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零距离化学-高考化学

tamoadmin 2024-09-10 人已围观

简介1.你就是我回去的地方2.[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3.2023浙江高考各科目考试时间4.距离高考还有200天左右,现在考试只能考200分,怎么办?学习找不到方法,效率特别低。5.如何培养优等生?6.上海高中的生物课程安排在高几?三册教材加一册拓展分别在哪个学期使用?比较好的辅导书有哪些?你就是我回去的地方,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

1.你就是我回去的地方

2.[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3.2023浙江高考各科目考试时间

4.距离高考还有200天左右,现在考试只能考200分,怎么办?学习找不到方法,效率特别低。

5.如何培养优等生?

6.上海高中的生物课程安排在高几?三册教材加一册拓展分别在哪个学期使用?比较好的辅导书有哪些?

你就是我回去的地方

高考零距离化学-高考化学

,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来自一位山村留守孩子的内心独白。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着一片天空叫作留守的天空,有着一群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留守着静立的大山,留守着无际的田野,留守着简陋的屋舍,留守着孱弱的爷爷奶奶,留守着对父母日日夜夜的思念,而伫立在山巅之上的那一所小小的学校,是他们避风的港湾!是他们学会用笔墨来表达情感的地方!

这所小小的学校叫做军大坪九校,她孕育了无数大山里的孩子,同样孕育了我,2013年从军大坪九校毕业的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定向公费师范生,毅然放弃就读重点高中的机会,虽然我知道如果我通过高中再升入大学我的天地会更加广阔,但是九年朝夕相处,与我的故乡,与我的同学,与我的恩师,与这山间一草一木!我知道我的家乡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而留守在这片土地上的孩童们他们需要一双眼睛,帮他们看清外面的世界!

我于2019年回到了我的家乡,我魂牵梦绕的故里,在这片土地上,连风都带着夹着熟悉的泥土气息。开学的那一天,校领导问我,“你是教什么的?”“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我可以·····”“校长,小一新生还差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未等我说完另一位老师便匆忙打断我,校长看着手里的教师名单皱了皱眉,“校长,我可以试试吗?”“你?”校长有些迟疑地打量了一番我。“小学一年级工作繁琐,家长又是些不讲道理的农民,你才刚毕业,况且你说你是教英语的,要不......”“我能行!”我打断了他的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坚毅!那一刻,我仿佛听到我的胸腔中响起激昂的战鼓,浑身上下仿佛披上盔甲,整装待发,随时准备上战场!

“好!那你就试试!”听到这个回答,我忽然感觉松了一口气!浑身紧绷的肌肉都松懈下来。

这一试便是三年,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担任班主任和语文科目教学,同时还兼任写字,体育,思想品德科目教学,当然在另外一个班级承担了英语科目的教学任务!我喜欢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喜欢他们上课时扬起稚嫩的小脸蛋认真听课的样子,喜欢他们在问问题时候明亮的双眸中透出的求知,喜欢课间与他们嬉笑打闹的恬静快乐,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当然,他们经常也会跟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向我诉说对在远方爸爸妈妈的那一份思念,每每此时,我感到肩上的那一份责任也愈加沉重!

从此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教学任务之余,也会经常到这孩子们的家中去更多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近况,走入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

我也因此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间,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所以在2020年,我被学校任命担任团支部书记兼任少先队辅导员一职,这是一个跟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的工作。因此我也才能将内心的这些情感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什么是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担负着塑造少年儿童灵魂的重任,寄托着家庭和社会的重望,承载着美好而光明的梦想。自从任职以来,我深深体会到了少先队事业的魅力,全身心地奉献少先队事业。少先队是一座舞台,让我体验了各种角色;少先队员是一个炼炉,使我练就出一身本领;少先队还是一所学校,让智慧在这里碰撞,能力在这里提高……

在我校两百多名学生中,大部分是典型“留守儿童”的代表。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对他们的教育常常让老师们伤透了脑筋。

有个学生叫李某,他是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自小父母双亡,公婆带孙,他的爷爷行动不便,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奶奶的肩膀上,痛之切,爱之深,唯一的孙子成了老人承载希望的唯一,从小,奶奶便将孩子握在手心,拴在身上。三岁那年,奶奶在一旁割猪草,年幼的李某被绳子牵着放在家里唯一的那头水牛旁边,水牛替奶奶担起临时监护职责,六岁那年,他常常牵着那头水牛走过别人刚播种的泥地中,对来来往的孩子做鬼脸,九岁那年,他上学了,爷爷病重,奶奶不得已卖掉了那头水牛作为救命费......

