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00年江苏高考总分多少分满分_2000年的江苏高考总分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2000年江苏高考录取分数线2.连云港高级中学的办学成果3.00年高考总分是多少。。4.江苏高考480分数组成5.谁能帮我找到我的2000年高考分数大概排江苏多少名6.江苏省2001年高考科目有哪些?江苏省是从2008年开始适用高考总分480分。2008年的高考成绩单上,既有特征分又有投档分。特征分是考生语数外3门成绩的总和,特征分加上语文或者数学的附加分形成投档分。将附加分计入总分后,200
1.2000年江苏高考录取分数线
2.连云港高级中学的办学成果
3.00年高考总分是多少。。
4.江苏高考480分数组成
5.谁能帮我找到我的2000年高考分数大概排江苏多少名
6.江苏省2001年高考科目有哪些?
江苏省是从2008年开始适用高考总分480分。
2008年的高考成绩单上,既有特征分又有投档分。特征分是考生语数外3门成绩的总和,特征分加上语文或者数学的附加分形成投档分。
将附加分计入总分后,2009年高考普通类总分为480分,体育、艺术类总分为440分。取消附加分,将投档分和特征分合二为一,使分数表达形式更为简单明了,考生、家长和社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江苏省首次高考改革是在1998年。
实行“3+X”高考模式,“X”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政治、地理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多门,考生可根据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进而参加对应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
2000年,江苏省开始试行“3+小综合”模式,即文、理科各出一份综合卷;2002年,实行“3+大综合”,即一张试卷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门功课。
2000年江苏高考录取分数线
“老师,我要改科,对不起。”小于,一所四的高三学生,开学第一天,他找到了化学老师黄群(化名)说抱歉,因为自此以后的每一节选修化学课,他和班上的十几个同学都要离开教室,跑到选地理的班级去上课了。
“我也很无奈,但对孩子们的这种选择,我也很理解,毕竟,高考成绩是最现实的。”黄群很无奈,却又无法改变现状。
这样的境遇,在过去的十年中,黄老师已经历了多次。在这十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对黄群,对像他一样的老师们,都是一种“考验”。
这样频繁的变动,让他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更让黄老师他们觉得揪心的是,今年高考方案遭到这么多的非议,看来明年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有新的变化,他们,又要面临新的适应。
江苏高考
10年5方案
1999年高考模式为3+2,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1999年
“3+2”模式
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0年-2001年
“3+小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2002年
“3+大综合”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3年-2007年
“3+1+1”
2008年?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8年江苏的高考方案中,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
高考一变
2000年改为3+小综合
三科揉成一团无处下手
2000年之前,黄老师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在学校里,他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高一到高三一轮一轮地带过几次后,几乎固定在了高三年级,扛起高考冲刺的重担。
当时的高考方案是“3+2”,理科生的“2”指的是物理、化学,一个年级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理、化学,理科生占绝大多数,化学课学生们爱学,老师上起来也非常尽兴。“我在课余还辅导学生竞赛,有时候弄些小实验让他们对化学更有兴趣。”此时的黄老师对工作充满激情。
2000年的时候,江苏高考方案开始了十年来的第一次变化,从3+2变为了3+小综合。
那一年,黄老师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们而言,这个冲击并不是太大,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可是,作为化学老师的他,却第一次感到无所适从了。
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将在一张试卷上考核,而且还要考综合题。“我就琢磨了,其实各个学科要想打通是很难的,即便有一些知识点可以联系起来。”那段时间,黄老师就和物理、生物老师“泡”在了一起。小综合是全新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练习题,他们上完课后,就会在一起设计“人造拼凑题”,找出相通的知识点。“可是各个学科毕竟不同,拼在一起实在太勉强了。”每次出题,黄老师都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有时一干就到深夜。可是高考中,三门学科都在一张试卷上,根本没法看出哪位老师教得更为突出,学生考试成绩更好。
