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文综卷三历史_高考文综卷历史最后一题不小心划了一道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史高考选择题,老师也易错吗2.23年安徽高考用什么卷3.[转载]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4.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5.2023年文综难吗6.高考历史常考哪些历史常识题?1.2015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和全国卷有哪些不同 你是为了备战高考吗?如果是,可以不用研究山东卷了,因为从明年开始,山东文综使用全国卷考试,不用山东卷了。 说一下区别:选择题历史部分全国卷是12个,山东卷是11个。 全国
1.历史高考选择题,老师也易错吗
2.23年安徽高考用什么卷
3.[转载]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4.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
5.2023年文综难吗
6.高考历史常考哪些历史常识题?
1.2015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和全国卷有哪些不同
你是为了备战高考吗?如果是,可以不用研究山东卷了,因为从明年开始,山东文综使用全国卷考试,不用山东卷了。
说一下区别:选择题历史部分全国卷是12个,山东卷是11个。
全国卷选择题一般会有1~2个图标题,但不会太多,而且没有组合题,就是圈一圈二圈三圈四那样的,也没有否定式选择题,如不正确的是,不能说明,错误的是,这样的这四五年全国卷都没有出现过。
然后是大题,区别很大,山东这两年两道大题形式都比较新颖,但是考查的比较简单,很容易找到切入点。
全国卷40题一般都是两段材料,两个设问或者三个设问,综合性比较强。但41题,很难把握题型,这个题的题型每年都变,但均是开放性的试题,有时候不容易找准切入点,关于这个题,如果是为了备考,最好下载近四年的全国卷看一下这个题型,然后多做一下这个题型的题,熟悉一下41题的模式,因为每年都不一样,所以明年会是什么样的题型很难说,到时一定要静下心找好切入点。
最后是选做题,全国卷是四个选一个,山东卷是三选一。但是全国卷选做题的特点是选做内容不出教材上的,除了战争与和平这个和教材沾边,其他三个都不从教材上出题,所以一般老师会让学生选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因为这两个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联系必修内容和给的材料就能答题。当然战争这个也可以。当然四选一选择范围更大,选你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答就可以了。要说明的是选做题全国卷占15分,山东卷只占10分,所以分值高了5分,一定要更加重视。
2.2015历史选考政治选修一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二 经济学常识选修三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四 科学思维常识选修五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六 公民道德与常识地理选修一 宇宙与地球二 海洋地理三 旅游地理四 城乡规划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六 环境保护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 20世纪战争与和平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我们 选得地理是1,5,6 政治2,还有一个不知道学不学历史1,2,4 老师说 先修够学分再说全上完,有点不现实 没时间复习呢! 如果对你有帮助,劳驾点下五星纳,祝您愉快!记得纳哦~。
3.2015年山东夏季高考时间和科目有哪些6月7日考语文和数学,8日考综合和外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50分,综合满分300分,各科累计总分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综合由山东自行命题,外语使用全国卷。 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1(适用于文史方向)、外语、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2(适用于理工方向)、外语、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语文、数学、外语试题满分各为150分;综合1和综合2试题满分各为300分;各科累计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语文、数学、综合1、综合2由山东省自行命题,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由教育部命题。
命题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进行。 报考外语或有外语口试要求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外语口试。
外语口试工作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口试内容与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口试成绩须于7月3日前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4.2015年山东高考各科难度大吗其实今年的高考题,比以往年份的题目都偏难,不要听什么新闻上的报道说今年的简单,记者访一般只是访一两个人并不代表全部,今年的语文题型已经面向全国卷来出,在这一方面已经是将一些山东考生打的措不及防,语文作文其实将最重要的地方删减,导致作文难度的上升,而今年的数学题目偏难,很多考生并没有答完题,这是不分文理的!而英语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文综方面的话,地理和政治都是比较正规的,题目类型的设置十分的好,并没有特别难的题,但是历史,今年山东考生历史第二卷平均分是19分,历史的题型比较新颖,而且题目难度比较大。
希望你能考个好成绩!!
