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2013高考散文阅读训练,高考散文阅读真题及其答案
tamoadmin 2024-07-1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秘诀归纳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3.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及参考答案4.散文的答题技巧5.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有什么套路?1、理解原文。要对原文的写作对象、情感倾向、基本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方便做题。有一个误区是,不少人看着原文就头疼,结果放弃对原文的理解,直接看着题目就开始写,跟着感觉走,效果很差。2、掌握技巧。阅读理解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和手法理解。内容
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秘诀归纳
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
3.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及参考答案
4.散文的答题技巧
5.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有什么套路?
1、理解原文。要对原文的写作对象、情感倾向、基本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方便做题。有一个误区是,不少人看着原文就头疼,结果放弃对原文的理解,直接看着题目就开始写,跟着感觉走,效果很差。
2、掌握技巧。阅读理解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和手法理解。内容分为情感概括、层次概括、关键词分析,各有技巧,要一一击破。有些基本的艺术手法的术语要掌握,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烘托,还有基本的修辞手法等,都要了然于胸。
3、多做练习。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必须多做题,把基本的技巧熟练运用,才能做到手到擒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秘诀归纳
导语: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以下是关于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模板,欢迎大家的参考!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模板鉴赏艺术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人加以思考: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
布局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分析: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定的答题模式吗?笔者经过摸索,探究历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如下五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原因
规范答题:1.审题干,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并标明。2.在问题出处的前后搜寻答案。3.划定答案区间,尽量用原文句子作答。4.注意字数要求,适当增删。5.选准答案用语。6.答完后,回望答案,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含意
解题分析: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③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绿色的海洋用的是比喻中的隐喻。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问题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表现手法
解题分析: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前者注意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注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题目中明确规定是阅读第二段,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要点不难拟出。因为第二段就写了三个片段,很容易概括。尤其是第二个要点如果注意到?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就非常明确了。
规范答题:1.找出问题的出处并标明。2.在出处的前后寻找答案。3.选准答案用语:表现在4.分序号1、2?答要点,注意字数。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的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解释词语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技巧: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另外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要注意抓住重要句子: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中心句和点睛句。
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常见提问方式
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
题型一:
“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
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4.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规范答题」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2.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
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规范答题」
1.文首:(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1)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2)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
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
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2)抒情手段: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3)描写方法(特点)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A、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点面结合:如《江雪》声色结合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1)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拟人: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
(2)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题型五:
鉴赏作品语言
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规范答题」
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①浓墨重彩:②惟妙惟肖:③体物入微:④行云流水:⑤言近旨远:⑥言简意丰:⑦意在言外:⑧含蓄蕴藉:⑨整散结合:
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
题型六
引文的作用
「答题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
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答题格式」