黄老师管的是自己的班,自己的学科,而胡扬(化名)却要管一个学校的事儿,当时他是学校教务处负责人之一,2000年,高考改成了3+小综合后,胡扬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延长。“问题开始出现,而且是出在老师身上。”原本不在高考科目中的生物和地理变成了高考科目,当务之急是招生物、地理教师,这些科目高中原来只要会考要求,现在上升到高考要求。多少年不作为高考科目出现,生物、地理老师好不容易才安排到位。
高考二变
2002年3+大综合
考生开战九门学科
小综合到了第二年,老师们好不容易搞出些名堂,摸索出一些经验,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方案。但让黄老师没想到的是,2002年高考方案又变了。
“不瞒你说,当时我听到这个方案,脑袋都蒙了,我一直还是比较骄傲的,我所在的学校很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时周末都不怎么补课,可听到这个方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们要吃苦头了。学习的乐趣还有没有?”面对记者,黄老师的表情沉重起来,3+大综合,九门学科都得学,一点都不能含糊。
“最明显的就是,每个孩子桌子上的书都更多了。”黄老师说,一门学科最少一本书加一本辅导书,9门学科18本书,而很多学科都有两三本教材,学生们的课桌突然变得拥挤起来。“书堆得那么高,小孩低头写字,从前面都看不到书后面到底有没有人。”黄老师用手比画了一下,又摇摇头。
可孩子们到底得参加高考,还得适应这个方案。早读课、班会课上,他都得一再强调,“九门学科都很重要,不要有太过分的瘸腿现象,薄弱的学科要多花些时间。”看到孩子们疲惫的眼神,其实每说这番话前,他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真的,那一届的学生太累了。”他说,几次的高考改革中,这个方案是负担最重的,也是他当班主任心中最为心疼的一年。
“九门课老师都要课,都说重要,那就只能加课了。早晨提早上课试过,晚上上晚自习也试过,最后周六补课也上了,而且还不是高三一个年级,高二的学生也参加。”胡扬此时已升任学校教务主任,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学校里。
在实行大综合的过程中,各方议论不断,但让胡扬又一次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案只存在了一年,又变了。
高考三变
2003年开始3+1+1
15学科组合让人不知所措
面对众人的反对,大综合的方案竟只实施了一年就被*。江苏新启用的3+1+1方案似乎让孩子们不用那么受罪。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十五种组合,当时学生们是兴的,因为他们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还只考五门,前面两次高考改革,一次是考六门,一次要考九门,就数这次门数最少,才五门。”黄老师说,当时大家甚至认为,这个方案很像公认负担轻的3+2,但又比3+2好,因为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开学了,学生开始选科,黄老师的麻烦也来了。“老师,我们家孩子想选化学和政治,凭什么不给选?”一位家长找到黄老师,愤愤不平。黄老师只能跟家长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选科组合很多,总共有十几种呢,而且选化学和政治选科的只有十个人,根本不能独立开班。”
“那我们不管,我们偏要学这个选科。”家长死活不同意。黄老师可急坏了,开学好几天了,如果不定下来,其他孩子也没法正常上课。
每天下了班,黄老师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和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也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发展,能够重新选择选科。十几天之后,家长这才松了口,选定了物化组合。
“可是我后来发现,我给他选错了,如果他选了政治,应该能考出更好的分数。”黄老师有些自责,因为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才发现,各科的难度不一样,物理很难,选物理的学生得高分难,而选其他科目的学生得高分更容易些。但在录取的时候,又只划一道线,肯定是选择了易考科目的考生更“划算”。
“第一年3+1+1的成绩出来就乱套了,物化组合没什么人愿意选了,物理是最不受欢迎的,化学也好不到哪儿去。学生们开始普遍要选一些奇怪组合,生物、地理这样的组合都出来了。文科的搭理科的,怎么划算怎么搭。”黄老师所在的学校,3+2时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化,在3+1+1方案实行后,变成了四五个班学物化,“我也老是劝学生、劝家长,劝得自己也没底气,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前几次改革,家长、学生反应都不大,因为觉得反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句话:公平。但这回不一样了,十五个组合让老师和学生同样不知所措。”胡扬所在的学校在3+1+1的模式实施头一年开了四种组合班,政治、历史组合,历史、地理组合,物理、化学组合,化学、生物组合。这一年还相对平稳,学生们按照文理科来选择了。“第二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看到考物理的学生得分不高,而文理科又都是一条线,家长坐不住了,到学校来找,要求让小孩选两门容易考的科目。”
“高考方案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你们要剥夺学生兴趣的选择?”一位家长甚至写了投诉信到学校。
