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九岁神童考大学_九岁神童高考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智商天才陶哲轩:8岁高考760分,24岁已成教授,后来怎么样了?2.“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现状如何3.高考“女神童”张易文,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4.河南“女神童”未上过学,10岁却考上大学,结果怎样?5.父亲为省8年学费,让女儿10岁参加高考,这么做有道理吗?6.湖北农村神童,未上小学9岁读高中,12岁考上985,有何成功之处?7.中国天才神童,12岁考入985重

1.高智商天才陶哲轩:8岁高考760分,24岁已成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2.“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现状如何

3.高考“女神童”张易文,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

4.河南“女神童”未上过学,10岁却考上大学,结果怎样?

5.父亲为省8年学费,让女儿10岁参加高考,这么做有道理吗?

6.湖北农村神童,未上小学9岁读高中,12岁考上985,有何成功之处?

7.中国天才神童,12岁考入985重点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8.8岁上高中,10岁被南科大录取,号称神童的苏刘溢,如今怎样了?

九岁神童考大学_九岁神童高考

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值得很多的人去思考的,有很多的人都觉得中国的一些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就从中国的家长而言,对比国外的家长,中国的家长就显得太过于关注于孩子的成绩有着“狼爸”,“虎妈”的称号。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得到一些更好的成绩就对他们进行更多的补习,虽然这都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这样的教育真的值得赞同吗?

[神童十岁考上大学]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一位在河南被称为是女神童的人,她在4岁的时候竟然就已经完成了就进入初中了,在他1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高考,并且被一所大专学校录取,之所以这位神童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就在他家族里面也是有遗传的,他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神童,父亲在8岁的时候就中学的所有课程大学考上了北大,这样一个人他最后从事了教育行业,因为他对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有一点不太认同,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中国的教育体制,言归正传这位在河南被称为女神童的人,她叫做张易文。

[爸爸的培养]

因为张艺文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所以他对于中国中小学的这些考点是非常熟悉的,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通过他的一些建议。来完成他的学业,让他摆脱学校里的那种应试教育。在张易文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理解力超脱常人,他能够跟上他爸爸的节奏,在他4岁的时候就完成了别人12岁完成的学业,他15岁就完成了别人二十三岁的东西。

[令人失望的现状]

虽然张艺文在他10岁的时候就考取了大学,但是因为缺少与同龄人的一些接触,他进入大学之后跟周围那些人那些同学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束手束脚他那时就只有10岁,和他周围的那些同学却已经是18岁了,这么大的年龄差让他们无法有一种平等的交流,对那些成年的学生来讲,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他们也无法给他们进行一些平等的谈话,而且他有无法自己独立生活,他只能依靠父母的照顾。虽然说张艺文成为了一名神童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但是看到他现在的大学生活以后觉得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的惊艳。

[这真的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虽然培养出来了一位神童,能够在10岁的时候就达到别人18岁的文化水平,但是却仍然是缺点从生虽然已经达到了文化水平,但他们的一些社交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并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他们现在所需要的还是他们这个年纪要的东西。虽然说奋勇拼搏是一种好的精神,但是没有经过循序渐进的教育这对他们之后的社会生存能力很难获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高智商天才陶哲轩:8岁高考760分,24岁已成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神童自古就有,普通是指天赋异禀的儿童,如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和曹操之子曹冲,他们都是自小聪明过人。

也呈现过许多神童,但是他们的生长也不断令人担忧。由于很多神童年岁悄悄就开端上高中考大学,有的神童上大学后不能顺应学习环境,以至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渐渐地就失去了昔日光环,挂科退学了。下面,米酱分享这位9岁上大学,14岁硕士毕业,18岁博士毕业的神童沈诗钧的故事,看看他13年后往常怎样?

2007年,9岁的沈诗钧成为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学生,并将在5年内修读学士及硕士学位。没想到,2009年9月年仅11岁的他便开端攻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阶段的课程,当时该音讯还惊动了教育界。

果真就是神童,年仅14岁的沈诗钧在2011年11月,便提早毕业了,将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继续数学方面的研讨,并于18岁博士毕业。

9岁同龄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四年级,沈诗钧却曾经上大学;18岁的孩子刚刚上大学,沈诗钧曾经博士毕业。这让许多人都很猎奇:沈诗钧是谁?他为什么那么聪明?13年过去了,他往常怎样了?

1998年,沈诗钧出生于香港,原籍是中国福建安溪金谷镇渊兜村人,父亲是印尼华裔,母亲是香港人。出生在这么好的家庭里,他从小就遭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沈诗钧哥哥沈怡谋在14岁时曾经入读牛津大学,在英国简易数学考试上算是尖子。

受哥哥和父母的影响,沈诗钧从小就好学,而且表现出很好的数学天赋,各科目成果也很优秀。

2005年,在完成小学一年级课程后,沈诗钧随父陪14岁读英国牛津的哥哥赴英国,在英国只用了1年时间就读完3门高考科目。之后他仅用6个月读完8门会考科目。

2007年,9岁的沈诗钧经过了英国会考,取得了2A1B(纯数科A、进阶数学A、统计学B)的好成果。

沈诗钧会考成果不错,但是仍由于成果缺乏,被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同香港科技大学拒收。

虽然沈诗钧被众多高校拒收,但是由于他小小年岁就考得这样的成果,所以还是被香港浸会大学相中,录取他做数学系学生,方案在 5 年内拿学士同硕士学位。他因而成为香港、以至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

沈诗钧如愿进入大学,固然才9岁,但是他并未遭到年龄的影响,仍然坚持以前的学习状态,而且学习成果仍然很好,在大学生活中仅仅挂过一门课程。在一次微积分方程考试中,满分100的试卷,他还考得了99分的高分,总排名班级第四。这也让他在学校出了名,许多教师和同窗都很信服他。

更让人信服的是,他本来方案5年完成的课程,他竟然只用了4年就完成了。2011年,刚刚14岁的他就取得了双硕士学位,顺利从香港浸文大学毕业。

而且,他取得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与该校的数学专家共同停止研讨的时机。没想到,他凭仗本人的努力,在4年后胜利完成博士毕业。此时的他才18岁。

9岁上大学,14岁硕士毕业,18岁博士毕业的神童沈诗钧,他的读书速度让人诧异!

