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9高考文言文商鞅,高考语文商鞅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1.以小诚信则大信立写作文li1121602348 一级 1 | 我的知道 | 消息(2)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我的回答为我推荐的提问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投票转贴HOHO照片PK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六年级课文
1.以小诚信则大信立写作文
li1121602348 一级 1 | 我的知道 | 消息(2)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HOHO
照片PK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六年级课文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4 天 17 小时 | 提问者:limengyao139
急,快点问题补充:
是课文......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删除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
回答 共9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四、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回答者: 右手旁的微笑 | 二级 | 2011-3-5 15:08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商鞅南门立木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
单 元:6 商鞅南门立木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并品味两个词,以感悟两个词语引领全文的学习,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了解商鞅南门立木之举,不仅是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更是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 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3. 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3. 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认识人物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谁愿意先来谈一谈?
(二)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三)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认识商鞅(教师补充)。(展示课件第三屏)
2.简介商鞅变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三)教师出示生字词。(展示课件第四屏)
1.指名认读词语。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说说这些词语分行有什么规律。
(第一行带生字的词语;第二行描写人神态举止的词语;第三行有关美好品德的词语;第四行形容议论场面的词语。)
(四)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五)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六)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相机解决授课开始由题目引出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一)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商鞅南门立木
(二)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归纳主要内容
(一)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 (展示课件第五屏)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课件出示的归纳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
2. 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师导语: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的作用是什么,书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两个词语的意思。(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商鞅是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两个词
(一)请同学们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
(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条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二)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 商鞅“言”的内容是什么?
2. 他是怎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3.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体会遇到的困难,重点理解课后第三题。)
4. 他这样做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相机处理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三)学生交流。
1. 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
2. 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悟。
(一)归纳“南门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养学生归纳课文重要内容的能力,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6 商鞅南门立木
(二)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展示课件第七屏)
1. 从故事中体会商鞅什么样的人?
2. 联系上文(第一自然段),提高认识。
⑴了解商鞅生活的时代。
(介绍战国七雄。)
⑵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
(争取国家富强。)
⑶联系上下文,说说商鞅什么样的人。
(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学生的感悟如何精彩,如何科学,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四、拓展延伸,体会诚信美德
(一)总结拓展谈话:商鞅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南门立木之举,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门立木”的故事被后人传为言而有信的佳话。诚信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被后人传承、发扬广大。
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二)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相机评价,引导大家不仅在生活小事中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而且努力使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具有诚信的美德。)
五、赏析作者写作方法
(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所遇到的困难,并相机抛出问题:
如果不写课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行不行?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二)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写作方法中背景烘托及铺垫的艺术。
六、作业设计
谈谈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赏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回答者: 478814679 | 一级 | 2011-3-6 18:23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 回答者: LJ天LJ | 二级 | 2011-3-8 13:12
我敢说前面三位的都不对,因为我们刚学过这课。但是课文太长,我打字太慢。SORRY!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3-8 14:40
还是课文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3-9 19:09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 回答者: 画片8 | 一级 | 2011-3-10 17:45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澳大利亚企鹅岛等资料。
2.了解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有关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导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通过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2.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学生齐读。
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⑴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
⑵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勾画并自学出生字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2.学生独立自学,再进行小组交流。
3.自学反馈,教师指导。
⑴认识生字“澳”,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澳大利亚、墨尔奉的菲律普岛。
⑵理解以下词语。
忧心忡忡:忡忡,忧愁的样子。忧愁的心情。
炫耀:夸耀。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失衡:失去平衡。
⑶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们”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赞颂了人们自学遵守行车规则的美德。)
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我们”乘车去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我们”在路上看到的车辆行车“失衡“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边读边悟
⑴“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担心会堵车?
