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地理压轴-高考地理压轴题有多难

tamoadmin 2024-10-19 人已围观

简介1.2011高考湖南一本线,专业人士预测一下2.6月7号至10号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一般在几月几号3.我初中学习不好,最后一名我想前进100名到40名,高中怎样把物理,地理,生物,化学,数学学好?怎样自...4.听到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我非常开心,我说“太爱你了”,后来我反思,我是爱孩子,还是爱他的分数。5.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2011高考湖南一本线,专业人士预测一下我是去年的湖南考生。也做了

1.2011高考湖南一本线,专业人士预测一下

2.6月7号至10号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一般在几月几号

3.我初中学习不好,最后一名我想前进100名到40名,高中怎样把物理,地理,生物,化学,数学学好?怎样自...

4.听到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我非常开心,我说“太爱你了”,后来我反思,我是爱孩子,还是爱他的分数。

5.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2011高考湖南一本线,专业人士预测一下

高考地理压轴-高考地理压轴题有多难

我是去年的湖南考生。也做了一下今年的题目(理科),发现其实难度整体还是与去年持平(略难)。数学的区分度比去年好些了,送分题没去年多。语文难度跟去年比没什么变化(可能还简单些)。英语的作文比较意外,不太好写,但其他还是不难。理综的话,去年是物理难,其他一般。今年是化学难,但是物理压轴题容易,生物也容易,所以比较而言,今年还容易点。文综的话,我同学说,去年地理难点。但今年整体都难了,尤其历史比较变态。

其实报考人数对于估分没什么影响。我们去年人数也少,老师也说会降分,但最终结果是分数线飙升。所以还是看难度比较准确。

故此,今年的分数线应该会略微下降。去年理科一本为567,今年大概会是555分左右;文科一本去年是578分,今年565分左右。

6月7号至10号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一般在几月几号

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一般在几月几号?本站高考频道了解到,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暂未公布,小编根据历年高考时间推测,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安排在6月7号至10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一般在几月几号

2023年浙江高考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7号至10号期间,当然,部分省市采取新高考模式,考试时间上也会有出入,比如“3+1+2”模式的新高考,高考时间是6月7号、8号、9号,一共三天;因此大家要时刻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关于高考时间的动态。

2023年浙江高考科目及具体时间安排在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6月8日上午:技术(选考);下午:外语(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6月9日上午:物理(选考)、思想政治(选考);下午:化学(选考);6月10日上午:历史(选考)、生物(选考);下午:地理(选考)。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2.高考科目有哪些

不同类型考生的高考考试科目也不一样:

1、普通类(文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历史、地理、政治)。

2、普通类(理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3、体育类考生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类(物理)或普通类(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加考体育术科。

4、艺术类考生(含音乐类、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艺术校考类专业)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类(物理)或普通类(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加考艺术术科。

高考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实行“3+1+2”考试模式。艺体类考生还需加考相应专业术科考试。

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均须参加。

新高考“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再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文理分科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

新高考考生成绩计算方式也跟之前有所不同,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统一高考科目和首选考试科目按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3.高考前注意事项有哪些

1、高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身体是考试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顺利地走进考场,然后答题。高考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可以在中午的时间午休,半小时左右。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便下午更好地投入学习。睡眠的时候就让自己放松,别想学习上面的事情。

2、高考前要保证均衡营养

每天的用脑很厉害,时间久了就会感觉脑子“发涨”,可以在身边备着一些坚果类食物和牛奶。每天早上,可以吃一个鸡蛋多多补充蛋白质,保证自己的能量,更有精力投入学习。

3、高考前要加强身体锻炼

学习的压力很大,适当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不要因为劳累的学习而把身体搞垮,这样得不偿失。每天可以早上起来跑跑步在看书。在学习过程中总有学得太久,记不进去的时候,那么果断站起来去运动,比如跳绳,让身体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那么再回去学习看书才会更有动力。

4.高考应试技巧有哪些

一、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1.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务必依纲扣本,夯实基础,切莫好高骛远。

2.加强训练:苦练书写、作图、运算、表达、实验等基本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快速提能。

3.养成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纠错、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1.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

2.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3.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

4.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

5.满分练:对一份试卷的作答,可不限定时间,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倒逼自己对不会的问题弄明白。上述各项专练要注意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不要一味追求高难题。

三、恰当运用“题海战术”

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

四、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五、落实“日清-周理-月结”