当时也有不少人担忧他的将来会不会又是一个“伤仲永”。

不过还好,博士毕业后,18岁的沈诗钧就取得了在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UCLA的延聘,在该校担任助理教授。

而关于沈诗钧为什么这么聪明,他有什么学习诀窍吗?

对此,其父亲的确以为儿子有一定的天赋,他之所以成果优秀,也是由于本人平常很自律:很少看电视,不打游戏、不上网,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气,每天早八点起床、晚九点睡觉,而且坚持每天看书。他独一喜欢玩的游戏,也就是益智类的乐高。

往常,沈诗钧很称心本人如今的生活,固然有人以为他童年错过了许多,但是他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

神童天赋异禀,但并不代表着他能够坐享其成。沈诗钧之所以可以顺利生长,离不开其父母的引导、学校的关怀,更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假如他本人不努力,其结局也将与“伤仲永”无异。

固然沈诗钧的童年错过了许多,但是他表示:“假如有第二次时机,我仍会走同一条路,我不懊悔。”

往常沈诗钧不过才22岁,置信凭仗他的天赋和努力,假以时日,将成为数学界的一名新星。

“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现状如何

虽然神童的数量很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地,都有许多的神童诞生,他们有的在年少的时候认真学习,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有的则因为年少时太过骄傲,被父母拿出去炫耀,没有得到好的发展,最终泯然众人。无疑后者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样子,既然是神童,大家肯定希望他们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来,成为世界的引领者。

在社会众人和父母的期待和培养下,果真有一些人带着希望出现了。这就是早慧的数学天才陶哲轩,他8岁参加高考就能考760分,智商竟然还超过了爱因斯坦,如今他又在做什么呢?

陶哲轩虽然是中国人,但并没有出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上个世纪70年代,他的父母就移民到了澳大利亚。那时候陶哲轩还没有出生,等到陶哲轩彻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澳大利亚的土地上。作为陶哲轩的亲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儿科医生,而母亲则是一个擅长物理和数学的高材生。

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他们自然也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和自己一样优秀,所以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父母的重视,所以他们很快就发展陶哲轩在数学上很有天赋,在2岁的时候竟然就可以思考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这让父母两人十分惊喜,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在陶哲轩三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去了一个私立小学,希望在那儿陶哲轩的智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陶哲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智商也非常高。但毕竟他只有三岁,情商并没有匹配到智商。所以小学的环境并不适合这个神童,父母最终也不得不将孩子从小学送回幼儿园。

不过,如果单纯的在幼儿园上学,陶哲轩的智商肯定会被浪费。所以父母两人商量着在孩子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担任起他的教育。也就是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父母教给了孩子很多的知识,陶哲轩甚至都完成了小学的所有内容。

因为陶哲轩太过于优秀,所以有个校长找到陶哲轩的父母,希望能将这个孩子接到他们学校进行教育,陶哲轩的父母同意下了,而陶哲轩也在学校里以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进行着五年级知识的学习,他甚至在7岁的时候就写了一本计算完全数的书,顿时轰动了世界。

因为陶哲轩太过于聪明,所以到他8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中学生。并参加了一系列的奥林匹克竞赛,拿到了数枚金银铜牌。这是一个几岁孩子的成绩,他甚至在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美国的SAT,即美国的高考。或许他只是试试水,但这一次考试,他竟然拿到了760分的成绩,这完全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

但他没有,还是坚持了六年的中学学习,直到14岁才正式进入到弗林德斯大学。在大学里,他同样十分耀眼,仅仅两年时间,他完成了学士学位。一年时间便完成了硕士学位。之后又去到普林斯顿大学,以四年时间过得博士学位。此时的陶哲轩就是一个21岁的博士,到了他24岁的时候,他就是已经是一个数学教授。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老师,他只花了别人的一半的时间。而成年的陶哲轩显然没有停止学习和探索,他也在继续取得耀眼的成就。诸如菲尔茨、麦克阿瑟、艾伦·沃特奖项都是陶哲轩的囊中之物。所以陶哲轩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反而还在各个领域散发光芒。在结束学业之后,他除了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之外,还经常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他的学生们,也正是他的倾囊相授,这个世界的专家也越来越多。

同样是因为,教育,他遇到了一生的伴侣,虽然他的妻子劳拉一开始是他的学生,但因为两个人年龄相近,最终也走到了一起。相信以这两个人的结合,能让世界更加精彩。

结语

看到陶哲轩现在的成就,或许很多人都会羡慕。不过,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也是他们努力得来的,如果没有后天努力学习,即便是神童,也不可能有耀眼的成就。

高考“女神童”张易文,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

文 | 纪中百事

编辑 | 纪中百事

2007年,一个9岁神童考上香港浸会大学,只用4年时间他就完成了本硕连读。

他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他怎样了?

