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历史试卷,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2011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及答案不要解析2.2023年高考历史难吗3.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4.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5.2011河南卷高考历史41题答案详解6.全国卷历史大题知识点7.2017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试卷结构 新课标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8.广东高考历史考什么卷 2022广东高考非常重要,本文介绍汇总整理2022广东高考历史真

1.2011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及答案不要解析

2.2023年高考历史难吗

3.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

4.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

5.2011河南卷高考历史41题答案详解

6.全国卷历史大题知识点

7.2017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试卷结构 新课标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8.广东高考历史考什么卷

高考历史试卷,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22广东高考非常重要,本文介绍汇总整理2022广东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以及2022广东高考历史真题答案。

2022广东高考将于2022年6月7日开始,本场考试结束后,本文将尽快更新广东高考历史真题答案,各位同学可以持续关注本文。

1、2022广东高考历史真题答案

关于2022广东高考历史真题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2、2022广东高考历史真题试卷

关于2022广东高考历史试卷真题,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如果对于2022年广东高考有相关的疑问, 也可以在本文前后,输入分数查看全国能上的大学 ,以及查看2022年高考广东其他相关信息。

2011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及答案不要解析

求几道高考历史大题

答:1.(2015年高考江苏卷1题)《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题)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求几道高考历史大题

答:

1.(2015年高考江苏卷1题)《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题)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2015.1.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

政治答案《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文科综合(三)参考答案24.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等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解题思路 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其它的说法都不对,本题选C。

25.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以及收入分配公平,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思路 解决国企内部分配不公问题,规范国企收入分配秩序需要建立健全国企薪酬结构和薪酬监管体制,规范负责人薪酬管理。

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国企一线员工报酬不属于再分配。③的说法是错误的,规范而不是取消国企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

①④正确,本题选B。?26.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股票和债券的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调用知识和分析说明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 投资者投资股市是作为股东获取投资收益,作为债权人获取资产收益指的是投资债券,故①错误。国债以 *** 的信用担保、以税收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不能混淆国债与股票,也不能混淆担保与保证,故④错误。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股票市场的作用之一。②③正确,本题选C。

27.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以及历史观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解题思路 “向自己开刀”,以 *** 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民间活力的“加法”的做法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选D. A的说法错误,要强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B、C不符合题意。

28.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认识论、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解题思路 漫画批判当下一些地方投资建设过程中不能对待传统文化的现象。

花钱买来的文物多不是真实的历史文物,少有价值。不尊重实践的物质性的能动性是盲目的。

买来的东西不能代表特定的历史,不能满足人的主体需要。①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29.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认识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解题思路 ③④的说法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形式,通过实践获得了手机辐射会影响植物生长的认识,也表明物质能被人认识。

①不符合题意,②的说法是错的。30.B 命题立意 本题考历史观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

解题思路 传统文化中有的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批判的继承,吸取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所以,选B。

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C、D的说法是错误的。31.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功能、科学技术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调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 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在运河文化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②的说法正确;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④正确。

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32.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经济与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分析说明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 国家叫停各类文化政绩工程是增加百姓负担、加重地方债务,引发诸多非议甚至社会矛盾,这样就阻碍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③④符合题意。

其它说法不符合题意。33.D 命题立意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 *** 、依法治国等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此案法院的判决主要体现了司法机关对 *** 行使权力的监督,同时,也说明 *** 要依法公开 *** 信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①错误,因为法院不是权力机关,对 *** 的监督属于司法监督,人大对 *** 的监督属于权力监督。

②的说法也错误,因为法院不能行使 *** 的权力。所以,选D。

34.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解题思路 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是其行使监督权,推进法律实施的体现,④正确,排除②;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①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各级 *** 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 ***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③正确。

35.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等能力。?解题思路 中俄开展合作是因为两国之间有共同利益,“根本利益一致”的说法错误,A错误;B错误,基本形式还包括冲突;中俄两国签署协议体现了合作,中俄开展合作是因为两国之间有共同利益,所以C正确;D错误,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 *** 和利益。

40.(1)材料一中图反映了2002年以来,我国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但是低于发达国家。(2分)。

2023年高考历史难吗

A卷:1—5 DCDAB 6—10 ABADB 11—15 DDDBB 16—20 DACCB

21—25 AACCB 26—30 ADDCD 31—35 BADBC

37.(32分)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 *** 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2)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

