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数列解题策略的可行性论证_高考数列解题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数列找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2.高中数学数列答题技巧有哪些3.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4.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5.高中数列题求解详细过程6.数列解题有何技巧?7.数列的解题思想是什么数列极限证明题型及解题方法如下:1、直接求极限法:通过直接计算数列的项来求得极限。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列,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极限。2、夹逼定理法:如果数列的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小于某个值的项,

1.数列找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2.高中数学数列答题技巧有哪些

3.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4.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5.高中数列题求解详细过程

6.数列解题有何技巧?

7.数列的解题思想是什么

高考数列解题策略的可行性论证_高考数列解题

数列极限证明题型及解题方法如下:

1、直接求极限法:通过直接计算数列的项来求得极限。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列,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极限。

2、夹逼定理法:如果数列的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小于某个值的项,另一部分是大于某个值的项,而且这两部分的项数都是无穷多个,那么这个数列的极限就等于这两个值中的较小值。

3、柯西收敛准则法:柯西收敛准则是最基本的数列极限存在性准则,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存在一个常数L,对于任意的小的正数ε,都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N,都有|an-L|<ε,那么这个数列的极限就等于L。

4、归纳法:对于一些递推关系比较复杂的数列,可以利用归纳法来证明数列的极限。对于数列的第一项,可以证明它满足极限的定义。假设对于前n项,都满足极限的定义。根据递推关系,可以证明第n+1项也满足极限的定义。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整个数列都满足极限的定义。

数列极限的证明题型的特点:

1、综合性强:数列极限的证明题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如数列的求和、积分的计算、不等式的证明等,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技巧性强:数列极限的证明题通常需要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和技巧,如放缩法、夹逼定理、数学归纳法等,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难度较大:数列极限的证明题通常比较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解题经验,同时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数列极限的证明题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耐心。

数列找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1)

bn=2n-1 (n∈N*)

Sn=(n+1)bn=2n^2+n-1①

故S(n-1)=2(n-1)^2+(n-1)-1=2n^2-3n②(n≥2,n∈N*)

①-②得an=4n-1(n≥2,n∈N*)

当n=1,S1=a1=2(1)^2+1-1=2

而a1=1×4-1=3≠2

故an=2,n=1

an=4n-1,n≥2,n∈N*

(2)

当n=1时,c1=1/[a1*(2b1+5)]=1/14,

当 n>=2 时,cn=1/[an*(2bn+5)]=1/[(4n-1)(4n+3)],

由于 1/[(4n-1)(4n+3)]=1/4*[1/(4n-1)-1/(4n+3)],

所以,由裂项相消法可得

n=1时,Tn=1/14,

n>=2时,Tn=c1+(c2+c3+...+cn)

=1/14+1/4*[(1/7-1/11)+(1/11-1/15)+....+1/(4n-1)-1/(4n+3)]

=1/14+1/4*[1/7-1/(4n+3)]

=(6n+1)/[14(4n+3)]

由于n=1时,Tn=1/14=(6n+1)/[14(4n+3)],

所以,所求Tn=(6n+1)/[14(4n+3)](n>=1,n∈N*)。

高中数学数列答题技巧有哪些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如下: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

3、等差数列题型特点:原数据一般具备单调性,且数据变化幅度不大。

4、和数列题型特点:原数据具备单调性,在做差找不出规律时,可尝试做和;原数据本身不具备单调性,且变化幅度不大,则直接尝试做和。

例题如下: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2S9,求数列{an}的公比q。

错解:因 为 S3+S6=2S9,所 以,整理得q3(2q6-q3-1)=0。由q≠0得方程2q6-q3-1=0,所以,所以或q=1。

错因分析:在错解中,由,整理得q3(2q6-q3-1)=0时,应有a1≠0和q≠1。在等比数列中,a1≠0是显然的,但公比q完全可能为1,因此,在解题时应先讨论公比q=1的情况,再在q≠1的情况下,对式子进行整理变形。