“家长可不管你学校有多少教师、有多少教室,他们就是要你满足他们的要求。”胡扬说,“没办法,有个别学生选得很怪,我只能让他们跑班上课,其实学生自己也觉得不踏实,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班。”
高考四变
2008年新方案
特复杂让人不省心
“很多人在08方案出来时就挺乐观的,可我不这么看。”经历了前几次高考方案的变动,黄群说,最后08方案的实行,的问题是出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上。
08方案此前经过了社会公示,这还是头一遭,不少人感觉,这次很民主,而且在征求意见后,还对考试分数和学业水平测试选修测试时间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正式公布时,有部分声音认为,这个方案比较复杂,复杂就意味着难操作,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我们在小高考之后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学校比较好,学生素质算全面,所以小高考考的必测科目四A的学生特别多。”黄老师当时也比较兴奋,因为再在选测中拿两个A,总分就能加十分,而这次高考总分480分,加十分可是不得了的利好。还没高兴多久,在一次摸底中,学生们的选测能拿到两个A的不多,如果两个A拿不到,4A也是白拿了。这时候大家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妙。
高考成绩公布后,黄老师痛心疾首,学校有几十位学生栽在了化学上,他们的语数外成绩不差,两门选修科目中一门考得也不错,一般都在B以上,可偏偏化学只考了C。更别提不少4A考生了,因为没拿到选修两个A,他们的4A真的白考了。
胡扬坐在办公室,陷入了沉思,他才40多岁,头上的白发已经非常明显,“学校里学理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改科的人越来越多,课怎么排?虽然高考的统考科目是语数外,现在最让师生头疼的却是学业水平测试。”
看到这种现状,不少新高三学生因此纷纷把化学学科改成生物或地理。暑假里,学校安排了从化学改到生物、地理学科的四五十人参加新课补习,虽然黄老师的化学课讲得很精彩,是学生们在网上评选的尊敬的老师之一。可这位受欢迎的老师学生越教越少,由于改科的学生太多,最后只能跑班上课。
“没办法,物理是选理科学生的必选,理科院校招生比例大,所以学生不会把物理改掉,把化学改成文科的地理是改科学生中选择最多的。虽然从长远来看物理配地理的组合对发展不利,但人都有趋利性,要应对现实问题,只能先考虑等级达标了。”对学生的改科,黄老师只能表示理解。
课被砍了一半,每周他都只有六节课可上,班上的学生纷纷跑了。黄老师想,什么时候方案才能再改?但听说方案可能又要改了,他也并不开心,因为对学生和老师来说,也许又是另一次折腾。
“小白鼠”考生
要做全能战神
十年间,江苏的高考方案换得像走马灯似的。
一会儿学五门,一会儿又要学九门,学生们被这样的变化绕晕了头脑。每次新方案出来,当年的考生就成为试验新方案的“小白鼠”。不过,按照几次方案越变越复杂、要求异常全面的走势,这一批批“小白鼠”必须成为“全能战神”才成……
九门科目都要考
谁都要做全能战神
“高考要考九门,成天做题,人都傻了。”小沈是2002年的江苏高考考生,虽说她的成绩还不错,可想起当年的高考,她就觉得胸口发闷:“我很不幸,正好摊上了最苦、最累、最莫名其妙的3+大综合。”
2000年、2001年,江苏高考都是3+小综合,这个方案基本上得到了学校和考生们的肯定。小沈是2002年参加高考,按往常的习惯,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该文理分科了,可这一届学生却迟迟没有分文理科。老师们都说,方案没确定,没法分班。升高三的暑假,他们才知道高考要考3+大综合。
上课时,每一位学科老师都会在课上说,“别看我这科在大综合试卷里可能只有50分,可万一学不好,可能你就从本科落到专科。”
抱怨归抱怨,可是这个方案已经是既定事实,小沈只有埋着头苦学,背书做题。因为物理基础太差,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外,爸爸还特地给她找了位物理老师给她补课。
终于熬到了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小沈却欲哭无泪。让她花费了很多精力的大综合考得却不理想,只考了200分出头,而语数外也因为没有复习太多,成绩也不出彩。最终,小沈还是考进了南京的一所高校,可她说,如果让她考自己擅长的文科,或许她能考得更好。
哪门好得分学哪门
我换换换换
喜欢地理和历史,可是学校却没有这个组合,小刘只能忍痛割爱,把地理学科改成了政治。现在说来,他还有些遗憾,如果当初选了地理,他至少还能多考十几二十分。
3+大综合只坚持了一年,就在2003年被取消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小刘还着实开心了半天,课业的负担毕竟减轻了。高二了,学校开动员大会,让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挑选两门。小刘决定得很快,“就地理和历史吧,两门都是我的强项。”
意向表交上去后,学校却说,这个组合不好开,选择历史和地理的学生全校只有十几个。老师也找小刘的爸爸谈了半天,劝说他们换掉地理。虽然有些遗憾,但小刘还是服从了学校,改选了政治和历史。
“这个方案对偏文的学生还好,但对偏理科的中等考生十分不利。”在几次模拟考试中,学校将各种组合的考生成绩进行排名,结果发现,选考物理化学的尖子生和选择文科的中等生成绩相当。小刘说,历史科目考个120分,其实还蛮轻松,但物理、化学要考到这么高的分数难度可就大了。到了高二下学期,很多理科生就临时换选科到文科组合班了。
调查
变变变:只因想让高考包打一切
“江苏高考方案屡次变脸,不能否认,每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弊大于利。”南京一位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改革,引导学生、中学更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让学生们尽量做到全面发展。
