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2020高考山东卷文言文详解,2013山东高考文言文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山东卷诸葛长民文言文2.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那几道选择题怎么才能度懂文言文的内容3.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4.语文高三文言文5.张咏传文言文翻译6.要知道高考文言文列文山东春季高考语文必背内容如下:必修8篇1.《劝学》荀子2.《屈原列传》司马迁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4.《师说》韩愈5.《阿房宫赋》杜牧6.《六国论》苏洵7.《游褒禅山记》王安石8.《赤壁赋》苏轼选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1.山东卷诸葛长民文言文

2.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那几道选择题怎么才能度懂文言文的内容

3.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4.语文高三文言文

5.张咏传文言文翻译

6.要知道高考文言文列文

2020高考山东卷文言文详解,2013山东高考文言文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必背内容如下:

必修8篇

1.《劝学》荀子

2.《屈原列传》司马迁

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4.《师说》韩愈

5.《阿房宫赋》杜牧

6.《六国论》苏洵

7.《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8.《赤壁赋》苏轼

选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报任安书》(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

5.《陈情表》(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

诗词曲40篇

1.静女《诗经》

2.无衣《诗经》

3.氓《诗经》

4.《离骚》(屈原)

5.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6.《短歌行》(曹操)

7.《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越中览古》(李白)

13.《将进酒》(李白)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石头城》(刘禹锡)

19.《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20.《李凭箜篌引》(李贺)

21.《菩萨蛮》(温庭筠)

22.《锦瑟》(李商隐)

23.《浪淘沙》(李煜)

24.《虞美人》(李煜)

25.《雨霖铃》(柳永)

26.《桂枝香》(王安石)

27.《江城子》(苏轼)

28.《念奴娇》(苏轼)

29.《登快阁》(黄庭坚)

30.《鹊桥仙》(秦观)

31.《苏幕遮》(周邦彦)

32.《一剪梅》(李清照)

33.《声声慢》(李清照)

34.《书愤》(陆游)

3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永遇乐》(辛弃疾)

37.《菩萨蛮》(辛弃疾)

38.《青玉案》(辛弃疾)

39.《扬州慢》(姜夔)。

山东卷诸葛长民文言文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

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

8病

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0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2乘che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13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8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9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

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7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18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正此)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3行程:道理

20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21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23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25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26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27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29国

1国破山河在,诚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1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什么,代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32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怨恨)

33胡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35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6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37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赶上,追上) 2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8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39既

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40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41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42见

1事不目见耳间(看见,看见的东西)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43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解释,解答)

44就

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45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46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47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48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49类

1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种类) 2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

50怜

1可怜身上衣正单(怜悯,同情) 2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宠爱)

51弥

1夜雪初霁,荠弥望(满,遍) 2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3病日至秦。既弥留(弥留:病危将死) 4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

52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谁),没有(什么)

53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于是,就,才)

54内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外”相对)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55期

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希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 4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56奇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57迁

1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

3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58请

1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9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60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3皮令臣轻背其主(鼓励)

62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63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2我之怀矣。自贻伊戚(遗留)

3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造成) 4贻人口实(给、被)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67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为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68涉

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3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9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70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1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72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73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好,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74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75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76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77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78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79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明)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80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81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2则素湍绿潭,回清侄倒影(白色的)

3彼君子兮,不至少餐兮(空,白白地)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82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83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土皆垂泪涕泣(哭泣)

3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4目泪下,鼻涕长一尺(鼻涕)

84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85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86王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一国的君主)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

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封建时代政府的军队)

87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临近)

88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9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4动刀甚微(轻微,轻)

90悉

1赵王悉召群臣汉(都,全) 2古之治天下,至?至悉也(周全,详尽)

3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 4料大王之率,悉之不过三十万(尽其所有)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详尽地叙述)

91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92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93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 4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94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土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

95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96幸

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2大王亦奉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97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 4不斯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

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6掌修国史(撰写)

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 8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

98徐

1不徐不疾(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99许

1均之二策,守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赞许,同意) 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100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 4儋阳为傅其奴(通表面上,假装)

