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文言文散文必背篇目-高考文言文散文

tamoadmin 2024-08-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文言文分类阅读2.散文游记类文言文3.文言文散文4.2000年高考文言文5.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总结高考文言文分类阅读1.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分类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试卷分阅读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 要求考生全部作答,

1.高考文言文分类阅读

2.散文游记类文言文

3.文言文散文

4.2000年高考文言文

5.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总结

高考文言文分类阅读

高考文言文散文必背篇目-高考文言文散文

1.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分类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试卷分阅读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

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 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第Ⅱ卷 表达(五)语言文字运用(这类题目较为灵活,每年不一样大致为仿写,图标,补写,总结,新闻提炼等)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1题。

60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 高考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和技巧

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我想到现在我们同学已经有80%的实虚词已经了解,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你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1要善于借助。

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 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翻译文言句子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

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

详细类型见上所举。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

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

3. 高考语文考那几种类型的大题

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结构: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

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

3题左右,约10分。(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

分别为: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乙 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 表达(五)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六)写作。

1题。60分。

4.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几题

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第一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第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散文游记类文言文

://baike.baidu/view/47562.htm 小石潭记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文言文散文

1. 文言文散文怎么写

楼主你好,关于古体散文的发展历程我就不说了,在网上可以搜索得到。

其实不管是白话散文还是古体散文,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所想表达的思想,但古体散文多了一份讲究,即语言上的优美,有韵味,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又不是像赋那样一味的追求辞藻的华丽、对仗工整。古散文大多是骈散结合的,乍看如古赋,其实不然,因为它比古赋更容易让人看懂,个人的感情融入很重要。

下面是我曾写过的一片古散文《游黄鹤楼记》,被收录于由中国散文学会创办的《当代写作》之中,本人也有幸在不久前申请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 己丑仲夏,择天朗气清之日,游黄鹤楼。

匆瞥而归,应爱姐之迫,闭目思忖。须臾,遂拾笔涂此拙作以记之。

汉水疲乏,投于长江,互渗互融,汹涌奔腾,无泾渭清浊之嫌隙,承华夏兼容之博怀。 割现三镇,山水相映,草木葱茏,舟楫鳞栉。

近却止步,仰而观之,展檐如欲飞之鹤,栖矗蛇山之巅。沃水涤其清秀,日月增其灵华。

千年毁兴屡屡,虽其制有所变改,而雄伟未逊往昔。 置身其内,似仙幻游,壁画楹联,雅致脱凡,古韵溢然,疑时逆返。

轻踏木阶,敛气而上,凭吊古贤,悾悾悼亡。子安遗鹤于壁,报畅饮美酒之恩;太白左迁经此,叹仕途跌宕之愤;崔颢诗题黄鹤去,孰能与之竞才思?骚客接踵不息,江水滚滚不竭,文人叩崇此地,似豪侠拜往长城。

华装綷縩,和清风摇叶之微声;鸿儒咳吐,逐江水推浪之璧珠。未经弄璋之雅趣,得于钟灵成毓秀。

攀高登顶,雌霓可触,楼宇峻挺,凭栏骋目。涛声鸣溅,唤古之雄魂;楚天袤阔,容今之粟渺。

隔岸晴川,抵访苍穹,不见炊烟袅袅,但闻蝉语嘈嘈。向东之水何时停?卧盘之山何日平?血泪注江续其源,骸骨埋石添其峦。

一世春秋数十载,怎与江山赛不衰? 呜呼!乘黄鹤消入日暮,古今皆是此归宿。

2000年高考文言文

1. 183麦丘之邦人(2000年高考上海卷试题)

齐桓公为了追猎白鹿,来到麦丘,见到一个城里人,就问:“怎么称呼你呀?”回答说:"我是麦丘的城里人。

"桓公问:“老头子多大岁数?”对答说:"我年纪有八十三了。"桓公说:"好长寿呀!"与他喝酒,问道:“你老可不可以祝我长寿呀?”回答说:“山野之人不知道怎么祝君王长寿。”

桓公说:“那就用你老的长寿来祝我长寿吧!”城里人捧着筷子拜了几拜,说:“如果要我的君王真正长寿,用金银都嫌便宜,只有人民才宝贵。”桓公说:“这个祝福很好!寡人知道了。

最高的德性不会孤单,有益的话不会只说一遍,你老何不再说一个。”城里人捧着筷子拜了几拜说:"使我的君主喜欢学习又不讨厌去问地位低下的人,贤良的人在身边,直言的人可以进去。”