这个神童就是沈诗钧,说起他身上的奇迹,绝对离不开家族的栽培和影响。

沈诗钧的曾祖父沈清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企业家,祖籍在中国福建,后举家搬迁至香港,至今拥有亿万家产。

都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沈家却并未体现出来,沈清江十分重视儿女的教育,10个子女中9个都是大学毕业。

这个优秀的传统在家族里代代相传,沈诗钧父辈祖辈里人才辈出。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家族智商的遗传,但也与出色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1998年,沈诗钧含着金汤匙出生,他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8岁的哥哥。

哥哥沈怡谋自幼聪慧过人,连连跳级,14岁便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

在哥哥的光环下,弟弟沈诗钧显得格外普通。在上幼儿园期间,和普通小孩子比,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他喜欢玩乐高积木、拼图和大富翁的 游戏 ,每天嘻嘻哈哈,自由自在的。

沈父看着两个儿子的明显差异,心中不但没有丝毫的偏袒,反而觉得小儿子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天资聪慧也好,还是智商平平也罢,他都希望两个孩子心理上是 健康 且积极向上的。

父亲沈振雄秉持着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陪着两个孩子成长。

由于父亲的影响,两个孩子都很喜欢看书,沈诗钧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他最崇拜的是诸葛亮。

2004年,沈诗钧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学校发了新书。沈诗钧一拿到书,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就从头看到尾。

他放学回家拿出书和父亲分享,告诉父亲书里的内容对他来说太简单了。还一边翻书一边给父亲讲了一遍,沈父感到十分惊讶。

于是他找来二三年级的书让儿子看,沈诗钧还是一会就看完了,对他来说没有一点难度,尤其是数学。

沈父这时才发现小儿子也是天资聪慧,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大儿子当年的身影。

他将更高年级的书拿给沈诗钧,让他好好看认真学习。

沈诗钧上课时被老师发现他在看六年级的课本,老师先是批评了他,然后将此事告知了沈父。

沈父向老师解释,沈诗钧对书中内容理解得很到位,完全可以自学更高年级的课本。老师却觉得沈父有些揠苗助长。

老师的看法也不无道理,沈父其实内心也害怕被老师说中,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让他超前学习。

这一年,14岁的沈怡谋考上了牛津大学,沈诗钧跟随着爸爸和哥哥,一起来到了英国,开启了陪读生涯。

在哥哥的影响下,6岁的他接触了微积分,在数学上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

沈父陪着他在家自学初高中的课程,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学完了初高中三门必修课,第二年自学了剩余6门辅修课。

2007年,沈父鼓励沈诗钧参加英国高考。作为一个18岁的成年人,参加高考还会紧张地双手颤抖,心跳加速,更何况是9岁的沈诗钧。

似乎早就看出来沈诗钧的不自信,沈父一直不断地鼓励他,让他重视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

让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考考看,实在不行可以入学复读一年,来年再战。在父亲的鼓励下,沈诗钧参加了英国高考。

沈诗钧来到考场,看着眼前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心中有些发怵,父亲安慰他放平心态,这只是一场简单的测试,尽管放手干。

当沈诗钧坐在考场中,众人都忍不住看向他,猜疑和好奇声传来,沈诗钧努力让自己不去理会外界的声音。

他调整好呼吸,让自己淡然面对,并最终取得了2A1B的好成绩。

沈诗钧和父亲对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们信心满满地开始报考大学,但是迎来的确实一重又一重的打击。

英国各大高校都不愿录取这个只有9岁的男孩,他们认为孩子年纪太小,根本无法像正常大学生一样生活学习,他身边甚至还时刻需要父母,替他打点生活。

无奈之下,沈父决定带沈诗钧回国,来到香港后,各大名校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也都拒绝了沈诗钧,他们声称只要3A的学生,沈诗钧不符合他们的入学要求。

一时间,香港的一些无良媒体开始批判和讽刺沈诗钧,说他9岁就想上大学,结果无人敢要,终究是太自负,才落得没有大学录取的下场。

沈诗钧找到父亲说:

“爸爸,我可以复读,我今年才9岁,晚上一年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沈父默默点了点头,他告诉儿子,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给你一个好消息,再给你一个坏消息,看开一些也是好的。

就在沈父正在为儿子挑选高中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件事又迎来转机。

香港浸会大学表示愿意录取9岁的沈诗钧,让他进入数学系学习,并且还为他量身定制了5年本硕连读计划。

沈诗钧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高兴坏了,他没想到事情还能绝地反转。他很感谢香港浸会大学,也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进入大学的沈诗钧看着身边的同学谈恋爱玩电脑,在大学中逐渐迷失自我。

他也尝试过玩电脑打 游戏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喜欢不起来,和数学相比,这些 游戏 对他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

他觉得这个现状让他很不理解,曾在学校大会上批判道:“大学里拍拖、玩 游戏 的人,真的很幼稚。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

因此他在大学里,可以说是独来独往,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最主要还是大家觉得,他的年纪太小了,又一心埋在学习里,和同学们都没有共同语言,也自然是玩不到一起。

他的导师曾说,沈诗钧是他带过最轻松的学生,虽然他年纪小,但他做事情比较专注,能心无旁骛扎在课题研究里,让人很省心。

原计划5年的本硕连读,沈诗钧凭借着一腔热血和日复一日的努力,仅用了4年就完成了学业。

这也就注定沈诗钧要走上和大多数毕业生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2011年,13岁的神童沈诗钧毕业,获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学位。

