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7年生物高考考点在哪,2017年生物高考考点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和免疫2.2017年全国卷生物选修一考纲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2017年中考生物重要考点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5.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6.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名词解释  1.黄化现象2.昼夜节律3.生物学零度4.休眠   二、问答题  1.植物和动物对光强的适应有哪些类型?

1.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和免疫

2.2017年全国卷生物选修一考纲

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2017年中考生物重要考点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5.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6.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7年生物高考考点在哪,2017年生物高考考点

  一、名词解释

 1.黄化现象2.昼夜节律3.生物学零度4.休眠

  二、问答题

 1.植物和动物对光强的适应有哪些类型?

 2.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有哪些类型?

 3.动物有哪些光周期现象?

 4.变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B)。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3、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质转变为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4、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7、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8、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B)

 A.光饱和点

 B.光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10、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1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V为(C)。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发育速率

 D.天数

 12、范霍夫定律是指就变温动物而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外界温度上升,体温上升,生理过程加快,温度系数Q10是温度每升高(C),化学过程的速率即加快2~3倍。

 A.20℃

 B.5℃

 C.10℃

 D.15℃

 13、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N为(B)

 A.平均温度

 B.发育所需天数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14、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C)

 A.李比希定律

 B.阿伦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谢尔福德定律

 15、许多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这种现象称之为(乔丹)规律。

 16、(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律

 B.阿伦规律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17、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A)解释。

 A.Bergman规律

 B.Allen规律

 C.Jordan规律

 D.Gause假说

 18、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19、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是(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20、鸟和哺乳动物属于(AD)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21、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称(冷害)害,又称寒害;生物在零度以下条件下受到的伤害称(冻害);而生物在零度时受到的伤害称(霜害),机理与冻害相同。

 2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C或(T0)为(B)。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23、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24、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推迟生育

 2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26、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植物、(阴性植物)植物和(中性植物)植物(耐阴植物)。

 27、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中间型植物))。

 28、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29、大多数生物活动表现出(昼夜节律),即24小时循环一次的现象。

 30、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不成功的原因是(BD)

 A.冬季温度过高

 B.秋、冬季日照太长

 C.降水太多

 D.夏季温度过高

 31、太阳辐射分为光的强度、光的性质和光周期,三者对生物都有相同的作用。(?)

 32、判断:一般情况下,适当的温度波动能加快动物的发育速度。(?)

 33、光因子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A.光质

 B.光强

 C.光照时间

 D.光能

 34、在夏至这一天,对于同一种植物,其在哪一个地区积累的干物质最少。(D)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问答题

 1.简述植物对极端水分的适应?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哪些类型?

 3.简述水生动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答:(1)海洋鱼类(低渗):低渗:体内渗透压低于体外,水分向外扩散,盐分进入体内。通过食物、代谢水和饮水获得水,多种多样的泌盐组织排出多余的盐分。(问题:a环境水势低,体内水分渗出体外b饮水补充,带入盐分导致体内盐分增高。解决办法:a饮水b离子泵泵出离子c排尿排出离子)

 (2)淡水鱼类(高渗):高渗:体内的渗透压高于体外,水由环境中向体内扩散,体内的盐分向外扩散。通过排泄作用排出多余的水,盐分通过食物和组织摄入。(问题:a环境水分渗入体内b排出水分带出盐分导致体内盐分丧失。解决办法:a不饮水b盐腺吸收盐分c排清尿)

 (3)等渗:体内和体外的渗透压相等,水和盐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在体内外之间扩散。仅排泄失水,通过食物、饮水、代谢水获得水,泌盐器官排出多余的盐分。

 (4)变渗(洄游鱼类):洄游性鱼类来往于海、淡水之间,其参透调节兼具高渗和低渗两种特征:依靠肾脏调节水,在淡水中排尿量大,在海水中排尿量少,在淡水中大量吞水,以补充水;盐的代谢依靠鳃调节,在海水中排出盐,淡水中摄取盐。

  思考题

4.盐碱土植物生理上适应的三种类型?