描写(表现)对象(内容)+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题型七:
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要点」
①概括内容作用②提示主旨作用。③线索作用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时很容易失分的一部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我推荐: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简短素材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散文阅读常见考点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散文的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的《梦碎雅典》、宁夏海南卷的《叶圣陶在四川》,20xx年高考浙江卷的《乌米》等都是叙事性的散文。
阅读叙事性散文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叙事性作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则形象可感。阅读叙事性作品,我们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作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的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从人物的外在形象中去分析此时人物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性格特征。
二、无论鉴赏哪种类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叙事性散文更是这样。从表面看,它通篇都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另外,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三、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特色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循着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四、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要凝练、优美、灵动,甚至富于哲理、诗情和画意。杰出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炼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一个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文章内容而异,如鲁迅散文的语言就各具特色。《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高山。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得更加深刻。
例文:
楼窗外面“砰”的一响,好像放炮,又好像轮胎爆裂。推窗一望,原来是“爆炒米花”。
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名称我也不敢确定,因为那人的叫声中音乐的成分太多。字眼听不清楚。问问别人,都说“爆炒米花吧”。然而爆而又炒,语法欠佳,恐非正确。但这姑且不论。总之。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然后坐在小凳上,右手扯风箱。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断地旋转。旋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放进麻袋里。然后启封,——这时低发出“砰”的一声响,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进出,落在麻袋里,颗颗同黄豆一般大了!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带着孩子,拿着篮子回去了。这原是孩子们的闲食,是一种又滋养、又卫生、又经济的闲食。
我家的大姐主张不用米粒,而用年糕来托他爆。把水磨年糕切成小拇指大的片子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拿去托他爆。爆出来的真好看:小拇指大的年糕片,都变得同十只香烟簏子一般大了!爆的时候加入些糖,吃起来略带甜味,不但孩子们爱吃,大人们也都喜欢,因为它质地很松,容易消化,多吃些也不会伤胃。“咕隆咕隆”地嚼了好久。而实际上吃下去的不过小拇指大的一片年糕。
我吃的时候曾经作如是想:倘使不爆,要人吃小拇指大的几片硬年糕,恐怕不见得大家都要吃。因为硬年糕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质地太致密,不容易嚼碎,不容易消化。只有胃健的人,消化力强大的人,例如每餐“斗米十肉”的古代人,才能吃硬年糕;普通人大都是没有这胃口的吧。而同是这硬年糕。一经爆过,一经放松,普通人就也能吃,并且爱吃,即使是胃弱的人也消化得了。这一爆的作用就在于此。
想到这里,恍然若有所感。似乎觉得这东西象征着,另一种东西。我回想起了三十年前。我初作《缘缘堂随笔》时的一件事。
《缘缘堂随笔》结集成册。在开明书店出版了。那时候我已辞去教师和编辑之职,从上海迁回故乡石门湾,住在老屋后面的平屋里。我故乡有一位前辈先生,姓扬名梦江,是我父亲的好友,我两三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他为义父,我们就变成了亲戚。我迁回故乡的时候,父亲早已故世,但我常常同这位义父往来。他是前清秀才,诗书’满腹。有一次,我把新出版的《缘缘堂随笔》送他一册,请他指教。过了几天他来看我,谈到了这册随笔,我敬求批评。他对那时正在提倡的白话文向来抱反对态度,我料他的批评一定是否定的。果然,他起初就局部略微称赞几句。后来的'结论说:“不过,这种文章,教我们做起来,每篇只要廿八个字——首七绝;或者二十个字——一首五绝。”
我初听这话。未能信受。继而一想,觉得大有道理!古人作文,的确言简意繁,辞约义丰,不像我们的白话文那么噜里噜苏。回想古人的七绝和五绝,的确每首都可以作为一篇随笔的题材。例如最周知的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个题材,倘使教我来表达,我得写每篇两三千字的两篇抒情随笔。“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长安买花者,一枝值万钱;道旁有饥人,一钱不肯捐”这两个题材,倘教我来表达。我也许要写成——倘使我会写的话——两篇讽喻短篇呢!于是我佩服这位老前辈的话,表示衷心地接受批评。
三十年前这位老前辈对我说的话,我一直保存在心中,不料今天同窗外的“爆炒米花”相结合了,我想:原来我的随笔都好比是爆过、放松过的年糕!
阅读训练
1 文中第二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文中说“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带着孩子,拿着篮子回去了。”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这时孩子的举动和表情。
3 通读全文,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即把爆过、放松过的年糕比喻成用白话文写的随笔,而把没有爆过的年糕比作是言简意繁的古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 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作者详细地说明了爆炒米花的过程,这样写既让读者了解到什么是爆炒米花,又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为后文埋下伏笔。2 要点提示:要注意突出孩子高兴、满足的神情。3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赞美白话文和古文相比,有通俗易懂,易于人们接受的优点。文章的最后一句“原来我的随笔都好比是爆过、放松过的年糕”,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4 作者在文中不惜笔墨地写,了人们对没有爆过的年糕和爆过的年糕的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爆过的年糕更易于人们接受和消化的特点,而没有爆过的年糕则不受欢迎。实际上,写文章也是这样。用古文写作小而精,但由于语言太简人们不易理解;而用白话文写的文章则普通大众都能理解。所以,作者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了,也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有什么套路?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