那一天,他回去看到空空如也的牛棚,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

有传闻说,那一天他光脚追了几十里地,只为追回他的牛,可是到达的地方是却是屠宰场,从此以后,他像是变了个人,原来还只是顽皮任性,现在却可以用极端疯狂来形容,他常常在老师上课到一半时候跳出来捣乱,朝同学扔石头,谎话连篇,更可怕的是还不知从哪些红白喜事上学了些“巫术”,用白纸扎些小人,上面写上老师或者同学的名字,嘴里神神秘秘地念叨些乱七八糟的话,好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大家都在背后议论他“无药可救”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我却在有几次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过他,那也的他与在学校里表现得完全不同,他呆呆站咋田野中,眺望着远方,苍穹之下,他的身影却显得如此“渺小而孤寂”。

我想,他并不是无药可救,他只是一个缺爱的孩子,至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让集体力量去温暖他的内心,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生活勇气!

怎么开始呢?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用自己爱子之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冷对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

于是,有空我就会找他聊天,他开始很排斥我,一如既往地咒骂甚至朝我吐唾沫,直到那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校医室,陪他做检查,取药,倒开水给他吃药,医药费也是我付的。他全程保持沉默,直到我在离开时叮嘱他要好好休息,按时吃药,身体才能恢复的快,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眼眶泛红,像是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一般!

从此以后他的态度忽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对我不再排斥,我还是依旧和他聊天,什么都聊,聊生活,聊天气,聊好玩的,好吃的,还聊我们身边的人,开始他只是不说话,直到后来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应起我来,

看他平常总是光着脚板在泥地上走,于是在他生日当天,我特意挑选了一双运动鞋给他,还请他们班的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突然感觉有一种酸楚涌上心头,这一刻,我是欣慰的,是感动的。

后来他告诉我,牛是他的爸爸,是他的妈妈,在他孤单无助时候可以依偎在它身旁汲取它的温暖,只有牛愿意安静地听他将所有的委屈娓娓絮叨。十年相依,可以说牛,就是他的全部,因此当他得知牛被卖掉之后,他的态度才会发生如此惊天巨变。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缺爱的可怜孩子。

从此之后,我鼓励他、赞美他,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在生活上也努力发动学校和社会力量去帮助他,同时我发现他的专注力很强,做事情很认真,同时在在劳动方面展现了属于他的优势,当然随着时间推移,他身上还有更多的闪光点在渐渐显露。

于是我选择一个合适的契机安排他入了队,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胸前时,我分明看到他眼中有了方向,有了光。

作为一名少先队队辅导员。为了让乡村孩子透过书籍的窗户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便弘扬开展了中队读书角的建设,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纷纷都拿出了自己为数不多最喜欢的书籍。为了丰富读书角,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网上发起了旧书征集活动,收获颇丰,自己也购置了一部分图书,这样一来,我们小小的读书角算是办起来了,我还特意安排了一届社团活动课作为读书分享课,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读书感想,喜欢的书籍,名人名言,比如不久前开展的《西游记》名著阅读交流汇报活动,同学们有的讲师徒四人取经故事,有的评说唐僧师徒,各个大显身手。这学期大家共读好书《骆驼祥子》,又对探究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队内好书互相介绍、借阅,队员之间互相竞争,比赛谁看的书多,谁也不肯落后。在众多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故事大王和读书之星,来自三年级的张雨星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动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可以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绘制的图画......当然我也会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孩子更有信心和兴趣把书一一读好读完。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我已归来故里五年,2020年的时候,学校唯一的化学老师被调离,初三的化学课又一次成了一个空悬的职位。

于是,我又上了。

在此之前,我做过很多心里建设,对于一个阔别初中已久的小学老师,亦或是从未经过高中知识洗礼的小学老师来说,都是一道鸿沟,想要跨越,我必须得经历比普通人更多的锤炼。首当其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知识水平,我必须从头来过,一遍又一遍,一张又一张卷子,我仿佛要将缺失的那一堂高考补上,从下定决心做好这份工作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像一个陀螺,在工作和生活以及学习的人生图纸上不停地画圈......

其次是学生差距,由于中学段孩子和小学段孩子有着本质的差距,原先得心应手的那一套教育手段必须全部改头换面,无数教学,无数次模仿和练习,我就像一个即将登上最高面试殿堂的应届生,对着镜子,琢磨自己一颦一笑,恨不得拿一个尺子去丈量嘴角微笑的弧度。

最后,我必须要将我二十四个小时精确到分秒,恍若一个强迫症患者一样,布置好每一时刻的工作。

2021年5月,我的儿子出生了,暑之后不久我便上班了,我深知初三是苦读了九年寒窗的学生的冲刺阶段,不想让他们受到任何影响。有人不理解,笑我傻,笑我痴,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就是如此的痴迷,痴迷于我的事业,我的学校,我的学生。

虽然早已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留下的是汗滴,奉献的是自己,看着一届届学生毕业,离开。我深情凝望:虽然他们羽翼未丰,但他们早已懂得:没有比手更大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宽的海,只要努力,永不停下追梦的脚步,任何人都能创造奇迹!