在这四年的学习之中,沈诗钧接触到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一位数学教授的两篇论文,里面的一些研究让沈诗钧很感兴趣,他决定美国深造。

哥哥14岁上牛津大学,沈诗钧14岁读博士。

沈父一提到这两个儿子,就高兴地合不拢嘴,很多人慕名找他咨询,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妙招。

沈父说:“我从来不逼迫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内驱力都是来自于他们的感兴趣。”

但是也不否认,年少有为的确要有一定的天赋傍身,持之以恒的自律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013年,沈诗钧来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攻读博士。

与该校的数学专家共同进行数学课题研究,在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沈诗钧觉得自己只有在数学的世界中,可以忘记时间,可以忘记自己身在哪里,他为此痴迷。

兴趣固然很重要,但是毅力同样也不能少,沈诗钧为了弄清楚一个公式或者一个答案,他可以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一直工作。

甚至有段时间,沈诗钧的身体也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暴瘦二三十斤,家人见了十分心疼。

后来向学校请假,回香港休养了一个月,父亲再次充当生命的导师,劝他对待生活,要放松一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过犹不及,绷得太紧弦总有断的一天。

沈诗钧再次从父亲这里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回到美国后,沈诗钧忘却自己“神童”的光环,再次以一个虔诚的学者,来到学校。

精神压力得到缓冲以后,沈诗钧在学校里,开始社交,主动找人搭话。

有一次在餐厅里,他主动帮助同学拿了一套餐具,这小小的一件事,就让沈父觉得是很大的进步。

沈父鼓励他走出自己的世界,多交朋友,和生活拥抱。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导师再次看到此看到沈诗钧时,觉得他变得外向阳光了一些。

经历几年的蜕变,沈诗钧俨然已经褪去身上的稚气,成为一个成熟的大男孩,不但长出了胡须,就连头发上也夹杂着几根白发。

2017年,沈诗钧终于攻破了自己的课题,完成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

这个消息让爸爸和哥哥都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觉得他最终还是突破了自己,完成了他的梦想。

即便是神童,也会有烦恼和一些解决不了的事情,但幸运的是,沈诗钧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出人生的迷途。

博士毕业后,年仅18岁的沈诗钧受到了很多美国名企的邀请。

但是对这样的天才少年沈诗钧来说,追名逐利他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

从他踏出校园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和方向?

2018年,沈诗钧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递交了自己的简历,他想当一名数学老师。

当学校收到这份简历时,一眼就被这个男孩给吸引了,大家都很吃惊,18岁就敢来应聘教授,他凭什么?

随着对沈诗钧的了解,最终还是被他的优秀所折服,加利福尼亚大学同意了他的求职申请。

沈诗钧如愿以偿,来到这里任教。

前来上课的学生们也是对这个老师充满了好奇。

因为大部分的学生也都是十八九岁,而他们的数学老师,竟然和他们一样大,这不得不让他们对这个东方面孔感到敬佩。

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发表动态,表示:“不敢想象,我比我的大学老师还大一岁,他真的太厉害了!”

沈诗钧的课堂,受到了很多学生的追捧,里面不乏一些人是为了他这个人而来的。

沈诗钧看着面前一群同龄人,全然没有老教师身上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

他和学生们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在这里他不仅收获了一份职业,更是得到了一种特别的交友体验。

但是在加利福尼亚的任职,并不是沈诗钧这一辈子的选择,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跳板。

他和学校签了5年的合约,等时间一到,他将会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

当父亲问他,要不要回国时,沈诗钧仔细思索过后,坚定地对父亲说:“我一定回国发展的。”

这也正是沈父一直期待的,他希望儿子能回到香港,来香港任教。

沈父连忙点头,意识到儿子看不见,他又赶忙回答:“好,好,回家就好。”

有人学有所成是为了挣钱,这也是母亲很多人的选择,但还有一些人,他们愿意教书育人,拿着不高的工资,却做着最伟大的事。

像北大韦东奕韦神,美国各大高校和企业重金聘请他,他都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两个馒头一瓶矿泉水,就可以满足他的生活需求。

但两人之间不同的是,沈诗钧家财万贯,韦东奕却两袖清风。

即便是身世上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人生之路的选择上,他们都选择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或许在真正的学者心中,做老师要比很多高薪工作更能吸引他们。

与其用“神童”来形容沈诗钧,不如用“学霸”更为准确。

在许多领域,智力是一个门槛,足以把很多人挡在外面,而“神童”们基本都能越过这道门槛,轻松入门。

但入门之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还取决于智力之外的很多因素,比如坚持、自律、努力等。

所以,如果一个“神童”没有取得特别出众的成就,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不必像某些媒体那样去一惊一乍。

现在 社会 出现一种现状“鸡娃”的现象,就是当父母的,着重培养自己的小孩,努力让他们成为“神童”一样的孩子。

比如从学说话起,就是双语启蒙,培养双语宝宝;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天必须读完十几个绘本;2岁上早教课,3岁报兴趣班,有的还不止一个课外班。

而这些家长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难免会剥夺孩子们享受童年的权利,时间都被用于学习了,那就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了,孩子们的幸福感也会降低。

家长们大可不必把自己的 社会 压力,强加到一个孩子身上,除非是孩子是自愿的,就像沈诗钧一样。

我们应该向沈诗钧的父亲学习,不管孩子聪不聪明,只要孩子积极向上,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行。

社会 的包容性很强,如果孩子不是“神童”,请不要逼迫他,给他一点自由地生长的空间,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不止一种活法,一种出路,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过上他们喜欢的生活。

河南“女神童”未上过学,10岁却考上大学,结果怎样?