桓公不高兴地说:"这一句,不和前两句祝福相同,你老把它去掉吧。"邦人脸上挂着泪珠,哭着说:"希望君王仔细想想,这句话,比那刚才的两句话更重要。

我听说儿子冒犯了父亲,可由姑、姐、妹来开释,父亲于是饶过了。我冒犯君王时,可让君王左右的人为我开释,君王就可以饶恕我。

昔者桀得罪了汤,纣得罪了武王,这都是君得罪了臣的事例,到现在也没有为他们开释的人。"桓公说:"说的好!我凭着祖宗的福气,土地的神灵,才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

桓公搀着他上马坐着,自己牵着马回去,保举他到庙堂又让他决策政治事务。桓公之所以合并了九个诸侯,称霸天下,不因为军队,不只是因为管仲,也得益于这次的遭际。

2. 2000年到2008年莆田市语文中考考得所有文言文是哪8篇

2004年 一、莆田市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7~10题。

(18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 羊子尝行路 B.还以与妻 何岳尝夜行 因托以寄去 C. 还以与妻 D.羊子感其言 遂以还之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答: (2)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答: 3.请谈谈乐羊子妻是如何巧妙地劝诫丈夫专心完成学业的。(4分) 答: 4.乐羊子与何岳都有拾金不昧的美行,但他们的做法不同。

请你对这两个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5分) 答: 参考答案:1.(3分)C 2.(16分)(l)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2)拾到银子却没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每句各3分) 3.(4分)乐羊子妻用纺织作比,说明读书应当日积月累,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大意对即可) 4.(5分)乐羊子是因妻子的劝诫才没有占有拾金的。

他乐于接受批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可嘉的,但他以丢弃失物来显示自己的清白的做法不妥。(3分)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

(2分)(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 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o(2分)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4分)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参考答案:1、(1)2分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2分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2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 2、4分 宽对即可。 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007年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⑴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⑵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 ⑶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8.翻译下面句子(5分) 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 ⑵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 9.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10.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4分) 答:答案1.⑴国都、都城 ⑵在这时 ⑶这,指鱼快乐 2.⑴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⑵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3.庄子自喻为“鵷鵮”,这说明庄子是个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的人。

4.示例:(1)庄子。

3. 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

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4. 怎样做好高考文言文题

从选文特点上看,2004年到2006年浙江高考卷中的文言文选段有很大变化,2004年选的是北宋欧阳修的《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属人物传记;2005年选的是唐代孙樵的《书褒城驿壁》,属晚唐散文中的针砭时弊的杂文;今年选的则是明代方孝孺的《蚊对》,也属杂文。

从题型设置来看,对文言实词、虚词、典型句式、词类活用和句子翻译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基本稳定的,变化最大的是文言文选择题中的第四题,由“概括和分析”题变成了“赏析”题,难度也有所增加,解题思路方法需要做一定调整。 2006年高考语文卷第14题(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分析:解答此题需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推测文章主旨。《蚊对》先记叙夏夜为蚊所苦,难以入眠,写到蚊子聚集的可怕场景,写到斥令童子驱蚊、灭蚊,然后由第二段天台生感慨老天为什么造出这种东西来害人,既揭示人的自私心理,又自然引出童子应答,由记叙巧妙过渡到议论。

第三段借童子之口生发三层议论,分别以童子语中的三个反问句“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今子一为蚊所?k,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k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作结。这正是作者观点的流露:人与异类只是形状不同,哪有贵贱之分?蚊子要害人,人要向老天控诉,而那么多的异类被人吃掉,老天又该如何惩罚人呢?人被蚊子咬不舒服,但对同类之间的相残却无动于衷,难道可以吗?人类不仅自以为尊,残杀异类,更有欺凌残杀同类的可憎。

由叙入议,由此及彼,含蓄地批判了统治者残酷剥削百姓,以强欺弱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人类其实还不如异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2005年的赏析题也属此种类型。第14题如下(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分析:显然,这些选项设置是疏通文意后的提炼。

A项和D项是对文章写作主旨的理解。这篇杂文借褒城驿的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抒发了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慨。

又将褒城驿由兴到废的原因推及天下由兴到衰的原因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贪婪,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顿。所以,作者批判的矛头是官场不是民风,A是错误的。

