 10月1日至5日 日照浮来山福寿文化节 10月初 潍坊昌乐国际宝石节 10月2日至6日 威海国际钓鱼节 10月8日至15日 枣庄抱犊崮红叶节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青岛酒吧文化节 12月7日至30日 济南千佛山庙会 农历九月九日 蒙山长寿旅游节 农历九月九日 威海国际人居节 9月27—9月29日 。
2.山东高考 语文 文学常识
虽然高考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除少数省市考查外,多数试卷不考文学常识。全国卷已经连续多年都不考文学常识了,其他省市试卷也大多不考。2008年,只有重庆、浙江、天津、湖北、江西五个省市的试卷考查了文学常识内容,涉及到李白、杜甫、李煜、柳永、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鲁迅、徐志摩、舒婷、史铁生、巴尔扎克、华兹华斯、马尔克斯等作家和作品,以及元曲、诗歌意象等文体常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熟知的一些内容。仍使用旧大纲的省市,有些还会继续考查文学常识的。今年使用新课程大纲的省市,因为新课程大纲中没有把文学常识列入考查范围,所以肯定是不会考查文学常识的。
山东是新课程大纲 所以应该不考!!!希望纳!!!
3.济南 文学常识
济南[Jinan],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中国 *** 之一的 *** 本部。中国16个铁路局之一的济南铁路局本部。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
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南一带。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03.99万人;常住人口662.69万。
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4.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
①利用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
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 (若答出”不断融人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 分)。
5.~文化常识~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泛指中国。例如: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己亥杂诗》)
同学,给你网址,写的很清楚滴~
/view/3668
/view/3774#2
6.什么是文化常识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附:(表格) 级别 (童试)院试 正式科举考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时间 每年一次 三年一次(秋) 三年一次(春) 会试后同年4月 地点 府(州)县 省城 礼部(京城) 宫殿 应试者 儒生、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获取功名 秀才 (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进士)前三名为: 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五、诗句与人: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
——诸葛亮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弓扶桑。
——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欧阳修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
——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托,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语文的话就是拼音,还有就是错别字,还有就是作文这些古诗词,这些数学的话就是函数之类的文化常识比较多一点。
高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招生网站,输入自己的密码,来查看自己的录取情况。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几种结果:正在投档、院校在阅、预录取、录取、预退档、自由可投。在这几种结果当中,预录取和录取是最好的结果!
这表明,高考生同学已经被填报的院校顺利考核通过并录取了。如果出现“预退档”或“自由可投”这7个字,那么就糟糕了,这表明,高考生同学遗憾地遭遇了退档,没能被大学录取。
不过,出现“自由可投”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高考生的志愿被上一院校拒绝并退档,此时,进入了被下一院校选择的等待期。这个等待期,可能会比较长,需要高考生耐心地等待录取结果。
高考生如果真的出现了退档的情况,那么必须先搞清楚自己被退档的原因是什么,是分数低、排名靠后,还是身体条件没有达标,或是单科成绩达不到要求呢,此时,高考生能做的,就是关注所有的信息,随时准备补录!参加第二次志愿征集的填报。
高校录取,主要遵循的是考生所填报的志愿,然后是分数优先,
如果你填报了这所院校,然后比你分数高的同学也填报了同一所院校,名额又已经录满了,那么只能被第二个志愿录取了……以此类推,一直到最后一个志愿。
用文化常识读懂文言文
1. 怎么读懂文言文
宗法礼俗,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常言说。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
第二,古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地理常识,外欺于张仪”。
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文天祥写下;面对丑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希望楚国强大,会团结一心。③文言句式,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路有冻死骨”,整体把握文章。
如姓名和称谓:“人生自古谁无死;再次,把握课本,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外辱,杜甫写下了,学好文言文。
第三,官职和科举,度古人之腹”,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包括古今异义,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史不分家,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首先。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内涵丰富,投江而死,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历法和刑法,面对百姓的困苦。
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鞭挞。总之,这个时代的政治、词类活用,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学会以“今人之心,但楚王“内惑于郑袖,他力主改革。
第五,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最后。 第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先疏远屈原,众志成城、经济,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扎实文言文基础,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面对灾难、一词多义。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了解了这段历史;其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词义。 第四;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
比如屈原,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服饰和器物:“朱门酒肉臭,会抨击,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后把他流放汨罗江。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怎么读懂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
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
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