?张易文十岁参加高考,最后被商丘工学院。录取古往今来,教育是国家发展之重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途径。我国盛行一年一度高考制度,提到高考,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人们对于每年高考的优秀生及其优异成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这么一位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张易文,她表现出来对学习的极大的天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神童小天才,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吧。

张易文,河南人。据张译文的父亲说,他用了八年的时间自学完成小学、中学课程。最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她的父亲还在香港获得了香港中文系的博士学位,由此创立了名为?易文?的语言系统,女儿?张易文?的名字由此而来,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对女儿张易文寄于很高的期望。张易文并没有在正规的学校机构学习,而是在私人的机构学习。

父母就是她的老师,直至完成了她小学、中学课程的学习。2016年,张易文经父亲报考正式参加了高考,考了172分,复习了一年,高考分数升到352分,那年她才10岁,被商丘工学院录取。这样的?好成绩?令无数人感叹,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而张易文小小年纪刚刚进入大学校园,还没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乐趣。她的父亲就已经为她规划好了以后的学习路线。张易文的父亲希望女儿能够在二十岁之前读完博士,然后出国留学,但对于张易文父亲的这一愿望张易文能否将其变为现实,那就不尽而知了。

父亲为省8年学费,让女儿10岁参加高考,这么做有道理吗?

古往今来,我国的能人志士,数不胜数。一旦一个孩子过于出色,就会被称为“神童”,但是在如今社会时代的变换之下,“神童”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了,如今更是成为了一个噱头,被人们拿来博眼球和蹭流量。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确实一个孩子的成绩和能力能够看出这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成功,但是这样也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对这个孩子的拔苗助长,丧失了的童年,早慧让所谓“神童”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超过他们这些年纪的事物。

正文

所谓的“神童”,的成长就真的好吗?2017年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人,叫张易文,被河南商丘工学院录取了,从未上过学,年仅十岁就进入了大学的校园。这样的新闻在当时一出现,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她的父亲还非常的骄傲,表示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省了八年的学费,但这是钱的问题吗?这是成长的问题。

张易文成长在一个教育家庭中,其父亲在当地创办了一家私塾,张易文的童年从来没有去过学校,就在父亲的安排下,从私塾中接受父亲的教导,并且在2016年参加了第一次高考,这一年她也才九岁。这样的年龄参加高考本身就不符合规定的,她不像是直接从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人那样方便,但是她的母亲也是做教育的,是一所文化培训学校的校长,能够开具代表高中同等学历的证明,能够到达参加高考的最低门槛,有幸进入高考的考场,只不过第一次高考的尝试让她以惨淡收场,语文46分,数学31分,外语37分,综合58分,总分172,连二百分都没到。

张易文父母表示没有关系,来年再战,随即为她安排了第二次高考,准备复读一年之后,向大学发起挑战。就这样在第二年的时候,也就是2017年,张易文报名并参加了河南商丘工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她获得了352分的成绩,虽然成绩不高,但是她成功地被该所学校的专科录取,这一来打破了该学校年龄最低的记录,同时也让张易文这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进入媒体的视野,成为一个焦点。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张易文的父亲非常的骄傲,对于自己的女儿没有上过一天学也能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最主要的是省了八年的学费,所以非常的高兴。同样经过媒体的报道,张易文父亲的私塾很快成为了一个培养人才的学校,很多家长都将子女送过来,希望能够成为像张易文这样的“神童”,不过外界的质疑和评论也随风而来,认为是张易文的父亲为了博人眼球,想要宣传自己的学校。

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张易文丧失了童年,让她的父亲名利双收,只不过张易文所失去的这一切都无法弥补,虽然进入了大学,但是它是一所专科学校,并不是学历歧视,而是在如今社会一片对于学历至上的呼声之下,张易文的前途堪忧。

总结

时光不能重来,张易文已经成为了河南商丘工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是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否会后悔,没有经历正常的学业,也没有享受这其中的过程。不过别人的事情,我们作为外人,也无法说什么,只是在如今这样看来,这样的“神童”出现在大学校园里,真的就是所谓的教育好的表现吗?倘若真的是教育好的表现,那么这个神童就不应该进入的是这样的一所学校,而应该进入所谓中科院的少年班之类的学校。

人生路漫漫,回首往事,也不应该后悔,面对未来也应该积极向上,说不定在数十年之后,张易文也会别有一番境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或许她的家庭不想让她经历升学的压力,选择进入一个大学,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也是一样的。

湖北农村神童,未上小学9岁读高中,12岁考上985,有何成功之处?

杜伽尔曾说过:“童年的回忆,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童年充满的应该是鲜花土地,天空风筝,欢声笑语。童年本该是色彩斑斓的画册,装载着美好回忆。

可是在河南,却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父亲为了省学费,让她退学,10岁参加高考。她的童年充满的只是无穷的压力,无数次的考试,无数人不解的眼神……

开了“倍速”的童年

这个不幸的女孩叫做张易文,出生于河南商丘,父亲原本是一名老师,辞职后开了一家教育机构。本以为所有老师都该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张易文的父亲却令人大跌眼镜。

在张易文四岁时她的父亲就强行让她辍学,因为在他看来去学校上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而且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老师,懂得上学时所有的知识点,不如自己在家一对一为女儿教学,这样不仅省钱而且效率高。

张易文的父亲甚至给女儿超出同龄人的高要求。他让女儿在几年内学完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知识点后,就去高考。这无疑让张易文的童年承受了比同龄的孩子多几倍的压力。

