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200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_2008高考语文卷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 只要答案2.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3.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点评“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一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
1.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 只要答案
2.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3.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点评
“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一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
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这是学生自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触的一种作文格式;二则因为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令学生感到温和”。格式熟悉,又无审题立意之难;大家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情感上来说,这也让学生感到高考语文的“人性化”。
最后说说它的“别致”。它“别致”有三:
1、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学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江西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则要求学生应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今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2、注重作文体例的“创意”。2005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是以“脸”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6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也是一篇以“雨燕减肥”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则是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而今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却为之一变,是一篇既有又有材料的自命题书信体作文,富有创意。
3、注重写法的“综合性”。学生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总之,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确实是一道不错的题目,“旧瓶装新酒”,平稳之中又有创新。
二
大江网讯[记者 喻云亮]摄影报道:今天上午11时30分,2008年江西高考语文科目的笔试顺利结束。考生走出考场大多满脸轻松,记者从不少考生口中得知,今年高考的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作文题目很具“环保意识”,是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 只要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
1.B 2.C
二、(9分,每小题3分)
3.A 3.B 5.B
三、(32分)
6.(1)①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②(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走向,(就)走自己的路。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
(意思对即可)
7.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8.(1)潦水尽而寒潭清
(2)影人平羌江水流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山围故国周遭在
(5)挟飞仙以遨游
(6)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9.C E (C.①“往三闾大学任救”是在订婚前。②“热情接待和真诚欢迎”有误。E.①聂赫留朵夫此时没有向她求婚。②当时的玛丝洛处没有宽怒他,也没有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
10.(1)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风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可以有其它理解,如: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三项答对二项即可)
(2)加西莫多对克洛德,由原先的感恩到认清他丑恶的灵魂,并他掾下钟塔。这声呜咽表现了加西莫多分清善恶之后由爱转恨的复杂情感。而对爱斯梅拉达,这声呜咽则包含着加西莫多深深的爱和对她死去的悲恸之情。
(意思对即可)
四、(17分)
11.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12.风从外在看,在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大陆,颇有英雄气度。
(意思对即可)
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徙”,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意思对即可)
五、(16分)
14.(1)地壳 失踪 考察(调查)
(2)“可能”:因为这还只是他的主观推测,有待于科学考察的验证。“最有意义”:因为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另外某种原因;而这“原因”正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切入口、关键处。
15.示例: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6.示例: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保护耕地,珍惜粮食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
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
17.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日。)
六、(70分)
18.作文(略)
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2、C3、C4、B
二、(9分,每小题3分)
5、C6、A7、D
三、(9分,每小题3分)
8、C9、B10、B
四、(23分)
11、(10分)
(1)(5分)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译出大意给3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译出大意给3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2、(8分)
13、(5分)
(1)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22分)
14、(4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菜"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15、(4分)
(1)(2分)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
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16、(6分)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
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17、(8分)
第一问(4分):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
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第二问:(4分)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
②作者通过写对观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六、(15分)
18、(4分)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19、(5分)
(1)①⑥⑧
(2)②⑤
20、(6分)
内容贴切给2分,三句构成排比给2分,语意逐步加强给2分。
七、(60分)
21、(60分)
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详解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答案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字音,这是基础,(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标准答案C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标准答案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标准答案C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试题解析(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
(《荀子·劝学》)
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李商隐《锦瑟》)
⑶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