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状元落魄,高考状元沦为乞丐于淮

tamo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培养孩子的目标感2.作文追梦不止静心致远3.高中的那些省状元现在过得怎么样?4.中国历史上有哪四位美女5.我的香港记忆|一个元朗,两种香港——北女南嫁14年从小到大,家长们似乎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希望孩子能听话,希望女儿是个乖乖女, 儿子是个孝顺儿。也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家长从小理顺的比较好,小学成绩非常棒,每次考试都让老师和家长放心,甚至有的老师都提前给孩子预定了北大清华。这样的父母无

1.如何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2.作文追梦不止静心致远

3.高中的那些省状元现在过得怎么样?

4.中国历史上有哪四位美女

5.我的香港记忆|一个元朗,两种香港——北女南嫁14年

高考状元落魄,高考状元沦为乞丐于淮

从小到大,家长们似乎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希望孩子能听话,希望女儿是个乖乖女, 儿子是个孝顺儿。也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家长从小理顺的比较好,小学成绩非常棒,每次考试都让老师和家长放心,甚至有的老师都提前给孩子预定了北大清华。这样的父母无疑是管教有法的,孩子从小顺从这说明是个懂规矩的孩子,可是无数的案例证明这样的孩子到了中学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学习上。难道听话的孩子不好吗?

一、盲目听话的孩子依赖性强女孩子相对于小男生来说打小更听话一些,性别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因为女孩子就应该知书达理,所以家长也是这么教的。小学成绩一般男孩子比女孩子差,为什么?女孩子听话。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话就能学好这在小学绝对可行,甚至初中也可以。因为小学和初中的考试内容几乎就是老师讲的,那么听老师的话最后就考这方面内容,听话的肯定就占便宜,不听话的就吃亏。但是,就是这种听话的孩子慢慢建立了一种意识:听话就可以考高分。

于是,这种听话思维就会进一步被孩子强化,无论如何都要听话。父母很高兴,老师也很开心,逢人就夸,乖乖女就这样诞生了。思维的高度一致性让小学阶段的乖乖女们成绩一直比较优异,然而到了初中,尤其是后半段,家长发现曾经的乖乖女,成绩开始下滑,一旦到了高中,这些乖乖女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光环,成绩持续后退,甚至沦为班级垫底。这样的局面家长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这也是很多家长每次和老师谈话都说孩子以前怎么样怎么样,为啥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呢?听话让孩子变得顺从,顺从让孩子变得依赖,依赖老师讲的,依赖家长陪着,自己忘乎所以。而高中恰恰就是最需要自己的时候。

二、另一种听话的孩子是学霸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学霸都是和家人闹得不可开交的,换句话说,那些学霸不仅智商厉害,情商也很高,和父母老师相处都很融洽。我见过的几乎所有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和父母相处的很好,尽管他们的父母从事不同行业,但是我发现,他们都可以给孩子创造最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一交流就知道,这样的家长绝顶聪明,他们让孩子听话不是那种顺从的听话,而是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听话,也就是自己做得让孩子内心彻底佩服。

同时,这样的家长很善于让孩子独立思考,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如果遇到孩子说的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他会去听,并且会让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这就是家长有意或者无意地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主动想办法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尽管在小学和初中不那么突出,但是一旦到了高中阶段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高中老师讲的内容不是高考考的。这也说明了如今高考试题的灵活性,那些一味听老师话的学生往往就因为太过于依赖老师,太听话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不听话的孩子是不是就能逆袭尽管说听话的孩子让人担心,但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到最后就一定比这些听话的强吗?当然不是,这些不听话的孩子要看是哪种不听话。如果就是叛逆,就是一味傻傻地和家长对着干,我认为这样的孩子一定没出息,到了初中,高中这样的同学一般都是所谓的学困生,谈恋爱一般也都有他们,这种学生是大量存在的。

我们所说的不听话是指和家长包括老师在思维层面,在解决问题方面有着不一致的想法和做法,这种不听话是独立性,主动思考能力强的表现。耍性子,就是和老师、家长闹别扭,这是性格问题,或者是脾气问题,认死理,听不进别人的话,这种不听话没有好处,只会害了自己。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防止后一种不听话的孩子,这种孩子以后会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每年的高考状元其实男女比例都差不多,但是他们当中很少有依赖型乖乖女,也很少有歇斯底里型男学霸。顶尖学霸一定是情商和智商综合的结果,一定是身心健康,有独立思考力的学生。所以,在看到孩子听话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可以走的更远。

