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卷子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2.上海市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十校联考) 答案3.2008年上海黄浦区的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安徽省2013届高考模拟冲刺(五)语 文 试 题4.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程美东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

1.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2.上海市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十校联考) 答案

3.2008年上海黄浦区的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卷子

安徽省2013届高考模拟冲刺(五)

语 文 试 题

4.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

程美东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必然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自觉。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这种“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的出现,有多种因素,至少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第一,这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中国上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长期孜孜以求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尤其是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后,中国民众希望借此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认同方能增添我们的自豪感。第二,这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并非信心十足的体现。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很多相应的制度并未健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不足,这使得人们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为了排解这种不自信情绪,为了寻求更为安全的出路,人们不自觉地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发展方向和对策。第三,这是民众对政治稳定、社会安全持续性的某种担忧的表现。虽然我们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但由于国际上出于意识形态因素、国家利益因素而反共、反华势力的存在,国内的某些分裂势力的存在,以及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而出现的一些有损社会公平的做法,等等,使得一些人对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存在某种担忧,希望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重建来增加安全感。第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为了保证改革的效率和速度,对于一些短时期内纠结不清的理论问题采取了“不争论”的策略,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标准和思路来开展我们的实践,这被实践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决策。但是,当我们的主要阶段性目标实现以后,一些当初不争论的理论问题却变成了现实问题,这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传统的理论无法解决。于是,人们希望通过从文化角度来寻找答案。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它推动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物质领域向文化领域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把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诉诸文化,尤其不能随便拿某一种既成的文化形式来当做灵丹妙药。我们要对一些具体的“文化热”保持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稳妥有效的做法,就是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吸收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形式来,为我所用,利我所需,铸我精神,固我根本。

(选自半月谈网2011. 11.8,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

B.“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信心不足的体现。

C.“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于当前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安全持续性客观存在普遍担忧的表现。

D.“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的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指日可待。

B.第二段指出社会各界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人在物质水平提高后,希望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C.第三段作者提出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

D.文章对中国社会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在已经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地应对了这次 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B.中国身份的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

C.很多相应的制度不健全使人们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持续发展表现出不自信。

D.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只要吸收别的国家的优秀文化就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文化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悼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悍,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2022届广东高三一模语文考试时间为3月29日,考试结束后想必大家也非常想了解2022广东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本期文章老师将为大家带来广东一模语文试题答案2022,供各位考生对比参考。

2022广东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1、广东一模语文试题2022

2、广东一模语文答案2022

高三的每一次模拟考试对于各位考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各位考生在考试结束后一定要认真总结,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上海市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十校联考) 答案

2020高考语文新题仿真模拟卷?

链接: 提取码: z39h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08年上海黄浦区的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

(一)(21分)

(2分)1、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梅花(1分);增加文采或引起读者兴趣(1分)。

(4分)2、实用价值(2分);文化内涵(2分)。

(2分)3、A

(3分)4、中国丰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给花卉的天然变异提供了温床和基础;国人擅长选择和培育。(答出一点给1分,答全给3分)

(2分)5、B。

A错。在此诗咏菊。语出宋·郑思肖《寒菊》。

B对。雪霜姿:指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意迟开的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孤高的消瘦,傲霜斗雪的姿态。语出宋·苏轼《红梅》。

C错。诗句原意是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近水”,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语出唐·张谓《早梅》。

D错;语出宋·晏几道《临江仙》。

(4分)6、说明语段,点到给分,语言不符说明要求或语言不流畅酌情扣分。

得分要点:梅花,蔷薇科(1分); 原产中国(1分);

早春(冬天)开花,花香清幽,喜温暖气候,耐寒(1分);

梅花被寄寓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顽强精神(1分)。

(4分)7、是一个议论语段。观点必须和题干一致;要有花的实例(如莲、菊、兰、牡丹等花);要有具体的分析(古今文人画士的理解),写出所例举之花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或特定含义。

注:本文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第三期《梅花:中华花文化的秘境》。(有删改)作者:陈俊愉马吉.

找到我好辛苦啊,分数给我吧!