可能我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够改变什么,不能够让他们的家从很远的深山里面搬出来,也不能够让孩子们的父母都陪在他们身边,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我可以为孩子们搭建一处小小的停泊港湾,让这些跑累了的孩子们随时有落脚的地方,打开一面窗,让世界与我们互相眺望,留守儿童也不只是那些负面的标签,他们也有美好的地方,让他们也能推开世界的门,也能从这里远航!

这就是我回去的使命,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清风,故乡的一草一木,是那一间伫立在山间的小小学校,是每一个可爱的你们,你们,就是我回去的地方。

[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前言:

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以下两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问题,辩证看待改革。

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轮高考改革实验结束:理想很丰满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很骨感: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是, 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 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

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综合各种情况,有的学校就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套餐制相对于以前也有进步,但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很大的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这样做的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

上海比浙江的情况好一点,因为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很多家长很苦恼,说学校告诉我们必须选两门,如果不选两门,今后你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不管的。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方面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说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 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

选学校只图虚名,选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报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把独立学院招生和母体学校招生混在一起,对独立学院的标识、提醒不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学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是有关系的。因为高一选科,就应该基本确定大学、专业目标,要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在填志愿的时候,连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在高中选科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而非结合自己的兴趣选科。

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万考生,比去年减少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5.01万人,单独考试招生报名4.12万人。但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8万多,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点。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6.86万人,其中文科9.95万,理科16.91万,也就是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上述数据对比告诉我们,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一半。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选科,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会对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

仍然关心分数,文理分科更明显、更提前

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新高考:理想和现实差距为何如此大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空间。

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是,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

另一方面,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这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学打乱了,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不但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至少几方面配套改革,是明显缺乏的。

(1)部门应该结合新高考,解决学校的师资、场地等问题。新高考实行选课走班,对高中阶段的师资、场地条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师资不足,选课走班就难以走下去。在教育相对丰富的上海,推进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存在师资、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推进新高考,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可目前来看,其他省市还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师资、课程建设上做出实质调整。比如有的高中,一个年级招3000多人,人数是上海一个年级的八九倍,这么庞大的规模,怎么走班?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教育部门需要根据3+3科目组合在高中推进遇到的问题,提高高中办学标准,包括师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根据新高考的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师比要确定为1:10为宜,各地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明确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生师比,按照这一比例加强高中学校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师比为14.95,北京为9,上海为9.45,浙江为12.92。如果按生师比10计算,推进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师,这是巨大的挑战。上海和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师资紧张,那有的生师比达17的省市,师资缺口将特别大。

(2)在不改革高考按总分录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实行多次考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多次考试,服务的仍只是一次集中录取(这与国外多次考试、多次录取不同)。因此,建议浙江和其他将开始改革试点的省份,将选考科目的考试设定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时进行。

多次考试从实践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部门的组考成本,还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拉长高考战线。今年浙江高考,有记者在现场问学生、家长,今年高考轻松不轻松,学生和家长都说很轻松。因为这样的高考已经参加过多次了,从高二就参加了。这是真正的轻松吗?!

(3)高中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学生理性选择学科、选择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新学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4)谨慎推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当前情况下,这些条件并不成熟。

(5)高考改革必须坚持推进招考分离。只集中进行科目改革,将无法根本扭转应试倾向和功利选择。只要还实行集中录取制度,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进行科目调整,改来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转。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离意义的改革。考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参加学校的面试,一名考生可以申请两所大学,拿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参加这一考试、招生。但遗憾的是名额还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录取名额,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额都通过招考分离形式的春考录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渐参加,那么,招考分离的改革就可以扩大。

只有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是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标准体系排序、投档、录取,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科,发展个性和兴趣。

以上转自网帖。

下面补充说明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度的意义,来自知乎@神洋

链接: s://.zhihu/question/39153761/answer/96716790

不考虑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被坑了后的愤怒和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自己走运了的欣喜,单纯从心理统计和测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等级赋分”这一制度。

对于按照成绩在该次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中的相对排名赋予相应的成绩这一制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制度,我们熟知的四六级就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来给出最终得分的。而高考曾有一段时间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分的,只是大部分省市后来取消了这一制度而改回纯粹的卷面分直接相加。这种赋分方式其实就是统计学中的z分数(标准分数)的变式。标准分数的换算公式是这样的:z=(X-M)/SD,其中X表示原始分数(卷面分数),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如果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 ,则由z分数可以直接得出某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例如:如果某次考试所有考生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某人原始分数是90分,所有考生平均分为60分,标准差为10分,则该生z=(90-60)/10=3。根据正态分布表可以知道该生成绩比99.86%的考生都高。

使用标准分数至少有若干优点是原始分数所不具备的:

1.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原始分数原则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由于标准分数用了相同参照点——即以标准差为“单位”,以原始分数的平均数为零点——所以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来表示某人在各门不同科目上成绩的总和。但原始分数不具备这一优点,因为不同科目的难易不同,总体分布也可能不同。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相对而言,数学的难度会大于生物,那么在总分一百分的情况下,A数学考了98分,生物考了95分,B数学考了96分,生物考了98分,谁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更高呢?如果单看总分,那B会以1分的优势超过A,但是数学的难度可能是A的98是全省第一,而B生物的98分可能全省排下来几百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A的数学98和B的生物98对于我们评判两人的能力具有相同的权重。如果按照标准分数进行转换,则A的总成绩可能好于B(在数学平均分50,标准差5,生物平均分80,标准差15的情况下就是如此)。

2.标准分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很难做到这点。如前所述,在满足正态性的前提下,标准分数可能直接算出来相对位置,所以z分数本质上是一个相对量数,用以衡量个体在总体中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几乎永远做不到这点,除非是满分或零分之类的极端情况。另外,在原本的原始分数制度中,高考录取仍然是按照个体在整个省中的相对排名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说高考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省排名的原因。试想,如果在一场满分750的高考中,我考了740,够高了吧?但如果其她人都是740+甚至750,那PKU,Tsinghua难道还有录取我的理由?如果以IQ为唯一评判标准,那么人才的选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选IQ最高的(即使IQ最高的人得分只有100),而不是选IQ高于140的。

3.标准分数受到运气成分和试卷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单次考试中得分受到运气和试卷难度的影响比较大,但标准分数考量的不是原始的得分,而是相对位置,因而受到的影响比原始分数小一些。如果群体的异质性比较大,那么甚至有可能虽然运气不好涂错了答案但是最终的得分仍然不会变化。

考虑到以上几点,用标准分数或其变式作为选拔标准是最符合统计和测量的,或者可以说是最科学的。这大概也是国外考试多取标准分的原因。但这也不是说用标准分就是万无一失的。

标准分的优点建立在几个设之上:

1.样本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这也是引发很多重点高中的学生不满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某次考试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得很少,而很多一般的高中生来“试运气”,那么该次考试的考生就不能代表全省考生的水平,这会导致区分度下降的问题。

2.总体应满足正态分布。如果因为试卷难度问题或考生水平问题等原因,总体不满足正态分布,那么标准分数便不能直接反映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浙江省又是按照百分比来赋予等级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最终的得分被强行正态化了,不能反映考生之间实际的差距。

如果就等级赋分这一制度在心理测量上的意义而言,浙江省的改革是非常有价值的,改正了总分这一原始而粗糙的计分方式,考虑了不同科目试卷难度不一等问题,取了更为科学的计分方式。但是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似乎出了问题,在上述两个标准分数的前提设并未满足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标准分数,引发某些考生的不满,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说是不公平也并不是很过分。至于从政策,社会公平等角度评价该次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结果,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内,不予置评。

皮皮说

从理想到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长长的路,尤其是当这个理想牵连的人足够多的时候。知乎的大部分回答在喷在骂,因为涉及到他们(老师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网上的资讯文章大部分重点关注改变,因为他们是政策制定者传播者。

作为关注教育并参与教育的理性分子,我在意改革的初衷以及合理性,我想知道改革实施的影响。改革方案不够完美,是否就要回到原地?那社会永远不会进步。改革不够体察民情,是否就要一意孤行?那国家永远不会进步。当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当落实着眼于逐步完善,当我们放下抱怨和愤怒,共同去探索更好的路,教育方能进步。我们看到,关于走班排课,选专业等问题,有的公司已经在利用科技手段去解决,比如智能生成一人一课表,人工智能评测学科和兴趣进行招生专业介绍和推荐等。

转这两篇,也是希望大家在观望,迷茫,痛骂之后,能够辩证看待,聚焦问题,为改革的完善努力。说到底,很多社会变革对于弱者的意义大于强者,因为改变才有希望重新洗牌而变强。

2023浙江高考各科目考试时间

2023浙江高考时间科目表如下:

8月7日:0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09:00-10:30技术,15:00-17:00外语;6月9日:08:00-09:30物理,10:30-12:00思想政治,15:00-16:30化学。6月10日:08:00-09:30历史,10:30-12:00生物,15:00-16:30地理。

资料扩展:

浙江省,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

地跨北纬27°02′—31°11′,东经118°01′—123°10′。截至2022年,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3个县(一个自治县),常住人口6577万人。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纬27°02′—31°11′,东经118°01′—123°10′。东临东海,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78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岛有26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山地占74.6%,水面占5.1%,平坦地占20.3%,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东部以丘陵和沿海平原为主,中部以丘陵和盆地为主,西南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地形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距离高考还有200天左右,现在考试只能考200分,怎么办?学习找不到方法,效率特别低。