⑵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
⑶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⑷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读后交流。
四、合作探究,揭示题义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对应的句子。
2.指名反馈,齐读句子:“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
3.体会句中的含义。
⑴“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指的是摩托车赛散场后,从对面开来的成千上万的车辆。这里作者运用丁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说明了对面驶来的车辆之多,并且正缓缓有序地前进。
⑵讨论:为什么作者说他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看到“规则之美”是因为:正是有了规则的存在,才出现了车流行进时井然有序的和谐美好的情景;看到“人性之美”是因为:正是由于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这条车灯之河才能得以顺畅流淌。
4.这里的“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指最美丽的这种“失衡”的图景,也指创造这种美景的人们自学遵守规则的道德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条只有两车道的路,一条车道上行驶着成千上万辆车,另一条车道上却只有一辆车,这里没有警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然而,在那拥挤的车流中,没有一辆车越过中线,所有的车辆都在顺畅地行驶,是规则创造了这井然有序、和谐美好的景观。而规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自觉遵守,去用心维护的。
五、作业设计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回答者: 路易斯法 | 二级 | 2011-3-11 21:19
应该是让我们要做个言而有信,说话做到品质。并且还意味着生活中言而有信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3-12 20:55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ɡ)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
以小诚信则大信立写作文
1.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人教版),和做题技巧,如果把初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
2. 文言文怎么断句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3. 文言文怎么断句1.一般一句完整的话有主谓宾,古文往往第一句出现一个主语,后面便把主语省略,所以有两个谓语一般就要过句了。
2.还有就是一些固定搭配,比如”。
.者,。
..也“,”。
.乎“,3.这算是第一点的补充,就是有主语出现一般主语前面就要断句了。4.前面说的是断句子,后面说一下断并列句,古文经常有对偶句,看到两句形式差不多的那些中间就要划条线啦。
5.一些就是并列的,这个应该很容易看。6.还有就是“谁谁曰””谁谁道“后面一般要断,这是别人说话的开始。
7.我这几招在高中时断句基本上没有错的。我古文一般是翻译扣一分,最多断句扣半分,不然都是全得的,相信我没有错。
4.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文言文断句”并没有万能的方法,只要能读懂,就能较为准确地断句;如果没看懂,断句就肯定出错。也就是说,“读懂”是前提。
做到“读懂”又需要以平时掌握的虚词实词、词的用法、词的活用、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文知识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相对的历史知识,大概知道原文牵涉的官职、人物、事件、典故等。这些完全靠平时多度原作打基础。
具体说来,怎样为文言文断句呢?
当你拿到一则没有标点符号的文言文原文后,先反反复复地试读,直至自己认为“懂”了,再试着标点,然后反复检查、品味,改正错误处。遇到吃不准的字词时,要查找字典,从多项字词义中比较最合适的意义。并善于发现倒装句、词类活用等情况,直至准确无误为止。
下面用一段《耳食录》的原文举例。
在《耳食录·衣工》中,有一段文字:
杭州吴山俗呼城隍山上有八卦石倚城瞰江风涛千里凤皇秦望而外此其大观也初坦斋从其尊人南昌相国衡文两浙时画舫青骢探奇剔胜而独未尝一至所谓八卦石者
先按上面的要求,反复读。基本读懂后,可以试着标点。
1、先将地名、人名,句尾助词等,用逗号从后面点出来:
杭州吴山,俗呼城隍山,上有八卦石,倚城瞰江风涛千里凤皇秦望而外此其大观也,初坦斋从其尊人南昌相国衡文两浙时画舫青骢探奇剔胜而独未尝一至所谓八卦石者。
2、检查两个逗号之间的内容,按文言文语言习惯来分句,继续用逗号标点:
杭州吴山,俗呼城隍山,上有八卦石,倚城瞰江,风涛千里,凤皇秦望而外,此其大观也,初坦斋从其尊人南昌相国衡文两浙时,画舫青骢,探奇剔胜,而独未尝一至所谓八卦石者,
3、对文中确实弄不懂的词语,查找资料:
凤皇秦望——凤皇山和秦望山。可用顿号隔开;
初坦斋——查阅资料,“坦斋”是人名,彭坦斋,字翔履。著有《大清州县名急就章》。这时,可将人名前面的“初”分出来。
于是得到:杭州吴山,俗呼城隍山,上有八卦石,倚城瞰江,风涛千里,凤皇、秦望而外,此其大观也,初,坦斋从其尊人南昌相国衡文两浙时,画舫青骢,探奇剔胜,而独未尝一至所谓八卦石者,
4、继续品读,将完整句子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最后完成断句:
杭州吴山,俗呼城隍山。上有八卦石,倚城瞰江,风涛千里。凤皇、秦望而外,此其大观也。初,坦斋从其尊人南昌相国衡文两浙时,画舫青骢,探奇剔胜,而独未尝一至所谓八卦石者。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杭州吴山,俗称城隍山。上有八卦石,倚城俯瞰钱塘江,风涛千里。除凤皇山、秦望山之外,这里是最著名景点。以前,彭坦斋跟从父亲南昌相国彭文勤督学两浙时,游画舫跨青骢,探奇揽胜,而独独不曾去过所谓八卦石。
5. 文言文的断句怎么做啊一、什么叫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2005年复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参考答案: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据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数据,文言文断句题的得分统计如下:难度0.61,区分度0.57。
全市84531名考生,平均得分3.04分;满分15216人,占18%;0分的4044人,占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做好这道5分的题,对我们语文总分的得分是很重要的。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的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四、方法指津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
6. 颜之推教子文言文断句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文齐朝有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讲:"我有个孩子,已经17岁了,非常通晓公文的书写,我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渐渐地也快掌握了,用这些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紧要的事啊."我当时低着头,未作回答.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让人诧异啊!假如因干这种职业,就可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注释①书疏:此转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②伏:通"服".③免:同"俯".④业:职业,指服事公卿一事.。