如何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无论是在什么时代,状元这个名头背后所代表的实力与未来,都会使其理所应当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王瑞鹏,这位在16年前差1分就能拿到满分的山东高考状元,也是如此。

山东高考状元

高考,从它被恢复设立后开始,在莘莘学子们心中的地位随着时代车轮的推进而显得愈发重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都不足以用来形容它的竞争与残酷。

而王瑞鹏,硬是凭着自身过硬的资本,挤过了高考的天堑,拿到了749分的成绩,夺得了山东省高考状元的名头。

2004年,749分,这个差1分就能拿到满分的成绩即使是放到如今也是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在十多年前,更是让王瑞鹏一下子就砸进了人们的眼里。

无数的家长和媒体都想要得以与他交流,想要他传授一些取得如此高分的技巧。

一时之间,王瑞鹏无异于是被人们捧上了“神坛”。

但是王瑞鹏并没有因为他如此骄人的成绩而内心飘飘然,他依旧是那个有些沉默、谦虚的样子。

而他这份淡定心性的培养,想来也与他家中的氛围不无关系。

王瑞鹏的父母都是教师。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中的王瑞鹏,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不少来自长辈的耳濡目染。

而王瑞鹏的父母身为教师,也更能明白该如何正确地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走下去。

他们向来不提倡紧逼着孩子学习,一直以来,王瑞鹏都是生活在一个家庭氛围轻松的环境中的。

而王瑞鹏自己深知自律的重要性。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每每都是自发主动地去学习,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即使是在象征着放松与玩乐的周末,他也没有将学习这件事放下。

高考之后

在成绩出来之后,王瑞鹏一家人便动身四处旅游,享受这个难得的漫长暑假。

而王瑞鹏自己经常会主动提起话头,与他的父母探讨关于他未来道路选择的问题。

但是王瑞鹏的父母一直秉持着不过多干涉的原则,在他们与王瑞鹏的交谈中,常常是双方观念的交互,而不是命令的传达。

在假期结束之后,王瑞鹏顺利地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学子。

在高中时期就能够自发努力学习的王瑞鹏,在大学当然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

大学不单只是一个学习某些专业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培养一个人能力、教会一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小天地。

进入了大学,向来自律的王瑞鹏便每天都忙碌于课业,以及各类独属于大学的丰富活动之中。

也许在有些人的眼里,学习成绩好多多少少代表着这人会有些高冷、难以接触。

但在王瑞鹏同学的眼里,王瑞鹏并没有难以相处,他谦逊、自信、为人和善,是一个很好的同学,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走上创业之路

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王瑞鹏又走上了一条蛮新颖的道路。毕业之后的他又顺利地到达了美国,在常春藤名校中继续深造。

也许在不少人眼中,像王瑞鹏这样的人,他们的路走到这儿就“走到头了”。

这种想法其实到了近两年也依旧如此,在人们的盲目吹捧之下,一些人确实被捧上了神坛,但是很快他们又掉了下来。

这也使得不少人大肆鼓吹着“读书无用”、“高分低能”之类的话语,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那些高分之人的酸意与不怀好意。

但是王瑞鹏却并没有让自己沦为看客们的笑点。自幼以来,王瑞鹏的优秀就都是靠着自己的头脑获得的。

在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转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很快,王瑞鹏就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赚取了不少财富,成为了一家公司背后的老板。

而这也仿佛是给了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狠狠地一巴掌。也许目前的社会是有不少会考试、也只会考试的人,但是更多的优秀的人,他们不仅仅只是会学习,他们更擅长的是利用自己的头脑去处理问题。

他们的智慧从来不是只用于学习,对于工作,他们的能力也同样适用。

回归科研

在经历了几年的创业生活之后,王瑞鹏开始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失去兴趣。相反的是,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萌芽,逐渐长成了一个参天大树。

最终,王瑞鹏动身回国,成为了一名中科院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员。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王瑞鹏的选择,对于大众来说,创业、当老板,都意味着可以赚取大笔资金、过上安逸的生活,而研究员,一听就是十分枯燥、可以想见的重复又重复的生活。

但是对于王瑞鹏自己来说,中科院的研究员一直都是他梦想中的工作,他内心深处的理想事业,便是从事科研。

而这又恰与他的性格相符。科研,需要的是严谨、耐心,熬得过那漫长无止境的重复枯燥的研究,需要熬过那不为人所知的寂寞。

这对于向来低调、沉稳的王瑞鹏来说,正是最好的选择。

要是我们将王瑞鹏的前半生从头看起,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条很有趣的人生轨迹。

成绩优异的高考状元,在出国深造之后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并获得了不小成就,却选择在事业即将登顶之时转而回国做起了一名研究员,从此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很少能够有人像他一样果断地选择激流勇退,也很少人能够像他一样,无论是在什么领域,都可以做到发光发热。

