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评析论语高考_论语评析题的答题格式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2.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3.写出《论语》的《礼仁》篇的相关内容以及解释和评析。谢谢 啊4.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5.高考中论语的重点章节。自古以来凡是名人志士或有成就的人,无人不读《论语》。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2.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
3.写出《论语》的《礼仁》篇的相关内容以及解释和评析。谢谢 啊
4.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
5.高考中论语的重点章节。
自古以来凡是名人志士或有成就的人,无人不读《论语》。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共计20篇,498章,全文15900字,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自战国时期成书以来,代代相传,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读《论语》的。2018年,《论语》已被教育部列为高考必读书目。
名人谈《论语》
钱穆,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曾任北大、清华、西南联大教授,创办新亚书院。著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霍韬晦,当代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学家、梵文学者、佛学家,为性情文化之倡导者。
《论语》自汉以后,即成为中国人的必读书,这固然与政府的提倡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人成长所遭受的困惑,了解真切,让人在虚妄的世界中回头,找到自己的修养之道与成长之路,其贡献无他书可以代替。这与时代的今古无关,与科学知识多少无关,与技术的新旧无关;……只与生命的迷悟有关。现代人如果不想失去此宝藏,宜早读《论语》!
叶嘉莹,号迦陵。当代著名诗人、词人、诗词评论家,古典文学专家。
作为一个自幼诵读《论语》而受益者,我却想藉此机会对有心诵读《论语》的青少年,再说几句话。那是因为,我此前找出一册朱熹的《论语集注》阅读。方一开卷,就在序里面看到几句极其值得注意的话,那是朱子引程颐的几段话,其中一段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又有一段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学者。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
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朝的军队,而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老秀才。
有人说:所谓的贵族教育,贵的不是生活,而是教育;不是留给孩子一座金山银山,而是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成为最好的自己。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心中。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等。(只要求要此基础上展开,一定要联系实际部分,合理评析就行) |
略 |
写出《论语》的《礼仁》篇的相关内容以及解释和评析。谢谢 啊
1、西汉匡衡
“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艺之旨,则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译文:我听说六经的圣人是统驭天地之心,在善与恶的回归,明吉凶的区别,通过人的正道,如果不违背本性的原因。所以研究六经的宗旨,那人天的道理就可以和,草木昆虫可育,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原则。和《论语》、《孝经》圣人的言论行为的关键应该研究它的意思。
2、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译文:《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所说的话。论,同类,有伦理的。对,叙述了,叙述自己所想说的。
3、北宋邢昺《论语集解序·疏》
“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
译文:直接说说话,他叙述说说话,散语言就可以通,所以这个评论先生的话,说的好的话了。”“用这封信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吧;圆转无穷,所以说轮了。
4、宋末元初何异孙《十一经问对》
“《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译文:《论语》有学生记住老师的话的人,有孔子回答学生问,有学生从相应的,又有当时的人互相说的,有我对你问的,有老师学生回答你的问题,都是以讨论文学,所以称之为《论语》。
5、清代李元度
“论语所言之义理,精且粹矣。即以文论,非诸经所能及也。易、诗、书、礼、春秋之文,各造其极,亦各不相谋,而简括处终不及论语。论语之文,能以数语抵人千百言,如太和元气,如化工之肖物,各无遁形。”
译文:《论语》所说的义理,精且完美了。就在文论,不是所有经所能达到的。《易经》、《诗》、《书》、礼、春秋的文章,各造它的极限,也是各不相谋,而简括处始终赶不上论语。
《论语》的文章,能用几句话到人千百说,如太和元气,如大自然的模仿物,他们没有隐藏自己。
百度百科--论语
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的《礼仁》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先生说:“人能居于仁道,这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哪算是知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先生说:“不仁的人,将不能久处在困约中,亦不能久处在逸乐中。只有仁人,自能安于仁道。智人,便知仁道于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先生说:“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先生说:“只要存心在仁了,他对人,便没有真所厌恶的了。”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先生说.“富与贵,人人所欲,但若不以当得富贵之道而富贵了,君子将不安处此富贵。贫与贱,人人所恶,但若不以当得贫贱之道而贫贱了,君子将不违去此贫贱。君子若违去了仁,又哪得名为君子呀!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违去仁。匆促急遽之时仍是仁,颠仆困顿之时同样仍是仁。”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