B项和C项是对文章写法的赏析。文章先用人们对褒城驿的赞美和自己亲眼所见形成对比,产生疑问,自然引出驿吏的述说。

破败原因是宾客不会对途中匆匆经过之地产生爱惜之意,更由于“官大者,其下”更加凶暴蛮横,难以禁止。接着作者巧妙地用老农的话“举今州县皆驿也”,进行类比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以小见大。

由此我们知道,做赏析题仅仅读懂文章内容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思考文章的写作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等。 而记传文中的“概括和分析”题,侧重于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只要将选项和文中信息对应,进行比较,答案不难得出。

例如2004年14题(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分析:A项出处是首段末句“是时赵普为相,……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B项对应的是第二段开头“……知海陵监。

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C项的依据是第四段末“荆南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D项源自第五段中“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原文是说那些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甚至有。

5. 高三语文如何复习文言文的虚词

再潇洒的教与学,面对考试都不能释然,不过,即使单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虚词的这几方面作用,也是很有效果的.多年来,文言虚词的考察成了文言阅读中一道必考题,命题组坚持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就是在无言地向我们宣告虚词的意义.高考经历了多年的成长之后,2002年高考增加了文言文试题的分量,在保留老题型客观选择题的同时,增加了文句翻译,翻译正能体现学生对文言文文句的“贯通”和文意的“丰富”的能力,文言虚词的巨大作用,将在翻译中一显身手.古人云:“文有助词,犹礼之有傧,月之有相也.礼无傧则不行,乐无相则不谐,文无助则不顺.”说得可谓深入浅出.这里说的“助词”,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文言虚词.思想由文章来表达,文章由文段来组成,文段靠句子,句子靠词语,这一语言世界的宏观与微观的支撑关系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规律,所以反而推之,要想宏观上正确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就必须研究最基础一层的微观世界,那就是句子中词语与词语的关系.的确,在一个句子中充当主角的,是实词,但虚词即便是配角,其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历来被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为语法功能,二为语气功能.其实从阅读效果来看,这就是虚词在“贯通”和“丰富”这两方面对句子起到重要意义:所谓“贯通”,就是将实词表达的含义有效地组合起来,真正实现表达的目的,达到所要表达的最佳效果;所谓“丰富”,就是将实词不能表达的,或表达不完善的的内容补充完整,使句中实词的意义更清晰更生动.随便就可以举两个例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除去虚词“因”,此句成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文意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主语错了位,这和上下文的文意显然无法贯通.再比如说2000年高考文言阅读中的一句“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除去两个虚词“仅”和“之”,原文便成“法是陛下法,臣守”,显然就缺少了原文里通过副词“仅“传达出的,“臣”对事态的态度,一句话的内容就单调了许多.所以说,虚词在文言句中功不可没,抓住了虚词才会让你真正全面透彻地理解古文,读懂古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分析虚词:一.观察虚词对句子结构的作用,翻译时调整好句子结构这主要针对结构助词而言,举一个例子来看“以此鸟(A)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B)之适而茂林(C)之栖”这句包含哲理的议论,读懂的关键是那三个“之”.“之”的虚词意义很复杂,其中有一类作用就是结构助词,其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定语的标志;另一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还有一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之”的这些功用,或者不能理解这几种结构的意义,当然就不能将这句耐人寻味的文言读懂.“A之”在这里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BC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这句话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样:“凭这只鸟羽毛漂亮并且声音美好,为什么不到深山去栖息在茂密的森林里?”文言中结构助词并不很多,”之,者”用得较多一点,但能在句中形成相对结构的还有介词,比如”以,于”等举个例子: 《寡人之与国也》中有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如果分析不出介词“于”所带宾语是一句长句子,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孟子锐不可当的辩论艺术. 另外,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复音虚词,兼词等也需慎重考虑它们的结构意义.. 二.观察虚词对句子语气的作用,翻译时把握好句子语气虚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直接的语气词上,如,语气助词“乎”、“焉”、“也” “耳”等;语气副词“其”、“乃”、“何”等都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不相同的语气.举个例子作简单说明:“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重叠使用语气助词,加重了肯定语气,形象地表现了梁惠王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语气副词也能起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如欧阳修《伶官传记》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尔父之志”一句,“其”相当于“一定”,就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真实地表现了晋王临死托志的恳切.但一个词常常可表达多种语气,翻译出正确的语气,还需要揣摩语境.这就是下面所讲到的组合效果. 另一种是通过各类虚词在句中的间接组合,而使句子产生了一定的语气情态,从而达到了更为生动的语气表达效果.《资治通鉴 晋纪》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副词“既”“而”都是多意词, 在这里改如何翻译才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物? 仔细分析前后关照,将“既”解释为“已经”,连词“而”解释为递进关系“还要”,这句就组合为这样的一句表意完整的话:你已经不种田了,还要游戏般地偷人的稻.就把陶侃大怒,指责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三.观察虚词对句子连接的作用,翻译句子要注意逻辑关系:在众多的文言虚词里,有很多起关联作用的连词,比如“而”、“且”、“则”、“以”等,它们的加盟使的句子和文段多了几分理趣,重点更突出.下面就拿苏轼《赤壁赋》里的一段经典议论来说明连词对文段意义:“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观之。