归根究底,这还是与王瑞鹏自身的优秀有关。

王瑞鹏不仅有着善于学习的大脑,他还有着为人们所赞扬的品格。他自律、谦和,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

也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一样的人,我们才能受到来自标杆的影响,才能继续正确地走下去。

作文追梦不止静心致远

目标感指的是孩子有实现自己设定目标的勇气,不畏惧目标实现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和恐惧。拥有目标感的孩子,外在表现更自信,有更多责任感和创造力,敢于面对困难甚至更大的挑战。

缺乏目标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缺乏自信自尊,总是觉得自己不好或者谁也不放在眼里,耐力差,也难与人合作,做事也往往因缺乏行动力而止步不前。

目标感的建立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个人将成为行动家,还是仅仅沦为空谈、无力的理论者,全看目标感建立的好与坏。要培养孩子的目标感,父母须知,0-3岁为目标感的萌芽期,4-6岁为关键养成期。

记得曾经有一篇文章,透露了一个令人乍舌的数据,从1997年恢复高考到2008年32年间,中国大陆一共出现了100余位高考状元,包括文理科,但是他们最后走向社会,学界,政界,商界都没有做出人们预想到的成就。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走着走着,状元们似乎整体就没落了。甚至还时不时会听闻一些高考非常优秀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沉迷游戏,学业松懈,甚至一塌糊涂。

为什么会这样?

长期以来,我们把孩子的智力培养拔高到无上荣耀的高度,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之上,却恰恰疏忽了孩子心理能力的培养。观察一下即可发现,那些高考状元往往很“乖”,且不少都有很善于替孩子规划人生的强势父母。这些被父母和成人的期待长期的孩子们,严重缺乏目标感,自我力量缺失,更遑论强烈的目标意识、创造力和魄力。

一旦被人为强加的那个“考上大学”的目标完成了以后,他们便无法再给自己制定出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来了。再或者一旦父母鞭长莫及,不能再督促、支持甚至替代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便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他们最终鲜少有出色的成就,也就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了。

因此,可以说,中国孩子的目标感培养,刻不容缓。

关于孩子目标感的养成,静观育儿此前的文章都有零星涉及过。回复“目录”二字即可查看历史文章。借今天的文章,我再系统地聊一聊,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好的目标感。

孩子目标感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想培养孩子的目标感,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建立自信——即引导孩子相信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确信“我可以”,对事物怀抱积极态度;

2、建立自尊——即帮助孩子通过他人评价认定“我很好”,自己有价值,有人爱;

3、学会理解与共情——即孩子能够表现出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问题的同理心。

关于自信,父母必须要知道的

自信,是孩子迈向目标的第一步。

展开来说,自信就是对自己充分肯定的一种心理态度,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积极力量。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备这些,困难才可能被战胜,目标才可能达到。

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上的。

在孩子尝试探索的阶段,来自父母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而不是责备和否定,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至关重要。总之,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获得成功体验,才能逐渐建立自信系统。

平日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方面要保证优质陪伴,一方面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1、这件事成功了!2、是“我”(孩子)完成了这件事!即把成功的事情和经验与孩子绑定。转换成常用的鼓励孩子的句式,就是:“这座城堡太精致了,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想象力啊,但是你做到了!”“你能够洗自己的衣服了,就像一个独立的大人一样酷!”……

记得,不能替孩子做太多,尤其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受挫而挡在孩子前面替他承受失败的压力。比如明明孩子在比赛中输了,为了安慰孩子一定要去为孩子争取一个奖励/奖品回来。如此,只会让孩子误认为:那些事都是自己做的,自己的确是超级厉害的、无所不能的。这很容易让孩子变得盲目自信,以至于变得自负、目空一切,但却不切实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在哪里。过于自负的人,还将无法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反而会阻碍他们朝着目标前进。

关于自尊,父母必须要知道的

自尊是人类生命的心理根源,它保持一个人生命的健康发展和完满。自尊的反面是自卑。

在自尊作用于人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自尊最初对一个人起作用,是从其心理反应和心理健康开始的。如果自尊不足甚至缺乏(过于自卑),人就无法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不能适时、恰当地对社会环境的要求或者事件作出合理反应,无法及时缓解生活中的基本焦虑。

太自卑的人,甚至会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成功和幸福。他们潜意识里会亲手毁掉自己手中的美好生活。如此即使目标最终达成,他们也无法安享成功的果实。