5周秦古玺,多作阳文(出的,外露的)

101要

1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 2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3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需要)

102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

3今阴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遗

103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104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2我之怀矣。自贻伊戚(遗留)

3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造成) 4贻人口实(给、被)

105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3采掇者易辨识耳(容易,平易)

106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

107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108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两次) 2一弹再三叹(再三:屡次,多次)

109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 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

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

110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111致

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 2一篇之中三一致志焉(表达,表示)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112质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或抵押)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资质;质地)

113治

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修理,整训)

114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投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于”合音词)

115贼

1*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 2忍能对面为盗贼(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3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116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117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 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3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118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119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少(左边) 2人莫能左画方可画圆也(左手)

3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东面)

120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坐等)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那几道选择题怎么才能度懂文言文的内容

1. 周渭字得臣

《宋史》卷三〇四的《周渭传》,太长了,翻译一时找不到,哪里不懂再来问好了

周渭 (922~999) 北宋官员。字得臣。恭城人,原籍连州。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

个人生平

五代时,连州隶长沙马氏与南汉相持。渭为广人俘获,委质南汉,妻子莫筌流离昭州(桂林市),遂为恭城人。建隆初年(960~963),因上书陈述时务,被召应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白马主簿。后又徙右赞善大夫、永济(今山东冠县)知县、兴州(今陕西略阳)通判、棣州(今山东惠民)知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升任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在岭南任职6年,曾奏请减免税役,重定田赋,兴办学校,妥处与交趾(今越南)的冲突,加授监察御史。后历任扬州知州、殿中侍御史,两浙东西路转运使,监铁判官,侍御史,亳州(今安徽亳州市)和宋州(今河南商丘)知州加职方员外郎,益州(今四川成都)转运使等职。后因侄儿违诏买马受牵连,被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999),召还起用,病卒于诏书到达之前。

2. 好吧 李文耕 文言文 额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1)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2)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徵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3)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史稿·李文耕传》)

3.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文言文部分翻译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

为童子时,尝系鼠熙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予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之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招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俯下,呼曰:“臣不才,愿意思自救。”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捕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附文言文翻译 申甫,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有口才。

做童生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有一位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

于是那位道人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在地上按照四个方向摆放完毕,然后将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能逃出来。不久那道人又引来一只狐狸,那只狐狸想要抓住那只老鼠,但是那只狐狸也终于不能进入阵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久。

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八阵图’,小子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那道人就离开了。

明代天启初年,申甫那是正做和尚研究佛学,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在佛学方面没有什么心得。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那道人临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卷书,就分别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申甫打开看那卷书,发现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车战的部分特别详细。

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学习一年多,从此也不再钻研佛学了。 后来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

刘老先生,是原先颍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

申甫多次凭他的法术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愍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门白天都紧闭不开。

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喊道:“我不成器,没有特别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

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在没有兵士派给申甫,只能下命听任他自己召募兵士。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渐集合起来,都是市井中不懂得执持与使用兵器的贫穷人家的子弟,而申甫所传授的法术,又以用车为主,仓猝不能够训练好。

申甫正等着选定日期部署他的部属,还没来得及参战呢。在这个时候,朝中权贵重臣都不习练兵法,与刘公和金公屡屡意见相左,又忌妒申甫凭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启用,就商议先让他们对敌,于是他们日夜下达调兵的凭证,催促申甫,让他出战,而这时候正好遇上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兵败被杀。

满桂是原大同总兵官,是著名的老将,因为被调派赶来驰援护驾来到京城,愍帝正倚重他。他打败以后,整个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

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领他的部属由城上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亲自与敌兵肉搏,被数十支飞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权贵大臣争相指责申甫,并且讥讽刘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理会申甫之死的人。

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

4. 今天对完高考山东卷语文答案就想去死了

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那要看你文言文的基础了。其实我认为选择题的难度不大。你不一定要读懂文言文才能去做对选择题,如果你对高中文言课文中重点的常出现的字词句和语法结构掌握的比较好的话,通过排除法也能排除一部分选项。而且选择题里的选项只有一个符合原文,你可以把它带到原文中去比较一下哪个选项更合适。这样做对的几率会大一些,做完后带着选择题里边得到的信息再去翻译句子就会更加准确哦。加油。