正解:若q=1,则有S3=3a1,S6=6a1,S9=9a1。但a1≠0,即得S3+S6≠2S9,与题设矛盾,故q≠1。

又依题意=0,即(2q3+1)(q3-1)=0,因为q≠1,所以q3-1≠0,所以2q3+1=0,解得同类题型:在数列{an}中,a1=1,a2=2,数列{anan+1}是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则数列{an}的前2n项和。

解析:因为数列{anan+1}是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所以,即这表明数列{an}的所有奇数项成等比数列,所有偶数项成等比数列,且公比都是q。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随着高中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列在数学解题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高考考察内容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也能够贯穿到高中数学的实际应用环节当中,与函数、向量、立体几何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数学数列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1 高中数列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1、求差(商)法

  答题技巧2、叠乘法

  答题技巧3、等差型递推公式

  答题技巧4、等比型递推公式

  答题技巧5、倒数法

1 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一、高中数列,有规律可循的类型无非就是两者,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者的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要把公式牢记住,求和,求项也都是比较简单的,公式的运用要熟悉。

 答题技巧二、题目常常不会如此简单容易,稍微加难一点的题目就是等差和等比数列的一些组合题,这里要采用的一些方法有错位相消法。

 答题技巧三、题目变化多端,往往出现的压轴题都是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通项,有些甚至连通项也不给。针对这两类,我认为应该积累以下的一些方法。

 答题技巧四、对于求和一类的题目,可以用柯西不等式,转化为等比数列再求和,分母的放缩,数学归纳法,转化为函数等方法等方法

 答题技巧五、对于求通项一类的题目,可以采用先代入求值找规律,再数学归纳法验证,或是用累加法,累乘法都可以。

 答题技巧六、总之,每次碰到一道陌生的数列题,要进行总结,得出该类的解题方法,或者从中学会一种放缩方法,这对于以后很有帮助。

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如下:

1、高考数学选择题部分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的选择题部分题型考试的方向基本都是固定的,当你在一轮二轮复习过程中总结银饥谈出题目的出题策略时,答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比如立体几何三视图,概率计算,圆锥曲线离心率等等试题中都有一些特征,只要掌握思考的切入方法和要点,再适当训练基本就可以全面突破。但是如果不掌握核心方法,单纯做题训练就算做很多题目,突破也非常困难,学习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对照答案可锋碰以理解,但自己遇到新的题目任然无从下手。

2、高考数学关于大题方面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基本上三角函数或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应该是考生努力把分数拿满的题目。对于较难的原则曲线和导数两道题目基本要拿一半的分数。

考生复习时可把数学大题的每一道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版块音节,先总结每道大题常考的几种题型,再专项突破里面的运算方法,图形处理方法以及解题的思考突破口,只要把这些都归纳到位,那么总结的框架套路,都是可以直接肢猜秒刷的题目的。

2023高考数学答题窍门。

跳步答题:

高考数学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高考数学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券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中数列题求解详细过程

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如下: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题型特点:原数据一般具备单调性,且数据变化幅度不大。和数列题型特点:原数据具备单调性,在做差找不出规律时,可尝试做和;原数据本身不具备单调性,且变化幅度不大,则直接尝试做和。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2S9,求数列{an}的公比q。

数列

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知识拓展: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若为等差数列,且有an=m,am=n,则am+n=0。

其于数学的中的应用,可举例:快速算出从23到132之间6的整倍数有多少个,算法不止一种,这里介绍用数列算令等差数列首项a1=24(24为6的4倍),等差d=6;于是令an=24+6(n-1)<=132即可解出n=19。

数列解题有何技巧?