自尊是社会比较的结果。最早孩子是通过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获得自尊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常常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培养正确的自尊,让孩子拥有客观实际的自我评价和社会比较能力,需要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评价。

可惜的是,对孩子做出恰当的反馈,这却是父母们最难做到的。父母们之所以做不到,不是因为孩子们不值得好的评价,而是父母们自己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不过,别担心,自我成长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做到。今日的第二篇文章,讲的就是关于父母自我成长的技巧,希望给父母们启发。

另外,关于正确表扬孩子、与孩子恰当沟通的更多实用方法,此前一篇《韦纳:学会正确归因,孩子未来成就更高!》旧文,专门有过论述,感兴趣的父母可以直接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关于理解与共情,父母必须要知道的

理解与共情是孩子亲社会能力的前提,积极主动的理解他人的情绪及探究情绪产生的原因,会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培养孩子爱心和同情心,同时也会促进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

具有理解和共情能力的孩子,也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因为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远不再适合单打独斗。一个人能力再强,仍然需要他人的支持才可能完成一项事业。

孩子最初的理解与共情能力的培养,多是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实现的。因此,讲故事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好在,如今亲子阅读备受父母们重视。当然,那些还未开启亲子阅读之旅的父母们,现在就意识到其重要性,也不晚。

为了使得亲子阅读更有效,我个人强烈推荐角色扮演。这是种非常有效的亲子互动,可以帮孩子亲身体验、消化读过的那些故事中的情感部分。当然,就会同步促进孩子们的理解与共情能力。

能够促进孩子目标感建立的其他实用方法

1、0-2岁的小宝宝,多陪他们玩类似隧道穿行的游戏。即要孩子穿过隧道,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也可以是障碍物爬行的游戏。这类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克服来自自身力量局限的困难,以及外部各种阻碍,不得不说是一次大考验。

2、2岁起,孩子的表达能力逐步发展起来以后,可以多提供给孩子独立展示的机会。孩子鼓足勇气站在大家面前,独立演唱,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背诵一首诗歌,或者跳个舞。这个展示过程,孩子逐渐会从害羞开口,到大声唱出,再到积极踊跃参与,就是一个自信和自尊建立的过程。

3、3岁以后,逐步帮孩子区分各类物品和事件的界限。比如卧室是睡觉的地方,餐桌周围是吃饭的,画画需要在自己的小桌子上,玩具玩过了需要把他们送回家等。同样,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由孩子自己负责,尤其是学习和做作业方面,父母需要分清楚。引导孩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是可以,但千万别再说:你赶紧去给我把作业写完!这样说,其实就是在给孩子暗示:他是在为父母写作业呢。于是写作业各种磨蹭、抱怨,也就不奇怪了。

4、平日带孩子出门,有意识地教会孩子方向、识别路边的标识性物体,训练孩子基本的方向目标感。

5、从孩子很小开始,就可以逐步灌输时间概念,比如不要总跟孩子说“等一会儿”,要说“我们再等5分钟……”。待孩子4、5岁开始,就可尝试教孩子认识时间了。日常带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游戏,也可融入时间概念,这样孩子更容易有计划性和目标意识。

培养孩子的目标感,父母还必须要坚持的3个原则

当然,上述只是一些方法。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如何执行。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有目标感的孩子,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需要,可以建立自己的活动规律,对目标的实现有信心,即使暂时失败也不会自我否定,有责任感,与此同时社会化程度也更好,更易得到他人支持而成就一番事业。

而相对应的,有目标感的孩子的父母,通常有以下品质:

1、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孩子的成绩;

2、给孩子设定一定的标准/规矩/目标并加以指导,对进程监督并确保其完成;

3、给孩子一定独立和自主空间,小心翼翼地帮助孩子,使之尽可能独立完成。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起来后(一般是2岁以后),逐步放开,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最好地战胜挑战达到目标。

这可以说是一种温和、坚定且民主的教养方式。不是完全的自由,因为孩子内在其实需要父母为自己设立一定的规则;也不是高压限制,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接纳孩子的个人意志,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全程给予孩子无条件接纳、及时鼓励以及必要帮助,这会让孩子们更加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而当有一天,孩子们独立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诱惑、困扰、挫折、苦难,他们内心早就建构完善的强烈的目标感,一颗饱满的信心,能让孩子咬牙前进,百折不挠。

高中的那些省状元现在过得怎么样?