语文高三文言文

1.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真题以及答案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甘肃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上海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4句)(4分)(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北京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 *** 花。

(杜牧《泊秦淮》)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论语?为政》)(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 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小雅?小曼》)(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_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广西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4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11、湖南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出师未。

2. 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2、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3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3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3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3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3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3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36、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3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3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4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4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4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0、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李颀·古从军行)51、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5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5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5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56、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5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5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6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6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6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6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68、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6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7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7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

3.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4. 2011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最短的5篇

一、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A.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指的是什么?B.冯谖基于何种考虑为孟尝君凿就这第三窟?C.指出文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二、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请回答:A.项羽慨叹“天之亡我”,说明了什么?B.项羽为什么要将宝马赠与亭长?C.指出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三、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指出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B.“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C.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5. 2012课标全国高考 语文文言文

(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6. 现代文阅读复习:怎样快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成绩

阅读理解型的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中的热点之一.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猜想、抽象概括、探索发现等各项能力.阅读理解题,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独特,寓意深刻,是重素质、考能力的好题型.语文,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毅力,去书店买一本好的可以做的阅读题书,然后每天做一个阅读段,做完了以后读找答案用红笔改出来,然后找一个语文水平高一点的老师,让他帮你分析一下问题.只要你能每天坚持,你的阅读一定很厉害.另外要多写作文,做摘抄,切记,摘抄的感要比摘得多.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

张咏传文言文翻译

1. 所有高三语文文言篇目

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 触龙说赵太后

17 过秦论

18 鸿门宴

19 兰亭集序

20 归去来兮辞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13 窦娥冤

14 长亭送别

15 闺塾

16 哀江南

17 陈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诗序

20 赤壁赋

14 蜀道难

15 将进酒

16 兵车行

17 杜甫诗五首

18 齐桓晋文之事

19 庄暴见孟子

20 孟子见梁囊王

21 短文两篇

13 报任安书(节选)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5 屈原列传(节选)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2. 高中语文高3要背的重点古文

《陈情表》要全背,《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郑伯克段于鄢》好像没要求要背啊, 《游褒禅山记》背: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报任安书》背的部分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3. 从高一到高三语文文言文所有题目都有什么,谢谢~

高中古文目录 (人教版) 第一册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 勾践灭吴(节选)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荀子》 劝学* 《庄子》 秋水(节选)- - - - - - - - - -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第二册 贾谊 过秦论 司马迁 鸿门宴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潜 归去来兮辞 韩愈 师说 杜枚 阿房宫赋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 - - - - - - - -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欧阳修 伶官传序 苏轼 石钟山记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张溥 五人墓碑记 姚鼐 登泰山记 龚自珍 病梅馆记-------------------------------------------------------------------------------- 第三册 《诗经》 卫风·氓 《诗经》 秦风·无衣 《诗经》 魏风·静女 屈原 离骚(节选) 《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并序)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曹操 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近体诗六首 王维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刘禹锡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李商隐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陆游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词七首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柳永 雨霖铃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 声声慢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 扬州慢·淳熙丙辛日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欧阳修 伶官传序 苏轼 石钟山记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张溥 五人墓碑记 姚鼐 登泰山记 龚自珍 病梅馆记- - - - - - - - - - 屈原 湘夫人 乐府诗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柳宗元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元稹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 李贺 李凭箜篌引(残灯无焰影幢幢) 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李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周邦彦 苏幕遮(碧云天) 李清照 一剪梅(红耦香残玉蕈秋)-------------------------------------------------------------------------------- 第四册 关汉卿 窦娥冤* 王实甫 长亭送别 汤显祖 闺塾* 孔尚任 哀江南 李密 陈情表 韩愈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愚溪诗序 苏轼 赤壁赋 《庄子》 逍遥游 王勃 滕王阁序 李朝威 柳毅传(节选) 蒲松龄 促织- - - - - - - - - -* 袁宏道 虎丘记-------------------------------------------------------------------------------- 第五册 李白 蜀道难* 李白 将进酒 杜甫 兵车行* 杜甫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 杜甫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庄暴见孟子* 《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弈秋 第六册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4.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5. 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的古文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秦论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最后一段总论很爱考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段常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我总结的就这些了,一般高考不会考平时模拟题那么偏