(1)d>0的等差数列,得a3<a6。由 a3a6=55,又a2+a7=a3+a6=16 则a3、a6可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 x?-16x+55=0 的两根。由(x-5)(x-11)=0 得 a3=5,a6=11 即 a1+2d=5 与 a1+5d=11 联立得 d=2,a1=1 得 an=a1+(n-1)d=1+2n-2=2n-1

(2){bn}是等比数列,则 q=b2/b1=(a2-1)/a1=(2×2-1)/1=3,bn=b1q^(n-1)=3^(n-1),cn=anbn=(2n-1)×3^(n-1)

Sn=1×3^0+3×3^1+5×3^2+...+(2n-1)×3^(n-1)

3Sn=1×3^1+3×3^2+5×3^3+...+(2n-3)×3^(n-1)+(2n-1)×3^n

前减后得 -2Sn=1×3^0+2×3^1+2×3^2+...+2×3^(n-1)-(2n-1)×3^n

=1+2[3^1+3^2+...+3^(n-1)]-(2n-1)×3^n

=1+2×3×[1-3^(n-1)]/(1-3)-(2n-1)×3^n

=1+3^n-3-3-2n×3^n+3^n=-2(1+n×3n-3^n)=-2[1+(n-1)3^n]

得 Sn=1+(n-1)3^n

数列的解题思想是什么

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

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

1, 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

A.180 B.210 C. 225 D 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

2, 增幅较大做乘除

例2:0.25,0.25,0.5,2,16,()

A.32 B. 64 C.128 D.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

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

3, 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

例3:2,5,28,257,()

A.2006 B。1342 C。3503 D。312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

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

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

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

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例4:1,2,7,13,49,24,343,()

A.35 B。69 C。114 D。238

解:观察前6项相对较小,第七项突然变大,不成线性规律,考虑思路B。长数列考虑分组或隔项,尝试隔项得两个数列1,7,49,343;2,13,24,()。明显各成规律,第一个支数列是等比数列,第二个支数列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很快得出答案A。

总结:将等差和等比数列隔项杂糅是常见的考法。

视觉冲击点2:摇摆数列,数值忽大忽小,呈摇摆状。基本解题思路是隔项。

20 5

例5:64,24,44,34,39,()

10

A.20 B。32 C 36.5 D。19

解:观察数值忽小忽大,马上隔项观察,做差如上,发现差成为一个等比数列,下一项差应为5/2=2.5,易得出答案为36.5

总结:隔项取数不一定各成规律,也有可能如此题一样综合形成规律。

视觉冲击点3: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

例6:1,3,3,5,7,9,13,15,(),()

A.19,21 B。19,23 C。21,23 D。27,30

解:看见双括号直接隔项找规律,有1,3,7,13,();3,5,9,15,(),很明显都是公差为2的二级等差数列,易得答案21,23,选C

例7:0,9,5,29,8,67,17,(),()

A.125,3 B。129,24 C。84,24 D。172,83

解:注意到是摇摆数列且有双括号,义无反顾地隔项找规律!有0,5,8,17,();9,29,67,()。支数列二数值较大,规律较易显现,注意到增幅较大,考虑乘除或幂次数列,脑中闪过8,27,64,发现支数列二是2^3+1,3^3+2,4^3+3的变式,下一项应是5^3+4=129。直接选B。回头再看会发现支数列一可以还原成1-1,4+1,9-1,16+1,25-1.

总结:双括号隔项找规律一般只确定支数列其一即可,为节省时间,另一支数列可以忽略不计

视觉冲击点4:分式。

类型(1):整数和分数混搭,提示做乘除。

例8:1200,200,40,(),10/3

A.10 B。20 C。30 D。5

解:整数和分数混搭,马上联想做商,很易得出答案为10

类型(2):全分数。解题思路为:能约分的先约分;能划一的先划一;突破口在于不宜变化的分数,称作基准数;分子或分母跟项数必有关系。

例9:3/15,1/3,3/7,1/2,()

A.5/8 B。4/9 C。15/27 D。-3

解:能约分的先约分3/15=1/5;分母的公倍数比较大,不适合划一;突破口为3/7,因为分母较大,不宜再做乘积,因此以其作为基准数,其他分数围绕它变化;再找项数的关系3/7的分子正好是它的项数,1/5的分子也正好它的项数,于是很快发现分数列可以转化为1/5,2/6,3/7,4/8,下一项是5/9,即15/27