6. 高分悬赏:上海高考第二篇文言文的复习指导

一、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古汉语中的文言词分为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两大类,学习文言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对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谈谈文言实词的学习和掌握。所谓文言实词,传统的说法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了学习上的方便,通常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都看成实词。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要学习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习惯使某类词临时改变原来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现象很多,如: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都是学习文言文中常见到的词类活用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实词的特殊活用现象,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二)要学习和掌握通字。通字就是同音代替字,即用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同音的字的义。掌握好通字的学习对学生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三)要学习和掌握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几个意思。一词多义在古汉语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同一个词的意义之间,关系有很密切的;也有不密切的;甚至有很疏远的。因此,一个词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才能确定。

(四)要学习和掌握古今异义。亦即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其次,要学习与掌握文言虚词。人们常说:“之、乎、也、者、矣、焉、哉,用得妙了是秀才”。掌握的具体方法是:⑴结合语境就句学习,学习文言虚词如学习实词一样应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离开了句子就无从理解其义。⑵分析归纳,注重积累。⑶牢记复音虚词,把握固定格式。

三、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二被动句式;三句子成分的位置。这类句式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四句子成分的省略。即所谓的省略句;五固定句式。

四、掌握文言文一般的翻译方法。文言文的翻译就是用规范的现代普通话来翻译文言文,真正做到“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除了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配合外,还有对译、增补、替换、保留、删削、调序这六种方法。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总结

1.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西门豹治邺》课文知识总结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的附录。

是西汉末年历史学家褚少孙写的。褚少孙,颖川(现在河南省禹县)人,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初期的魏国。邺县在魏国的北部,和赵国相邻,是魏国的重要边境县分。

从自然条件看,这里的“漳水悍怒,迁徙无常”,常常泛滥成灾。当地的势力利用自然灾害,大肆宣扬迷信,对人民群众进行敲诈盘剥,逼迫广大农民逃亡,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封建制度的巩固。

为此,西门豹打击势力,禁绝为河伯娶妇的迷信活动,不仅使当地农民减轻了沉重的负担,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本文在断句方面历来有很多问题,现在参照王凤阳同志《西门豹治邺标点小议》(载吉林师大《函授教学》语文版第二期)进行了整理,供参考。

魏文侯时①,西门豹②为邺令③。豹往。

到邺会长老④,问之民所疾苦⑤。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⑥,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⑦、廷掾⑧常岁赋敛百姓⑨,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⑩,巫行视小家女好者⑾,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⑿。

洗沐之⒀,为治新缯绮縠衣⒁;闲居斋戒⒂,为治斋官河上⒃,张缇绛帷⒄,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⒅。行十余日⒆,共粉饰之如嫁女⒇。

床席令女居其上(21),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22),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23)。所从来久矣(24)。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25),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26)”。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27),吾亦往送女。”

皆曰:“诺”(28)。 ①、魏文侯:魏斯,战国初期魏国的君主。

②、西门豹:人名,复姓西门,名豹。 ③、邺令:邺,地名,现在河北省临漳县。

令,古代官名,这里指县令。 ④、会长老:召集县内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⑤、问之民所疾苦:问他们(指长老)老百姓感到痛苦的事情。所,特别的指示代词,这里表示“所……的事情”。