要知道高考文言文列文

1. 张咏传原文翻译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或: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

2. 张咏传 文言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濮州推举进士,舆论以张咏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正好遇上李沆、宋..、寇准连续推荐他的才干,张咏因此做了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建议撤去归、峡二州的送水夫,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强干,召他回朝。

张永德任并代二州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至死。皇帝下诏审治他的罪。

张咏将诏书封起退还,并说:“陛下正委派张永德担任边疆守护大职,若因为一个小校官,使主帅受辱,臣恐怕下级会有轻视上级心理。”太宗不听从。

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来议论,太宗改变态度慰抚他。出任益州刺史,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但停兵不进。

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出击,然后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从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

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下达公文将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谕民众,使他们各自回到田里。当初,蜀地士子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入仕。

张咏考察益州人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当地人称赞;于是敦促鼓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全都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进取。咸平二年(999),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因当年歉收,民众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自给,捕获犯法的人数百个,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厉用法律制裁他们,恐怕无法禁止此事。”

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受饥饿的人九万,如果不靠盐来救活,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酿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原来的法律办事。”

咸平五年,真宗因张咏以前在蜀郡政绩优异,又命他再次出任益州知州,恰好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了。”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少年同学。

傅霖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请傅霖出来做官,请了三十次也没请动,到这时他却来谒见。

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说:“傅先生是天下贤士,我尚还不能跟他做朋友,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

3. 张咏传 文言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980),濮州推举进士,舆论以张咏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好遇上李沆、宋..、寇准连续推荐他的才干,张咏因此做了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建议撤去归、峡二州的送水夫,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

宋太宗听说他的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二州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至死。皇帝下诏审治他的罪。张咏将诏书封起退还,并说:“陛下正委派张永德担任边疆守护大职,若因为一个小校官,使主帅受辱,臣恐怕下级会有轻视上级心理。”太宗不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来议论,太宗改变态度慰抚他。

出任益州刺史,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但停兵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出击,然后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从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下达公文将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谕民众,使他们各自回到田里。

当初,蜀地士子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入仕。张咏考察益州人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当地人称赞;于是敦促鼓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全都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进取。

咸平二年(999),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因当年歉收,民众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自给,捕获犯法的人数百个,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厉用法律制裁他们,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受饥饿的人九万,如果不靠盐来救活,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酿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原来的法律办事。”

咸平五年,真宗因张咏以前在蜀郡政绩优异,又命他再次出任益州知州,恰好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少年同学。傅霖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请傅霖出来做官,请了三十次也没请动,到这时他却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说:“傅先生是天下贤士,我尚还不能跟他做朋友,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

4. 张咏传的翻译

柳璟兄弟有四人,分家很久了,各有自己的户籍,从来就没闹过案件纠纷(或译:从来就没发生过递状纸打官司的事情)。柳璟的三个哥哥都已去世,共有四个侄子,柳璟死的时候,只有他家产富厚,只有他的儿子年纪幼小。因为四个侄子都贫穷,柳璟就资助每个侄子十千钱,他把这些写在纸上,约定每年都这样给。现在才过去五七年,柳璟的妻子、儿子就违背原来的约定不给钱了,几位侄子在状子里陈述了这件事,想要索取那每年的十千钱。(我派人)去他们族长那里要来了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有一张纸是柳璟亲笔写的。用律法来干预、查察这件事(即依据律法分析), 那母子应接着支付下去,似乎没有理由不接受他们的要求,只是探究当初柳璟给钱的本来心思,是含有深层意思的。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幼小,而女婿是成年人,临终的时候,他吩咐