不过,他也指出,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失之简单。不管考试的方式、录取模式如何改变,想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学生提高素质教育,有点勉强。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绝对不是小小的高考所能涵盖的。方案设计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一厢情愿地用高考来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最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本来3+2一直很平稳,改成小综合是有院士专家提了意见,认为不重视生物、不重视地理,这也开启了频繁变化的序幕。”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说。
2000年,江苏高考方案变成了3+小综合,据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有院士提出,生物是未来世界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而在3+2模式中,生物不能参与其中,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同样,也有地理学科的专家提出,地理也非常重要,现在都地球村了,不能把地理排除在高考之外。基于这样的原因,江苏高考变成了3+小综合,这个方案也并非江苏独创,而是在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基于类似的原因,在小综合实施了两年后,大综合隆重登场,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全部进入了高考,学生不再分文理科,门门要学、门门要考。
为什么只存在了一年的大综合就退场了?有关人士透露,由于考九门学生负担实在太重,不管是身处其中的教师、学生觉得负担重,高校在选材时也无法判断,只能看总分,不利于分专业培养。而专家、学者们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大,所以一年后这个方案被废止。
在大综合之后,3+1+1方案的登场曾让人们一度充分肯定。这个方案的制定出发点是希望考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且只考五门,一度让人有又回到了很受追捧,普遍认为最公平的3+2方案的错觉。但3+1+1和3+2虽然在算术上加起来都等于5,却有很大的不同。3+1+1出现了15种可选组合,但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开齐所有组合,学生并没有真正自由地选科,加上各科的难度难把握,出现了一些投机选科现象,违背了方案制定者的初衷。但江苏此次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配合新课改出台了2008高考新方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京高校的专家曾经参与了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调研工作。“2005年,我接到通知,成为08新方案的调研人员之一。”专家说,当时,江苏省共派出5组人员对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调研,其中江苏省教科院一组、部属院校一组、省属高校一组、南京及苏南一组、苏北地区一组。
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基层调研后,总共拿出了六套备用的初步方案。“后来,方案就上交了,接下来就没有再组织大家讨论。”再后来,教育主管部门就拿出了一套修改的高考方案,进行了公示,修改,直到成为现在使用的这套方案。
据他透露,此前江苏的3+小综合、3+大综合这两个方案,是在没有组织高校或是众多基层教学单位进行研讨就直接出台的。而3+1+1则是借鉴广东省使用过的高考方案,似乎也没有在大范围内听取各方的建议。
2006年9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8年高考方案公示内容亮相了。
2006年10月,在经过广泛调研后,公示方案进行了四项调整:语数外考试分值调整、将三次“高考”减成两次、适当细化了选修科目等级、提高了填报志愿的资格。
2007年3月,2008年高考新方案获教育部批准。
2008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宣布,2008年江苏高招的录取批次、选测等级、政策性照顾分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将再次进行了四项调整:专一专二批次合并招生;本三批次选测科目最低等级要求从2B调整为1B1C;一些政策性照顾分的分值减半执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分低等级或低分高等级的考生可由高校自主录取。
目前,江苏2008高考方案的完善正在酝酿之中。
专家
刘海峰:高考方案不宜频繁改动
专家档案
刘海峰
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教育部首批文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方案的多变?一定要频繁改革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吗?近日,记者就此话题与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刘海峰教授展开对话。
记者:江苏高考十年间变了四次,全国也有不少省份同样是自主命题的,是否也像江苏一样会变换方案?