在别的孩子放假玩耍,拥有快乐童年的时候,张易文永远只是在埋头读书。但是张易文也没让他父亲失望,在五年内学完其他孩子十二年才能学完的知识。而这也让张父对自己的女儿更加有了自信。

人生转折—高考

于是,在2016年时,张父帮9岁的女儿报名参加了高考。在阳光灿烂的六月高考季,商丘市的考场迎来了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三的小女孩张易文,这样极其瘦弱的考生,使同个考场的考生和家长都错愕不已。

这一年的高考,张易文只考了172分。这个分数对于一个九岁小女孩张易文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在她那个年龄,她没有经历过学校的测验,没有和同学一起在试场中做过卷子,她有的只是在家一对一的教学。

但是,语文46分,数学31分,外语37分,综合58分,总分172分,这个成绩自然远远达不到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所有人都认为张父这只是让女儿提前“试一下水”,感受一下高考题的难度。并且通过这次的“失利”,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得出结论说:“易文今年考得一般,接下来还要好好准备,来年继续参加高考。”

于是,第二年,张易文的父亲仍然让她在家学习,备战高考。在2017年的时候,张易文考到了352分,虽然这个分数还没有过本科线,但是这对一个十岁的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小女孩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张易文本可以再学几年争取更好的成绩,可是她的父亲并没有让她多学习几年,而是接受了被商丘理工学院录取的结果,让张易文去上大学。

十岁的张易文手拿着录取通知书,笑容满面地跟父亲拍了一张合照,年少的她并不知道,这样过早步入大学校园,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份录取通知书会给她的人生造成多大的改变,她的人生从此又会是沿着什么样的轨迹发展。

无法适从的大学

2017年9月,年仅十岁的张易文跟着一群十八九岁的大一新生,一同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启她们的大学生涯。

年龄最小,身材瘦小的她,自然很容易就成为了当地媒体报道的焦点。许多记者得知张易文去读大学之后,为了采访她,也跟随她进入商丘理工学院。

这不仅对张易文自己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学校的其他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校的秩序也因此被打乱。

由于张易文的年龄比同校大学生小很多,她们没有共同话题交流,她们也不愿意同一个“小孩子”打交道。

就这样,张易文每天只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她无法融入到同学们的交际圈中,也无法和她们分享自己曾经发生的有趣事。因为在她的成长历程中,她一直都在家中学习,没有经历过学校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社交圈。

而且张易文的父亲对她的管教非常严格,在她的生活中,几乎不看电视剧不玩游戏,所以她和周围的人就更没有什么话题聊天了。

虽然她的室友对她比较友好,但是年龄差距带来的代沟是无法逾越的,她们心中仍旧有一层不可跨越的隔膜。

于是,每次张易文有心事的时候她都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因为她在这个学校里没有一个交心的朋友。

社交上带来的心理压力已经压的她喘不过气,可学业带来的压力更是让她对大学生活充满厌倦。

相比中学时期的知识,大学知识的难度也提升了许多,张易文一下子没有办法适应过来,在大一上学期时,她就因为掌握不好知识点而挂科了好几门。

学不好大学课程让张易文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常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生活中与他人格格不入,学习上又十分艰难,各个方面的不适应都让张易文感到人生就是一片灰暗的。

由于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她曾向父母提出从大学退学,但父母拒绝了她的请求,她只能继续在大学里,装成一个大人,适应着周围的生活。

没有憧憬的未来

从小被安上了“神童”的称号的张易文,过早地进入到大人的世界,这真的对她的成长有利吗?

即使她努力的适应大人的生活,学着成年人的处事方式,还是无法很好的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来。因为她们的思考方式,对一件事物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她们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这也使张易文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助。

但是在她父亲的眼中,过早进入社会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在她父亲看来,张易文就像是个“谋利工具”。

因为他省了八年的学费,而且张易文可以早八年开始工作,更好的为家里分担。甚至在张易文接受采访的时候,她的父亲也穿着培训机构的衣服在旁边入镜,为自己的培训机构打广告。

由于她的父亲不会放过宣传炒作的机会,于是张易文很多时候只能被迫接受采访,这也使她过分的曝光在了闪光灯之下。

人生的很多选择我们都是无法预知后果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后悔。

很多人评价张易文父亲的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每个人的童年,青春都是独特的不可重来的。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的童年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谋求利益的工具。

为了省那几年的钱,却让一个本该在学校里欢声笑语的小女孩变成一个眼中没光的“大学生”。为了自己能生活得更富裕一点,却让孩子的未来都活在对社会的恐惧中。这些真的值得吗?

一味的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无法改变张易文的人生,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不同年龄段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不同年龄阶段带给我们不同的乐趣。

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积极向上,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未来。而父母们更应该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的指引灯,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中国天才神童,12岁考入985重点大学,现在怎么样了?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现如今,社会对国家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也成为先下的热点问题。曾经名噪一时的"高考天才神童"龚民,以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让世人惊讶,那么他又是如何成功的呢?他的成功之路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呢?