5.2015山东高考本科共录取多少人据悉,今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考生552824人。其中,春季高考录取67052人。本科录取253621人,本科录取率达到36.43%;专科录取299203人。本专科录取率为79.41%。
相比来看,今年山东本科录取率创4年来新低。
据分析,本科录取率下降与今年报考人数猛增有关。2015年,山东共有696198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43969人,增幅为6.7%,这是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自2012年跌至“谷底”以来连续第三年上涨。然而,由于延续了十几年的高校扩招在饱受争议之后开始趋于平和等因素,导致录取率比去年略有下降。
根据数据计算,更受关注的夏季高考本科录取率为40.9%,也创下历史新低。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季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22541人,增幅为4%。虽然报名人数猛增,但今年夏季高考实际录取人数并未有大幅增加,仅比去年增加了721人,由此造成夏季高考录取率降低。
6.2015年山东高考各科难度大吗其实今年的高考题,比以往年份的题目都偏难,不要听什么新闻上的报道说今年的简单,记者访一般只是访一两个人并不代表全部,今年的语文题型已经面向全国卷来出,在这一方面已经是将一些山东考生打的措不及防,语文作文其实将最重要的地方删减,导致作文难度的上升,而今年的数学题目偏难,很多考生并没有答完题,这是不分文理的!而英语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文综方面的话,地理和政治都是比较正规的,题目类型的设置十分的好,并没有特别难的题,但是历史,今年山东考生历史第二卷平均分是19分,历史的题型比较新颖,而且题目难度比较大。
希望你能考个好成绩!。
7.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怎样查询2016年高考成绩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和文化的创始人柳下惠、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姜太公在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列全国第三,占中国GDP总量的1/9。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山东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4年世界杯帆船赛、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贸易部长会议,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
历史高考选择题,老师也易错吗
有很多同学的文综成绩都不是太好,那么在高考的时候,文综的答题技巧有哪些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文综答题 技巧大全 ,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文综答题技巧大全一
选择题
做选择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一般要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某一选择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时,先选择一个答案,然后在该选择题做上记号,在完成整张试卷以后,专门检查有记号的问题,即使没有时间了,也不至于漏掉。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般不要检查未做记号的问题,因为经过两个小时的考试以后,学生的判断力不见得比第一判断力要好。
主观题
在解答主观题时,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这样会让你有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同时还能节省考试时间。文科综合考试只存在答题效果的差异问题,而不存在答不出内容的问题。当你无法用记忆中的知识答题时,不妨像对待 作文 一样来对待该问题。写字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35个以上。
高三文综答题技巧大全二
1、文综答题技巧之做选择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
一般要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某一选择题上花太多时间。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时,先选择一个答案,然后在该选择题做上记号,在完成整张试卷以后,专门检查有记号的问题,即使没有时间了,也不至于漏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般不要检查未做记号的问题,因为经过两个小时的考试以后,学生的判断力不见得比第一判断力要好。(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
2、文综答题技巧之应对客观性试题(单选)强调4个环节
①审题肢-------排谬法(排错法)
②审题干-------主旨,主体,客体,谁与谁的关系
③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比较正确选项的区别;带着区别对照题干主旨,挑出最佳选项。
④反代,阅读,从中体味逻辑性和语言的通顺性。这是客观题验证的必要手段。
特别提醒:
感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领会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总体的逻辑关系,然后比较各选项,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
注意:这是最佳选择。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则不能入选。
3、文综答题技巧之正确涂卡与核查
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防止自己最终也搞不清楚究竟选择哪个答案;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再做非选择题。
涂完放置在合适位置。如果你没有先填涂答题卡,一般来说,监考教师提醒—还有15分钟,你就必须停下来答主观题,第一要紧的是涂卡,这太重要了。
4、文综答题技巧之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做题习惯。在前面叙述中已经涉及到一些注意事项,下面再强调几点:
①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未看清就作答。
②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
③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
④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
⑤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
⑥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特别提醒:
一般来讲,高考文综政史地三科总是有一科要显的难一点,这可能是由于你的学科能力,或者是高考文综平衡难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这一部分特别的谨慎。
对这一部分大多数题,看一遍不怎么懂,不要发慌,再看一遍,就懂了,谨慎判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高三文综答题技巧大全三
一、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技巧
1,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 人物类 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3.评价问题: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4.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
在关键是搞清涉及到那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②结合材料分析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
二、高考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原因类题型如何作答: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⑴主观原因: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 方法 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2、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三、高考文综地理答题技巧
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地形分布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A.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 雨水 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B.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C.结冰期:有无、长短
D.水位:汛期和枯水期、变化(长短)特征
(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E.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
(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F.有无凌汛现象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
高三文综答题技巧大全相关 文章 :
1.