西方有句谚语:成功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世。人总是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殊不知,《傅雷家书》中曾有一言──得到的越快,失去的越快。因此,在人生的逐梦之旅上,我们要保持宁静的心,勿忘初衷,千万别让一时的名利成为道路上的绊脚石。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分别拿出一些科举状元与落第秀才的名单让人们进行辨识,看看谁至今依旧让人记住。而结果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百年之后,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状元早已被人们遗忘,反而是一些一时失败又备受冷落的落榜书生,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或以《聊斋志异》等文学成就而青史留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自己也被历史铭记,获得一定意义上的“类永生”。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元诚然是过上了利禄丰厚的一生,让自己的整个宗族都流光溢彩,然而,往往也因此,他们的一生再也找不出其他什么亮点了,这只是因为他们被自己及他人给披上的光芒四射的“外衣”所蒙蔽所陶醉,只看见眼前的名利,便满足于当下,止步不前,再也没有做出什么功绩,最终被历史所丢弃。

 古代中国如此,西方亦然。英国勃朗特三姐妹写出了《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等惊世之作。可是,他们家最初名震天下的却是她们的弟弟——一位神童。为了这位天才弟弟,她们三姐妹不惜辍学专门照顾他,希望他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惊世之作。可惜的是,天才弟弟最终沦为庸人,反而是一直默默努力、踏实上进的三姐妹,功成名就,声震中外。这是多么戏剧性的一幕!

 天才儿童最终销声匿迹,默默写作的三姐妹却被后人铭记,这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一时的名利都是浮云,历史只会记住你一生所积累下的卓越成就,而不会因为你的一时得意,便为你留名。所有的大人物,正如马云,正如莫言,都是从小人物起步,默默努力,最终以显赫的成绩,登上了事业的高峰的,他们,将被铭记在史册上!

 反观当今,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可是很多所谓的草根明星都如同节目一样,尽是“换季产品”,正如很多高分低能的高考状元,最终也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保持宁静的心,不畏浮云遮望眼,潜心努力,追梦不止。耐心做一枚沉潜的蚌壳,相信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时,我们会经由沙子的淘洗磨砺完成到珍珠的蜕变,终将被赏识与珍藏,而非被时光无情地带走。

中国历史上有哪四位美女

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省的省状元正好就在我们学校,而且刚好是隔壁班班长。因为我闺蜜学习好也在快班,所以经常能从闺蜜的口中听到有关那个省状元的消息。

高考毕业那一年,省状元直接被北大录取。不得不说,那个省状元在高中的时候就特别有名,在学校里无论是小考试还是大考试,每次都是学校年级第一,从来没有被第二名超越,而且每次回复都毕业第二名要高几十分儿,所以这样的人物在学校里也是个人才了。

现在那个省状元和我一届,也是一名大四的学生,现在的我在学校里边学习,人家已经现在在公司里边当老板啦,听我闺蜜说省状元在上大三的时候就和老师的关系很好,整天去学校外边做各种市场调研,大四的时候直接和同学创业,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有些辛苦,不过后来他的公司也渐渐走上正轨。现在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业人士。

每次和闺蜜谈起这个话题就觉得自愧不如,人家已经开始当老板啦,而我们还在花着父母的钱,在学校里吃喝玩乐。不得不说那个省状元的确很优秀,人也很踏实,上进,所以说人家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是应该的,毕竟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努力刻苦。

所以说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成功呢?前几天省状元还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秀恩爱。听说大学毕业后就要结婚啦,看看人家不愧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很多人说省状元是人生赢家,可是人家也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呀。

我的香港记忆|一个元朗,两种香港——北女南嫁14年

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扩展资料

1、西施,姓施,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2、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入宫以后,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将王昭君画的并不是十分美丽,因此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之中。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天子,自请为婿。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3、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后其身世后心生一计,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让貂蝉与董卓见面。王允又设宴招待吕布赴会,让他与原配妻子相会,并承诺改日让他们正式团聚。之后王允便送貂蝉到董卓家,董卓误以为是王献给自己的厚礼,喜出望外,当晚便共赴云雨之好。吕布得知董卓的行为后,勃然大怒,提剑入堂醉倒的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在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

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貂蝉收为义女,定下连环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貂蝉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4、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2003年,艾玛收到香港大学的录取书,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有了人生第一份收入 :每月1.3万港币的奖学金。那时,香港刚被沙士病毒席卷,人心惶惶,楼市暴跌。2005年初,父母给了我26万港币做首期,加上我存的奖学金,申请贷款 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公寓 :在因沙士病毒而一疫成名的淘大花园,40平米的小两房,总价107万。2005年底,我硕士毕业,与一位公屋(政府廉租房)长大的土生土长香港人 结婚 ,从此在香港落地生根,开启了我北女南嫁的14年。