这样处理家产:(等他的儿子成人后再分家产),他的女婿分得三分之

二,是他儿子的两倍。他的儿子成年后违约了,他的女婿就把状纸递到

了官府。那位老人想出办法在死后还保护了儿子,乖崖先生因此见识到

他的智慧,于是反过来判案,判他儿子分得家产的三分之二,那位逝者

的真正心愿,最终得以实现。

刘璟死的时候,儿子还是个婴儿,知道几个侄子都不能担负被托孤的责任,他就用利益诱惑他们,看柳璟遗嘱可以发现,他开始时想到侄子们产业少,就资助他们金钱,最终因为考虑没有父亲的幼儿、没有丈夫的寡妇无人可以依靠,便在遗嘱中写下表示恳切心意的话,还说如果儿子、妻子免于被人欺凌,他将死而无憾。他写到这里,哪是愿意啊。这与前面说的古人要分给女婿多一倍家产的事情,实质上一样,柳璟所考虑的,可以说很深远。几个侄子不能体察其叔叔的本来心意,经过的时间又久了,现在拿着那契约索要酬报,肯定就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们不明白柳璟的儿子已长大了很多,柳璟的妻子已经历不少事情能妥当地处世,既然有了顶门立户的倚仗,再把利益送给他人,其结果就如同违背诺言要受责怪。

应当效仿乖崖先生的思路处理这件官司,原契约销毁,从今天开始,各家的产业按照以前分到的确定,如有侵占他人家产、欺凌兄弟的事情发生,将给予惩处。”

5. 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 文言文 宋史 张咏传 详细注解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文言阅读选段出自《宋史?张咏传》,以下是这两段文字的翻译。

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大家)商议首推张咏。(当时)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为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李沆、宋浞、寇准一同推荐他,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朝廷免去归、峡两个州的水递役夫。后来转任从事太常博士一职。宋太宗听说他能力强作事干练,下诏让他还京。

当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的部署(官职),有一个小兵犯了法,被鞭打至死,皇上下诏追查他的罪过。张咏封还了诏书,并且说:“皇上刚刚委任张永德边疆大任,如果因为一个部校被打死的缘故,责罚主帅,我担心部下会产生看不起主帅的想法。”宋太宗不听从他的意见。不多久,果然有驻军逼迫恐吓士兵的,张咏引用前面发生的事建言,宋太宗才改变主意允许慰问他。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计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鼓励他亲自上阵,还隆重的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因此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发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不追究责任)。

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士都有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华语网作品

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惩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如果)不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办法禁止(贩私盐)。”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如果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应当按照原来的法律执行。”

成平五年,宋真宗根据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到(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

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出来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拜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怪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

本文来自华语网(Thn21) 查看全文:

6. 张咏传全文翻译

柳璟兄弟有四人,分家很久了,各有自己的户籍,从来就没闹过案件纠纷(或译:从来就没发生过递状纸打官司的事情)。柳璟的三个哥哥都已去世,共有四个侄子,柳璟死的时候,只有他家产富厚,只有他的儿子年纪幼小。因为四个侄子都贫穷,柳璟就资助每个侄子十千钱,他把这些写在纸上,约定每年都这样给。现在才过去五七年,柳璟的妻子、儿子就违背原来的约定不给钱了,几位侄子在状子里陈述了这件事,想要索取那每年的十千钱。(我派人)去他们族长那里要来了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有一张纸是柳璟亲笔写的。用律法来干预、查察这件事(即依据律法分析), 那母子应接着支付下去,似乎没有理由不接受他们的要求,只是探究当初柳璟给钱的本来心思,是含有深层意思的。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幼小,而女婿是成年人,临终的时候,他吩咐这样处理家产:(等他的儿子成人后再分家产),他的女婿分得三分之二,是他儿子的两倍。他的儿子成年后违约了,他的女婿就把状纸递到了官府。那位老人想出办法在死后还保护了儿子,乖崖先生因此见识到他的智慧,于是反过来判案,判他儿子分得家产的三分之二,那位逝者的真正心愿,最终得以实现。

