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 语-高考语文术语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2.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3.如何让高考作文语言具有表现力4.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5.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高考必背古诗词 必背古诗词目录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7、石壕吏 杜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

1.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

2.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3.如何让高考作文语言具有表现力

4.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

5.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

高考 语-高考语文术语

高考必背古诗词

必背古诗词目录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7、石壕吏 杜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游山西村 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6、水调歌头 苏轼

17、饮酒(其五) 陶渊明 18、行路难 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21、己亥杂诗 龚自珍 22、西江月 辛弃疾

23、渔家傲 秋思 2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25、武陵春 李清照 26、破阵子 辛弃疾

27、望江南 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枯藤老树昏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桥流水人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道西风瘦马。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 游山西村 陆游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高考为什么要考鉴赏语文诗词

因为诗词中蕴藏着诗人们的感情,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地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现在考试把它作为考题也是为了考察我们有没有一颗关心国情,继承文化的赤子之心。

语文老师要让讲古诗词,要求是高考可能考到的(名气大又没有学过的),大家有什么推荐的?

1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 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3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6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9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十篇

《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1、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xi),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美好生活祝福成语 美好生活感恩祝福语 下一篇: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名言 阅读与写作的名言

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高考古诗词

一.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 *** 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 *** 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 ***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

高考要考那些古诗词?

诗词填空的话是各个版本的课本上综合的,这个最好是看高考要求的篇目,而不是看那一版本的教材。那个古诗词鉴赏考的肯定是课外,一般唐诗宋词,宋诗,元明清诗,唐词这样的概率大小来的,偶尔可能出现先秦的,像某年北京卷就考的是诗经上的搐其他时候不常见~~这个只要好好研究一下平时模拟考试的这类题型和答题技巧,积累一些相关的术语,这个拿分不成问题。预祝高考成功~~

如何鉴赏高考古诗词中的“愁”情

鉴赏口诀:

.看类型

诗歌内容角度看古典诗歌考查基本类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类表达家乡或亲思念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情类⑨民类 九种类弄要掌握住基本阅读水平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基本定住类型

二.定情

意象找全诗情自显现能够表现诗歌 *** 彩词语: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忧愁、寂寞、伤、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思想内容诗歌创作核同诗歌鉴赏核诗歌思想内容外乎几面:热祖河山、忧忧民、怀古伤今、反战争、追求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重点某种意义说确握诗歌所描写意象即诗歌所描写形象(、物、景、事)古代诗歌许意象都各自喻意虽种意象喻意同意境能同数情况却其共通处

五.找技巧

首诗歌写坏与所用表达技巧着密关系表达技巧要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等三面析

六.品风格

风格指由于作者经历、艺术素养等造同创作特色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陶渊明诗冲淡平王维诗诗画韩愈诗深奥险怪白居易诗通俗鲜明再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或者说细微处要让体作者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表达效与相关些术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真挚、魄、催泪、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寻味、言尽意穷

诗歌内容、思想情

、诗歌内容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叮咛赞颂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思念

咏古诗古代或事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或表达自建功立业愿望或诉自逢慨或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表现保家卫豪情要表现舍身杀敌壮烈要表现战士凯旋豪迈要表现战争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家乡、民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战争罪恶

边塞诗则边塞军旅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环境或表现壮丽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表现亲思念或表达妇柔情别绪、忧愁伤或表现游异凄楚辛酸家乡亲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自与众同、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怀才遇、报门伤或者表现其或喜或悲或忧复杂怀或者表现祖山河壮丽表达河山限热则借景(物)表达自远志向自高尚本质

二、诗词见思想情

1、忧伤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杜牧《华清宫》(安望绣堆山顶千门第 骑红尘妃笑知荔枝)

反映离乱痛苦 :杜甫《春望》(破山河城春草木深花溅泪恨别鸟惊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同情民疾苦 :《茅屋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万难登临锦江春色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怜主祠庙暮聊梁父吟)首抚事诗作者写登楼望见边春色想万难浮云变幻免伤喟进想朝廷象北极星座摇即使吐蕃入侵难改变统观念坦露自要效诸葛亮辅佐朝廷抱负澄清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

建功立业渴望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竟腾蛇乘雾终土灰骥伏枥志千烈士暮壮已盈缩养怡福永幸甚至哉歌咏志)陆游《书愤》(早岁知世事艰)