2. 高考文综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3. 2019高考文综答题经验和小技巧
4. 文综考试答题技巧
5. 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的答题技巧
6. 高考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7. 2020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8.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汇总
9. 高考政治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10. 高三文综知识点考点总结
23年安徽高考用什么卷
不会。好的老师不容易错,知识掌握全面。
历史选择题总是错
距离高考越来越来越近了,有很多学生反映,历史选择题错误率越来越高,文综老师仔细分析了不同学生的情况,集中解答以下两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为什么历史教材都看烂了,结果历史选择题总是错?
第二个疑问,为什么不怎么学习历史教材,结果每次历史选择题正确率都很高?
文综老师在多年高考文综——历史的教学实践中,既教过不同类型的学生,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高考历史选择题有一定难度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回答第一个问题
把教材快看烂的学生,确实是好学生,但是教材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诸如,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不是按照通史模式编排的,而是按照知识块编排的,容易造成孩子思维混乱。
而且,仅仅把教材看好是第一步,但是远远不足以应对高考,因为历史教材中隐含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背景、经过、特点、历史影响、前后历史的联系、纵横历史的比较,都需要学生学的很清楚。所以,仅仅看好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回答第二个问题
虽然没有怎么看教材,但是不等于历史素养不高。文综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并不怎么看教材的学生,并不是不看教材,而是对教材吃的很透,而且对历史和历史人物总是有自己的评价观点。
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源自这些孩子们有广博的历史面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平时一般多看与历史相关的书籍、等等,往往对历史把握的较好。
第三,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是什么?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还与做题方法有密切关系的。一般不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要通读材料,悟出材料的最核心意思,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了。
而且,在做历史选择题的过程中,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和表面现象,抓住历史背后的本质和经济、生产力根源。
文综历史怎么提高成绩?
文综三科中,历史选择题是错的最多的,12个选择题,错6个及以上的大有人在,错4个算是好的,错2个算是高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相对来说,历史题的专业性更强,要求更高。那么有没有提升选择题正确率的技巧呢?当然有!
我是“赢在高三”,一名长期奋斗在高三一线的老师,关注我给你更多更专业的指导!
第一,要分清选择题错误类型,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错误类型有两类:知识性错误和技能性错误,前者是由于知识记忆不准,理解不到位导致的;后者是因为审题不清,漏掉关键条件或关键词导致的。对于前者,要加强核心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记忆;后者则要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请看第二点!
第二,审题的关键是做好“三审三辨” 。所以“三审”,是指对题干的时空限定词、核心词和求答词进行重点审,缺一不可!时空限定词,是最具历史特色的词,也是题目最重要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很多答案就没法选,比如2017年全国卷1中的《又是斯大林格勒》,这个题目隐含着一个时空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是做题的关键;求答词,是说明这个题考查的方向,比如反映了、这表明、主要原因、旨在等等,审不对,就会答非所问,甚至是因果倒置。核心词,是题目的题眼,需要重点理解!
“三辨”,即对材料进行三个辨别,即:对不对,有没有,全不全!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往往栽在“对不对”上;能力不足的同学,往往错误“有没有”上;第三种类型要求最高,题目中往往很少涉及或者不涉及。
第三,分享几个实用答题小技巧!
1、根据题号确定考查内容: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考查内容基本上固定:中国古代史4个(先秦、秦汉、唐宋、明清各1个);中国近代史3个(抗日战争占1个);中国现代史1个;世界古代史1个;世界近代史1个;世界现代史2个。而且题号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根据题号,能知道考查内容,比如去年错答率较高的《又是斯大林格勒》,如果知道该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政治格局的演变,也可以做对。
2、弃用绝对词,巧用程度词!