1.日清: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等、不靠、不推、不拖。

2.周理:周末要把一周内学习的重难疑热点、易错易混点、常错常考点、典型问题、重要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月结: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可用图表方式),总结和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查缺补漏,认真纠错。

六、查错析错,四部纠错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每次考后,要分类找出自己卷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分析错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思维短板,切实解决“根本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各种问题。

错误分类:

1.粗心大意之错:分明会做,反而做错。

2.似是而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表述不清楚,答案不严密、不完整、不规范、不确切。

3.根本不会之错:卷面空白或答非所问。把典型错题记入错题本,拿出下步学习措施。

四步纠错法:

1.使用错题本,按照“原题+错解+错因+正解+总结”的顺序写进错题本,并注明回望日期。

2.在回望浙江期重做该题,要用“不容二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进行变式训练。

4.与同学交换错题本,汲取他人教训,为我所用。

七、“两慢一快”,突破“压轴”

1.首先对压轴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压轴题要有信心、有勇气,不要见题色变或置之不理,要沉住气,啃骨头,钻到底。压轴题一般是第一问容易(占分不一定少),一定做;第二问中难,尽量做;第三问最难,争取做。

2.认真审题:审题要慢,利用“六字法”。a.摆(摆出已知条件,标明关键词语)。b.提(提炼题干重点)。画(画出示意图)。c.挖(挖掘隐含条件)。d.导(由已知导出未知)。e.联(建立条件和结论的联系)。

3.规范解题:从“格式、书写、表述、作图、步骤、结论”六个方面规范。若解题过程需要列出方程,务必使用常规方法和分步列式。运算求解过程要慢,书写要快。

八、密切关注新闻热点

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科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学科的专利,同时贴近了“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社会需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中国腾飞,并对其有正确理解和思考的智慧青年。

九、回归调整,查漏补缺

考前两周务必做到:

1.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

3.跳出题海,不在攻难题,不在拘泥细节。

4.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高考阅卷规则。

5.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

6.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5.高考得分技巧有哪些

1.做题合理排序——向顺序要分。先易后难,一次做对,不怕大题得分少,就怕小题失分多。

2.科学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要速度,更要准度,做题不搞“加速度”,不钻“牛角尖”。

3.细节决定成败——向步骤要分。注重细节,淡化技巧,步步踩住得分点。

4.强化解题格式——向规范要分。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能力。

5.沉着认真细致——向心态要分。不紧张,不畏惧,难题面前人人平等,人难我难不怕难,人易我易不大意。

我初中学习不好,最后一名我想前进100名到40名,高中怎样把物理,地理,生物,化学,数学学好?怎样自...

你好~我是广外的大学生哦~

谈谈我高中的经历吧,或许对你有帮助~

你的问题主要是在理科吧,既然是理科,最忌讳的就是单打独斗

实话说,最开始学理科的阶段,你自学一个钟,比不上认真听老师讲十分钟。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一定要做笔记!上课敢分神你就等着考试哭去吧!这不是玩笑!

其实做到认真听讲会让你轻松很多,起码课本上的题你会做了,而课本,就是高考的根本!所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哪怕你很多习题没做,课本上的题一定要弄懂!

如果听课比较吃力,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一定要课前抽出哪怕一分钟预习!用彩笔标出不懂的!听课会变得很简单!

最后,

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坚持,

坚持三年,

记住, 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

放弃你就完了。

听到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我非常开心,我说“太爱你了”,后来我反思,我是爱孩子,还是爱他的分数。

你作为家长针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与言论,都可以理解;

一方面说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的压力大已经严重渗透到教育领域;

在我国,人口多资源有限,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过重,家长的压力更重,这样层层加压的结果就是有时候喘不上气,所以在孩子身上投资了很多的家长自然盼望孩子能考个好分数,至少家长觉得投资的效果不错,没有令人失望;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在让子女实现自己未曾完成的梦想,比如有些家长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上大学,这在他的心里存在一个结,孩子的努力能让他压抑很久的结打开,从而得到释放;也有些家长存在严重的虚荣心,喜欢通过孩子的成绩与周围同事进行毫无意义的攀比,以求的某种心理平衡;

不管怎么说,孩子考试成绩好是需要赞扬和鼓励的,这是一个导向,孩子得到表扬以后,就更加发奋了,说不定高考成绩更好呢;

太直白的在孩子考了好成绩后进行热烈表达,必然就会存在在孩子考糟了以后的强烈讥讽,这都是功利主义的体现,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努力做一个平和淡定,积极向上的家长,这样以身作则下去,孩子的心智就会像你一样勇往直前;