保家卫决 :王昌龄《军行》(青海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破楼兰终 )

报门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少识愁滋味》

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 :苏轼《水调歌?赤壁怀古》

理想知愁苦情:屈原《涉江》

3、思乡怀

羁旅......>>

高考作文用上古诗词,分数高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我从小就喜欢古诗。诵读古诗,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一幅幅画与诗的完美结合,更使我陶醉其中,班里同学都知道我喜欢画画,但不知我更喜欢古诗。

饭桌上,望着妹妹散落的米饭粒,我不禁想到了刚学到的古诗,于是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在路上,抬头看见了柳树刚抽出的嫩芽,于是我又想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清明节这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上行人匆匆的往家赶,见此情景,我又深情的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当我感叹光阴似箭时,当我遭遇失败时,当我面对鲜花和掌声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催我奋勇前进。

是啊,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就是古诗迷人之处,我将会用这一生感受古诗的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与诗歌同行,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因古诗而更加壮观;世界因古诗而更加璀璨;我的人生将因古诗更加绚丽多彩。

高考古诗文鉴赏有什么技巧吗

分析“诗眼”型提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③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出句中描摹的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高考必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人教版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供我自己的学生们晨读背诵的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详细必背篇目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注:

前面加*的为原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但新课标未要求背诵。

第一册(必修1)

沁园春?长沙( *** 1925年)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物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的 /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 / 像我一样, /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太息一般的眼光, / 她飘过 / 像梦一般的, /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她的颜色, / 散了她......>>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美好生活祝福成语 美好生活感恩祝福语 下一篇: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名言 阅读与写作的名言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答语文阅读题的时候适当的运用答题套路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的主题。