刘海峰:变动方案是肯定的,各个省份都在探索。但据我了解,近年来,江苏应该是变动较多的省份,目前还没发现其他省份变动更多。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样的变化?
刘海峰:应该说,江苏高考有很强的改革精神吧。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高考方案也可以改革,并不是说一定要稳定三年或以上。
记者:一个省份要进行高考改革,您觉得怎样才是恰如其分的?
刘海峰:高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社会上的各种看法多执其一端。高考改革如果不通盘考虑,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如果改动太多、太快,会给中学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吃亏的主要是家长和学生。因此高考研究者和决策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难度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迫于舆论压力盲目地为改革而改革。
记者:可是,为什么高考改了多次,仍然不能做到让各方都满意?
刘海峰:参与其中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改革者较多从教育的原理和理想出发,而作为考生、家长,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从自身考虑,来看待公平问题。如果自己平时成绩比较好,但考大学时因为高考模式问题没有达到理想,那很有可能会给考生一个不公平的印象。对考生而言,最关注的还是公平性问题。所以要让各方满意,一定要兼顾公平、效率。
记者:表述比较复杂的一些高考新方案似乎都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以前较为单一的方案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在哪里?
刘海峰: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考凸显了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是高考的原则,原来的高考方案都是较多统一性,后来改向多样性,这和简便易行造成矛盾。主要是报考的科目虽然灵活,但是纷繁复杂。甚至有些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闹不清如何对应。所以说,灵活多样不能一下子走得太快,这对矛盾要兼顾要从全局观考虑。现在科目越来越多样,但是要讲清楚不容易,总会出现一些与期望值差别很大的问题。
记者:既然多样复杂的高考听到的反对声较多,是否走回较统一的简单方法可行?
刘海峰:这样的例子也曾出现过。上世纪90年代,海南、湖南、云南等省的高考分了四个科目组,造成了较大的问题,湖南就退回了原来的3+小综合方案。
但目前全国多个省区进行新课改,因为新课改本身就复杂多样,强调选修、个性,分模块。高考既然是看考试成绩,调公平、高效和具有可比性,尺度要比较单一些。而课改本身是越多科目考试越好,但是高考是选拔性的不能太多科目。改革目标还是灵活多样,但是要考虑可行性,将消极影响减到最少。
方案多变
外地高校少录取
“每次一改,我们就跟着闹腾半天。”外省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直言不讳。江苏高考方案十年四变,而兄弟省份中像江苏这样频繁变脸的却很少见。学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方案变动都没有江苏多。比方说,浙江的小综合坚持了很多年了,学校在当地的招生宣传就很方便,网上录取软件也不需要变动。但是江苏小综合没两年就换了,一会儿大综合,过一阵子又换成了3+1+1。高校也是尝尽了苦头,大综合不分文理,学校专业录取时简直是一团浆糊,在一些高校,偏理的考生最后服从进了文科,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教得也痛苦。刚刚准备对策时,3+1+1又来了,十几种组合的考生却用一条分数线,上海一些在江苏压根录取不到理科尖子生,后来只好把投放在江苏的理科计划全部取消了。
“高考方案只要一变,学校就要不停地调研。”另一位高校学生处处长向记者抱怨,学校在招生宣传时,总要告诉家长和考生一条大致的报考参照线。可是高考方案一变,以往的数据就完全无效,学校就没法预估分数线了,只能重新到中学搜集高考成绩情况,比方说全校前100名考了多少分,高分段考生有多少人。这些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往往要出动上百名老师到中学摸底。
08年的新方案就更别提了,因为每所高校都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测科目等级,可是学校却迟迟难下决定。万一等级的要求提得过高,学校录取很有可能出现断档,甚至线上生源不足,可万一提低了,学校面子也挂不住。后来,学校只能到各个市县进行模拟考试的数据搜集,看看学生的语数外成绩和选科等级是否匹配,这也耗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数据
七成家长
直喊“折腾人”
短短十年内,江苏四易高考方案。从南京一家调查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来看,老师、家长对这种变动频率并不看好。
“江苏省高考方案变动,您觉得是探索?改革?还是折腾?”对这个问题,受调查的960位教师中,有455人表示“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约占47.40%;有444名教师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约占46.25%;只有61名教师觉得这是“改革和成功”。
而家长们反对的声音更大,266名家长中竟然有204名认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占76.7%,其余62位家长都表示这是“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没有一位家长认为“改革很成功”。南京家长孙先生直言,每年高考都事关几十万考生,其实就是几十万家庭,这样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有全局观,保持稳定。过多的改革会让学生招架不住。(记者 黄艳 谢静娴)
连云港高级中学的办学成果