刘璟死的时候,儿子还是个婴儿,知道几个侄子都不能担负被托孤的责任,他就用利益诱惑他们,看柳璟遗嘱可以发现,他开始时想到侄子们产业少,就资助他们金钱,最终因为考虑没有父亲的幼儿、没有丈夫的寡妇无人可以依靠,便在遗嘱中写下表示恳切心意的话,还说如果儿子、妻子免于被人欺凌,他将死而无憾。他写到这里,哪是愿意啊。这与前面说的古人要分给女婿多一倍家产的事情,实质上一样,柳璟所考虑的,可以说很深远。几个侄子不能体察其叔叔的本来心意,经过的时间又久了,现在拿着那契约索要酬报,肯定就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们不明白柳璟的儿子已长大了很多,柳璟的妻子已经历不少事情能妥当地处世,既然有了顶门立户的倚仗,再把利益送给他人,其结果就如同违背诺言要受责怪。

应当效仿乖崖先生的思路处理这件官司,原契约销毁,从今天开始,各家的产业按照以前分到的确定,如有侵占他人家产、欺凌兄弟的事情发生,将给予惩处。”

7. 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 文言文 宋史 张咏传 详细注解

2013广东高考文言文的译文和分析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郡中推举进士,经众人评议,把张咏作为第一名推荐。有一位年老博学的儒生张覃,这次没有能够考中科举,张咏和寇准联合上书郡中首长,推荐张覃为进士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

适逢李沆、宋湜、寇准接连推荐张咏的才学,朝廷任命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他上奏请求罢去归、峡两州设置的水递役夫。

就职后转任太常博士。太宗听说他很能干,就把他召回了京师。

张永德担任并、代的都部署,有一个小校尉触犯了军法,被杖苔死亡。太宗下诏追究他的罪过。

张咏重新密封并交还诏书,并且说:“陛下刚刚才委任永德在边关任统帅,如果因为一个下级校尉的缘故,就追究责骂一位主帅,我恐怕下面的士卒会产生轻慢上级的心理。”太宗不听众他的建议。

过了不多久,果然发生了士兵威胁诉讼军校的事情,张咏引述之前发生的事情来劝说,太宗动容地慰劳他。(第一段写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写张咏谦让第一名进士,体现了他良好的品德;第二件事是张咏请求免除弊政,体现了他能体察民间的疾苦;第三件事情是劝说皇帝不要干预边关将领治军,体现的是他的政治谋略。

其中,第一、三件事详写,第二件事略写。略去的文字几乎是关于张咏的任职变迁,不影响文章的理解。

但第三件事在《宋史》原书中应另为一段,此处却归入第一段,容易产生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容易影响考生的理解。)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总领官兵攻打讨伐,却令军队停止不再前进。

张咏用言语来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征,依然举行盛大的宴会来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定亲自前行深入平叛,大胜。

当时敌寇横行的时候,百姓很多都被迫跟从了,张咏写了文章把朝廷的恩德和信誉告诉他们,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中继续务农。(此段写了张咏来到益州任职后的两件事情,一是激励官兵勇敢出征,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收复了叛军士兵的心,使他们无所牵挂地重拾生计,体现了他的民政才能。

本段删减较多,却能使文段的中心更为集中在对张咏个人才能的描写上,减少了考生阅读的难度。)开始时,四川的士子们都一心求学,不喜欢做官。

张咏考察后发现当地人张及、李畋和张逵都很有学问和德行,被同乡的人所称道,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人也都全部考中了科举。当地的士子们因为这事都听从了张咏的劝说。

(此段写了一件事,这件事仍是张咏任益州主官时发生的,他勉励有才学和德行的读书人要敢于通过考试参政,这体现了他爱惜人才的品德。此段删去的文字,是张咏任益州时的判案和施政效果,以及他丁忧后任兵部郎中时对币制变革的奏议,虽与全文有一定关联,但不影响考生理解。)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工部侍郎的身份掌管杭州。这一年农田歉收,许多百姓私自贩卖盐来维持生计。

衙门抓捕了数百名,张咏全都宽免了他们应受的罪罚,而且遣返他们回乡。部下的官员请教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没有办法禁同类事情的发生。”