作为一个老师,我从我的角度来看,你只能算一个零基础的学生。那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高考的题型与考点搞清楚,弄明白自己要学哪些知识,只针对能快速掌握的,在高考中能够得分的题进行复习。能得多少得多少。先只走专题,最后再直接走综合题。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复习全都直接针对高考的考点来,这样还有点希望。最好还是去找个老师单独给你制定复习,帮助你复习吧,在学校看书我估计你也是看不懂的。所以不用去强求听学校的课了。或者你觉得找老师补课太贵,那就去找一本有详细解答每一个知识点课外辅导书,一定是要那种有详细解答的,这样就可以自己把大多数知识点看懂了,实在不懂的就可以去问老师。

得不管是那种方式,都一定要你自己有明确的目标,给够自己足够的动力,不然就肯定会没有耐力,从而坚持不下去。真的,有了方向,就看你自己的坚持了。

加油吧,少年!

如何培养优等生?

如何培养优等生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我们班内墙上贴有两张语文成绩竞赛表,男生一张,女生一张。每次单元检测成绩一出来,我们会用小红旗表示出来,不管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或成绩稍差一点的孩子,都对此很关注,形成竞争的意识。我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树立学习目标、竞争对手,让班里充满学习的气氛,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比如会随机的让他们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活动、天气变化等动笔写一写,然后帮助他们修改,最后把较好的文章由他们自己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或自己积累成册。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再比如在班内定期举行朗读比赛,让学生评选出小评委,自然学生评选出的评委都是班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样一来,既让这些朗读水平高的优等生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促使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而且在朗读比赛中成绩高的同学可以在下次比赛中担当评委,学生的兴趣很高。又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其他同学的朗读水平,一举两得。 3、提倡优等生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优等生树立为班级服务为荣意识,发挥自身特长,为班级建设出计出力。我在班会上曾说过:“咱们的班级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珍惜集体荣誉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老师和同学当然不是斗争的对手,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同学与同学之间也是这样,在我们班要能我为,那你的品格就得到了最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帮一活动,由于每个人都各尽其责,这个活动我们开展得较为成功。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4、在关注学生的时候我会将每一个学生多次测试成绩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优等生的弱势题型或代表某个知识块的内容,或代表某种能力点的考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优等生在这一学科中的弱势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弱项施以整改措施。以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只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情况,对于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很少过问,最多也就是考完试了解一下成绩。但是现在我发现对于其它科目,班主任只要勤督促,多关注一下,还是很显成效的。如:我们班马俊森,从四年级时就表现出语文、数学成绩优异,但英语成绩始终达不到优秀线。针对这种情况,在家长会上我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私下也多次同孩子谈到这个问题。一有时间,我就会问问他最近英语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进行督促,以避免孩子偏科。其实还有很多孩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三门主科,其中两门成绩优异,一门达不到优秀,面对这种情况,我会抽时间和孩子谈,了解情况,一块想补救的办法,督促孩子提高。 5、对中等学生要优化,对优等生要强化。

中等学生常常是被忽视的一个占班级多数学生的群体。我们班中等学生人数较多,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随大流的思想。既不愿冒尖,又不想落后的思想。其实在这些中等生里有一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家长的鼓励,帮助提升到优等生的行列一点问题也没有,通过和孩子们交流,我知道他们缺少的只不过是信心和机会。当学校要求每个班交几篇好的学生作文时,我会首先考虑到中等生,拿出他们以往的作文,面对面的指导修改。学生作文集发到每班后,我会发给他们每人一本,回家给家长看,孩子们高兴极了,并表示会越写越好。语文的学习分语基、阅读和作文三部分,而作文又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了,作文水平提高了,那么就不愁语文成绩上不去了。比如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林礼智、李顺、张凯等同学因为作文成绩有所提高,因而成绩上了优秀。我们班的郭娜、李星云、王子鑫、崔冰寒她们可以说是......

怎样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

所谓优等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方面都高于教育培养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这些班级中的优等生,常常会受到家长捧、邻居夸、老师爱、同学敬,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时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优等生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一定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优等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容易使他们养成骄傲自大,看不起同学,不能容忍批评等不良品质。

优等生具有较强的荣誉感。这荣誉感能强化优等生原有的学习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去争取更大的荣誉。但是,如果在追求成绩和荣誉的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有可能转化为爱慕虚荣,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而不顾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优等生具有强烈的超越同辈群体的心理趋向。但这种心理趋向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发展为嫉妒心理,成为他们发展的障碍。

优等生在班集体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影响面也大,在与班主任的交往中扮演着与一般学生不同的角色。因此,在了解优等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优等生的教育工作。