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如何让高考作文语言具有表现力

我们知道,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主旨思想表现得好不好,而主旨思想表现得好不好,关键又是看其语言有没有表现力。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精妙的思想,都要靠语言来表现。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古人云:“望表而知里,折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德谟克里特)“既然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对待语言,我们的古人早就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和示范。如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姜夔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那么,作文如何写出最好最有表现力最有创意的语言从而充实内容呢,以下语言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一、想象联想支撑,使语言神飞扬 我们都知道,搞科学创造和科学发明是离不开想象联想的。其实,学语文、写文章同样也是离不开想象联想的。想象联想犹如一对金色的翅膀,可以使我们的思想起飞,使我们的语言神飞扬起来。 如李白的“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于有想象联想的支撑,的确使诗歌语言神飞扬起来了。 如,有个学生听了贝多芬的《命运》写道:“孤独的跋涉者又一次跌倒了,挣扎着,又奋力爬起。踉踉跄跄如无根的草,又悄然倒地。他的心似无血在淌,他的身已无汗可流。”这是一段极富想象的文字,嚼之韵味无穷。 再如李贺的:“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星宿迁移,似为天河所漂;云移流动,似闻天河水声。)(《天上谣》)语言想象力十分丰富,设想新奇动人。 记得刘勰有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一个人有了想象,其语言自然也就能随之飞扬,神熠熠。 二、多用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生动 要使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有特色有个性起来,是离不开修辞的。修辞是鲜活语言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在我的感觉当中,几乎有这么一条规律:用了修辞的文章不一定都是好文章,但好文章是一定都有修辞的妙用的。 1.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移就。 所谓“移就”,最简单地说,就是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这种修辞格最容易使语言出。诗人是最喜欢使用这种修辞格的,如果我们也学着使用,同样可以写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诗化的语句。 “他冷冷地盯着我,目光冻得我直哆嗦”,句中“冻”字的用法就是一种移就格,用得是十分的传神,极大地突出了对方目光的冰冷、“我”的心凉。 “她的眼波宛如流动的蜜,我的心似乎也要溶在这蜜里……她地剜了我一眼,掉头就走……”“剜”字用得十分形象而生动,令读者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 “我虽然长得矮了点,但潘长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倒也是真的。”妙引小品演员潘长江的话,自我解嘲,幽默风趣。 3.强化语势,突显情意——排比。 “爸,妈,我不是橡皮泥,想让我成为外交官,就把我捏成;想让我成为数学家,就把我捏成陈景润;想要我成为音乐家,就把我捏成贝多芬。”这种排比突显出了一个有个性的“我”的形象。 4.尖新异趣,耐人咀嚼——比喻。 “青春的年龄把她蕴藏着的美表现出来,像花一般,当苞儿半放花瓣微展时,自有一种可爱的姿态和色泽,叫人家看着神往。”一个像花一样的比喻,把青春的她写得活灵活现。 “一双失神的眼睛时常流淌出浑浊的老泪,那毫无表情的脸上皱纹交错,乍一看,就像一个既没汁水又没味道的老瘪果子。”这真是个尖新而又生动的比喻,一下子点出了人老的境况。 “韩老六的大老婆子应声走出来。这是一个中间粗、两头尖的枣核样的胖女人,穿一件青绸子大褂,衔一根青玉烟嘴的长烟袋。”(周立波《暴风骤雨》)作者以“枣核”来比喻形体,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了人物的丑陋和愚蠢。 5.特意重复,渲染造境——反复。 “黄老师在一中学教书,人长得高高帅帅的,但只要一紧张,讲话就会口吃。有一次月考监考时,他发现有一位学生低着头翻书找答案,他气急败坏,指着的学生大吼:‘你、你、你、你、你、你竟敢,给我站起来!’话一说完,立刻有六个学生站了起来,承认。”幽默风趣地渲染出了黄老师的口吃。 “谁?谁?谁把我的美梦炒了鱿鱼?”作者正在美梦,有人将其惊醒,于是反复质问,突出一种恼怒和不快之情。 6.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类比。 “有一天,一个人去吃牛肉面。他吃了半天也没吃到一块牛肉,于是生气地说:‘你们的牛肉面里怎么吃不到牛肉啊?’没想到老板说:‘这有什么奇怪的?难道你在老婆饼里吃到过老婆吗?’”强词夺理的老板形象,呼之欲出。 7.音韵铿锵,节奏明快——对偶。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求人难,难求人,逢难求人难。”这是一学生写其父母在他面前感叹生活的艰辛。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这是一学生写社会百态的句子。 三、拷贝时尚新词,使语言前卫新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更随着网络的兴起,一些时尚新词也十分自然地进入了同学们的作文语言中,这些时尚新词,有的用上去还真是鲜活生动,言简意赅而又新颖前卫。如有篇作文题为《我和物理老师的PK》,“PK”,这是个近年来非常热用的英文缩词。它是网络游戏“Playerkiller”的缩写,意思是“挑战、搞掂、杀死、末位淘汰”等。 有个同学写自己的手机:“四个红圈两个机身,还环闪,不是一般的‘亮骚’啊!”“亮骚”就是“显摆、臭美、作秀或到处炫耀”的意思。 有个学生写考雅思:“明天就要考鸭了,一点底都没有,尤其是口语,一点都没准备。”“考鸭”叫考托福、考雅思。