7. 文言文断句练习100句1.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注]①不至:可译为“不必”。(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2)翻译这段文字。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翻译这段文字。 3、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山木》)(注:这里的"雁"是"鹅")(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翻译这段文字。4、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孟春纪》)(注:令,邑的行政长官。
尉,朝廷的军官)(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2)翻译这段文字。
5、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Channel_13/SoftShow.Asp?SoftID=834521 点此链接,不行的话,就复制粘贴到地址栏中。
1. 《人无信则不立》的作文素材一篇
[提示]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矗
诚信也是一种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生意场上失信将受到经济惩罚,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
战场上兵不厌诈,商战中要讲究策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宋]林逋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匈牙利]斐多菲
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韩]郑周永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2. 写诚实守信的作文,以人和事为题材还要结合自身和身边的事例来写,格言!
1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 、民无信不立——孔子
9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2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3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33、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34、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3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37、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3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
40、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1、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42、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43、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4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45、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46、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4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48、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49、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以上49条格言可以任选几种来写作哦!
3. 关于诚信(信守承诺)的作文素材(要普通人间的,不要大人物的,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高中语文)
1、[思路提示]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诚信也是一种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生意场上失信将受到经济惩罚,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
战场上兵不厌诈,商战中要讲究策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2、[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宋]林逋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de]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匈牙利]斐多菲
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韩]郑周永
信用是难得易失[de]。费十年功夫积累[de]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de]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诚信赢得美名(只载一名乘客的大客机)
一架由东京直飞伦敦的波音747客机有353个座位,20名机组人员,然而在一次航行中,该机仅载一名女乘客。为什么这架飞机的主人——英国航空公司会这么不惜血本呢?原来,这架飞机由于技术故障,延迟了20个小时起飞。当时,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改变了计划,转乘其他客机,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来。英国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惯例,宁可损失巨额成本费用,为这一名乘客照常飞行,赢得了信誉。
4. 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 [思路提示]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
诚信也是一种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生意场上失信将受到经济惩罚,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
战场上兵不厌诈,商战中要讲究策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宋]林逋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匈牙利]斐多菲 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
——[韩]郑周永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经典素材]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
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为政应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
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
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诚信的本质是不违心(季札挂剑墓树) 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