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

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4)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

2023新课标I卷历史学科难度适中。

其中种试卷结构、题型题量、阅读量、考查内容等均保持稳定,试题更加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具体的试卷难度也要看考生自己的准备,新课标I卷地区的考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历史知识储备、精准的分析能力以及更强的思考能力,从而才能取得高分。

新课标I卷高考历史试卷难度分析:高考新课标I卷历史试题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另外还注重史料和素材的公平性和表述的规范性,使试题更加符合学生心理预期。

而且,新课标I卷考试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出题人也将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和考核。历史试题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知识考核,还会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023年的高考试题会比较接近实践能力,考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专家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大幅减少公式和算法的死记硬背,主要包括一些测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因此,2023年高考试题的难度不会变得容易。,从高考报名人数来看,虽然具体人数尚未公布,但通过对近年来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和高考报名数据的比较,我们发现。

近年来,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占高考报名人数的73%-77%。根据这一比例,预计2023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将在1132万至1198万之间。可以预见,2023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仍然居高不下,这意味着明年的高考竞争仍将十分激烈。

其次,在高考试题难度方面,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加强了教学与考试的联系,重点测试学生的关键能力,如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2023年的高考试题会比较接近实践能力,考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专家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大幅减少公式和算法的死记硬背,主要包括一些测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因此,2023年高考试题的难度不会变得容易。

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

答 案 1.D [解析] 本题以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突出写意性,易于书法家情绪的抒发,故本题选择D项。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书。 2.C [解析] 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说明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养蚕缫丝的纺织业,故本题选择C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确定商朝时期出现纺织业,故排除A、D两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故B项不合题意。 3.B [解析] 本题由图表切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数据可知1620—1850年城镇人口增长两倍多,而农村人口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城市经济规模扩大明显,故本题选B项。由图表信息不能得出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结论,故A项错误。城市和农村人口都在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在增长,C项错误。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本题D项错误。 4.D [解析] 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5.A [解析] 美国提高白银价格,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解危机,废除银本位制,实行“币制改革”,防止白银外流,故本题选择A项。 6.C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信息反映日本陷入中国战争无法自拔,其原因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抵抗和***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本题选择C项。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美国向日本投放是在1945年,①②错误。 7.C [解析] 此题是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是民国时期关于“力士香皂”的广告,并且由著名影星“胡蝶”代言,其广告内容为:“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虚和润,无干燥损虚之弊,敢进一言为介绍。”A项表述绝对,“都”字表述不合理;B项中著名影星代言并不能得出其社会地位崇高的结论;C项是对广告内容的正确理解,广告内容突出了产品功效;D项中,材料体现不出普通民众对明星代言的认同程度,“广泛认同”表述不当。 8.A [解析]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亦是比较型选择题。“民国四年”,即1915年;“反抗日本”,即反对日本此时的对华侵略。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A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本身亦表述不当;B项与材料中“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对应;C项与材料中“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对应;D项与材料中“反抗日本”对应。 9.C [解析] 此题是推理型选择题,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所宣传的上帝造人说。进化论认为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导致一些西方教众很难理解和接受。A项说1967年才开始接受进化论是不恰当的,斯科普斯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说明之前有人接受了进化论;B项斯科普斯讲授进化论,并不代表其反对宗教信仰自由;C项表述客观合理,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所宣传的上帝造人说;材料没有体现出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宪法,D项错误。 10.B [解析] 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答题时注意筛选法的运用,同时注意题意及史实的理解。“弃权”,即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所以不支持,故①合理;20世纪60年代,非殖民化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反对,故②合理;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改变旧的殖民体系,并不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故③排除;④牵强附会,材料中的部分国家对《反殖民主义宣言》投弃权票,与“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无必然联系。故排除③④,答案选B。 11.D [解析] 此题是程度型选择题,需要明确作者的主旨,认真甄别,不要断章取义。材料说明,中国领土广阔,历史悠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要放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故D项合理;A、B两项曲解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没有把握材料的主旨;C项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12.D [解析] 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即多项选择题的变形,需要运用筛选法。很显然,“列克星顿的枪声”是客观史实,不容置疑,排除①,其他三项的怀疑是合理的 13.[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解析] 第(1)问,从“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可知中国监督制度出现较早。从“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可知制定了相关法律,其他行政制度也不断完善。根据材料可知权力监督起到了规范行政行为、预防腐败的作用。局限性从钱公辅的经历可知监察制度受皇权的制约。第(2)问,对王权的限制从法律的制定、政党制度等角度回答。权力制衡关系主要从议会、内阁权力分配方面组织答案,注意政治的影响。第(3)问,渐进性主要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回答,同时注意材料中相关史实。灵活性体现在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举出材料中的相关史实。 14.[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解析] 第(1)问,由“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废止读经”“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可知,变化是从重儒家经典向为共和国服务。所起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第(2)问,由信息可知教材为“文革”时期的。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指导思想、“文革”对教育的冲击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现了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体现了整体史观。“时代要求”应从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完善、经济全球化加快等角度回答。