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高考中论语的重点章节。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人说:“能尊敬、照顾好父母和兄长,而对上级不尊敬的人很少很少;对上级很恭敬,而去做叛逆争斗之事的人是怎么也不会有的。因此,君子做事都特别致力于根本,只有在具备良好本质的基础上,才能生发出仁爱之道。对父母和兄长的爱,这就是一切仁爱的根本了!”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句,具是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也是言者的推理过程及结论。只有会爱自己亲人的人,才会爱朋友、爱同事、爱别人;只有会尊重自己父兄的人,才会尊重朋友、同事、上司。因此,我们教育学生也应有一定的次序,首先要教会其爱父母、尊敬父母,然后才能教会其爱伙伴和同学、尊重伙伴和同学,之后才能进而教会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全人类。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句,应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明道理:君子做事都特别致力于根本,本质好了仁爱之道才能生发出来;另一层是提出要求:君子做事应该“务本”,只有“本立”了,一切的“道”才能够生发出来!与古人相比,我们现代人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反思,我们一味追求发展的高速度,一味强调“赶”、“超”、“新”、“效益”、“极限”等,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舍本而求末、舍近而求远、牺牲质量而求速度的事情真是比比皆是。是啊,真君子应该要务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君子做事要遵循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能因追名逐利而忘本;真君子应该具备正直、善良的本质。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句,既指明又强调了“孝弟”是与别人交往和爱别人的根本。启发我们做事要从做人做起,做人要从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做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爱”开始,从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父母开始。由此看来,所谓“六亲不认”、“大义灭亲”、“舍家为国”的人也并非真君子!
2)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是孔子报告自己一生经历的话,甚为简洁。“吾十有五志于学”: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
“三十而立”:经过十五年,到了三十岁,此时经过了人生的磨练,从此而“立”。“立”的意思就是不动,做人处世的道理不变,确定了。也就是开始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大局观。也就是说,这十五年都在学习,到此终于开始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点,做人处世的道理,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而不是说开创了事业,这完全是两回事情。但是,虽然这个时候“立”了,还是会有怀疑,有摇摆的现象。
“四十而不惑”:再过了十年,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没有摇摆的现象了,也就是碰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处世原理,不再会有犹豫不定了,然而,这还只是对形而下的人生学问而言。
“五十而知天命”:又过了十年,方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了。
“六十而耳顺”:再过十年,方耳顺。这里的耳顺不是生理上耳朵顺不顺,有没有问题的意思。“耳顺”的道理是说,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平静。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很活泼,明辨是非。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
“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又过了十年,方才可以到达从心而欲。至此终于可以挥洒自如。然而从心而欲,并不是可以随便乱来,看到人家东西好就去拿,从心而欲嘛?不是这样的,后面这句话很重要,“不逾矩”,人与人之间有个范围,有社会约束,自由不能超越范围,变成无限制的欲望。所以,“从心而欲,不逾矩”。
3)子贡曰:“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是孔子和子贡的一场对话吧,意思是:
子贡问道:"贫困但是不忧愁,富贵但是不高傲,怎么样?"
孔子答道:"可行,但是不如贫困却很快乐,富贵却很有礼貌的."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释:子贡说:“贫穷而无妄求,富裕而无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只是不如贫穷而快乐,富裕而喜好礼节的人。”子贡说:“诗经说: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赐啊,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过去了的,你已经可以预知将来的事了。”
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让,是君子之道(异于坑蒙拐骗、偷盗抢劫,虎狼犬鼠之道)。
夫子闻政,更广义地说,就是每到一地,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并与当地的主流社会相融合,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
古人以温、良、恭、俭、让为五德,中国人讲德,凡事以德取之。《集解》:“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恭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非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
温、良、恭、俭、让亦为学圣之道。“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以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盛德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集解》)
所以说温、良、恭、俭、让者常使人起敬,圣者人皆仰慕,人向高处走,这是人性使然。“示人学圣之要,变化气质之道,……首揭夫子之温良恭俭让,使人望而仰之,则而象之,有不觉暴戾骄慢之潜消者,无行不与,于此示其真。学圣者舍此奚从焉?”(《论语集释》)
也就是说,内在的修省、外在的气质,全在这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而这五个字的背后则是和厚、易直、恭敬、节制、谦逊,是诚信、忠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夫子所吃的是青菜和很粗糙的饭,喝的是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是曲著手臂当枕头,而生活的乐趣在其中了,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取得富贵,他根本看不上眼,当它是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