“ 北女 ”是香港人对大陆女孩的称呼,带些贬义,有些歧视。更常听到的是“北姑”,形容穿着乡土,带严重口音的大陆女孩。这词汇,在我结婚的时候,我是未曾听过的。

我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老师同学们都谦和有礼,没觉得有一丁点的歧视。一毕业就嫁给了香港人,老公的亲友也是如此,跟我聊天时,眼睛闪闪地注视着你,充满了温柔的善意。那时候,部分沿海城市刚刚开启了来港自由行,香港人看到突然增加了那么多购买力,一开始是比较欣喜的。

婚后头两年,夫妻俩因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柴米油盐也常有些摩擦。老公家之前住公屋,算是赤贫一族。我家经济好一些,算小康。加之我工作上也都顺风顺水,所以,在家里身板儿要硬一些,公婆也较尊重。

又过了几年磨合期,我们俩就只是偶有龃龉了,再没有大吵过。

2014年,我们在香港元朗买了一套依山傍水的小别墅,两层小楼,还附带90平米的花园。小区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坪,有泳池、健身房、壁球馆、桌球馆、乒乓球馆、高尔夫练习室、好几个网球场、好几个儿童游乐场。菜场超市银行邮局诊所一应俱全,连教堂、消防局、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学校都有。家家户户至少有两辆私家车。小区还有前往中环、尖沙咀、荃湾、元朗、上水等直达巴士。偶尔去会所餐厅吃饭,还能遇到住在这里的几个著名影星。

当时我不知道, 这里离“悲情城市”只有14分钟车程 。

我依旧每天过着甜蜜的小日子。坐小区专用直达巴士,30分钟到达繁华的中环上班。中午,在置地广场和各大奢侈品店闲逛,时不时跟同事们试吃一下米其林餐。下午,再坐小区巴士回到元朗的家。一路看夕阳照在青马大桥上,慢慢落入海平面;看一艘艘游艇安静地停泊在海湾上;看周围从石头森林逐渐变得郁郁葱葱——岁月万般静好。

在小区里,我也结识了几位像我一样嫁来香港的大陆姐妹。一个四十多岁的姐姐,生了3个孩子,和香港丈夫一起做儿童读物出版生意,三天两头去海外出差参展。夫妻和睦。去年生日,老公送了一辆火红色的捷豹。另外一位姐姐,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认识了香港长大的先生,就一起跟了过来,和老公各有各忙,生活也很精彩。身边留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南嫁北女们,虽然各家有各家的烦恼,但总体来说,都是正常乐观的生活着。

我也从新闻里听说一些陆港婚姻的负面新闻,但听过就算了,实在没往心里去。我看到的都是来自香港人的善意。一如,读书时候问路,路人因为语言不通怕我不明白,带着我连走了几个路口;工作时候,陪女友下楼抽烟,路人专门停车下来劝女友戒烟;就算在facebook上不停咒骂大陆人的老公的发小,见到我也是矜持守礼。

于是,我一直觉得,香港就是如此美好,一如王家卫**和亦舒小说里描绘的一样精致华美,目光之所及是一栋栋高耸的摩天大楼,是日夜川流不息的车潮,是觥筹交错的霓裳鬓影。

直到2015年,我第二个孩子出世。因为菲佣未婚,不会带小孩,我又通过中介请了一位月嫂(香港叫“陪月”)。这月嫂叫芳姐,是湖南妹子,8年前嫁来香港,住在天水围,丈夫比她大18岁,曾是建筑工人,有两个孩子。背景很像2004年灭门案的主角。事实上,很多天水围人就是如此。

产假无聊,儿子也乖,吃了就睡。于是,常与芳姐聊天。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车程14分钟以外的那个地方。

天水围,处于香港新界西部的元朗区,原本是一大片红树林池塘。1987年,政府开始池塘填土建设新市镇。如今,天水围占地约430公顷,除了三个私人屋苑以外,共有11个公屋楼盘(政府廉租房)和6个居屋屋苑(相当于经济适用房)。居住人口约为30万。其中 85%的居民生活在公屋和居屋里 。

整个天水围分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不仅有地铁直达红磡,还有李嘉诚旗下的私人楼宇。区内大多数康文设施如置富嘉湖商城、天水围公园、天柏路公园、天水围运动场等都设立在此。 而北部的人口密度是南部的三倍,集中了天水围80%的公屋居民。

芳姐住的就是天水围北部的公屋。他们一家四口,每月1200的租金,住在约30平方米的公屋中。厕所不足1平方米,淋浴就在马桶上面。厨房也必须侧身进入,容不下第二个人。