选项中出现“开始、完全、普遍”等绝对词往往都是错误的;出现“有所、某些、一定程度上”等词语,往往都是正确的。
3、下位概念变上位概念!
材料中出现“皇帝”,选项中往往变成“统治者”;材料中出现君臣或父子,选项中往往变成“”等等,这在反映了题目中很常见。
[转载]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2023年安徽高考使用全国乙卷,即全国Ⅰ卷。
全国卷一、二、三是指中国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高考试卷,是全国范围内的高考试题,由国家教育部组织。这三份试卷都是为了评价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评定大学录取分数线而设计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难度不同。一般来说,全国卷一的难度相对较大,考察内容也更加深入和广泛,全国卷三的难度相对较小,考察内容更加基础和简单。而全国卷二则处于两者之间,难度适中,既有基础知识考察,也有一些难度较高的应用题目。
考察内容不同。全国卷一的题目难度大、覆盖面广,主要考察学生的深度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全国卷三的题目难度较小,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全国卷二则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推理和解决。
区域不同。全国卷一、二、三的命题范围是全国范围内的,但考生所面对的题目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不同省份之间的考试难度和考察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对录取分数线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全国卷一的难度和考察深度相对较高,因此对于高分考生的分数贡献较大,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
而全国卷三的难度和考察深度相对较小,因此对于低分考生的分数贡献较大,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全国卷二则处于两者之间,对录取分数线的影响也相对平衡。
总之,全国卷一、二、三虽然是全国统一高考试卷,但在难度、考察内容、区域和对录取分数线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
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所谓历史主观性试题,是指除选择题外必须用文字表述的试题,它包括材料题和问答题。它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影响和制约着考生的总分成绩。怎样答好历史主观性试题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近三年参加高考文综评卷的体会谈三点看法。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最近三年甚至文综考试以来的高考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出高考试题答案具有的共同特点。在历史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这实际上说明了考生答题不能符合考试标准。这里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②问举例说明。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答: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发明。这个题的时限很明确,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心词是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成为整体,求答项是“怎样推动”。通过时间限制,我们应很明确地答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只要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答出,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市场不能满足各国发展要求,使得世界市场的争夺成为必然,故列强以全球为目标进行扩张,结果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力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现及运用;二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三是为远距离提供信息的新发明,即通讯事业的发展,而能够使世界形成整体(即联系加强)的是第二、三两个内容。所以,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具有层次化、要点化、规范化等特点。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历史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如何答题本身就涉及到考生的能力问题。答题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直至符合考试标准。它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这种能力一旦具备,也不会轻易丧失。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讲到新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方面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平面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结构上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材料题和问答题。学生在练习中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独立完成,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要严肃对待,不可敷衍塞责。二是注意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在这个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评讲练习时,既会注意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会教同学们如何审题,如何答题。当教师评讲练习时,学生应用心体会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尤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没有提及的问题大胆发言,请教师分析指正。三是总结反思。一些主观性试题练习、评讲以后,教师还会做一个或给一个现成的答案,针对参考答案,要多看多思,学习其思路,学习其对要点的把握,并与自己做的答案做对比。对于优点要发扬,并由此增强信心,更要正视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中加以改进,力争在下次练习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第三,重视对重大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的掌握和积累。近几年来,历史学科命题一直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主线,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命题思想。 这里讲的主干知识,也就是我们历史学习中的重大概念、重大阶段的特征性的知识。学习历史从了解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及概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到理论概念,这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深化过程。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习尤为重要。 新课标在目标中也提到,“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了解和掌握考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尤其是阶段性特征,是做好历史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怎样答好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一直是困扰考生的难题。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文综高考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我们就会发现:(1)从选材上,过去那种几段材料、几个表格的试题少了,而代之以一段材料整合多个信息的试题;(2)从设问上,“材料表明什么现象”的设问少了,“分析”、“说明”、“怎样”的设问多了,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提高了。