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和免疫

高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17年全国卷生物选修一考纲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的,

 促进白细胞吞噬抗原,或使病原体 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

 失去活性 物起作用。

 免疫器官:

 1)胸腺: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素(促使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

 2)淋巴结: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3)脾:产生白细胞,内有吞噬细胞,能吞噬衰老的血细胞或异物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3、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

 2、 药物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 急救:120急救电话

 1)人工呼吸: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次数为15-20次/分。

 2)胸外心脏挤压:有节律、带有冲击性的用力挤压病人的胸骨下端。

 3)出血和出血的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一. 评价自己的健康

 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适应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

 二.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KushimJiang链接:/question/51265736/answer/125608462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中心、局)、高校招生公室: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现将各学科考试大纲主要修订内容(见附件)下发给你们。各地要及时传达,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做好考试大纲的解读和适应性测试工作,帮助中学准确把握考试大纲修订情况,及时回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关切,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高考平稳顺利。附件 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一、修订基本原则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二、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2、完善考核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3、调整考试内容。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三、各学科修订内容语文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汉语1、考试科目名称由“汉语文”更改为“汉语”。2、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3、调整试卷结构、强化能力立意。调整I、II卷分值比例,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并根据考生群体的特点增加对读、写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阅读材料由一篇调整为两篇,文体覆盖更全面。4、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数学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历史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地理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思想政治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物理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化学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生物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2017年中考生物重要考点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 念 种 类 分 布 主 要 功 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 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U、G、C)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

种类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4种) 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4种)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简单

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 高→低 √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 T :3; P:磷酸基团;

~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 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 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第三节 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 C6H12O6 酶 2丙酮酸 + [H](少)+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 H2O 酶 CO2 + [H] + 能量(少) 线粒体

③ [H] + O2 酶 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酶 C2H5OH(酒精)+CO2 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 丙酮酸 酶 C3H6O3(乳酸)

(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第二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 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比钱更挑剔,知识的流动比钱更偶然更深层,有质量的知识都是整体流动的。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

1.什么是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哪些? .s.5.u.c.o.m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哪些类型?有何用途?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可以用哪些 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土壤中的小动物

5.样方法中取样的大小一般是多大?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取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样方法中取样的大小一般是1m×1m。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6.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是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m只鼠,第二次捕获n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x只,如何计算结果?

该范围内鼠的种群密度=mn/x(单位:只/公顷)

7.种群增长在什么条件会呈J型增长? 增长的公式是什么?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吗?举例说明?

种群长时间呈J型增长会造成什么后果?

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增长的公式:Nt=Noλt

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

量为前一年的倍数,即种群增长率。J型增长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在一段时间内往往呈J型增长。

种群长时间呈J型增长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

8.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吗?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8.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9.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10.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分别是什么?

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结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方面。

11.什么是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热带地区最大,向地球两极延伸则逐渐减少。

1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种间关系共分为四种常见类型: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13.群落的空间结构分哪几方面?

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

垂直结构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群落常呈镶嵌分布。

森林群落中影响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和食物。

14.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群落演替主要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上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

1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什么?

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中生物考试答题技巧

认真审题

首先需要这些学生认真审题,其次需要这些学生根据题目中考查的知识点联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做出这些题目。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学生需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词,只有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词,才能够迅速的找到自己,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做题。

找对方法

如果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题目自己不会做。学生应该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记了一些做题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考察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应该根据这些关键词找出一些方法,排除一些方法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做出这些题目。

如果学生想要做对生物题,学生就必须要找对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积累到一些做题的技巧,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这些技巧,也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做题的方法。

排除法

有的题目确实需要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如果学生觉得在考试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直观地同想象中排除一些错误的选项,会剩下几个选项,再根据这些学生的分析,找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做生物题也需要一些技巧,就是不会,学生也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出答案。

高中生物题解题注意事项

1.灵活解题。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要做到以下几点:

2.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3.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4.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5.关注社会 热点 :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6.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的练习题

★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 2017年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坐标曲线题的区分方法

★ 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 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二.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见书P89)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眼球壁 中膜 的大小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1)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形成视觉: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听觉

 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的听觉中枢

 骨传导 神经 (形成听觉)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应激性

 2.膝跳反射的实验:P101

 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书P102)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复杂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四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食物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文章标签: # 细胞 # 植物 #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