2011河南卷高考历史41题答案详解

1.秦朝设立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体现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B.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君主专制的需要

2.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4.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秧治秦,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下列史实发扬了这一做法的是

A. 封国制 B.科举制 C.恩荫制 D.旗人制

5.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南方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D.吏治腐败

6.商鞅变法、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促进了民族融合

7.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因有二,一由于教义之浸*,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使人民丧失了反抗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中国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8.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政制“柔性”一面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10.下列关于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设在皇宫内部,体现出从属皇权的性质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明朝内阁能参与决策,清朝军机处则不能 D.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11..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的沿革 B.察举制的弊端 C.科举制的兴起 D.出身门第成为选才唯一标准

1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13.“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材料中“今世”是指

A.秦代 B.汉代 C.隋唐 D.宋代

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渊源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外服制

1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1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普遍实行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谏议、监察制度的完善

17.某历史人物曾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后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此人可能生活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8.“王侯将相不必为贵胄”这一观念在秦末已深入人心,该局面的出现首先得益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

19.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0.清赵翼论某时期政制之变云:“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材料论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史实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 东汉

2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22.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

2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位学者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 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25.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来看,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A. 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全国卷历史大题知识点

◆答题思路解析: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

有几种观点?

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

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

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

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

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

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

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2017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试卷结构 新课标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历史答题占了高考历史试卷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你知道全国卷历史答题都有哪些知识点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

11405-1433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31492义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援下发现美洲新大陆

4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援下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

1荷兰的殖民扩张:

①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②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2英国的殖民活动日不落帝国:

①手段: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②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③影响: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钜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 *** 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②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③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

④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

②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③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运输:内燃机、汽车、飞机

⑤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⑥动力:电的发明和使用

⑦影响: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4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③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货币可自由兑换,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六、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4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的兴办近代工业的出现。

“自强”:成立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开设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成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七、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曲折发展

1兴起:

①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②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 *** 和影响;

③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④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机器磨坊

2甲午战后19世纪末初步发展

①原因:清 *** 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②概况: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实业家:张謇和荣氏兄弟

3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①原因: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民国 *** 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国 *** 倡导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的推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②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卷菸业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化学工业的代表——范旭东

八、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工业影响发展的因素

1封建主义

2资本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九、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及原因

1服饰:

晚清: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

民国:中西合璧中山装和旗袍

2饮食: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西餐成为时尚

3建筑: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4断发:辛亥革命后民国 *** 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5不缠足:维新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等倡导,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6礼仪革新: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意义:显示平等、自由

7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 *** 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十、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2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3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中国自主办电报的开端

4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络大大增强,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生活。

十一、近代以来报刊、影视及传媒的发展

1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2影视: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

3大众传媒:网际网路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原因: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1921年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全国卷历史大题例题及答案

材料一

清朝康、雍、干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 *** 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答:

A.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B.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

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答:

A.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B.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广东高考历史考什么卷

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

除部分高考改革地区外,一般每年高考试题题型变化不大。历史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35,单选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2题,共52)

必考题

40题,25分

41题,12分

选考题(4道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

45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46题,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47题,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48题,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理解命题意图:每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最后检查答案时还要从这些方面去衡量,找出漏洞,予以弥补。

高考一卷。由广东省教育局发出的公告得知: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考的是高考一卷,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包括解答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高考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文章标签: # 高考 # 历史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