神童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的引导

1997年出生于湖北农村家庭的龚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在龚民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并且离开了家到外地打工。从小是由自己的外公外婆带大的,但是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辛苦,反而丰富多姿。外公外婆虽然收入有限,但是两个人都是中学教师,是受过高素质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足够的认知水平来抚养龚民。

在龚民一岁时,外公外婆就开始教授他知识,从简单的数数字,再到认识汉字。2岁的时候,龚民的汉字水平就达到3000多字,还能够掌握部分英语单词,背诵多首古诗等等,超过一般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3岁就能将圆周率背到500多位,已经能够独立的阅读简单的文章和杂志。

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求学历程,龚民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上过幼儿园和小学,而他4岁的时候,外公外婆就为他买来小学教材,细心辅导他,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并在一年之内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6岁那年,龚民到山西一所中学读书,后来又转学到苏州中学的少年班就读了一年。

龚民早期的成长离不开外公外婆的细心辅导,也正是有他们,才能发现龚民的优秀之处,并且用自己的行为支持龚民的求学道路,培养他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主动性来带动学习积极性。

《劝学》中提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主动性是人不断满足自身要求,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制胜法宝。可谓是龚民"出道"的重要推动力。发挥主动性的积极作用,促进的成长。

同时龚民自己也不负众望,能够合理利用自己超高的学习能力,对知识进行吸收归纳,及时理解。在别人都在外玩耍时间里,他却能静下心来接受知识的"洗礼",刻苦钻研,从而促进了他现在的成绩。

成功的道路总是在不断的探索

在读完初中课程后,9岁的龚民用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全部的高中课程。但是由于他是跟着妈妈来到这个城市,并没有解决户口的问题,所以没有办法参加当时的高考。所以龚民又转学到了另一所高中就读高三,并于12岁时成功参加高考考试,并且考取了同年高考639的优异成绩。

虽然经历了几次转学,但是龚民的适应性极强,丝毫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无论在什么地方学习,龚民都能及时调节状态,及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还能快速融入学校生活,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

最后龚民凭借优异的高分成绩,同时让两所985重点高校,中山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都纷纷向他投出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后,龚民选择了更适合他的中国科技大学,并在中国科技大学继续深造开启他的大学生活。

如果说外公外婆的帮助对龚民来说是人生的关键钥匙,而他后期的努力就是他进步的阶石。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要追求自己的"伯乐",更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加大自己人生的筹码。有天赋,但是没有后期的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努力和天赋的相结合才能使人生更上一层阶梯。

学习的劲头从未停止

进入大学生活后,压力也随之而来。学习方面,同时少年班的佼佼者,优秀者层次不穷,总是有更优秀的人出现,这样的情况着实让不断努力的龚民感受到了紧迫感,并且给他带来了不少精神上的压力。

除此之外,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龚民有些迷茫。大一时期的他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游戏的诱惑使他迷失了方向。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加重了龚民的负担,但是好在有老师和家人的及时监督和教育,积极引导他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才将他的精力恢复到学习上来。

大学毕业后,龚民又被保送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但是这并不是他求学的终点,在研究生期间还不断的学习各类知识,同时他也考取美国的精算师,并且表示准备拿到硕士学位后继续出国深造。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是龚民的座右铭。龚民的成功经验给了很多教育方面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龚民的外公外婆对龚民的教育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在一个孩子天赋还不是特别明显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引导孩子培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就能促进孩子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实时性,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兴趣。

当然"天才儿童"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也有不少"天才儿童不能自理"等案例的发生,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的发展孩子的长处,弥补孩子的短处,树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但是由于孩子年龄的阻碍,并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扩大自己的优势点,这就需要孩子的家长细心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并且加以指导,将"隐形"转化成"显性",促进孩子的发展方向。

8岁上高中,10岁被南科大录取,号称神童的苏刘溢,如今怎样了?

人们总向往着自己能拥有一副超于常人的天赋,但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天才,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天才。而天才就是天生拥有的才能,大部分表现为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或者动手能力。成人只要有其中一项,就会被当成天才。人的大脑是神奇而复杂的,科学家至今为止并没有研究出其中全部的奥妙,还是在不断探索当中。而神童的大脑就更值得我们研究。在我国有这样一位九五后的小神童,他叫龚民。

1997年,龚民出生,他是一个湖北人。小时候的共鸣并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小学,而是在家里靠外公外婆教导或者自学。那有的人就会好奇了,不让小孩子上小学,这不是瞎胡闹吗?这当然并非胡来,而是当时的小龚民有这个资本不去上小学和幼儿园。当时,龚民刚生下没多久,父母就离婚了。两个人谁都没有管这个小孩子,于是小龚民从小就待在外婆外公身边。尽管外公外婆家并不富裕,但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两位老人也对龚民的教育非常上心。

龚民一岁的时候,外公就给他教一些简单的数数,每次如果龚民理解了,外公就继续往下讲。随后外公还给龚民教了一些汉字或者数学。而且外公还特别善于在生活中举例。由此两人正在吃油条,外公为了给龚民教分数的概念,就把完整的一根油条一分为二,这样能让小龚民更容易地理解这是数学概念。其实数学就在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不是外公外婆就拿生活中的很多例子来给龚民讲解更多的学习上的问题。而小龚民也像吸收不满的海绵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外公外婆教给他的知识。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之下,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不错的成绩,更何况龚民这样的天才呢?在龚民两岁半的时候就能记住3000多个汉字,一些简单的数学加减问题、他能背诵英文单词和部分古诗,这些似乎对于一个常人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此时的龚民也才两岁半而已!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在这个年龄创造欲望、身体的协调性,还有求知欲也纷纷跟了上来,但完全不会像龚民这样能学习得了这么多知识。又过了仅仅半年,龚民已经能十分轻松地阅读他那个年龄段的书籍,他还有一个比较绝的技能,就是能把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背到200位。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三岁应该是上幼儿园的年纪,可能说话都还牙牙学语,因此,龚民的天才属性已经毋庸置疑的凸显了出来。