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快速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技巧一、先看问题,联系问题阅读文章文言文的第4问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
提前看提问,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二、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旬思考。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看懂的。
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三、懂得必要的古文化常识古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
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
三是地理常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等。
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
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桑林、无射、乐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释体例,如传、注、笺、疏、诠训等等。
四、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试想一下,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你还怎么能准确答题呢?我们读文言文,心里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动作、事情是谁所为,才能确解文意,否则,你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感。
五、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实词惯用义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实词不错,掌握大量的虚词也不错。但有时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惯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惯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钩联等等。
如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时间长短过度、与帝王关联的动作等等情况。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方面,如“除”字,这个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认为是“撤职”,那就会错解文意。
此外,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关官员)、“掾”(官吏)、“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有如我们现在的“退休”一说)等等。时间过度长短方面,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这个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
此外,如“须臾”(一会儿)、“既儿”(会儿、不久)、“旋”(很快)、“倾”(会儿)等等。与帝王关联的动作方面,如“诏”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等意思,总之,是与皇上有关的,读文言文,见此字,就要明白此意。
此外,还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宸”(帝王住的地方,宫殿)、“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禅”(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玺”(皇帝的印)、“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幸”(皇帝驾临)等等。一读到这些词,你心中就要有个大概意思。
六、懂得补、删、抄、换、调、并、扩、通所谓“补”就是“补充”。因为文言文有如诗歌一般,是非常凝练的一种文体,解读或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给补出来,才通顺,否则是非常别扭的不通的。
所谓“删”,就是“删去”。文言文里什么东西要删去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
比如发语词“夫”,一般就不翻译,可删去不管。再如一些表示语气的结尾虚词“之、夫、者、也、与、焉、哉”等等,翻译时都可以删去。
所谓“抄”,就是“照抄、照录”。文言文里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照抄、照录”的。
具体说来,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谥号、雅号、庙号等等,都完全可以照录不译。所谓“换”,就是“变换”。
是把古今义有变化的,一律变换为现代汉语的词、句。所谓“并”,就是“合并”。
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所谓“调”,就是“调整”。
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就是对于精约的词句进行扩充。
所谓“通”,就是“贯通”。当然就是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4. 怎么读懂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5. 要如何看懂,读懂古文简单的,你要先先打好基本功(实虚词、通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偏义复词、文学常识、古代修辞),没基本功你看古文就是在看天书。
然后就是需要对文意和中心思想的总体把握,这就是你语感和技巧的应用:
技巧就是要学会根据语境判断语意,联想类比确定词,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追求信、雅、达(即准确、通顺、流畅)。
像《史记》、《二十四史》等多以介绍人物为主,像《古文观止》等是以古文的散文形式为主,掌握这样著书规律,对了解文意主旨中心都有帮助的。
读古文最重要的其实是坚持,我刚接触古文也是不知从何读起,但坚持读就精通了
6. 如何能学会读懂文言文初学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许多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实词要关注动词、副词、形容词等。
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根据我的经验在一个多学期吧),再阅读古文的时候,知道某些生僻实词的情况下一般的阅读不成问题的。多看、多读、多背、多积累,就渐渐变好了。
至于入门资料,课本上的课文是最好了,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而学有所长的时候,可以参考《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三百首》《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等。
祝学得开心! 一、咬文嚼字法。 咬文嚼字,就是仔细地读,研读每一个字词,句子,进行透彻地理解。
咬文嚼字是一件严肃而重要的工作。一般地说,要抓好以下两点。
(一)解释字义、词义、串讲句义。 宋代学者程颢说: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晓而见意者也。
文义即文字和文句的含义,这是浅层表面的东西。要弄清文义,当先排除词语障碍,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事情。
特别是有些词语和句子初看仿佛好懂,但真正理解起来却又会似是而非,一切不能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尤共对初中生来说,必要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如二册教材一十六课《狼》中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各自译为:少时:一会儿。
径:在,前:前面。此句的含义就为:一会儿,其中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诗人臧克家几十年如一日攻读《古文观止》。他说:我读古人书沈圈密点,旁注,十分认真,一字一句也不放过,以求吃尽书中味。
作家孙梨,一部《聊斋志异》读了十五年,仅复吟诵,精心阅读,细心揣摩,无不得其领,达到学以致用。可咬文嚼字的重要与必要。