**《一念无明》围绕了两个天水围家庭展开。下面这张剧照真实地反应了公屋的居住状况。那些公屋密密麻麻的小窗格里,住着香港最贫穷的一批人,其中很多和我一样,是从大陆嫁过来的北女。

天水围属于居住型的卫星城,私人楼宇比例太低,穷人聚居,只有少数餐饮、服务业可吸纳就业。不像其他区域,公屋走几步就是私人楼宇,里面居住着大量的中产阶层,至少可以做他们的家务助理。所属的元朗区人口稠密,提供的工作机会也有限,绝大部分天水围人都要出区工作。

2003年以后,天水围的交通状况稍有好转,不仅有巴士,还开通了轻铁和西铁。但是外出工作,还是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如前往港岛,往返接近100,去尖沙咀往返要30多,就算去葵青也要20左右。 很多南嫁的北女,来香港十多年,却从来没去过尖沙咀、中环,更没上过太平山顶看夜景,没去过张爱玲笔下的浅水湾。她们只能算是“天水围人”,而不是“香港人”。

就算他们外出工作,也只能找到保安,商场销售,餐厅侍应、洗碗工和清洁类的职位,每天工作时间长,收入也不会超过8-9千,甚至更少。而且这个月还有工作,下个月可能就没有了。但与其他区相比,他们往返工作场所的时间要多两个多小时。

因此,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天水围不工作,靠领政府综合援助金生活。其中,陆港婚姻家庭数量众多,以致给本地人以错觉,北女南嫁就是冲着钱,冲着政府补助而来。激进分子把大陆人称为“蝗虫”,这也是原因之一。

芳姐的老公比她大18岁,如今已五十多,早年做建筑工人,身体劳损过大,干不了重活儿,天天在外跟一帮差不多情况的朋友赌马。家里只有芳姐一个劳力,却要养活四个人。做月嫂的时候,比较幸福,每个月有1.5万的收入。可惜她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做24小时工,有经验的24小时月嫂可以要价到3万。但月嫂的供应很多,天水围的师奶们很多都考了月嫂牌照。幸运的也就几个月接到一单,通常都是熟客介绍。其余时候,她去元朗给人做家务,因是散工,收入不定,最高峰时,她同时做了八份家庭助理的工作。每个月最多也没超过六七千。吃饭和交通已经占了收入的一半。所以如果在元朗工作,她都会骑自行车上下班,可以省一些交通费。

天水围的陆港婚姻,大多如她这般——老夫少妻。步入中老年的低技术男人饱受失业之苦,身处壮年的女人则一肩挑起生活大梁,终日马不停蹄工作,即使是时薪30多的临时工,也得咬牙苦撑。

芳姐有个女友,川妹子。在天水围一家餐厅工作,有些客人不怀好意,经常假装蹭到她的胸部或屁股。她只能哑忍着。因为如果她得罪了客人,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她们有些在大陆虽然谈不上知识分子,至少受过教育,可来了香港,由于广东话不标准、又不懂英文,而受到歧视。有一位在大陆曾是小学教师的女子在香港竟然沦为了倒垃圾的工人。

但芳姐说,她这样的情况在天水围还算好的:“至少老公不会打我。我出来工作的时候,他还会帮忙看一下孩子。有些姐妹没办法,老公跑了,或者根本不管家里的事儿,只好把孩子独留家中,自己出来干活养家。”

芳姐说,香港本地人老骂她们懒,过来香港领综援。却不知是作为香港本地人的男人,先抛弃了整个家。

他们来大陆找媳妇时,夸大自身的条件。就像她老公,当年说自己日薪一千元,她和她的家人都以为他一个月能赚三万,每年就能有三四十万。那是多么滋润的日子。结果,嫁过来才知道,他说的没错,但是是散工。一年也没开工几天,只能拿综援。房子又小得可怜。甚至还有人嫁过来发现要与公婆同住窄小的公屋,还有的要住在用木板隔出来的房间。

因为现实与预期落差太大,夫妻经常争吵,男的自尊心受损,就会动手打人。

2004年灭门惨案之后,这13年间,政府和各非营利机构在天水围开设了24间家庭及儿童服务中心,15间青少年服务中心,13间社会保障及就业援助机构。

可在回归20年间,除了头十年,虐待配偶个案数量偶尔还能排第二以外,其他时候都是全港18区第一。2008年一年更高达787宗虐待配偶个案。最近连续九年,虐待配偶个案数量占全港18区之首。 这些仅仅是接受援助的家庭数据,不知道暗地里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忍耐煎熬。