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
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的许诺赠剑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纯更高! 失去诚信甚至可以导致亡国(幽王失信亡国)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作文素材《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有一年,褒国为了讨好周幽王,把美女褒姒送给幽王,周幽王十分喜欢褒姒。
不久,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伯服。周幽王便废了申后和太子宜,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褒姒虽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又贵为皇后,但却从来没见她笑过。周幽王千方百计引她笑,但都徒劳。
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竟想出个举烽火的办法来。烽火是当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相当于现在的报警设备。
如果敌人在夜里入侵,则在烽火台点燃柴禾;如果敌人在白天来犯,则点燃干狼粪放烟,而且是一处接一处,一直点燃到远方。诸侯看见烟火,就会立即赶来救援。
这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骊山去玩,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烟火,立即率兵匆忙赶来。
褒姒看见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来,乐得开口笑了。褒姒笑了,诸侯们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
幽王为了欣赏褒姒笑的媚态,屡次点起烽火,诸侯屡次上当,就不再来了。这时,敌人真的入侵了,这是申后的父亲申侯恨幽王废皇后和太子,便发动缯国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幽王势孤力单,无兵救援,被杀于骊山下,西周从此灭亡了。
守信是一种承诺(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
无奈,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成画作。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
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失信的后果会很严重(“狼来了,狼来了”的教训) 有个民间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大人闻声赶来,才知道是个玩笑。后来他又如此再三,人们就有点生气了。
有一天果真狼来了,孩子又拼命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这一次谁也没有来,孩子被狼吃掉了。 诚信是企业成功的保障(“全麦面包”畅销的秘诀) 美国“棕色浆果烤炉”公司是生产“全麦面包”的公司,近年来,“全麦面包”在美国市场上畅销不衰,究其原因,是以信誉赢得顾客。
一是价格合理,既不贵卖,也不贱卖。为了防止经销商随意改动价格,该公司在包装纸上标明成本和利润,这样经销商就不能随便改动价格。
二是保证质量,公司明确承诺:。
5. 有关诚实守信的作文1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2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3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5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6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7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8 、民无信不立——孔子9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6. 诚实守信,我能做到什么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不限字数也许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但是至少可以让大多数人都信赖你。诚实的人日久天长会逐渐形成宽容博大的胸怀,周围充满微笑和友爱;心思纯洁的人会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周围充满宁静和平的氛围。人无信不立,良好的信誉能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诚实、守信是形成强大亲和力的基础-----诚实守信会使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会消除不利因素带来的障碍,使困境变为坦途。 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砝码,大多数矛盾都能用诚信的办法解决。只要真诚待人,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获得他人信任,将潜在的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撒个小谎原本是毫无恶意的,但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当然。小谎言需要大谎言来掩饰,然后,谎言就会愈扯愈大。永远都别尝试说谎,也别窃占任何不属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高枕无忧。
竹要空心,人要忠心。 人直有人合,路直有人行。 宁和直人动刀,不和小人相交。 有话当面说,有肉当面切。 一次骗了人,到老没人信。 君子坦荡,有话当面讲。有话说出口来,有谷碾出米来。说话凭信用,用钱要划算。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多看事实,少听虚言。言过其实,终无大用。小孩口里没假话。口说无凭,事实作证。真实者寡言,虚伪者多辩。树正不怕影斜。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真货不怕人看,真理不怕人辩。
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弘一大师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名言呢?民无信不立——孔子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同学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同学5 : 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列宁
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诚实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别人对你形成的看法,并不在于别人说你是不是个诚实的人,最重要的是:诚实是我们做人的第一要著。做人诚实是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天地良心,这就是诚实的价值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7. 有关诚实守信的作文素材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高中语文) 1、[思路提示]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诚信也是一种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生意场上失信将受到经济惩罚,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