外公和外婆当然已经知道了龚民的特殊性,于是专门买了小学的课本,在家里给他教课,外公外婆二人多年教学,教学能力自然没的说。而龚民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超强,五岁的时候竟然把小学六年的课程全部自学完了。于是六岁的龚民就开始上中学的课。一个6岁的孩子去读初中,而且去的班级是学校里最优秀的班。同学们自然对龚民充满了好奇心和羡慕。随后,龚民又去苏州一所学校的少年班就读了一年。初中读了三年,九岁的龚民又开始上高中。在他上高中的地方,他妈妈也在这个城市里打工。不过后来因为户口不在那儿,龚民只好转到另外一所高中考大学。每次转学似乎都对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没有任何一点影响,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次名列前茅,或者成绩根本就没有掉下去过。

让龚民学习成绩这么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为他过人的记忆力。除了早期外公和外婆给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外,他的学习与他的智力还有学习方法也分不开关系。像一串电话号码,龚民看一遍就能记得下来。让许多文科高中生背的如痴如醉的长篇而又多复杂字句的文言文《离骚》,龚民也几乎是看一遍就能背得下来,这强大的记忆能力可真让人羡慕啊!在完成了高中的学业以后,高考时,他取得了630多分的好成绩。

对于一个12岁的少年来说,这个事真是值得可喜可贺。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考复习期间,龚民从来没有熬过夜,他总是按时休息,按时早起,严格地遵循着休息的规律,因此在考场上也是比较放松的。最后,龚民获得了两家国内顶尖大学的橄榄枝。其中一家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最终,龚民听从了外公等人的建议,选择了中科大少年班。少年班里几乎都是同龄人,全都是学习能力超强的少年,这样一个优秀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将非常有利于龚民以后的成长和生活,而且中科大少年班还设有专门的心理老师给予相关的心理辅导,避免这些天才学生过早的出现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刚进入大学以后,龚民确实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周边几乎都是同龄人,但成就却一个比一个的大。在这里,龚民没有以前那么显眼,但他不因为这个而气馁或者沮丧,每个少年班的学生似乎心理也要比同龄人成熟的多,因此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开始了自己的学业生涯。而之后的龚民还读了中科大的研究生。随后他打算去美国更顶尖的学府进行深造。

结语

每一个天才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龚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过一段非常自由的时间,他就有点儿松懈了,后来在长辈和老师的监督下,他才又回到了以前那种不懈怠的学习状态里。因此每一个天才也是需要后天努力的。如果后天不努力,不学习。那么天才也还不如一个普通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同样是重要的,否则就会发生我们语文课本上学习到的"伤仲永"这样类似的事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优秀,而中国人往往乐于借助奇闻异事来表现一个人的与众不同。史书记载的人那些优秀人物往往是天赋异禀,从小便与众不同的。其中,“神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历史上关于神童的记载可谓是不胜枚举,比如七步成诗的曹植、六岁识弦乐的蔡文姬和被称为神仙童子的元嘉。早在汉朝时,就专门开设了童子科来选拔优秀的天才少年。

王安石先生所做的寓言故事《伤仲永》,却引起了人们对神童教育的反思——对于天赋异禀的神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培养?这个难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10岁考上大学的神童苏刘溢,他的事迹曾经一时传为佳话,现在如何了呢?

苏刘溢事迹

苏刘溢是山东泰安人,生于2000年。与许多传说中的神童一样,被称为“泰安小神童”的苏刘溢两天学完小学知识,几个月学完高中知识,8岁便升上了高中,学习速度之快可谓让人瞠目结舌。

也许让人难以置信,苏刘溢8岁便开始和物理老师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在7岁时就已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希望英语大赛泰安赛区一等奖、“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铜奖,还能够给老师修电脑编课件。在8岁之前 他惊人的学习能力早已让他闻名遐迩,但是10岁考上大学的事迹才更是让他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

2010年,当同龄人都还在玩玩具看动画片的时候,苏刘溢就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比普通人整整提前了10年。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终以566的高考成绩被南科大学录取入少年班。在就读于南科大学期间,苏刘溢自学了C语言,basic ,Java等这些常见的软件编程语言,还利用自己这些知识开发了一套自己的个性化的能够运行市面上常见的程序的可视化界面。

传言退学

在南科大学学习期间,虽然他没有像中小学时期一样“快速进阶”,但是也取得了同龄人甚至同年级人没有的成绩。但是在社会的过度关注之下,不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消息。在上大学期间,网传苏刘溢因为无法融入大学,适应不了大学生活而主动退学。

最后学校官方辟谣,说苏刘溢只是因为想家而回家休息调整,平日在学校虽然不如大学生稳重,但学校也一直非常关爱和包容他。最后,虽然年纪太小的他学习起大学知识不如之前那么轻松,苏刘溢也确实继续上了大学,并且16岁便开始攻读博士了。

虽然网传苏刘溢的“绯闻”在官方的回应下不攻自破,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反思一下对于神童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寓言故事中的方仲永因天赋异禀成了父亲赚钱炫耀的工具,最终连书也没读,沦为了平庸之辈,这固然可悲可叹。但是,苏刘溢父母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方法或许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学习体制本就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制定的,即使是与众不同的天才,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少年老成”并不是一件好事。并且,因为自己的神童之力引起了过多的社会关注,是否会对一个未经世事的孩童心灵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也是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

小结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神童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希望天赋异禀的他能够运用自己的天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也不用因为神童的身份打扰了正常的生活,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一个充满意义的人生。

文章标签: # 沈诗钧 # 一个 # 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