根据天水围“明爱家庭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内地妻子受虐待占其现时接受服务的一半,其中有一些受虐多年。她们也想离婚。可是离了婚,她们无处可去。他们中心有个案子,一个嫁来香港的女子,因为丈夫经常在餐桌前扇她耳光,如今她很难进食,一想到吃东西就想呕吐。

芳姐的邻居也是个湖南妹子,她前夫经常喝酒,一喝醉就打她和孩子。现在她屁股上还有一条三寸多的疤痕,是她前夫斩伤的。后来,警察颁发了禁止令,不允许她前夫踏足天水围。现在就剩她一个人养着两个孩子。

这些天,我们被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的阶层固化论刷屏。如果大陆的年轻人在焦虑着阶层固化,那天水围的人们只能在绝望中接受 跨代贫穷 的现实。

天水围北部的贫穷家庭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女性离婚后,又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子女,难以兼顾,对子女教育难免疏忽。那些没有离婚的家庭,很多父亲形同虚设,甚至对妻子孩子经常使用暴力,孩子在如此环境下成长,价值观受到扭曲也是常事。就算正常的家庭,由于父母自身学历较低,无法调用社会资源和服务,也很难帮助子女成长。

大量研究证实,在贫穷家庭长大的青少年较高机率会出现身体及精神情况的问题。在天水围, 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童党”的盛行。

这些孩子很多在家里也被父亲虐待、殴打或蹂躏。 上一代人的苦难和父权的坍塌,成为了天水围童党猖獗的直接诱因。 生活在压抑无助中的年轻人,长期缺乏监管和教导,白天在学校里无心向学,扰乱课堂,捉弄老师。放学后,在墙壁上涂鸦,宣泄内心的感受。更严重的偷窃、、打架斗殴,无所不为。 他们并不关心是否触犯法律,只有对主流社会的强烈反抗。

很多嫁过来香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北女,离家那么多年也没有回大陆老家。因为她们不敢回去。家乡人以为她们嫁去香港做少奶奶享福,却不知,她们处于人间炼狱。她们抱着梦想而来,却在这个陌生的孤岛,遭受贫穷、家暴、子女成长不良等苦难。因此,她们在这里受了委屈,也无法寻求原生家庭的支援。

天水围与深圳南山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那些嫁过来的姐妹,不知她们每天看到窗外日新月异的大陆,心中该是如何的百感交集。 她们唯有咬紧牙关,用尽一切努力生存下去。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种大龄香港男士带着彩电冰箱去内地农村找媳妇儿的经济交易型婚姻将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回归20年来,随着中港两地交往越发频繁,很多内地人来港读书或工作,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也去大陆出差淘金,正常交往型的陆港婚姻逐渐增多,将慢慢成为陆港婚姻的主流。 这批南嫁的北女也将成为历史,被人逐渐遗忘。她们的孩子们作为第二代香港人,将继续延续她们的故事,在贫穷的底层煎熬。

她们的悲剧是时代的错误,是政府资源的错配,是命运使然,更是个人选择的失败。 这一群北女,她们的背景相似、自我价值感都很低。她们选择了用青春去换取利益,就需要承担随之而来尊严的沦丧。她们来到新的社区却较少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面对困难时自我封闭,不积极求助,把一切归咎于命运。

就算我们对她们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却无法真正感受到她们身处其中的无奈与压迫。 我们能做的是放下对她们的偏见。失婚也好,失业也罢,多一句关心和理解,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用微薄的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天水围的悲情,与香港的繁荣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制造业的全线迁移至大陆或东南亚,香港产业极其发展不均衡。除了高高在上的金融业和国际贸易以外,中层职位极其稀少。大学毕业生像韭菜一样每年一匝匝冒出来,市场上却没有这么多工作。 香港何尝不是更大的一个围城:边境线环住了年轻人的视野和脚步,陆港两地的彼此不熟悉,造成太多的误解。年轻人一日不跨出边境线,外出寻求机会和资源,一日就只能困守在这璀璨的东方明珠,渐渐往更低的阶层划去。

最后,让我们以香港歌手李克勤的《天水围城》结束这一段伤感的故事:

...... 曲未完,泪已满面。

愿所有南嫁北女自强自惜,自尊自爱,在这熟悉的他乡,一路走下去。

《联合征文:我的香港记忆-写出你心中那个独特的香港》

新书试读: 新书连载《理财就是理生活》前言

艾玛新书《理财就是理生活》,淘宝、当当、京东有卖。

文章标签: # 孩子 # 自己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