黄浦区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08年4月16日

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9分)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最近三四年来,我观看了数百部美国的、欧洲的以及在美国影响下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科幻**。在这数百部科幻**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那就是———所有这些**中所幻想的未来世,清一色都是暗淡而悲惨的。

早期的科幻小说,比如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后期创作的那些作品,其中对于未来似乎还抱有信心;不过,被奉为科幻小说鼻祖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年)中,就没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就是凡尔纳晚年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悲观起来,被认为“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而且,凡尔纳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很快就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取代,人类的未来不再是美好的了。

在近几十年大量幻想未来世界的西方**里,未来世界根本没有光明,总是蛮荒、黑暗、荒诞、虚幻、核灾难、大瘟疫……在这些小说和**中,未来世界常见的主题不外是资源耗竭、惊天浩劫、科学狂人、专制社会等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技术,也几乎清一色都不是绝对美好的———不是被科学狂人或坏人利用,就是其自身给人类带来灾祸。

而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我们以前创作的作品都是乐观想象未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如何美好、我们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幻作品的任务似乎就是为读者或观众描绘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的美妙未来世界。

前两年有人对法国的青少年作了一种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后来也被移植到中国来,中法青少年在有些问题上的答案大相径庭,很值得玩味。比如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可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去哪个时代旅行?”中国和法国青少年的答案统计如下:

法国 中国

男 % 女 % 男 % 女 %

我们这个时代 42 50 6 2

公元2300年 26 9 41 34

法老时代 13 19 13 22

中世纪 13 9 6 7

路易十四时 6 13

大唐盛世 34 35

……

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对未来乐观的第一个原因是,在我们以前习惯的概念中,一直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愿意考虑它的负面价值或负面影响,也不愿意考虑它被滥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事实上,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滥用的———无论怎样使用它都只会带来更多更美好的后果。 由此产生的一个实际上未经仔细推敲的推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越快越好。

我们又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所以使用了幻想的形式。科幻既然是科普的一部分,它当然必须为我们描绘一个因科学技术发达而带来的美好的未来世界。

另一个原因,则是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就必然引导到一个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信念。在这个信念支配下,人类社会只能越发展越光明。这种朴素的乐观主义信念,和早年空想社会主义颇有关系。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使许多人相信自然科学法则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比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等人就是如此。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事实上深刻影响了此后两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对未来的悲观与后现代思潮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味给科学技术歌功颂德只能流于浅薄庸俗,而悲观的态度和立场更有助于产生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仅仅这样来解释西方科幻作品中普遍的悲观是不够的。

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必须和西方近几十年流行的某些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思考。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确实是依靠科学技术获得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加速度的———它正在发展得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就像一列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而我们就乘坐在上面。刚开始,我们确实快活得如同**《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但随后我们逐渐发现,对于这列列车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发言权了。我们既不知列车将驶向何方,也不知列车实际上是谁在操控,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列车正在越开越快。

此时,作为车上的一员,你想问:我们正在驶向何处?我们能不能慢一点啊?开得太快会不会出危险啊?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果你被斥道:不要多问!你懂什么?反正是驶向幸福的天国!反正再快也是绝对安全的!到了这时,你的心情还能如同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吗?到了这时,你和被劫持还有什么两样呢?

科学越发达,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会越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编剧、导演,这么多的小说作家,不约而同地要来写悲观作品的深层原因吧

1.第二段“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中的“阴暗”在文中指的是 。(2分)

2.“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有二:(2分)

(1)、 ;(2)、 。

3.下列对“后现代思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在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前迷失了方向

B、人类对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产生了厌恶情绪

C、人类不能左右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而普遍产生悲观情绪

D、人类好像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劫持产生了慌乱的心理

4、倒数第三段中说“我们确实快活地如同**《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此句的表达作用是 。(3分)

5、根据文意,补出文中所列表格后面的一段说明文字。(5分)(要求:要有数据反映的特征和结论两个方面的内容,语意连贯,100字左右)

6、第四段中说“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对此,你是“忧”还是“喜”呢?请简要论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永远的普希金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