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户人家,有八九成挨饿,如果不利用贩盐来使养活自己,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焦起来做盗贼,那么造成的忧患就很深了。等到秋天收成后,自当仍然按照过去的法则来罚处。”

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四川治理行为优异,重新任命他掌管益州。适逢派遣谢涛巡抚西蜀,皇上趁机令谢涛传谕给张咏说:“得到你在四川,我没有西方的忧虑了。”

(此段写两件事,都是出自真宗年间。一是张咏任杭州知州时对因饥荒而走私的百姓的宽恕,体现了他对百姓的爱护,同时也体现了他施政的灵活;二是张咏复任益州知州,这时真宗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体现了张咏才干出众。

此段删去了张咏任职的一系列变化,无关宏旨,另外,还省去了张咏对一件遗产案件的审理。审案讲究证据,而张咏的审案却是依据经验,虽然能够体现他的机智和治理才能,却违反了今天法治的精神,因此删去,可谓合适。)

张咏与青州的傅霖少年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

张咏已经地位显赫后,访求傅霖三十年,都找不到他。到了这时,他来求见,守门的小吏禀告说傅霖请求进见,张咏斥责他说:“傅先生是天下有名的贤能之士,我尚且没有能够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接叫他的名字!”(此段写一件事,即张咏对待朋友、贤士的态度,体现了他爱才惜才的心理。

但这段话,一是人物傅霖与全文无关,且没有介绍他的具体情况,让考生对此人难以把握,二是“至是来谒”这句话也让考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至是”就是什么时候,这就容易给人留下只是为了第9(2)题才勉强把它放入文中的印象。事实上,前文删去了整整一段,交代了张咏来到此地任职后的善政,并且得到了民众极力的拥戴,但此时为官清正的他却病入膏肓。

“至是”即承此而来,而后文则交代了两人见面一个后,张咏就去世了,由此更体现了这次见面的珍贵。)。

8. 张咏察奸的文言文翻译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9. 张咏察奸的文言文翻译

张咏察奸 正文: 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

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

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

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

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 盖尝害夫,亦用此谋。

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 , 俱刑于市。译文: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

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

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

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

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

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瑰"换成了"珍贵","观"换成了"景象"。

3、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儿女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6、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7、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变通法

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

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即可。

例如:谭嗣同对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析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义--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

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又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高考模拟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汇编(二)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时苻坚①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②,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③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④,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⑤如此。 (选自《晋书沸话泊?

〔注释〕①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肥水大败。 ②山墅:山林中的别墅。 ③乞:给的意思。④户限:门槛。⑤矫情镇物: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各当其任 ( ) 安夷然无惧色 ( )

亲朋毕集 ( ) 便摄放床上 ( )

2.比较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次于淮肥∕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棋如故∕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相同。B.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C.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不同。D.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节选文字主要刻画了谢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度(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5.从写作上看,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对后文展开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3分)

医戒

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水旺,则脾土必重伤③。”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乃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⑤。?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⑥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向⑦不此医之值⑧,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释〕①薾(ni?:衰弱。②瘵(zh郓):病。此处指脾病。③“春水”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脾的功能在于运水化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因此说“脾土必重伤”。 ④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中医认为春属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因此说“得木而解”。 ⑤差:同“瘥”(ch郓),病愈。 ⑥徇名:慕其名的意思。⑦向:倘若。⑧值:遇到,逢着。

6、文中庸医所用的治病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7、老医生孙景祥认为病人的症结是□□□□□。

8、从写作构思看,这篇文章具有□□□□的特点。

9、以下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中,作者批评庸医的语言婉转而温和。

B.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父亲已经逝世了。

C.本文作者比《项脊轩志》的作者早一个朝代。

D.“予爽然曰”的“爽然”是爽然若失的意思。

10、这篇文章题为《医戒》,文章结尾时又说“录以自戒”,请分析一下作者要“戒”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7分)

北山独游记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①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②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③笔而记之。

注:①抟(tuan):聚集。②蔽:断、定。③泚(ci):以笔蘸墨。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弗果 ( ) (2)顾视来者无一人( )

(3)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 (4)鼓勇益前(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峰崒然高 B. 复进,益上

