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教育部 征求意见,教育部高考征求意见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教育部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2.吉林省新高考从哪一年开始实施3.新高考“3+1+2”好在哪里?考生还不知道就晚了4.2024年高考人数5.教育部新高考政策解读6.高考英语或由150分降至120分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拟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其中,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

1.教育部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

2.吉林省新高考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3.新高考“3+1+2”好在哪里?考生还不知道就晚了

4.2024年高考人数

5.教育部新高考政策解读

6.高考英语或由150分降至120分

教育部 征求意见,教育部高考征求意见

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拟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其中,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有90所师范类专科高校,其中包括36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4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就是说,教师法修订完成前,这36所非幼儿师范类专科高校未能成功升格为本科,相当部分的师范生无法成为中小学老师,这些高校的生存也将受到挑战。

一时间,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引起了截然相反的两派意见,有的认为,专科学历已经满足不了当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更多人认为,学历不等于素质,而且由于各地高考分数线不同,有的地方的专科线高于其他地方的本科线。

提高教师门槛和能力是必然趋势,随着教师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名校研究生都愿意成为中小学老师,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升级换代,但这是否动了传统师范生的奶酪?本科成为师范教育主流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教师法修订提上日程。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教育部有关司局已多次举行修法研讨会,并在今年6月在一定范围内对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有了解修法情况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修订草案涉及多个重要方面,比如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惩戒权入法,校外培训等机构教师如何适用法律等,但核心是完善教师权利保障,明确教师义务。

其中,教师的资格和准入是教师管理的基础。现行教师法中,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幼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及以上,初中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专科及以上。

这与我国的教师培养体制有关。教师法颁布于1993年,此前相当长时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由封闭独立的师范院校负责,具体分为高等师范本科、高等师范专科、中等师范“三级师范”。

很快中等师范学校逐渐没落。1999年,《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

“当年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师毕业的教师,现在是各地教育局和学校的骨干,未来几年将会整体性退休,教师队伍的质量面临新的考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说。这些人退休之后,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实现“大换血”,基本上都将接受过高等教育。征求意见稿实际上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3.4万余名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414.4万,占比.4%,专科毕业205.2万,占比31.9%,高中阶段毕业只剩下13.5万,占比2.1%。全国386.1万名初中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326.6万,占比已高达84.6%。

本科也已经成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主要层次。以湖南省为例,共有17所开设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其中本科14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只剩下3所。

这14所本科高校中,有4所师范大学,在校师范生4万余人,占全省本科师范生人数一半左右。有趣的是,4所师范大学分工明确,湖南师范大学主要培养高中教师,衡阳师范学院主要培养初中教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主要培养小学教师,长沙师范学院主要培养幼儿教师。

其他本科高校虽然师范生较少,且名称与师范无关,但与师范教育较有渊源,有的是由师范院校合并而来。比如湖南科技大学源自于湘潭师范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源自于娄底师专,湖南理工学院源自于岳阳师范学院。

专科师范的含金量

然而,中小学教师学历门槛拟从中师提高到本科,中间的专科生略显尴尬。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有90所师范类专科高校,其中幼师学校54所。按照征求意见稿,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历仍可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但剩下的36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的命运直接与教师法修订相关。一些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新建的,比如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12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复设立,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由于教师就业状况好,这些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招生也很好。2014年以来,大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三年制普通高考招生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超过专科录取线100分左右。2021年,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录取1000名地方公费师范生小学教育新生,其中865人过了本科线。

“作为一名专科师范生,我的同学中高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很多,所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一名高师学校的在读生说。

以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例,2021年高职高专批次录取的新生中,理科平均分404.3分,超过了河南省的本科分数线;文科平均分459.8分,超过了其开展招生的河北省的本科分数线。这些高师学校还在通过特殊的招生机制,输送了大量乡村教师。这种机制就是五年一贯制,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招生,经过5年学习可以获得大专学历。

“湖南、广西等地采取这种模式,选拔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后再返回乡村,担任5年左右的乡村教师。这个办法大面积提高了乡村教师的质量,被认为具有普遍意义,它实际上是‘中师模式’的升级版,因为过去的中专学历现在已经不够了,现在培养的是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杨东平说。

在湖南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公费定向师范生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本科层次公费定向师范生则采用“二·四分段”的培养模式。

中小学教师学历门槛抬高到本科后,对于专科师范生来说,或将首选参加专升本考试。大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20届毕业生升本率已达51.2%。对于学校来说,办学重点或将转移到学前教育,并努力扩容本科联办专业。

学历提高的连锁反应

中小学教师学历门槛抬高之前,一些地方的教师招考门槛率先抬高了。

10月29日,中公教育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中称,根据公司统计,2020年1-9月教师招录人数39万人,2021年1-9月教师招录人数31万人,招录人数下降20.51%。