《皇村的早晨》中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普希金。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被选中去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与他同宿舍的孩子还处在迷迷瞪瞪之中的时候,他就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普希金在皇村的树林中做了一个梦,树们、草们、花们,都在跟他谈话,用一种比现有的俄语优美千百倍的语言。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他再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时候,无论是在客厅里、在游艺所、在朋友圈中,还是在酒宴上、在牌桌前,普希金都会表露出这样的特性:他会突然神离周围的人们,陷入仿佛人迹不至、无声无息、忧郁的思想深渊之中。这个现象是从皇村的那个早晨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个满头鬈发的少年,他已经知道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天空中出现了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体现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走路。

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是畅饮着他的琼浆长大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她的回忆中不断地写到普希金。她的父亲是普希金博物馆的奠基人。小女孩三岁就为普希金的死而忧伤,母亲的卧室里挂着油画《决斗》,难怪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跟着普希金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茨维塔耶娃记得曾经在家里看见了普希金的儿子,跟画像上的普希金一模一样。她偷偷地读哥哥学校里的《文选》课本,上面有普希金的诗歌《致奶娘》。哥哥不爱读书,妹妹却很爱读书。她不能完全读懂诗里所表达的哀伤、预感、压迫等概念,但是她读到“布满皱纹的双手”和“被遗忘的大门”时,她记住了,并且终身不忘。 她躲在巨大的书柜里阅读“禁果”,淡紫透蓝斜烫着金字的大厚书《普希金全集》。她差不多是在黑暗中读的,鼻子几乎触到书本和柜子的隔板上,书的重量压得她透不过气来。“我是用胸和脑来阅读普希金的。

最有趣的是,茨维塔耶娃一家人经常到普希金纪念像附近散步。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小女孩仰望着黑色的普希金像,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也将是“黑思想、黑命运、黑生活”。 普希金纪念像还是她与妹妹赛跑的终点:看谁最早跑到普希金纪念像跟前。妹妹的保姆有时简单化地把它说成:“咱们到普希金那里坐一会儿。”小茨维塔耶娃总要学着老学究似的纠正她:“不是到普希金那儿,是到普希金纪念像那儿。”茨维塔耶娃是那样地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子达吉雅娜,她赞叹:“哪一个民族有如此这般谈情说爱的女主人公:勇敢而自重,钟情而百折不回,有先见之明而又一往情深。”她自己的悲剧性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茨维塔耶娃只是普希金的千千万万个孩子当中的一个。普希金生前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拥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普希金生命最黯淡的时刻,他依然坚信这一点:自己比拥有全部俄罗斯人的生杀予夺权力的沙皇要高尚千百倍。普希金在《纪念碑》一诗中写道: 我将永远被“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用诗的竖琴唤起了那善良的感情, 因为我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

7、第三段中说,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的天空中出现了满天的星辰,交相辉映”,请写出其中两颗明亮的“星”。(2分)

(1)、 (2)、

8、文章第三段认为普希金对于俄罗斯的贡献在于 和 两个方面。(2分)

9、第(5)段中说“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从写茨维塔耶娃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10、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茨维塔耶娃?(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或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6分)

A、童年和少年的普希金有着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崇高的责任感

B、茨维塔耶娃悲剧性一生因为她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主人公

C、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突出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D、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普希金和茨维塔耶娃他们的内心渴求

E、普希金和茨维塔耶娃的童年生活充满趣味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F、作者用申请的笔调抒写对普希金的赞美并表达了对他的崇敬

12、文章首尾呼应很有特色,请做简要赏析。(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平分]

13、(1)、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疏影横斜水清浅, 。 (林逋《山园小梅》)

(3)、晓镜但愁云鬓改, 。 (李商隐《无题》)

(4)、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5)、 ,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6)、一张一弛, 。 (《礼记 杂记下》)

(7)、奇文共欣赏, 。 (陶渊明《移居》)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田家雨望 洪升

惆怅立荒蹊,山寒云渐低。草风疏飒飒,竹雨冷凄凄。

鸡鹜争余粒,鸬鹚睨浅溪。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

14、洪升的著名传奇《 》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1分)

15、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独自伫立与“荒蹊”,惆怅的是秋天的景色暗淡而萧条

B、描写疏风“飒飒”,冷雨“凄凄”,以烘托凄凉的荒年景象

C、“争”和“睨”字,描写鸡鸭、鱼鹰觅食,实写荒年之惨状

D、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全诗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格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姚平仲小传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禽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之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 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平仲功冠军( ) (2)、平仲适在京师( )