一、坚持“响鼓要用重锤敲”的方法

对优等生的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只看到其优点,偏袒其缺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优等生的惟一尺度,从而在“一俊遮百丑”的思想影响下,放松对他们思想品德上的要求。班主任应该经常提醒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取长补短,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例如,王明一直是班中的佼佼者,在学校的各项竞赛中,他总能为班级、为自己争得荣誉,老师和同学都以他为荣。有一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可那天王明生病了,老师就派了另一个同学小吴去参加,结果小吴得了第二名。王明知道后,笑着对其他同学说:“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不生病的话,肯定能得第一。”班主任应老师获悉后,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到一位木匠师傅那里去学手艺,因为他很聪明,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已经会做基本的家俱了。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不想再继续学,告别师傅回去了。可到了村里,他才发现,他们村的几位木匠做出来的家俱别具一格,比他的好多了。那人顿时觉得无地自容……故事还没讲完,应老师就已经看到王明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低声说:“应老师,我错了,我不该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应老师看到王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因势利导地说:“老师知道你很出色,但不要忘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要和同学融洽相处,互相帮助。”王明豁然开朗。

二、不断激励,增强抗挫折能力

当优等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挫折的时候,班主任应给予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的斗志,引导他们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例如,校刊中经常发表同学们的作品,中队长小于也积极投稿,总以为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不知为什么总是不能如愿,小于有些气馁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班主任许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他鼓励小于继续投稿,并帮小于一起分析以前文章中存在的不足,指明他努力的方向,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在校刊上看到了小于的文章。

三、消除嫉妒心理,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正因为优等生具有强烈的超越同辈群体的心理趋向,因此很有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班主任要引导他们对嫉妒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并能认识到它的危害,要告诫学生,别的同学某方面比自己好,不能嫉妒,要寻找差距,奋起直追。班主任如果察觉到某位优等生有较强嫉妒心理,应及时进行疏导,帮他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引导他的心理沿健康的轨道发展。

另外,班主任要掌握好对优等生的表扬与批评的分寸,既不可过多地集中表扬;也不要吹毛求......

如何发挥优等生的作用

一个教学班有几十个学生,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其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受到老师青睐,在老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很多老师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他们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优等生的作用。

一、“以点带面”式的辐射效应

一节课40分钟,怎么才能有效利用时间,怎样才能同时调动优生差生的学习热情而两者兼顾呢?方法一:在班里的空间上思考,让一个优生的周围坐几个差生,课堂上比较难的问题以及比较难的操作可以让优生先做,让后进生去听去看,去和优生一块做,去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优生活跃的思维会去“碰撞”后进生,他们简洁流畅的表达丰富著后进生的词汇,影响着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灵活的动手能力,无不在后进生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什么他们之间的互动会形成如此效果呢?试析一下吧,他们有着相近的年龄,有着成熟度相近的心理,他们本就应该是相知的小伙伴。小伙伴之间无论是同意还是有异议,都能够大胆地表达,这是由小伙伴之间的率真决定的。记得有一对同学,她们都是十二三岁,其中小甲数学成绩优秀,思维特别灵活,她的解题方法常让教师和同学发出啧啧的赞叹。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小甲和小乙坐到一块,小乙数学很差,但是小乙和小甲是好朋友,坐到一起后,两人很投机、很默契,受到小甲多方面影响,小乙成绩居然很快好起来,位居全班优生之列。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常会在班中形成一帮一排座位方法,无不显示著这一辐射效应。这种效应发生作用后,教师和优生的互动带动着优生和后进生的互动,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班的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

有了优生对后进生课堂上的辐射作用,现在我们课堂上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另外,他们和老师之间也是零距离交流了,有时还一起说说玩笑,因为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常和老师辩论,教师也以民主的态度和他们交流,整个课堂上是一个和谐的发展的整体,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了,而课外的空间使优生的管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很显然合作学习方式已形成了,发展空间也拓展了。

二、“小助教”作用的发挥

对课堂上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优生很容易就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时因为自己会了、懂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了。怎样才可以发挥他们的潜能呢?让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因为他们表现欲很强,很想当小干部,很想体现自身的价值,积极性非常高,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久而久之,就能管理好班中的学习、卫生、纪律等多方面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他们要以身作则,要自律,要表现出很优秀的方面,这不就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了吗?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帮助教师检查、批改作业。在批改过程中他们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对他们培养目标作更深层次的要求。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反馈,而是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有着责任感,所以批改之前他们就要针对作业,把所学重温一次。在批改的时候,由于觉得这是对别人作评价,必须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粗心,必须细致观察,即使平时有粗心的毛病,在这样的多次批改后,也会形成一种细致的品格。所以在整个批改的过程中,无疑是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有了优生对差生的作业批改,那么反馈这个环节又由谁来处理呢,还是让优生来吧。让后进生和优生双向选择,然后结对进行好帮差辅导。为什么让他们进行双向选择?因为虽然年龄相仿,但是由于性......