⑥、河伯:河神。 ⑦、三老:古时掌管教化的官。

有乡三老、郡三老等级别。 ⑧、廷掾:古代辅佐县令的官。

⑨、常岁赋敛百姓:常年向老百姓征收捐税。常,通常。

岁,年。赋敛,征收捐税。

⑩、祝巫:祝是替人告神求福的人,巫是舞蹈降神替人祈祷的人,所以祝巫并称。 ⑾、巫行视小家女好者:老巫到处走动,看到贫家女中面目姣好 的。

行视,巡视察看、访求。小家女,贫民小户人家的姑娘。

⑿、娉取:娉,同聘,下聘礼,定婚。取,同娶。

⒀、洗沐:洗澡,洗发。 ⒁、为治新缯绮縠衣:给她制做多种新的绸衣、纱衣。

缯,丝织品的总称。绮,有花纹的绸子。

縠,有绉纹的纱,现在简称绉纱。 ⒂、闲居斋戒:古时举行祭祀,先要斋戒(包括洗澡、洗发、穿干净衣服、吃没有 *** 性的东西,住在清洁的房子里,保持身心清洁),表示对鬼神的虔诚。

闲居,独居,与别人隔离。 -⒃、斋宫:斋戒时住的房子。

⒄、张缇绛帷:挂起黄红色和深红色的绸账子。缇,黄红色的绸。

绛,深红色。帷,帷帐。

⒅、牛酒:牛肉和酒,泛指精美的食品。 ⒆、行十余日:过了十几天。

行,经过。 ⒇、共粉饰之如嫁女:女巫等一起给小家女梳洗打扮,象真要出嫁闺女一样。

粉饰,装饰、打扮。 (21)、席床令女居其上:准备好床席(这里指的是坐床和坐席不是供睡觉用的),让小家女坐在上边。

(22)、大巫祝:巫的头目,即下文的“老女子”。 (23)、困贫:被贫困逼得无路可走。

即“困(于)贫”的意思。 (24)、所从来久矣:这种情况由来已很久了。

所从来,指为河伯娶妇以及由此造成的人逃亡和贫困的情况。 (25)、即:若,如果。

(26)、溺:淹死。云:用在引文后面的语气助词,有时作“云云”,表示“据说是如此”的语气。

(27)、幸:这里是表敬副词,含有希望,以此为荣的意思。 (28)、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①,三老、官属、豪长者②、里父老皆会③,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④。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从弟子女十人所⑤,皆衣缯单衣⑥,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⑦,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⑧,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⑨,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⑩!”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

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⑾,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

西门豹簪笔磬折⑿,向河立待良久⒀。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⒁?”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

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⒂,若皆罢,去归矣⒃。”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⒄,引。

2. 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全文背诵: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杜甫

课后的 武侯庙

书愤/陆游

课后的 临安春雨初霁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课后的

三首要求掌握

旅夜书怀/杜甫

扬州慢/姜夔

将进酒/李白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课后的 浪淘沙

苏幕遮/周邦彦

阿房宫赋/杜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文中部分要求背诵的:

长恨歌/白居易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六国论/苏洵

伶官传序/欧阳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项脊轩志/归有光

其实这本书考点蛮多的

且基本都要求背送 但是我们今年的期末关于语文知识的重点却放在了 名著和语文常识上面(包括中国古典名及国外的经典散文名篇名人等)

所以 只背诵也不够了

加油吧!!!

3. 请问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部分哪几篇是重点呀

高中课本文言文部分谈不上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为高考文言文从来不考课内的。

我们主zhidao要是要通过课本选取的文言文来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通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词类活用的条件,意动用内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句式,特殊句式的判断及翻译对策,固定短语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词语及古代文化常识等。

同时还要通过课文练习文言容文翻译(一定要遵循"忠实与通顺″的原则)。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的是能理文章的内容,能把文言文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 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鉴赏

内容真的很多啊,我只能帮你节选一下,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更多的详解你只能到中~xiao学~教~育w·ang~看一下,我也是在那里找到的。

一、《诗经》概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就是所谓“十五国风”。十五个地方是:周南、召南、邶、豳、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等,大都在黄河流域。“风”共160篇,大部分是人民抒发自己感情的作品。这些诗在《诗经》中占主要地位,比“雅”、“颂”更富于现实性。“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的典礼,“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都是西周的乐歌。其中有叙事诗,有抒情诗,有对前代英雄人物的歌颂,有对当时政治的讽刺。共105篇,大部分是高度现实性的作品。“颂”是“以成功告于神明”的祭歌。现存的“颂”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计40篇。这些诗,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用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郑樵《通志序》:“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注本:《毛诗郑笺》(汉·郑玄)、《毛诗正义》(唐·孔颖达)、《诗集传》(宋·朱熹)、近代有余冠英的《诗经选》、《诗经选译》。

文章标签: # 文言文 # 阅读 # 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