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质粒总结高考,质粒概念高中生物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的一道生物题高考的一小问 跪求解释2.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3.对2010年上海高考第51题“基因工程”一题的再次思考!?4.重组质粒如何鉴定5.一个细菌只有一个质粒?6.2009年江苏高考第34题(2)用Bst l与BamH l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几种重组质粒,为什么是1种7.2020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将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与质粒结合,首先需要用同种

1.2008年的一道生物题高考的一小问 跪求解释

2.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3.对2010年上海高考第51题“基因工程”一题的再次思考!?

4.重组质粒如何鉴定

5.一个细菌只有一个质粒?

6.2009年江苏高考第34题(2)用Bst l与BamH l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几种重组质粒,为什么是1种

7.2020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质粒总结高考,质粒概念高中生物

(1)将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与质粒结合,首先需要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使之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整合到斑马鱼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G在斑马鱼胚胎细胞中表达会产生绿色荧光蛋白,使胚胎出现绿色荧光。

(2)由于M和N的后代中出现了红·绿荧光(dd G_)个体,且绿色荧光个体N的基因型为DdGg,故无荧光个体M一定含有d基因,不含有G基因,故M基因型一定为Ddgg。根据M(Ddgg)与N(DdGg)交配产生的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一定含有G,故基因型包括DDGg、DdGg。

(3)M基因型为Ddgg,N基因型为DdGg,由于子代出现了红·绿荧光个体,且说明d基因与G基因整合在同一条染色体,故该胚胎产生的原因是亲本N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d和G基因同时整合在同一条17号染色体上。

2008年的一道生物题高考的一小问 跪求解释

(1)一种是只被HindIII切开,一种是只被Bam I切,还有双酶切后形成的两段DNA,因为是完全酶切所有不存在未切开的质粒,所以一共4种

(2)Bst l与BamH l酶切位点相同,所以质粒连接会存在两个方向,即有两种重组质粒,而HindIII和Bam I酶切可以保证目的基因的定向连接,只有一种重组质粒。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额、、这个嘛。

首先①:你切了以后,重组质粒中,两个EcoRI切点拼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新的EcoRI切割位点,那么你用EcoRI切就可以把重组质粒切断,然后,在目的基因内部有一个PstI切点,那么用PstI来切的话,就可以再次将重组质粒切断了,那么两个断口,你想想看,是不是就把这个圆形的质粒切成了两种DNA片段?

②:同样的道理,你看看质粒和目的基因分别被限制酶切了过后,拼在一起,那么AluI切点和SmaI切点拼在一起后,成了GGG而这个位点在表中没有对应的限制酶来切了,所以你用的EcoRI和

TCCCC

SmaI就只有EcoRI能切重组质粒,只有一个切口,质粒又是圆形的,那不就只有一种DNA了嘛~~~

对2010年上海高考第51题“基因工程”一题的再次思考!?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1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 原核基因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 方法 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 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 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 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 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用分子杂交(DNA-RNA)技术。

3. 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 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 其它 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 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 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 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4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 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3)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

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 面相 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

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3. 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电刺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4. 单克隆抗体

(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在腹腔内增殖的优点:不需要特定的培养基,不需要严格的外界条件。

(6)筛选的时候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5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试管动物技术: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 种植 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二)生物技术的问题

(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关系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造成损伤。

(3)基因: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取预防 措施 ,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三)生物武器

(1)种类:致病菌、、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4)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的态度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框架

★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考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第一章

★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与学习技巧

★ 2020届高三生物必记知识点三篇汇总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2020总结

重组质粒如何鉴定

请楼主仔细读题,A选项问的是到底能转录还是不能转录,而不是问表达出的基因是否有功效.

分析如下:

第一,缺失两个碱基还是依然有可能转录的,只是有可能转录出来的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第二,即便是缺失了两个碱基,要知道DNA链上是有很多信息是无用的信息,是不影响转录翻译的.如果是在无用的DNA链上发生的缺失,依然有可能成功转录并表达.

所以A选项是不能选的.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1,对2010年上海高考第51题“基因工程”一题的再次思考!

在已确定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若质粒的抗青霉素基因缺失了两个碱基,将这样的受体细胞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该细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

A.抗青霉素基因不能转录

B.基因1和7没有表达

C.基因1和7不能连接

D.质粒上的酶切位置发生改变

答案选择为:B D .问:A项是否也有可能?我的认识是很有可能的!网络上的很多评论太牵强了.例如“分析:在已确定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若质粒的抗青霉素基因缺失了两个碱基,基因发生改变了,可能导致细胞没有抗青霉素的抗性了,也谈不上转录了,基因1和7肯定连在一起那是不变的,但他们的表达就有问题了,由于碱基顺序改变,那质粒上的酶切位置就可能发生改变.”

无语!.

一个细菌只有一个质粒?

是区分重组质粒与普通质粒吗?

如果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

另外还有种方法,当普通质粒上有两个或以上的标记基因,而目的基因的拼接处正好破坏一个标记基因就可以

如:普通质粒,抗青霉素也抗四环素,但目的基因正好插入时破坏了抗四环素基因,那么,双抗的就是导入普通质粒,只抗青霉素而不抗四环素的导入的就是重组质粒,都不抗的没有导入质粒。

2009年江苏高考第34题(2)用Bst l与BamH l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几种重组质粒,为什么是1种

高考我已经考完两年了,我可以认真的告诉你不是一个,你对微生物的知识弄得有点混淆,那我就告明确的答案,质粒是细菌核区以外的环状DNA,它与核区DNA完全没有关系,核区DNA也不叫质粒,质粒通常为核区DNA长度的1%,它具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性纤毛由雄性菌传给雌性菌,雌性菌经过表达质粒基因,长出性纤毛,成为雄性菌。对于一些随意搜带的答案不可信哦,我见过竟有文章说核蛋白体是遗传物质。。。。。。。。。。

2020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图1①是的HindⅢ酶切点上的目标基因,经BamHⅠ酶两个切点,完全切割目的籍Yinqie“三刀”,它产生的四个片段。 2,用HindⅢ消化和Bam一分为四个片段的DNA的靶基因,所述第二绝缘的三个片段的粘性末端是相同的粘性质粒的末尾可以插入到一个质粒中以形成用Bst升的重组质粒,因此,对于两个切割和BamH两种酶,相同的碱基序列的识别,这两种酶,相同的切点,产生的粘性末端的切割,当然,同样,两个切点上的DNA的靶基因,靶基因的DNA切成三个片段,两端的中间片段的粘性末端,和质粒相同的粘性末端,可以被插入到一个质粒, ,它是仅形成的重组质粒。

高考生物知识点多,要学会 总结 ,才能轻易掌握,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 ,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 方法 (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弧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物质基础),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氧生物。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共三点。其中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应改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考生物易混知识点

1.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运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等。

2.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组成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4.B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与记忆细胞

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小部分在体内流动,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记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部分在体内流动,受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并释放淋巴因子,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则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5.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体积微小、单细胞或群体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6.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裂:指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的细胞。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结果细胞数目并没有增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特性称之。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7.脱分化与再分化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作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等器官,这个过程叫作再分化。

8.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作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2020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必修一

★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分享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

文章标签: # 细胞 # 基因 #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