(二)突破个别文字障碍。 所谓擒贼先擒王,攻克了句中的老大难字词,整个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读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结合课文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做标记,以备质嶷,初中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攻破句子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二、朗读吟诵法 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学习文言文也离不了诵读的方法。诵读分吟读和朗读两种。
前者是声音较轻有节秦地读,后者也称朗读,是放开声音去诵读。我国的优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其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读。
诵读有利于思索,诵读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口眼并用,心到口到。 诵读是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言,因而是诵读时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声入心随,嘴也念,耳朵听,心中想,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内容,意境。
进入一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仅能领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
(一)是读得准确、清楚 所谓正确、合理是指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达到这个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平时随口练习。 (二)是读得流畅 所谓流畅,一是指语句流利,二是指音韵铿锵,如《桃花源记》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可读出对衬感来,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三)是读得有感情 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 诵读,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既要广读,又要精读,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在学会以上两法,养成习惯后,可让学生自学疏通文意,养成分类整理习惯,把文殊的文言现象整理下来,积少成多。 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会让这些难懂的静止的文言文活动起来,达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中去,为将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只是“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除了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
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培养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们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
“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
7.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 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 《红楼梦》:我国古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
8. 怎样学懂古文(内行人回答)我的建议是:循序渐进学习以《王力古代汉语》为权威,从浅至深,编者安排的非常合理。
套书从中华书局竖体的《史记》开始比较好,因为汉朝是古汉语承上启下的朝代,且《史记》传记较为通俗易懂。再准备几本有用的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社科院版《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辞源》或《辞海》语词类(三本),学问深了且有条件就再买套《说文解字》。
另外一本带图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也有用(是《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通论的部分内容,不过有图,且有后加的内容)。汉朝以前的书,先看论语和孟子,因为简单且经典。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是其中的入门版。另:《周易》《道德经》是古汉语里的难中之难,不过有今译今注的版本。
高考题中与课本有关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戏剧、散文和诗歌里面选择了散文这一题材。选文是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考到了“窗子”的含义,切合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考点。全国卷这几年都考查,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北京、天津、上海重点考查散文,2016年上海卷考过作家熊久红的《湖殇》,其中就考到了对散文题目的理解,不管,还是散文阅读,对于题目的考查是一直持续出现的,包括2016年全国卷Ⅰ、Ⅱ卷都涉及到了对文章的标题含义的理解。其实总结起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总的考查点基本没有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抛弃了延续多年的传记,考查新闻材料的阅读能力。《垃圾分类》,两则材料一涉及到了图表阅读。从题型上借鉴了北京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考点上则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偏向于把以前放在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图表题放到阅读中综合考查。
文言文阅读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大改,使得文化常识题的存在更加“名正言顺”,且在之后的考试中会作为重点考查。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大的人文环境,不管是领导的公开讲话,还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大方向,都在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而今年文言文的阅读,延续了去年的“稳”,并没有求“变”,目的就是强调积累和运用,侧重考查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古诗常用意象的理解、赏析能力,进一步鼓励阅读积累。
诗歌鉴赏
主观题考查,苏轼的七律《送子由使契丹》,从诗歌的形象角度进行考查,从诗歌的前两句能够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诗歌形象题在几年的全国Ⅱ卷中都没有涉及,值得关注。古诗阅读第14、第15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意象”是学习古诗的要素之一,古人常常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试题都意在引导考生要重视理解和感悟,在阅读中真正能将所学所知灵活运用,真正理解和体会蕴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优美意境。
语言基础知识
第三小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调整了2016年考查连贯之关联词语的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种题型属于全国卷中的新题型,但是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之前就有所涉及,“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2014年江苏卷)。
第五小题考查语段的逻辑,这是一种新题型,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找出逻辑漏洞,并指出漏洞。提醒考生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意逻辑的培养,培养语文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