因为大家都对“雅思”趋之若鹜,纷纷去考“雅思”,所以人们就风趣地说其是一群“考鸭”(雅与鸭谐音)。 有个学生写自己整天在家:“我已经成为宅男了!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如果没有课的话,真的一点都不想出门。”“宅男”又叫“阿宅”,意思是:“整天沉迷于网络虚幻世界,不修边幅、足不出户的男子”。“宅男”出现后,马上就出现了其偶词——“宅女”。而今真是“宅男”“宅女”,好不热闹。 四、仿改名言警句,使语言情思悠悠 名言警句是经过时间淘洗后的精辟言辞,它往往饱含睿智,情思悠悠。我们的作文语言如果能够仿仿改改名言警句,有时也能使语言情思悠悠。 如有位同学写差生的冷遇:“幸福的同学(优秀生)是相似的,不幸的同学(差等生)各有各的不幸。”(仿改列夫·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写出了差等生不得老师垂青和关爱的诸多无奈情愫。 再如有位同学写恶补课后归心似箭的情状:“饭票完了,衣服脏了,回家的日子还会远吗?”(仿改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写出了应试教育下的滥补课现象和学生们的烦躁、厌恶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五、善出铺排并举,使语言磅礴厚重 铺排并举的经典例子有《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学过这样的铺排并举后,我们也大可以写之。 如有位同学写学习生活枯燥而又无人理解时,这样写道:“枯燥的初中时代——自从踏进初中的校门,我就开始念叨这个真理。但爷爷不理解,奶奶不理解,爸爸不理解,妈妈不理解,就连门口扫大街的老大爷都不理解。”这个铺排并举,一下子把那种无人理解的情意彰显得磅礴而厚重。 六、巧借褒贬倒置,使语言多情出 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是非常精彩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就是善用褒贬、善用反语。褒贬言语写入作文,有时是非常有情有趣的。 如有个学生写道:“我恨妈妈的操劳,因为它使妈妈过早地衰老。”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愫,“恨”似贬语,可情却完全是褒意,这是正面表达难以达到的一种效果。 再如,有篇《我的理想》的作文写道:“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为了阿妈,情愿变成一只狗,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无褒贬倒置,恐怕难以传达。 七、敢于创写哲理,使语言深刻精警 很多时候,我们只停留在引用名言警句的用语地步上,你可曾想过,“名言警句”固然是名人的,但又何尝不可以属于普通作者呢!不是有专门收集、发表凡人名言、哲思睿语的报刊吗?可见凡人也可以有精彩、妙语。我们的作文用语,完全可以大胆地创写哲理式的语句,而使文章语言深刻、精警起来。 如有个学生写道:“快乐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自己刻意追求的;放弃那一份该放弃的,执著那一份该执著的,随意并快乐地生活。既然如此,那就善待烦恼吧!”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写快乐的警句。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这又完全可以看作是写“爱”的警句。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这同样是句“梦想与现实”的哲思。 八、巧用熟语成语,使语言幽默诙谐 熟语成语几乎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语言结晶,是非常简洁而又表意丰富的词语,平时多看多积累些熟语成语,对于作文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如有个学生回忆自己上幼儿园,做作业不懂而问其父:“爸爸,3加6等于多少?爸爸脱口答道:等于‘九饼’!那6加3呢? 6加3那就等于‘九条’吧!爸爸思索道。”两个熟语(术语)“九饼”“九条”,简直活画出其父的“光辉”形象。 一学生写自己做作业的速度与质量:“不到二十分钟,一本十几页的寒作业就被我‘一扫而空’,但仔细一看,全都‘牛头不对马嘴’……” 一学生连用成语写烦恼,写得形象而幽默:“烦恼就‘源源不断’地‘登门造访’,使我‘应接不暇’‘无以遁身’难逃其魔掌……” 九、调动五官感觉,使语言丰满鲜活 五种感觉是: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这五种感觉是可以相通的。语言上如果打通了这五种感觉,就会是一种非常有创意的语言。请看数例: ①“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像安塞腰鼓一般,鼓声连绵;又好像五脏六腑在我的肚子里开了派对,上下窜动,跳个不停。”这是写自己紧张、慌乱、激动的复杂心情。 ②“起初,周杰伦唱得如蜻蜓点水……”这是写听周杰伦演唱的情景。 ③“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的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这是描写日出的景象。 ④“暮色灰黄而凉爽,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这是写黄昏景色。 ⑤“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这是描写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 十、创写叠词叠句,使语言叮叮当当 说到叠词叠句,我们很快就可以联想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乎是成功使用叠词的典范例子。我们的作文又何尝不可以使用叠词呢。 如“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堂堂”、“故故”两组叠词把“青春”与“白发”写得有了情感。 有个学生描写他的老师:“淡淡人儿,淡淡的妆,淡淡的言语,淡淡的腔……”连出多个“淡淡”,的确写出了其师的神韵。 有篇学生《创意短信》的作文,其语言非常有特色,叠词迭出,美不胜收:“愉快走过了山山水水,脚下是高高低低,经历了风风雨雨,还是要寻寻觅觅;生活是忙忙碌碌,获得了多多少少,失去了点点滴滴,重要的是开开心心!……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依恋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祝你时时好心情,天天都开心。” 来源:网络 作者:李弗不