面对这一新情况,我们该如何才能保证高考时政治主观题得高分呢?下面笔者以一个经典的高考试题为例,就政治学科主观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上述变化中,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1)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②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2)①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②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一、把握材料,准确捕捉信息 学会分析研究材料,准确捕捉材料信息,培养较强的洞察力,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第一,明确材料主题,即材料讲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第二,列出具体内容,即列出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第三,提炼材料思想,即如何将材料的信息上升到理性(政治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层面。有人说就是要把材料中每一层的意思“翻译”成政治术语。如上题的主题是洞庭湖的历史变迁和近年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咏叹;(2)由于历史上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3)强调了近些年根治洞庭湖水患的政策、行为及其结果:退耕还湖,投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试题从情景的设置来看体现了综合性命题思想;从政治学科来看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的经济职能。 二、明确题意,确定答题方向 立意,即命题者的意图,它是通过设置的情境与巧妙的设问结合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情境材料和设问中推测出命者的意图,以确定答题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第一,排除与立意无关的信息,即与答题无关的信息。如上题中题中《岳阳楼记》中的文字、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就属无关信息。第二,根据立意提炼出有效信息,即与答题有密切联系的、必不可少的信息。捕捉住有效信息,是考生准确回答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准确地提取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就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审题。一般来说,考生要根据设问要求,对试题材料至少读二遍:第一遍是通读,其目的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第二遍为研(细)读,逐字逐句分析,理清材料包含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此外还要对材料信息进行选择性合并和比较,即把一条条信息以某种新的方式合并在一起,将获得的新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类比),从而使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阅读上题材料,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根据洞庭湖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面积缩小的状况,——实行退耕还湖、直接投资综合治理,结果——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湖区农民——发展养殖业、加工业,进行多种经营,结果——居民收入提高;总体思想——改善和保护环境、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理清思路,体现答题层次 现在的高考试题,总体上说阅读量大大减少,而思维量却大大增加。因此,考生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科学思维过程,有一个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严密的逻辑和慎密的推理过程。严密的逻辑来源于: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对试题材料的科学分析;对试题设问的准确把握;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准确无误地把握设问的要求。把握设问首先要弄清问题要求运用哪个学科(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的哪些知识。其次,要能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准确地写出来,这就是答题的理论“武器”。第三,审清问题所给的条件。如上题“变化”、“转变”等就是很重要的答题条件。将上述的逻辑思维过程记述下来,就形成了答题思路。一个好的答题思路,一般应包括:(1)材料分析和教材知识的双向对照。如:“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尊重规律、深化认识。(2)教材知识的细化和逻辑思路的拓展。如:统筹规划——政策调整,直接投资——经济调节。切忌材料和知识“两块皮”。 四、准确表述,恰当使用学科术语 政治答题不同于做作文中的议论文,而是对所学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观点的运用,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政治答题离不开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政治术语主要包括:教材中基本观点、理论、方法的表述语言;教材观点的生活化语言;时政化语言。要恰当运用政治术语,就要紧扣题意运用政治术语;要综合概括,形成要点;要准确表述答题语言。一要准确表述教材语言。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根本”就不能写成“基本”,否则就是错误的表述。二要准确运用时政语言。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能写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三要准确概括材料语言。如“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等。 总之,政治主观题答题的总要求是:“通读材料抓主题,研究设问定方向,细读材料分层次,分清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两个信息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规范文字慎答题。”前四句是审题要求,后四句则是答题的基本程序。
2023年文综难吗
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 怎样提高正确率
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想要提高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课只做为学习的一部分,并且在听课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将自己不会的内容及时问老师,然后在课下的时候及时做题加以练习,对于出现问题的历史选择题,先自己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如果还是存在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历史比较好的同学。
第二个要改变的就是历史的做题习惯,在做历史试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限时做题,在规定的时间去做题,然后对于不会的试题标记出来,课下的时候回归书本再次复习,并且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利用一定的技巧,比如排除法对比法等等提高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
为什么我的历史选择题总是错很多我 呢 还有 3个月就高考了,是宁夏海南文综卷
历史我感觉应该还不错
首先,知道在考什么
现在高考趋向能力了,不是简单的背就可以解决的,要先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然后再选择
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再把错误选项叉下去,你学的东西不是白学的。
题中的选项不是白给的,例如文中 说 唐太宗。.你就要考虑 如果选项中有 两府三司(宋)的 词语,就一定是错的!