然终不释 益荒凉惨栗

C. 顾视来者无一人 D.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

洼者隆者 乃泚笔而记之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独决于一往”的心理变化活动,在文中有两处具体体现,请选其中一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3分) 。

15.本文从游记议论,与王安石的《 》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这段“北山独游”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1分)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ei。]

16、本文选自袁枚的《小仓山房文集》,中学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1分)

17、文章认为怎样的做法才是善于养花的做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所以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牡丹的死因在于主人的喜怒无常,主人的错误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牡丹。

19、本文是一篇讽喻性文章,请结合生活中类似现象说说你对文章所阐释道理的理解。(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7分)

吴 五 百

吴名憃①,南兰陵②为寓言靳之曰: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市卒以闻吴牧。牧录而械之,为符移授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五百诟浮屠曰:“狂髡,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每未晨,蹴之即道,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絷其足,至奔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絷焉,颓壁而逃。明日,日既昳,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曰:“嘻,其遁矣。”既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絷,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髡故在此,独失我耳!”

客每见吴人辄道此,吴人亦自笑也。

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吾故人或骎骎华要③,当书此遗之。

注①憃:愚笨。②南兰陵: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故自称南兰陵。③骎骎华要:骎骎,马跑得很快,喻事业进展迅速;华要,华贵显要。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蹴之即道( ) (2)解墨衣衣之( )

(3)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 ) (4)是殆非寓言也( )

21、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醉而狂 ②醉五百而髡其首 B.①牧录而械之 ②且加之械而絷焉

C.①颓壁而逃 ②顾壁已颓 D.①夜则絷其足 ②又械且絷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

(2)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

23、“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说这篇寓言不仅仅是一篇寓言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中讲的故事,确实在百姓身上有类似情况发生。

B.虽然故事未必真有,但类似丢失浮屠的事确实发生过。

C.在生活中,像五百那样“失我”者大有人在。

D.寓言中讲的故事有社会针对性。

24、从文末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5-29题。(12分)

论盛孝章书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②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③。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④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

注①孙氏:指孙权,最终,曹操任命盛孝章都尉,未及赴任,已被孙权害死。②吾祖:指孔子,曾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③朱穆所以绝交:朱穆:字公叔,东汉时人。他有感于当时不讲交友之道的衰败风俗,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两篇文章,表示对世风的不满。④九牧:九牧,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州长称牧伯,所以称九州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25、古代男子五十岁,称“知命” ,四十岁称为“ ” 。作者孔融时与王粲、陈琳等七人并称“ ”。(2分)

26、作者出于□□目的,向曹操说明“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出于□□目的,指出“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3分)

27、文中画线部分引用《春秋传》中的话,其用意是( )(2分)

A. 说明孝章是帮助帝王成就大业的人。 B. 暗示曹操拯救孝章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C. 表明桓公是任善用贤的典范。 D. 突出孝章是天下丈夫之雄。

28、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还引用了 和 两件史实佐证。(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9、结合书信的特点,对本文第一段作评析。(3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30-34题。(17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明史酚谇

3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及是,三杨已前卒 卒:_______________

(2)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 适:______________

(3) 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自代:

(4) 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振:______________

3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连词,因为)

B.请留谦者以千数 (介词,用)

C.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副词,才)

D.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连词,用来)

3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2)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3、于谦入朝被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34、语段侧重表现于谦□□和□□两方面的可贵品质。(2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35-39题。(12分)

祭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35、标题中“文忠”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1分)

36、这篇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评价欧阳修。(2分)

3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天有不测风云,一代文豪欧阳修溘然谢世,非人力可以挽回。

B.欧阳修的文字或清丽或雄辩,读他的文章,便可推知他的为人。

C.欧阳修为官四十年,升降迁贬,颠沛流离,饱尝仕途坎坷。

D.虽饱经忧患,欧阳修却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一生永不言退。

38、这是一篇祭文,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请分条陈述。(3分答:

39、作者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对欧阳修之死,作者真无“悲”情吗?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答:

文章标签: # 张咏 # 文言文 #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