下降原因在于,2020年教师招考条件相对较宽,比如不需要教师资格证书、大专学历以上即可报考、相关专业并无严格限制、非师范专业均可报考等。2021年报考条件严格,通常要求取得教师资格证,学历要求提升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等。

该回复中称,由于招录人数减少、报名要求提高,导致教师招录的报名人数从2020年1-9月的387万人降至2021年1-9月的245万人,降幅达36.69%。

“甚至一些地方要求教师资格证类别与招考岗位对口,比如报考初中老师不能再持小学教师资格证,这挡住了很多人,因为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容易,以往很多人都只考了小学教资。”一名教师招考培训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但另一方面,教师招考条件变严,推动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的火热,今年有一个特别大的爆发,参加考试和培训的人特别多。”他说。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开考。不少地方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据报道,武汉考试人数就达到了12.89万。

甚至出现了教师“考证达人”。一名学员告诉记者,她在考下了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证后,又报名了培训机构,同时准备教师考编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教师考编是为了今后就业,希望有个稳定的教师工作,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则没有功利目标,而是为了能有科学、系统的育儿方法。”她说。

教育部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

是的,前段时间教育部出了一个关于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征求意见函——《关于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以下是看了文件中提出了一些意见,现将其中的信息进行了整理。

一、成考和网络教育或将合并

文件中提出要优化归类办学形式,取消成人教育函授、业余、脱产的学习形式,将办学形式调整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三种形式。将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整合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

二、由教育部门下达招生计划

文件中还提出要改革招生管理制度,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即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过后的教育形式)由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下达招生计划,并通过考试统一招生,结束网络教育试点。

三、统一组织入学考试+专业课程抽考

将统一组织入学考试,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会对抽考合格率低的省份和高校给予调减招生计划,整顿办学直至停招处理。

四、与全日制教育同质要求

3-5年内,将逐步实现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同层次同专业的同校同质要求。

五、至少30%的线下面授课程

以后将逐渐提高线下教学的学时占比,线下面授教学和指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专业总学时的30%。这意味着以后学历提升教育,在向网课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做调整。新时代继续教育,要增加面授和实践的比例,又要加强校外教学中心巡回教学制度,这对于学习者的参与度要求大幅提高。

吉林省新高考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教育部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条件如下: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规定第47条明确: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凡符合第46条、第47条有关情形和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的考生,必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网上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

功臣、艰边地区军人子女等优先录取类型: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

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等。

新高考“3+1+2”好在哪里?考生还不知道就晚了

2021年秋季。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从2014年开始,全国14个省市先后探索和实践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我省开展了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包括吉林在内的7省(区)作为第四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教育厅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了近50次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深入听取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学生和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最终制定完成了《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报教育部请示中央改革办审核备案,由省政府印发执行。

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学生根据高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特长,从以上6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中,在历史或物理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上下学期末。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

2024年高考人数

新高考“3+1+2”好在哪里?考生还不知道就晚了

新高考“3+1+2”好在哪里?考生还不知道就晚了

高考改革总能引来公众关注,但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不明白改革对考生的影响在哪里。

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市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进入了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而考生与家长最关注的,依旧离不开“考试怎么考”“成绩怎么算”“高校怎么招”等关键问题。对此,记者在梳理政策的同时,采访了多位考试招生专家。

考试怎么考:选考科目实行“3+1+2”模式

政策深解析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为“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1+2”的选考科目方案是8省市在借鉴先行改革试点省份的经验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的结果。

从2015年启动调研至今,江苏省举行了近80场调研和征求意见会议,针对方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专门听取多位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以及相关教育和测量领域专家对“3+1+2”方案进行可行性、科学性论证。

考生想知道

为什么要采用“3+1+2”模式?这种模式有啥不一样?

专家这么说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瞿振元:

从总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

从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彰显“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终体现在各项举措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在选择性的维度上,我们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局部上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和长远的利益。“3+1+2”模式虽未给予考生在六门科目内完全充分自由选择,但可以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及其他四门中进行有条件的.选择,且后者4选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选择组合达12种,比改革前仅文综或理综两个组合的选择性大大提升,也比较符合8省市的实际情况。同时,虽然在选考科目中物理和历史只能2选1,但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中,物理和历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学生都必须达到高中基本教学要求,基本知识结构是完整的。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

与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相比,“3+1+2”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相互选择提供条件和动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成绩怎么算: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政策深解析

从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同时,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依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考生想知道

再选科目为何实行等级赋分?