文史类:本一475分,本二444分,本三432分,专一414分,专二375分;理工类:本一505分,本二467分,本三457分,专一440分,专二400分。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创建于1919年,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在百年的历史中,南通一中在“敬、诚、勤、朴”校训的指引下,形成了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传统,以勤勉务实的教风学风以及稳定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称誉社会。
00年高考总分是多少。。
高考成绩 2000年高考,该校本科录取99人,其中谷林同学总分609分,列全市理科第8名;文科的江婷婷同学语文和综合科成绩均为全市最高分。
2001年高考本科录取147人。
2002年高考本科录取142人。
2003年高考本科录取203人。
2004年高考本科录取110余人。
2005—2008年分别考入本科院校学生数为197、205、248、227人。
2013年高考本科院校录取188人, 一人被复旦大学录取、一人被中国音乐学院录取、一人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两人被北京石油大学录取。
2014年高考,据连云港市招办统计,该校共有222名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
2015年高考中,该校本二以上达线人数236人。 学科竞赛 2004—2007年,该校2人获得全国艺术竞赛一等奖,1人获得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10余人获得省奥赛二等奖。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该校一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二等奖。
2012年,该校一名同学荣获第1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2013年该同学被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预录取。
2014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一名同学获得江苏省一等奖,二名同学获得省二等奖,二名同学获省三等奖。 素质成绩 时间学生/团体赛事名称获奖情况/荣誉2014年7月男子足球队江苏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阳光联赛总决赛暨第十五届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优秀组织奖2014年5月国际象棋代表队连云港市第五届智力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团体总分第六名2013年王艺璇、杨雨、庞思涵、刘静、李紫薇、张可爱、李姝睿连云港市第九届高中生音乐、美术现场比赛一等奖戴进、夏文培、董艺茵、陈仪、张艺钟、郭雨、王俪颖、谢雨杏、王文煊、齐益全、徐楠二等奖蒋岚、李亚芯、孙瑞、陆莹、吴丽亚、王秋茹、韦铮、孙尚、 程轩、庞烨、王瑄、祁泓源、鲍芊梦、杨涵哲、李钦朋 三等奖孙卫民、于洁、徐新浩老师优秀指导教师奖2013年9月校代表队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军训会操比赛一等奖2013年魏菁第七届“地理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地理小博士15人、19人、28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潘家永副校长全国科技先进校长卞红、孙浩、卢秋亦、惠志娟、张慧老师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2013年新疆高中班第二届全国内地新疆高中班师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活动优秀组织奖范永江、孙建军、徐新浩老师二等奖参考资料 务本进取
“务本进取”字面浅显易懂,便于记忆,寓意深刻。“务本”即学校成员要务学校发展提升之本,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之本,务读书做人、健康发展之本。“进取”是一种精神风貌和行为状态,意味着努力和追求。“努力”是为了甩掉落后的帽子,“追求”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梦想——跻身名校行列。另外,“务本进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因人而异,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理想选择属于自己的“务本进取”内涵。为此,选择“务本进取”作为校训,既传承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文化内核,又反映出学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个性。 学生组织 序号社团名称所属类别1校园创意文化社、“青春之声”校园广播站文艺团体2学生会管理团体3博爱心理社团、“一路有爱”爱心社团爱心团体4舞美社团、舞蹈社团、“舞动青春”社团体育团体文化活动 截止2015年,该校举办的文化活动有校园艺术节、中学生业余党校培训、元旦文艺晚会 、内高班新年新诗会 、读书节主题演讲比赛 、读书节古文读译比赛 、读书节英语单词拼写比赛 。 文化刊物 该校于2014年发行校报——《厚生学报》,《厚生学报》主要分为四大版块:
1、校园新闻:主要反映上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到我校开展的各项工作督察、指导和交流、调研活动,反映学校重大教学、教研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及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新举措、新方法和新成效,展示师生参加各级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获得表彰的重大教学成果等。包括喜报、校园动态等。
2、学生园地:学生习作、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重点展示我校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3、教育科研:名师成长、名师指导、科研成果等。