如何培养优等生

优等生无疑是衡量教师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有利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有优等生得靠“运气”。其实,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引导、多管理,优等生是可以培养的。该如何培养呢?试从三方面抓起。 一、 早发现、早培植 优等生大多从小行为习惯较好,在小学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大多表现为:兴趣爱好单一,性格偏内向,玩乐交友不擅长,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较好,很听话等等,这些特点很容易被老师发现。找准优等生苗子后,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班级管理,只有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班风学风:让学生勤学乐学;让班级有相互比拼,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竞争意识;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样,优等生的成长才有温床,才有发展的土壤。例如我班的王佳轩、高新媛、韩萱、商亚杰等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 勤浇灌 、多配合 偶有一二个科目成绩突出、一两次表现为成绩拔尖、行为良好算不得优等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作多方面的努力,让优等生长期保持优秀。虽然新的教学观强调要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从未否认“重点突出”,且先师们也曾提出过“因材施教”观点。对优等生多作一些观察,多作一些辅导,精力倾斜一点,恐怕也不曾违反了教育理论。而且更让我们信服的一个真理就是“多一份汗水,则多一份收获”。对学生尤其是优等生的培养正如老百姓搞种植,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教师的辛勤付出。 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多角度观察,多方咨询,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如: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有什么困难,有哪些不足之处,在某个科目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哪些学习方法、行为习惯需要改进等等,积极协调配合学生家长、各科任老师,取有效方法,给学生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上长足进步,在思想行为方面更出类拔萃。 三、 强主干、排干扰 果农削枝为了强干,为了让果实结得又大又多。教师对优等生也不能任意施压,以多做作业,多看书本或者以“你还不努力,某某要超过你了”这样的压力来“拔苗助长”,这样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教师的方法应该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以多鼓励、多引导为主,让其在轻松、活泼和乐趣中提高。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一面,正确引导学生改进消极懈怠的一面,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如何加强对优等生的管理和教育

对优等生教育的意义:

一、教育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复杂的工程,需要更多人更多的努力。加强对优等生的教育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优等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优者,是跟本班或本校学生比较而言的,而到另一个学校或另一个班级,并不一定还是优秀的。优等生不一定在德智体几方面全突出,也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所以,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优等生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切不可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他们,盲目乐观,放松教育,优等生的提高是无止境的。

(二)优等生是发展变化著的,尽管优等生在某一阶段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由于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许多消极因素。这就可能对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也不能放松教育。何况,优等生多数是班级骨干,在班级里享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较大,一旦变差,其危害不同于一般学生,将直接关系到一个集体的健全。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对优等生的教育。

二、优等生的特征:

(一)优等生富有进取精神,学习刻苦、勤奋

优等生有一股力争上游的劲头,有自己独立去干,且要干好的满腔热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因而学习成绩优良。

(二)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立场

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对社会上覆杂现象,对周围的事物都有比较正确的见解和评价。

(三)具有较强的荣誉感、自尊心

较强的荣誉感在他们的成长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等生能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关心和维护集体的荣誉,他们会因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人、给集体带来荣誉而高兴,也会为自己做了对集体不利的事情而感到羞愧。

同时较强的自尊心使他们不甘落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其他同学,就暗下决心,鞭策自己,力求赶上,超过别人。

(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性比较强,无须教师和家长过多的提醒,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自控能力比较强,能克服各种诱惑和干扰。他们善于抓住时机,相信自己的力量。还具有较好的坚持性,决不会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

(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优等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优等生虽然具有良好的品质,但是也潜伏著一些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不良因素。

(一)优越感强

优越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长处。由于成绩、表现好,优等生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同学朋友的羡慕。这种特殊的待遇级易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被滋生优越感,形成只爱受表扬,不愿接受批评的习气,产生蛮横无理、虚荣、爱出风头等不良品质。

(二)高傲妒嫉

优等生具有不甘落后,争取好胜的特点。成绩好、能力强是他们的优点。但是有的优等生却随之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高傲,具体表现为惟我独尊。妒嫉,表现在他们总想比别人强一截,高人一头。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有时会搞知识保密,甚至打击别人。

此外,有些优等生由于学习和生活太一帆风顺,依赖性强,缺乏适应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曲折,就易感到难以承受而气馁颓废。有的优等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存在着高分低能的弱点。连一些普通的生活琐事都不会做,比如:洗衣服、叠被子、削苹果。

但一般来说,这些特征不是每个优等生都具有的,他们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尽一致......

如何从中等生变为优等生?