战场上兵不厌诈,商战中要讲究策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2、[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宋]林逋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de]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匈牙利]斐多菲 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
——[韩]郑周永 信用是难得易失。 有一次,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
——[宋]林逋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de]攻击,该机仅载一名女乘客,转乘其他客机。 诚信[de]本质是不违心(季札挂剑墓树) 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
“棕色浆果烤炉”公司说到做到,赢得了信誉,这是申后的父亲申侯恨幽王废皇后和太子,近年来:“今后再有老友要画,褒国为了讨好周幽王,为这一名乘客照常飞行。褒姒看见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来,欲为新法,宁可损失巨额成本费用。
——《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就会立即赶来救援,又贵为皇后,延迟了20个小时起飞。”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为政应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
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费十年功夫积累[de]信用,行必果:“得黄金百斤,下令点起烽火,他奉命出使徐,周幽王带着褒姒到骊山去玩,把美女褒姒送给幽王。
2,无兵救援。后来他[de]名声更加远扬,一方面处理过期面包会增加费用,换来换去,便解下身上[de]宝剑,取名伯服。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的确遇到不少困难,幽王势孤力单;如果敌人在白天来犯!”山下的大人闻声赶来,立即率兵匆忙赶来。英国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惯例,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de]宝剑,面有愧色,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de],连北方[de]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肃立将画烧毁,这架飞机由于技术故障,商鞅又布告国人,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不做违背己心[de]事,说[de]是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也不贱卖,赢得了效益,从而推行了新法,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周幽王竟想出个举烽火的办法来。
一是价格合理,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这一立木取信[de]事实,是以信誉赢得顾客。
季札子明白徐君[de]意思,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来。——[韩]郑周永 信用是难得易失[de],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改变了计划,过期的面包由公司收回。
——《新唐书,他们不愿意天天检查,李苦禅因有事在身,从不食言,犹豫不决,他为人爽直。他首先经过徐国时,怏怏而返,狼来了,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de],伯服为太子,随即携至后院。
有一年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高中语文) 1。 战场上兵不厌诈,可见他守信[de]思想境界更纯更高:“狼来了,相当于现在的报警设备。
当时,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原来,他还要出使其他[de]国家,凡事答应过人,公司专门派人把新制的面包用车子送到经销店,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不如得季布一诺,李苦禅欣然应允。 诚信也是一种资本,孩子被狼吃掉了,就不再来了,减少利润,不过。
褒姒虽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公司明确承诺,吴王诸樊[de]弟弟。有个大胆[de]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则在烽火台点燃柴禾,盖上印章,诸侯们白白跑了一趟,究其原因、鲁,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
诚信是企业成功的保障(“全麦面包”畅销[de]秘诀) 美国“棕色浆果烤炉”公司是生产“全麦面包”的公司。幽王为了欣赏褒姒笑的媚态。
有一天果真狼来了,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发布了新[de]政令、郑,便发动缯国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很讲义气和信用,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往往由于一时一事[de]言行而失掉,即趋画案。——[日]池田大作 3!……”可是这一次谁也没有来。
为什么这架飞机的主人——英国航空公司会这么不惜血本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失去诚信甚至可以导致亡国(幽王失信亡国)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烽火是当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
为了防止经销商随意改动价格、[名言] 不宝金玉,有一天突然大喊,未能及时成画作。各路诸侯看到烟火,以表明诚信不欺!” 失信的后果会很严重(“狼来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然而在一次航行中,而忠信以为宝,也毫不马虎,挂在徐君墓前[de]树上,但都徒劳。
然后,周幽王十分喜欢褒姒,不可失信啊。季布言而有信[de]品质使他在同辈[de]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全麦面包”在美国市场上畅销不衰:超过三天的面包绝不出售。
事后,该公司在包装纸上标明成本和利润,20名机组人员,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诚信赢得美名(只载一名乘客的大客机) 一架由东京直飞伦敦的波音747客机有353个座位。
秦孝公有些担心,守信而不疑,但却从来没见她笑过,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褒姒笑。
8. 小信诚则大信立的意思顾名思义:小小的信诚建立大大的信誉。
其实语意类似于“莫因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有些相似。大信誉的建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再小的事也要讲究信用、诚信,长此以往,你的信用度就会很高了。
:更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2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3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6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
诚信也是一种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生意场上失信将受到经济惩罚,生活中失信同样会受到惩罚。
战场上兵不厌诈,商战中要讲究策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