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

1. 求解文言文 中 表示 官职升迁 之类的 字或词 的总结 尽可能全一点哦

1. 贬:降职。

《旧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43835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2. 谪:被罚流放贬职,相当于贬。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徙:调职,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 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5. 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6. 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 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8. 辟(bì):征召。《晋书·谢安传》:“处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9. 举:推荐,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李密《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0.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用法较复杂,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常用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

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11.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降级授职叫“左除”。

《新唐书·王薛马韦》:“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12.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13. 坐: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14. 出:指出京受任。

《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6. 擢:选拔,提拔。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7.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18. 黜:废免,革职免官。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与“贬谪”意义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9. 罢:解除官职,罢免。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0. 去:卸职。《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1.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2. 赏:指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3.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24. 放:①贬谪放逐。《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25. 复:恢复官职。高启《书博鸡者事》:“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26. 致仕:辞官归居。《公羊传·宣公元年》:“古之道不从人心,退而致仕。”

27. 起复:恢复原职务。《旧唐书·王琚传》:“二十二年,起复右庶子,兼州刺史。”

28. 进:进用,一般用于较高职务追加。《新唐书》:“进太子少保。”

29.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30. 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31. 免:免职,罢免。

《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谴就国。”32. 夺:罢免官职。

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协服,夺其官。”33.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李鸿章《与兄李瀚章书》:“今中朝倚眷复隆,弟力加怂恿,四月再请开缺。” 还有:“以荫补+官名”指“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褫:撤职查办; 量移, 调的比原职稍好;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权:临时代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信印。

2.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3.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4. 古代诗中升职与降职分别用什么词语

古时,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古代诗中升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举,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诗中降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左迁,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3、黜,废黜,贬退。

4、罢,罢免、停职。

5、免,免除官职。

6、夺,罢官免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左除,降级受职。

9、放,放逐,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扩展资料

古代官员官职任免机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当朝的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都向宰相汇报工作,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吏部主要负责科举制度中的考核、官吏的任免与升迁等工作,常常与礼部合作,礼部多负责官员的选拔科举筹办。

除升职、降职外,还有很多平级调动、以及临时代理这个职位。也有别的称呼叫法,举例如下:

1、关于调动职务的多用移、调、徒和补。

2、关于临时代理这个职位的:领、摄、权、行和署。

搜狗百科-古代官职

搜狗百科-官职

5. “除”在古文中指授予官职,是升官,还是贬

除:任命,授予官职。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一般指提升.

陟:进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调:变换官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

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6. 在古汉语中,哪些词表示被贬职,哪些词表示升职

一、用于升职 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第三册)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例: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高中语文第二册)③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谭嗣同》) 擢:选拔、提升官职。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有时也指越级提升。

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谭嗣同》)有时“擢授”并用,为授职、任命之意。

例: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晋书·左思传》) 封: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

例:①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语文第六册)②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

(邵长蘅《阎典史传》) 二、用于调职 迁: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例:迁左丞,行凉州事。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也指升官。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再迁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文帝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徙:本义为迁徙的动作,引申为调动官职。例:①及孝景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 张衡传》) 调:调动、迁调之意。

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有时也指升官。

例:婿以不调。(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有时还指降职。

例: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班固《汉书·爰盎传》) 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

例: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高中语文第三册)有时也指由家居而出任官员。

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放:被委派的意思,多指京官外调。

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有时也指罢官放逐。

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 三、用于贬职 谪: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并远调。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洵阳城。

(白居易《琵琶行》)有时“迁谪”并用,与“谪”同义。例: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白居易《琵琶行》) 迁:因罪而被贬职并远调或放逐。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时指罢官放逐。例:顷襄王怒而迁之。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时“左迁”并用,古代把升官叫做“右迁”,把降职叫做“左迁”。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 黜:废黜、贬退之意。例:①屈平既绌(通“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纵亲。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②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罢:本义为放逐有罪之人,引申为罢免、撤职之意。

例:①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方苞《狱中杂记》)②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琯王藏等。

(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罢免官职。例:①免官削爵。

(班固《汉书 ·贡禹传》)②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此外,还有一些较特殊的称谓。

例如: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这一句中的“补”本指旧时官服,这里作动词用,表升职之意。

再如: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这一句中的“赠”是古代“封典”的一种,封典是皇帝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

始于晋代,其制历代各不相同。清制,以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父母、妻室称为“封”,已死的称为“赠”。

谢谢,望纳。

7. 在古文中表官职的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⑴举(举荐) 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⑵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⑶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⑸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谭嗣同》)

⑹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⑺升(提升)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⑻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⑽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⑾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⑿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⒀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⒁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⒂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⒃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⒄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⒅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高三生必知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古诗词鉴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文章标签: # 官职 # 语言 #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