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院校预录录取几率多大,院校预录取一定能录取吗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征集志愿录取几率多大2.院校在阅 录取机率多大3.录取概率多大算稳妥4.专升本院校在阅录取几率多大提前批被录取的几率是不确定的;“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是要求严格体检的,而且大部分“提前批次”的院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也较高。考生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没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大致可以
1.高考征集志愿录取几率多大
2.院校在阅 录取机率多大
3.录取概率多大算稳妥
4.专升本院校在阅录取几率多大
提前批被录取的几率是不确定的;
“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是要求严格体检的,而且大部分“提前批次”的院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也较高。
考生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没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第一类:军事院校、军事院校无军籍学员计划、国防生计划(本科);
第二类:公安、政法院校或专业(本、专科);
第三类:航海院校或专业(本、专科);
第四类:师范院校或专业(本科);
第五类:其他院校(本、专科),包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
第六类: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体育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
第七类: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艺术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录取
提前批单独录取一般采用“一次投档”的方式,即:凡第一志愿报考提前单独录取院校的考生,只要考试成绩进入规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其档案材料全部一次提供给这些院校,由学校审查录取。
提前单独录取院校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的考生档案全部退回招生办公室,重新整理后,参加下批提档,即所谓的“段段清,上不清,下不接”的录取方式。因此填报提前批次不会影响以后各批院校的录取。
因招生批次为每个省自定,且是涵盖所有在该省市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加之地方偏袒等原因,招生批次并无法真实展示学校实力,但部分读者会单纯的认为一本一定比二本好;国家支持全国所有省份尽快取消所有批次。
高考征集志愿录取几率多大
01 院校在阅的考生都是达到投档分数线被投档的考生,按照考试院规定,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一般都在1:1.05左右,即计划招生100人,就有105人是院校在阅状态。已经是院校在阅的考生如果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是基本上肯定会被录取的,如果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录取几率大小就要看你填报的专业情况了。
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一般来说院校在阅的考生都是达到投档分数线被投档的考生,按照考试院规定,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一般都在1:1.05左右,即计划招生100人,就有105人是院校在阅状态。已经是院校在阅的考生如果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是基本上肯定会被录取的,如果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录取几率大小就要看你填报的专业情况了。
院校在阅的结果
1、预录取
表示高校已经审核完考生的电子档案了,并准备录取考生,只需等待省招办进行最后的审核,之后便可正式录取考生。通常来说,只要能到这一步,就意味着考生基本已经被录取,落榜的风险极低。
一般情况下,只要考生选择了服从调剂,且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都符合学校招生章程;如果是平行志愿,那么当出现院校在阅时,最终被录取的几率就相当高!
2、预退档
当然,院校在阅以后考生的录取状态也有可能会出现?预退档?,这就代表着学校已经准备给考生退档了;而退档的原因一般都是:考生分数低且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达不到学校(专业)规定、身体条件不符合学校要求等等。
预录取?指学校已经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信息,按该校招生章程公布的规则,准备录取考生到该校的一个专业,并将录取要求上传到省教育考试院,等待省教育考试院的确认同意。预录取考生的档案资料已经进入准备录取考生的学校,不能再流动。学校的审查已经通过,预备录取考生。考生在高考后填写的志愿进入校方之后,校方便判断是否录取,若不录取则显示为退档状态,录取则显示为预录取,也就是高考预录取的意思。
此时档案已在该所学校,并且该批档案流动过程已经结束。然后会把所有预录取名单给招办审核盖章。 预录取和录取之间的差距,是官方的批准确认。
院校在阅 录取机率多大
高考征集志愿录取几率80%,相关内容如下:
一、征集志愿录取几率大吗?
征集志愿是院校专业招生计划未招满的时候,发布的补录计划,一般,院校征集志愿都会降分录取,填报征集的录取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分数较高的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录取的几率比分数较低的考生高很多。
征集志愿汇总后,教育考试院根据”位次优先、遵循自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按照1:1的调档比例进行投档,供学校审录。即将全部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依据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检索投档,供学校审录。
二、征集怎么保证一定录取?
征集志愿不能保证一定录取,但是可以把录取几率提高。具体如下:
1、密切关注,抓紧填报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获取各批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剩余计划的信息。一般考生所在中学也会及时通知学生。
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的,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所以考生要尽早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2、量力而行,服从调剂
考生还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冲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学校”,往往更是抢手,如果分数不占优势,也很难被录取。尤其是参加本科批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冲刺名校而落榜的高分考生。
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应“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
至于服从调剂这块,如果你读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选上,如果对专业有特别的要求,就想读报考的专业,那就不要选,但是也有再次落榜的风险。
3、对比高校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
在填报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须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
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钱买分,更不要因此错过征集志愿机会,误了学业。
录取概率多大算稳妥
院校在阅的考生都是达到投档分数线被投档的考生,按照考试院规定,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一般都在1:1.05左右,即计划招生100人,就有105人是院校在阅状态。
已经是院校在阅的考生如果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是基本上肯定会被录取的,如果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录取几率大小就要看你填报的专业情况了。
扩展资料
院校在阅有什么结果
1、预录取
表示高校已经审核完考生的电子档案了,并准备录取考生,只需等待省招办进行最后的审核,之后便可正式录取考生。通常来说,只要能到这一步,就意味着考生基本已经被录取,落榜的风险极低。
一般情况下,只要考生选择了服从调剂,且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都符合学校招生章程;如果是平行志愿,那么当出现院校在阅时,最终被录取的几率就相当高!
2、预退档
当然,院校在阅以后考生的录取状态也有可能会出现“预退档”,这就代表着学校已经准备给考生退档了;而退档的原因一般都是:考生分数低且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达不到学校(专业)规定、身体条件不符合学校要求等等。
专升本院校在阅录取几率多大
录取概率80%至94%算稳妥
扩展资料:
稳一稳:即志愿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与自身成绩相当或者略低,该类学校投档几率较大,这样你能上这些院校就比较稳妥。“稳一稳”的范围,一般是选择录取分数与自己成绩相平或低于自己成绩15分左右的院校,以确保有更大的几率上这类院校。
保一保:即最后填报的志愿院校,考生可选择保底院校,确保自己档案不会因无法投出而成为死档,影响录取。“保一保”院校的填报志愿范围,一般是选择录取分数低于自己成绩15-30分左右的院校,保证自己能上大学。
冲一冲:即考生填报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时,要挑选一所往年录取分数略高于自身成绩且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院校,凭运气去冲一冲。但这个冲高的分数还是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是选择录取分数高于自身成绩0-10分以内的院校,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随意乱填。
专业录取概率65%以上的考生可以被认为是比较"稳妥"的。具体可以分析以下几点:
一、65%的录取概率已经比较高了。根据以往年度的录取数据显示,一般来说60%以上的录取概率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入学结果。
二、高于65%的录取概率表明考生的相关素质和能力更趋完善,符合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因此入学机会会相对提高。
三、考生若拥有的一系列个人优势,如较好的分数、相关科目成绩满足线、特长展现突出等,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专业录取概率。
四、录取概率高于65%后,考生仍要持续跟进学校相关信息,落实规划安排,并做好多方备选,以确保最终录取入学。
五、根据过往年度的相关数据统计,录取概率大致在60%左右时,入学比例一般能达到70%以上。65%已经相对妥善。综上,专业录取概率65%以上时,考生的入学机会已相对明朗,但仍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做出最佳规划。
百分之二十五。院校在阅的考生都是达到投档分数线被投档的考生,即计划招生100人,就有105人是院校在阅状态,全国专升本的录取基本都在百分之25左右。专升本是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升本科教育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