例10:-4/9,10/9,4/3,7/9,1/9

A.7/3 B 10/9 C -5/18 D -2

解:没有可约分的;但是分母可以划一,取出分子数列有-4,10,12,7,1,后项减前项得

14,2,-5,-6,(-3.5),(-0.5) 与分子数列比较可知下一项应是7/(-2)=-3.5,所以分子数列下一项是1+(-3.5)= -2.5。因此(-2.5)/9= -5/18

视觉冲击点5:正负交叠。基本思路是做商。

例11:8/9, -2/3, 1/2, -3/8,()

A 9/32 B 5/72 C 8/32 D 9/23

解:正负交叠,立马做商,发现是一个等比数列,易得出A

视觉冲击点6:根式。

类型(1)数列中出现根数和整数混搭,基本思路是将整数化为根数,将根号外数字移进根号内

例12:0 3 1 6 √2 12 ( ) ( ) 2 48

A. √3 24 B.√3 36 C.2 24 D.2 36

解:双括号先隔项有0,1,√2,(),2;3,6,12,(),48.支数列一即是根数和整数混搭类型,以√2为基准数,其他数围绕它变形,将整数划一为根数有√0 √1 √2 ()√4,易知应填入√3;支数列二是明显的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答案为A

类型(2)根数的加减式,基本思路是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

例13:√2-1,1/(√3+1),1/3,()

A(√5-1)/4 B 2 C 1/(√5-1) D √3

解:形式划一:√2-1=(√2-1)(√2+1)/(√2+1)=(2-1)/ (√2+1)=1/(√2+1),这是根式加减式的基本变形形式,要考就这么考。同时,1/3=1/(1+2)=1/(1+√4),因此,易知下一项是1/(√5+1)=( √5-1)/[( √5)^2-1]= (√5-1)/4.

视觉冲击点7:首一项或首两项较小且接近,第二项或第三项突然数值变大。基本思路是分组递推,用首一项或首两项进行五则运算(包括乘方)得到下一个数。

例14:2,3,13,175,()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解:观察,2,3很接近,13突然变大,考虑用2,3计算得出13有2*5+3=3,也有3^2+2*2=13等等,为使3,13,175也成规律,显然为13^2+3*2=175,所以下一项是175^2+13*2=30651

总结:有时递推运算规则很难找,但不要动摇,一般这类题目的规律就是如此。

视觉冲击点8:纯小数数列,即数列各项都是小数。基本思路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考虑,或者各成单独的数列或者共同成规律。

例15:1.01,1.02,2.03,3.05,5.08,()

A.8.13 B。 8.013 C。7.12 D 7.012

解:将整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1,2,3,5,(),是一个明显的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8,排除C、D;将小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2,3,5,8,()又是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13,所以选A。

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小数部分各成独立规律

例16:0.1,1.2,3.5,8.13,( )

A 21.34 B 21.17 C 11.34 D 11.17

解:仍然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开来考虑,但在观察数列整体特征的时候,发现数字非常像一个典型的和递推数列,于是考虑将整数和小树部分综合起来考虑,发现有新数列0,1,1,2,3,5,8,13,(),(),显然下两个数是8+13=21,13+21=34,选A

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和小数部分共同成规律

视觉冲击点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不连贯的数列,考虑质数或合数列。

例17:1,5,11,19,28,(),50

A.29 B。38 C。47 D。49

解:观察数值逐渐增大呈线性,且增幅一般,考虑作差得4,6,8,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缺少5、7,联想和数列,接下来应该是10、12,代入求证28+10=38,38+12=50,正好契合,说明思路正确,答案为38.