最后,祝你成功,题也要多做点啊,找感觉~~
历史选择题老错很多,如何才做提高分数一、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
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
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
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二、解题方法 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
下面结合各类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1.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例: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解析: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思想,所以A项可以排除;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的矛头所向,而不是把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以排除B项。
C项迷惑性最大,因为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前期的功绩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绩,排除C项。正是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绩,因此,最佳选项是D项。
答案:D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例: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中列强调整对华政策的史实,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辨别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
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 答案:C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例:中国***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 。
求助 高中历史选择题总是做错其实我觉得是做题量的问题,当然理解肯定是重要的。
不知道你历史有没有除了学校布置以外的练习题册,我觉得有必要另配一套,而且不是只配,还要和学校的同步一起做起来,这很重要,或者可以提前一些做,就是预习完就做,单元的测试留在考试之前解决。
重点词画下来需要理解,选择题只是一个反应的问题,题目做多了自然就会知道它的某些词,或许不是关键词,但是是暗示你答案的词汇。然后就是历史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过硬。选择题就是考基础。如果起因过程结果影响等等都能够非常清楚,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
欢迎一起讨论历史,高中历史不难学的。467943875,(说实话,我爆爱高中的教材历史。。。)
高考历史常考哪些历史常识题?
今年的高考文综试卷的确相当难。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简称“文科综合”或“文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由政治、历史与地理三大学科组合而成的试卷,即“3+X(综合)”考试中的“3”是指语文、数学(分为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英语。
X是指由政治、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或由物理、化学、生物组成的理科综合,分数是语数英三大科各科的两倍(文综或理综300分、语数英均为150分),由考生自己选择学习文科或理科,若选择学文科是由政治、历史、地理组成的文综,则“综合”是“文科综合”。与其相对应的是“理科综合”。
拓展知识:
1、科目设置。
2023年高考文综包含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其中文科占比较大,分值占比为60%-65%。文科包括语文和历史两个模块,相较于数理科目而言,难度相对较低。
2、试卷结构。
2023年高考文综试卷结构基本延续以往,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试卷以多项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为主,同时也会有一些填空和简答题目。
3、命题趋势。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文综的命题趋势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在命题上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交叉,并且将知识点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拆分。
4、备考建议。
针对2023年高考文综的备考建议,首先是熟悉考纲和考试大纲,掌握考点。其次是积累阅读素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再次是注重知识的应用,多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体而言,2023年高考文综难度适中,但仍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我是09届江苏的,就拿我们那一届高考来说吧。09年的高考尘埃落地,全国二卷历史高考试题犹如当头棒喝,震惊了全国师生及家长。紧接着全国痛骂二卷的声音铺天盖地,就是那些不用全国二卷的地方也加入了声讨队伍,甚至有人把出题老师的名字放在网上供人有的放矢的谩骂。学不学一样,教不教相同,尤其是一些平时功夫下足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那些平时不怎么读书,上网、玩游戏的学生成绩差不多,觉得实在不公平,怒火熊熊。
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转型之际,高考试题在逐年变化。07年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因为当时试题偏离主干知识,师生不满之余,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08年有了更大的变化,比如第12题就是一个信号。师生已经注意到了,只是没想到会有整体性的调整,以为还会是渐进式的变化,尤其高三的师生根本不敢做太多的变动。结果09年做了干脆彻底的调整,让师生、家长无法承受。那么09年试题的特点有哪些呢?