条件太优越导致你不想学,而玩了就会导致你不想再调整好了。

其实最重要的心态,你一直告诉自己想进前十,那就要让自己没有那份对学习的烦躁,你用纸尽可能写下你维持现状的后果,越多越好,再看看纸上这一大堆的惨败下场,你就会害怕,那么就能激励你赶快学习。你要想想,现在玩了,以后出来不但没顾好自己,还对不起父母。如果现在努力,以后考大好大学,有好工作,能自己去旅游,做自己想做的事,买想要的东西,还能孝敬父母,想想,这一切好的东西只需要一年的辛苦,多好!而正是这一年如果浪费了,就是一生的痛苦,自己想想一年重要还是一生重要!心理暗示很重要,因为你一直想着自己不行,想着自己排名很后,所以没自信就没动力!让自己有一次突破,之后你就会想保持下去了,相信自己最棒,那就能做到!不是重点的学校更是容易让你有进步空间!加油!

如何培养尖子生的方法

一、选准苗子根据中考成绩及高一高二时统考成绩,科学分析,任课老师与班主任配合,选拔出真正有潜力的尖子生。二、关心尖子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举办尖子生在内的学生学法交流的会,让班级的尖子们进一步认识其他尖子生的优点、特色,包括其他年级和其他班级的尖子生、以往毕业的尖子生的学习方法和作风,使其思想发生碰撞,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关心尖子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创造并科学安排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取得成就感。成就感越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越强,二者相辅相成。尖子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其独有的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质,他们的学习应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时间安排、作业安排、课下指导等多个方面,给尖子生提供额外。四、关心尖子生的薄弱学科  在学习方面,这些尖子生几乎都有自己的薄弱学科,或语文,或数学,或化学,等等。让他们认识真正尖子生或者是优秀学生在各个科目上应有的学习水平和方法,勉励和指导他们注意均衡发展,取得了效果。对待他们的薄弱学科,关键是转变他们对学科认识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这科重要,而且提高这个弱科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并从中得到指导。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这一门课的学习问题例如习惯甚至兴趣等往往也就会得到解决。五、关心尖子生的自我约束力。  尖子生也会犯错误,包括与一般学生一样和不一样的错误。一般来讲,尖子生是更能听从老师教导并遵守纪律的,是能更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这不是绝对的,而且是完全有可能变化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优异,但不能“一俊遮百丑”,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尖子生的情商的培养,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突出的问题。让尖子生懂得约束自己,才会管理好自己并保持严谨作风和不断进步,才会更有榜样作用以激励班级,才会不影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鉴于许多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我逐渐认识到,对尖子生应该首先在理念上保持清醒、公平和严格,并在行动上予以及时、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当然,对尖子生,也不能完全用一种模式来分析他们要求他们,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教育,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着眼于效果。六、关心尖子生的心态  后进学生会有很大思想压力,尖子生也会,而且更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光环,得到同学的羡慕和赞美,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倾诉有限。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反而影响学习。考生心态是高考的软件,起重要调节作用,对尖子生来说尤其如此。我觉得老师在学习上应该对尖子生要求有度,帮助他们适当减压,保持心态相对平和。1.让目标相对明确。高尔基说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但是太具体、太高远的的目标会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也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没有目标往往又缺乏动力,要谨慎地帮学生确立相对明确的目标。根据他们的实力和进步的背景,在他们包括获得年级第一等考得很好的时候,尽量不要说保持住名次、争取考上某某名校之类的话,要提醒他们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学习会有波动,尽量避免出现太大的波动。  2.帮助尖子生具备抗挫折能力。相比学困生,尖子生可能抗挫折能力更差一些。正如学校领导所说,面对考试和学习成绩、家庭、生病等等问题,在他们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心里面可能紧张至极,暗流涌动。  平时,多给尖子生讲一些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具备顽强意志,......

上海高中的生物课程安排在高几?三册教材加一册拓展分别在哪个学期使用?比较好的辅导书有哪些?

我就是加生物的,我们学校是高二开始有生物这门课的,前三册在高二两学期内讲完然后开始会考,考完后才开始边学拓展边第一轮复习,当然我们是普高,市重点一般是没有加生物的,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区重点一般都有加生物的,但人数不多,普高加生物的还是蛮多的,因为生物比较简单,但有些重点大学的很重点专业是对加生物的考生有限制的,有些干脆是不收的,比如说上大的机械类总共在上海招几百个学生,只招生物生几十人,但大多数还是不影响的,只要你的目标不是重点大学里的重点专业我还是劝你加生物,因为物理化学变态很多你可能是拼不过的。生物高考120多分是很简单的只要你认真学。辅导书嘛有一本《高考生命科学导测》(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的好像),是辅导书里毋庸置疑是最好的,因为它里面有几乎全部的高考考点,另外《零距离》有些内容是超纲的,当然一模二模卷是极其重要的。希望能帮到你。望纳。

文章标签: # 学生 # 他们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