视觉冲击点10:大自然数,数列中出现3位以上的自然数。因为数列题运算强度不大,不太可能用大自然数做运算,因而这类题目一般都是考察微观数字结构。

例18:763951,59367,7695,967,()

A.5936 B。69 C。769 D。76

解:发现出现大自然数,进行运算不太现实,微观地考察数字结构,发现后项分别比前项都少一位数,且少的是1,3,5,下一个缺省的数应该是7;另外缺省一位数后,数字顺序也进行颠倒,所以967去除7以后再颠倒应该是69,选B。

例19:1807,2716,3625,()

A.5149 B。4534 C。4231 D。5847

解:四位大自然数,直接微观地看各数字关系,发现每个四位数的首两位和为9,后两位和为7,观察选项,很快得出选B。

第三步:另辟蹊径。

一般来说完成了上两步,大多数类型的题目都能找到思路了,可是也不排除有些规律不容易直接找出来,此时若把原数列稍化一下形式,可能更易看出规律。

变形一:约去公因数。数列各项数值较大,且有公约数,可先约去公约数,转化成一个新数列,找到规律后再还原回去。

例20: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解:该数列因各项数值较大,因而拿不准增幅是大是小,但发现有公约数6,约去后得0,1,4,10,20,易发现增幅一般,考虑做加减,很容易发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下一项应是20+10+5=35,还原乘以6得210。

变形二:因式分解法。数列各项并没有共同的约数,但相邻项有共同的约数,此时将原数列各数因式分解,可帮助找到规律。

例21:2,12,36,80,()

A.100 B。125 C 150 D。175

解:因式分解各项有1*2,2*2*3,2*2*3*3,2*2*2*2*5,稍加变化把形式统一一下易得1*1*2,2*2*3,3*3*4,4*4*5,下一项应该是5*5*6=150,选C。

变形三:通分法。适用于分数列各项的分母有不大的最小公倍数。

例22:1/6,2/3,3/2,8/3,()

A.10/3 B.25/6 C.5 D.35/6

解:发现分母通分简单,马上通分去掉分母得到一个单独的分子数列1,4,9,16,()。增幅一般,先做差的3,5,7,下一项应该是16+9=25。还原成分母为6的分数即为B。

第四步:蒙猜法,不是办法的办法。

有些题目就是百思不得其解,有的时候就剩那么一两分钟,那么是不是放弃呢?当然不能!一分万金啊,有的放矢地蒙猜往往可以救急,正确率也不低。下面介绍几种我自己琢磨的蒙猜法。

第一蒙:选项里有整数也有小数,小数多半是答案。

见例5:64,24,44,34,39,()

A.20 B。32 C 36.5 D。19

直接猜C!

例23:2,2,6,12,27,()

A.42 B 50 C 58.5 D 63.5

猜:发现选项有整数有小数,直接在C、D里选择,出现“.5”的小数说明运算中可能有乘除关系,观察数列中后项除以前项不超过3倍,猜C

正解:做差得0,4,6,15。(0+4)*1.5=6 (2+6)*1.5=12 (4+6)*1.5=15 (6+15)*1.5=31.5,所以原数列下一项是27+31.5=58.5

第二蒙: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又出现负数,负数多半是答案。

例24:-4/9,10/9,4/3,7/9,1/9,( )

A.7/3 B.10/9 C -5/18 D.-2

猜: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也出现负数,在C/D两个里面猜,而观察原数列,分母应该与9有关,猜C。

第三蒙:猜最接近值。有时候貌似找到点规律,算出来的答案却不在选项中,但又跟某一选项很接近,别再浪费时间另找规律了,直接猜那个最接近的项,八九不离十!

例25:1,2,6,16,44,()

A.66 B。84 C。88 D。120

猜:增幅一般,下意识地做了差有1,4,10,28。再做差3,6,18,下一项或许是(6+18)*2=42,或许是6*18=108,不论是哪个,原数列的下一项都大于100,直接猜D。

例26:0.,0,1,5,23,()

A.119 B。79 C 63 D 47

猜:首两项一样,明显是一个递推数列,而从1,5递推到25必然要用乘法,而5*23=115,猜最接近的选项119

第四蒙:利用选项之间的关系蒙。

例27:0,9,5,29,8,67,17,(),()

A.125,3 B129,24 C 84,24 D172 83

猜:首先注意到B,C选项中有共同的数值24,立马会心一笑,知道这是阴险的出题人故意设置的障碍,而又恰恰是给我们的线索,第二个括号一定是24!而根据之前总结的规律,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我们发现偶数项9,29,67,()后项都是前项的两倍左右,所以猜129,选B

例28:0,3,1,6,√2,12,(),(),2,48

A.√3,24 B。√3,36 C 2,24 D√2,36

猜:同上题理,第一个括号肯定是√3!而双括号隔项成规律,3,6,12,易知第二个括号是24,很快选出A

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基本数列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一、等差数列

一个等差数列由两个因素确定:首项a1和公差d.