(3)、顾以为浅,奔蜀( ) (4)、度采药者莫能至( )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

(2)、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禽虏帅以献

19、下列侧面写姚平仲用武的句子是( )(2分)

A、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 B、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

C、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D、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

20、姚平仲隐于山间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21、陆游为什么要为姚平仲作传?(联系陆游生平经理回答)(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伍子胥庙记 王安石

予观子胥出死亡逋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雪,名震天下,岂不壮哉!及其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也。孔子论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武仲之属,苟志于善而有补于当世者,咸不废也。然则子胥之义又曷可少耶?康定二年,予过所谓胥山者,周行庙庭,叹吴亡千有余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后九年,乐安蒋公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余与为铭也。

22、王安石认为“子胥之义”的“义”表现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3、引用孔子之“论”的作用一是 ;二是 (2分)

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用吴国兵力打败了楚国而报仇雪恨

B、伍子胥使吴国兴盛因此所建祠庙香火不衰

C、王安石曾经到过建于胥山上的伍子胥庙

D、王安石为新修的伍子胥庙写了一篇铭文

25、上文可以分为两层,第二层的起句是: 。(2分)

26、“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对于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写作 (70分)

27、作文:以“有朋自远方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黄浦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模拟卷答案

1、 (2分)凡尔纳晚年的科幻小说作品对于未来变得悲观(或: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取代)

2、 (2分)

(1)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越快越好)

(2)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3、(3分)C

4、(3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下人类享受物质生活的兴奋情绪

5、(5分)数据所反映的特征+结论

大多数的法国青少年愿意选择今天,而不是未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极少的中国青少年愿意选择今天,而大多数选择未来。这就和上文所说的情形一致了:西方人普遍对未来充满忧虑,而中国人普遍对未来抱着朴素的乐观。

6、(4分)针对“中国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乐观想象”(1分)可以谈忧,也可以谈喜.辨证论述(1分),论述具有说服力(2分)

7、(2分)托尔斯泰 契诃夫 屠格涅夫

8、(2分)文学(领域) 精神(领域)

9、(2分)茨维塔耶娃在普希金的文学作品滋润(影响)下成长,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成为诗人)

10、(3分)详写茨维塔耶娃其实是在写普希金,茨维塔耶娃像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以及千千万万个孩子一样是在“畅饮”普希金的“琼浆”(文学作品)中成长的,从而紧扣了题目中“永远”

11、(6分)B E

12、(4分)开头,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普希金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重要——影响(俄罗斯人民不能没有普希金),

结尾,用普希金诗句点出了他为什么有如此重要地位——影响(为什么被俄罗斯人民喜爱)——因为他用诗“唤起了善良的感情”,“歌颂过自由”,“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

13、(5分)

(1)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2)暗香浮动月黄昏

(3)夜吟应觉月光寒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穷则独善其身

(6)文武之道

(7)疑义相与析

14、(1分)长生殿

15、(3分)A

16、(4分)对官吏“催科”的憎恨(2分);对百姓“岁歉”的同情(2分)

五、

17、(4分)

(1)功劳在全军最大 (2)正、恰好

(3)但是 (4)估计、推敲

18、(6分)

(1)姚平仲倚恃(依仗、凭借)意气,不肯稍微屈就一下(一点也不屈从),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赏赐(负、少屈、抑、各一分)

(2)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士兵袭击敌人的军官,捉拿敌人的统帅献给(宋钦宗)(死士、斫、意思连续各1分)

19、(2分)B

20、(2分)没有立奇功,无颜见皇上

担心童贯嫉恨乘机加害

21、(3分)陆游为怀才不遇的姚平仲立传,以抒发自己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

六、

22、(2分)危疑之际,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

23、(2分)赞扬伍子胥之“义”,(强调伍子胥之“义”会流传)(1分),这下文伍子胥祠之“盛”作伏笔(1分)

24、(3分)B

25、(2分)康定二年

26、(3分)伍子胥“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因而祠庙“不徙不绝”;反之,只能是遭遇“废革”。(“认识”只要是评价伍子胥,不结合文意语句,意思相同也可给3分)

文章标签: # 普希金 # 文化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