4、校园活动:学校大型的活动,设立内高班专栏。
江苏高考480分数组成
750分。
文科: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每门150分。
理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每门150分。
高考共有6门课;文理科总分都是750分。
文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包括政治、地理、历史)
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文科理科中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50分
文综300分,理综300分
文理试卷相同的是语文和英语。
高考,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扩展资料:
通行方案
一、“3+X”
应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应用地区:江苏省(2008年-2020年)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谁能帮我找到我的2000年高考分数大概排江苏多少名
江苏高考480分数组成如下:
江苏高考480分,其中江苏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
文科类的语文、理科类的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故而总分为480分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不加试附加题。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40分。
选修两门,各120分(理科必考物理,文科必考历史),选修课分ABC以及不合格四个等级 。在高二时有俗称的小高考,考试内容为选修课以外的四门必修课程,按照分数划分等级,拿一个A在高考总成绩上加1分,四门全A加5分。
江苏高考文科各科满分:语文200、数学160、外语120;江苏高考理科各科满分:语文160、数学200、外语120;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40分。
1994-1999年采用“3+2”模式:除考语、数、外三科外,文科生还要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还得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采用“3+小综合”: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采用“3+大综合”: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
2003年-2007年采用“3+1+1”: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前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后一个1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两门。
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江苏省2001年高考科目有哪些?
江苏省2000年本省普通高校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文史类:本一475分,本二444分,本三432分,专一414分,专二375分。
理工类:本一505分,本二467分,本三457分,专一440分,专二400分。
英语本科:总分444分、单科108分。
体育本科:男生总分380分、单科74分;女生总分380分、单科71分。
据介绍,今年专科二批按面向全省的计划由省里划线,本批学校面向各市招生的部分如在省划线上不能完成计划,则分市降分录取。
据悉,今年我省理科最高分为657分,600分以上有944人,550分以上有10796人,500分以上有39788人,总均分436.4分;文科最高分为599分,550分以上有304人,500分以上2313人,450分以上8788人,总均分为388.1分。
今年全省共有249420人报名参加高考,招生总规模为17.9万余人。除对口单招外,全省将从统考生中录取164266人,其中本科93514人,专科70752人,预计录取率在66%以上。
2000年至2001年,江苏省高考方案采取的是 “3+小综合”模式,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语、数、外各150分,文综或理综300分,总分750分。
高考的录取方式采用网上录取,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2个批次,此外,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截至2015年,绝大部分省份取消三本批次,将三本与专科进行合并。
扩展资料: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应用地区:江苏省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科目,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其中信息技术只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实行合格与不合格评价,6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须全部达到“合格”,方可参加高考和选修科目测试 。
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各科原始满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一门,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实行等级计分,分为6个:A+[0%-5%]、A ( 5%-20% ]、B+ ( 20-30% ]、B ( 30%-50% ]、C ( 50%-90% ]、D(90%-100%]。
由于该方案总分偏低,造成分数段扁平密集,且操作复杂,另外物理、化学等科目不计入总分,造成理科人才选拔困难,所以该方案实行至今争议较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