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语文:着眼阅读素养,突出考察传统文化

  三类阅读题成必考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是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直言:“其实,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个变化就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学校和老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几年文学类教学有淡化倾向。现在三类题都要考,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全国卷Ⅱ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这些题目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有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全国卷Ⅲ中有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命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Ⅱ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全国卷Ⅲ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

  客观题增加14分,书写总量下降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为了进一步拉开试题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客观题分值增加了14分,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

  2018高考语文备考方向启示

  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8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考察理性思维、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分步骤得分,着重区分考生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7年高考数学卷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命题考查的首要任务。

  最明显的就是命题时采取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试题层次感强,便于对考生能力进行区分。

  如全国卷Ⅰ第21题第(1)问要求考生求出导函数的零点,进而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

  在此基础上,第(2)问要求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层层深入,为考生解答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加强了社会实际的应用

  “2017年数学科高考加强了应用性,密切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如全国卷Ⅰ文科第2题以农作物种植效果为背景,考查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方法;理科第12题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考查数列的相关知识;

  文理科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中档题较多

  在上海和浙江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必备的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浙江的数学卷,首先在试卷结构上有所改进,2016年整卷只有20题,今年变成22题,增加了2道选择题。在整体难度上,较好地贯彻了文科起点、理科终点的命题策略。

  最容易的题以文科生为起点,最难的题以北大清华理科生为终点。起点低,坡度缓,中档题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突出考试的选拔性。

  总体来讲,只要教学中坚持课标,基于标准教学,重视核心素养,学生就一定能考好。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元济高级中学校长卢明

  2018年高考数学备考方向启示

  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2018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强调传统文化,考察语言应用

  “稳中有进”“稳得踏实”“进得鲜明”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对今年英语高考题的评价。

  注重考查特定语境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表示: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自主命题省份试卷中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建议在2018年的备考中多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对语篇的逻辑关系予以分析,注意理解语篇在意义构成上的各种关系,强调把语法教学放在语境当中。

  2018高考英语备考方向启示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8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综:考察学科思维,强调实践导向

  地理:着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对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优选考试内容,突出地理思维考查,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

  试题在取材上放眼时代大潮,贴近社会现实和考生实际,展示了宽广的命题视野。在设计上,着力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测试考生的学科观念。

  今年地理试题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

  全国Ⅲ卷1—3题、北京卷3—5题、天津卷6—7题,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

  思想政治:强调实践导向,将学科概念具象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思政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学科特色,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历史: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选取经典素材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例如全国Ⅲ卷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

  全国Ⅰ卷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2018高考文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18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激发实践研究,强调“学以致用”

  化学:呈现真实问题,强调“学以致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化学命题专家介绍: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运用的实际情境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生物:淡化知识考察,重视实践操作

  2017年的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不但有利于高考区分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较多关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

  题目命制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生物试题与即将实施的修订后的新课标接轨。尤其重视理性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靠背书与题海战术来进行高三的复习。

  物理:增加考核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大纲修订的初衷,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2018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2018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2017年高考命题具有“四性”

  增强基础性——不是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例如,2017高考语文学科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为必做题,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构成进行考查,全面覆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

  增强综合性——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比如,2017高考全国Ⅰ卷25题物理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带电油滴实验为背景,构造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经过分析并对相关情形进行讨论,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全国Ⅰ卷27题化学试题,呈现由钛铁矿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工艺框图,提供必要数据,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化合物以及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分析选择物质提取和转化的最佳条件,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应用性——不是理论“空对空”,而是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例如,全国Ⅱ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生产效益的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物综合利用、新药物合成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情境。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全国Ⅰ卷12题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学生熟知的源于生活的“软件激活码”为切入点,借助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全国Ⅱ卷35题化学试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五氮阴离子化合物”科研论文为背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释新颖化合物稳定存在的结构因素,体现题材新颖、形式独特、设问创新的特点。全国Ⅲ卷36题地理试题要求学生选择并回答是否赞同在某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创新思维。

  2018年高考各科将着重考查这些能力

  语文: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关键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考察学生理性思维,创新能力

  高考数学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 维、严格推理的能力。

  高考数学除体现出较强的选拔功能外,还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英语: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英语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文综:着重考察学科素养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 理

  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

  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

  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着重考查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理科综合坚持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

  化学

  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

  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

  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

  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文章标签: # 高考 # 学生 #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