第一,09年高考全国二卷试题确实有偏、冷、怪之嫌。
1、试题内容忽略了学科具体知识。统揽试卷,试题几乎全部是根据试题给出的材料有效信息,自求教材没有的结论,只有第15、19、21题,算是与教材有隐性联系。以往试题如果给出的材料是依托教材的新材料,试题答案是自求教材没有的结论,如果给出的是与教材脱钩的材料,试题答案与教材内容有隐性联系。但今年的试题所给材料是与教材脱钩的新材料,试题答案是自求教材没有的结论。09年的历史考纲与08年相比一字不差,没有变化。以为在向新课程转型时期,会保持稳定性。实际上是因为今年试卷不依据考纲所列考试范围出题,所以没用也就不用变。
2、试题立意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无法实现高考测试的选拔功能。如第39题与学不学历史无关,只要学过初中语文课文《隆中对》,作答就可与学过三年高中历史学生的答案相媲美。再如第37题所给材料是没有依托教材的新材料,背景是20世纪初教材没有涉及的思想领域,内容是学生读不懂的古文,考查的是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比较、评价等多种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中学生既要翻译又要组织答案,实在难以做到。中学历史课程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课程,中学历史教育不同于大学的“专业化”的历史教育,应该尽力避免中学历史教育的“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的倾向。从整体来看,试题显然是把中学生当作大学生来对待,不从实际出发,测试过于“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所以缺乏区分度,不能实现高考测试的选拔功能。
3、试题形式刻板、不活泼,构思不精,有故作高深莫测之嫌。试题大部分是文字性材料,且主观性试题所给材料全部是文言文,其他客观性试题表述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非常浓厚,仅第14题、15题用了一幅图、一个表格作为点缀。整体来看,试卷板着面孔、冷冰冰的样子。试卷缺乏时代感,第39题考查三国时魏蜀吴的关系,让这种特点尤为突出。第37题试图体现热点“国学热”,但因为背景是20世纪初,材料是学生读不懂的古文,隐性涉及当今社会对“国学”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其时代感就大打折扣。试题构思不精,欠缺严密。如第37题,所给材料过于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在试题给出材料前先介绍一下邓适其人,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就容易读懂材料,也就易于作答。
总的来说,全国二卷历史难得让师生绝望。那么,为什么命题中心会以全国二卷做这么干脆彻底的调整呢?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些专家脱离实际,脱离中学教学呢?我分析这实际上是高考命题组有意为之,全国二卷相对全国一卷来说适用于边疆相对落后地区,如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和西藏,历年相对简单,但今年是过分的难。是因为命题组就是想从这些考生成绩相对差些、人数相对少些的地方入手,进行根本性的变化,通过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来改变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第二,09年高考二卷试题强烈的导向性
1、高考测试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
全国二卷历史到底是怎么调整的呢?仔细解读09年高考试题,你会发现这种调整实质是脱离现行某一教材。这种调整几乎贯穿了整个试卷,只有21题、22题、37题(1)、(2)问的部分与老教材有一定的隐性联系。脱离教材的实质是教材职能的变化,教材的职能也许很多,但我认为过去教材最实用的职能就是考试,教材既是考试依据也是考试目标,也就是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熟读了教材、理解了教材,考试就没问题了。试题的难度体现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问法上或思维上的转化,所以过去我们老是担心出题人会在问法上为难学生,绝不担心超出教材范围。教材就是考试的工具。但是当前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有四个版本,新课程高考试题不可能依据某一教材、某一版本,只能在《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内命制。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是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转型的必然结果。
2、测试依托《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测试首先考查了《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全国二卷历史测试卷看,13题考查了唐朝的经济,14题考查的是明清民族关系,15题是经济体制改革,16、17是早期英美资产阶级革命,19题是德国统一,21题是雅尔塔体系,22题是亚洲经济,23题是全球化,37题是文艺复兴和等,可见考查的基本是重大历史问题。试题通篇都是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考查的是“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尤其37题和39题两道主观题,在设问中就明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词语体现其对能力目标的考查。
其次测试突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我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全国二卷历史测试卷看,试卷所有的试题都是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出现,并且是自求教材中没有的结论。实际就是运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历史学习基本方法来解决问题。第37题的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且在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学生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否定另外的观点。体现了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第三测试渗透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例如第37题试图通过对“国学热”的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并且与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比较,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意识。
依据全国二卷历史测试卷的特点,我认为今后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正确把握方向,教学目标要围绕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正确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研读史料,获取信息、辨别真伪、运用材料论证探讨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其他途径收集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以“提出问题,提供或收集材料,解决问题”的流程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和法学等与历史相关的人文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考改革也在进行。我们要及时转变理念,把握课改和高考方向,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向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