专家这么说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举例来说,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个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顶级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全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副理事长韩宁:

8省市基于过往数年的大数据,对高考录取中的各种潜在可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模拟,选择了最适合本省市的参数设定方案,遵循“不让考生的单科排序改变”和“确保选考科目的合适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证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以充分的安全感。

高校怎么招: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

政策深解析

此次8省市公布的实施方案,高校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不仅依据三门统一高考学科科目成绩和三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从单纯“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采用真实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按照各省市教育厅统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形成评价记录表;高中毕业时,根据评价系统原始记录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统一导入。

此外,8省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排队录取。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市的考生志愿填报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考生想知道

报志愿,为啥要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

专家这么说

郑庆华:

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栋梁之材。

高中咋教学:选课走班教学加强基础保障

政策深解析

可以说,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适应新高考的重要举措,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依据8省市公布的有关解读文稿,对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有了明确安排。比如,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开发精品选修课程;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玉清说:“可以预见,对基础教育而言,推行选课走班,由于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不尽相同,其将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正因如此,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8省市均明确要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此外,还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家长想知道

对于家长而言,最关心的是新高考能不能平稳实施、公平公正?

专家这么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实施新方案的8个省份与浙沪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条件均存在差距,要重视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要形成政府与学校、考试招生与人才培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稳妥实施。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真正做到落地、落小、落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前期设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突出重点,加强考试机构能力建设,改善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抓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推进。

教育部新高考政策解读

2024年高考人数:1353万。

高考介绍如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的定义介绍如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相关的通知。

高考的发展介绍如下: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时高校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高考英语或由150分降至120分

新高考3+3(部分地区采用3+1+2),取消文理分科。

新高考选科是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地相继开始实行的高考政策,其模式一般为“3+3”,取消文理组合,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与学生自主选科相对应,试点地区的高中开始全面推进“走班制”教学和特色化办学。

2022年6月,四川、河南、云南、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2025年整体实施“3+1+2”模式

2017年的高考,英语有望一年多考,分值也将降为120分……教育部考试招生总体方案不久将面向全国征求意见,其中英语成为此次改革的当头炮。一年多考,降低分值,由社会机构承办等引起广泛关注。12月10日,中国基础通识教育发起者、素质教育专家里京认为,英语分数适当降低无可厚非,但是不应因此弱化英语教育。由社会机构承办英语考试尚需时日,承办第三方机构的权威度和诚信度都需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改革:高考英语以120分为宜

 “外语退出统一高考,并不是高考不考外语。”相关专家表示,高考还是需要考外语,只是将由以往的统考改为一年多考,分值也比现在略有降低。前一段北京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拟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则认为,英语分值以120分为宜。也就是说,在教育部考试招生总体方案中,关于英语的分值建议是120分,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英语分值。

 “如果一名学生英语基础较好,高一时参加社会化英语考试,满分120分,考了115分,他自己认为很满意,那么,高二、高三时,这名学生完全可以不再继续学习英语,而是利用其他同学上英语课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或参加运动。”教育部官员表示。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英语改革和高考其他改革方案预计将从2017年高中毕业生正式实施。

 提议:是分专业学习英语

 对于英语考试降低分数的改革,不少人认为有助于国学发展,但里京认为这种观点的目的性不对,国学与外语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像一些国内知名的国学大家,如胡适、王国维等,他们的英语也同样出色。”

 “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适当降低分数无可厚非。但是,英语教育不能因此被弱化,是分专业进行学习。比如一些艺术专业可以弱化英语,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不用外语也可以进行交流。而数、理、化这些自然科学领域,就需要学习外语,以便吸收国际先进知识。”里京表示,无论怎么改革,英语学得好的“塔尖”都不会放松英语,这就会导致所谓的“精英教育”,学得好的还是好,但是社会的整体英语水平会下降。

 分析:英语好的学生没有优势

 市五十一中学沈阳市首席英语教师刘健认为,实际上英语也是应用性很强的科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英语水平也越发显得重要。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20分,势必会影响高中英语的课时,如果英语课时减少,可能对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影响比较大。不过,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学生来说确实起到了减压作用。但对原本外语成绩较高的学生,高考时就不占优势了。

 解读:第三方承办方必须权威

 对于英语考试交给社会机构承办的改革,里京认为应该提倡,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里京认为,如果实施这种考试方式,那么社会上就需要一个机构能够担负起责任,像美国的托福就是公认的权威机构,具有技术权威和公信度。国内也需要有作为第三方,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机构来进行考核。在拥有权威性认证的同时,这个机构还应该具备诚信度,真正得到信赖。

 据了解,培育具备竞争性的第三方社会机构组织考试是理想方式,但在过渡阶段,还是由各级考试中心来承办。

文章标签: # 高考 # 教师 # 教育