得知以下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即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首项a1和公差d

2、数列前n项和s(n),因为s(1)=a1,s(n)-s(n-1)=a(n)

3、任意两项a(n)和a(m),n,m为已知数

等差数列的性质:

1、前N项和为N的二次函数(d不为0时)

2、a(m)-a(n)=(m-n)*d

3、正整数m、n、p为等差数列时,a(m)、a(n)、a(p)也是等差数列

例题1:已知a(5)=8,a(9)=16,求a(25)

解: a(9)-a(5)=4*d=16-8=8

a(25)-a(5)=20*d=5*4*d=40

a(25)=48

例题2:已知a(6)=13,a(9)=19,求a(12)

解:a(6)、a(9)、a(12)成等差数列

a(12)-a(9)=a(9)-a(6)

a(12)=2*a(9)-a(6)=25

二、等比数列

一个等比数列由两个因素确定:首项a1和公差d.

得知以下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一个等比数列(即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首项a1和公比r

2、数列前n项和s(n),因为s(1)=a1,s(n)-s(n-1)=a(n)

3、任意两项a(n)和a(m),n,m为已知数

等比数列的性质:

1、a(m)/a(n)=r^(m-n)

2、正整数m、n、p为等差数列时,a(m)、a(n)、a(p)是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的连续m项和也是等比数列

即b(n)=a(n)+a(n+1)+...+a(n+m-1)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三、数列的前N项和与逐项差

1、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则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1。

(这与积分很相似)

2、逐项差就是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数列。

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则数列的逐项差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1。

(这与微分很相似)

例子:

1,16,81,256,625,1296 (a(n)=n^4)

15,65,175,369,671

50,110,194,302

60,84,108

24,24

从上例看出,四次数列经过四次逐项差后变成常数数列。

等比数列的逐项差还是等比数列

四、已知数列通项公式A(N),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这个问题等价于求S(N)的通项公式,而S(N)=S(N-1)+A(N),这就成为递推数列的问题。

解法是寻找一个数列B(N),

使S(N)+B(N)=S(N-1)+B(N-1)

从而S(N)=A(1)+B(1)-B(N)

猜想B(N)的方法:把A(N)当作函数求积分,对得出的函数形式设待定系数,利用B(N)-B(N-1)=-A(N)求出待定系数。

例题1:求S(N)=2+2*2^2+3*2^3+...+N*2^N

解:S(N)=S(N-1)+N*2^N

N*2^N积分得(N*LN2-1)*2^N/(LN2)^2

因此设B(N)=(PN+Q)*2^N

则 (PN+Q)*2^N-[P(N-1)+Q)*2^(N-1)=-N*2^N

(P*N+P+Q)/2*2^N=-N*2^N

因为上式是恒等式,所以P=-2,Q=2

B(N)=(-2N+2)*2^N

A(1)=2,B(1)=0

因此:S(N)=A(1)+B(1)-B(N)

=(2N-2)*2^N+2

例题2:A(N)=N*(N+1)*(N+2),求S(N)

解法1:S(N)为N的四次多项式,

设:S(N)=A*N^4+B*N^3+C*N^2+D*N+E

利用S(N)-S(N-1)=N*(N+1)*(N+2)

解出A、B、C、D、E

解法2:

S(N)/3!=C(3,3)+C(4,3)+...C(N+2,3)

=C(N+3,4)

S(N)=N*(N+1)*(N+2)*(N+3)/4

文章标签: # 数列 # an # 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